『壹』 戲曲眼部怎麼化妝圖片
油妝使用專用戲劇化妝油彩,化裝前有化妝師配色,也有自己化妝的。
順序是:
1先抹底油,一般是凡士林,主要是卸裝方便;
2再打底色。一般是淺褐色或粉白色,根據膚色不同而有所不同;
3然後勾臉。女的簡單,一般是上色紅、購鼻樑、打口紅等。男生角與女裝相似。凈、丑則復雜一點;
4接著畫眉、描眼;
5最後是定妝。即用撲粉將油彩妝上粉,然後用軟刷掃去余粉,可使畫的妝顯得自然。
『貳』 戲曲裝扮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直以來,戲曲演員的化妝都讓人感覺很神秘,一個現代人化妝後,讓人感覺彷彿瞬間走進了時空隧道,變身古人,手提裙擺、蓮步輕移、巧笑倩兮。 今天小編就來教你如何畫戲曲妝的全過程: 第一步:拍彩 俗稱打粉底、拍彩,青衣扮相通常會用嫩肉色的油彩打底色,目的是糾正臉色。很多有經驗的演員,這一步驟都是自己完成。 第二步:拍紅 然後開始上面紅,便於突出臉部整體輪廓,特別是鼻樑和顴骨,更好地塑造人物臉部的立體感。第三步:定妝 俗稱大白臉,此時用散散粉進行定妝,對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第四步:掃紅 粉狀的胭脂抹上腮紅,定完妝後的臉看起來粉嫩自然。第五步:畫元寶嘴 第六步:畫眉眼 接下來,就要開始進行勒頭和戴頭面這個環節了。勒頭就是用布帶子把頭勒緊,把眼睛吊起來,以便更好的塑造角色的造型、性格。各位愛好戲曲化妝的寶寶們學會了嗎?
『叄』 戲曲怎樣化妝
1、清潔護理:
在化戲曲妝之前一定要將皮膚清潔干凈同時做簡單的護理,這樣才能防止上妝之後,油彩侵入到皮膚造成皮膚的各種問題,包括毛孔粗大、皮膚乾裂、出油冒痘、色斑黑頭等問題,同時還可以讓之後的妝容更加的服帖,不會造成浮粉或者是脫妝等情況;
『肆』 什麼是戲曲妝
中國戲曲妝容的古典元素總以勾勒、塗抹的方式呈現,直觀、誇張、大膽,三者相互結合會產生一種特別的美感。當濃重色彩幻化成不經意的圖案,徹底打破古與今、中與外地界限,肆意描繪出文化的精髓。鄭州化妝學校的美妝,借鑒了古代戲曲妝容中不落痕跡的暈染手法,將明艷的色彩以不著痕跡的筆觸輕施在面龐,處處彌漫這浪漫唯美的氣息,黛綠青玉胭脂的色彩運用,描繪出一幅芳菲的詩意美景。
點染:將明艷的色彩點染在眉眼間,既保留了戲曲妝中大膽的用色,有弱化了誇張的造型。於是紅色躍然於臉龐,取代了原有的黑色濃眉,一抹朱紅從眉下由深逐漸往下淡,至兩腮變成桃紅色,與嫩白色柔和相連,再加上大眼、修長的眉和鮮紅的唇更加體現了團的色彩鮮亮質感。
揉抹胭脂:戲曲妝中紅暈的色調是一門藝術,大面積的水紅色在兩頰大面積暈開,烘托著一低頭的溫柔。用紅色腮紅在印堂和左右兩頰的地方塗抹出三個圓形的,直徑在一寸至兩寸左右的紅暈,塗抹時要從圓形中間向四周揉開,由中間伸向四周逐漸越來越淺,直到與臉部底色自然銜接,不能有輪廓線。
瓷肌朱唇:想要擁有瓷白的無暇美肌,不必用到戲曲妝中的水白粉在臉上塗抹,而是著重於底妝的遮瑕步驟,掩蓋掉肌膚的所有瑕疵後,用比膚色淺一個色號的水潤粉底液在臉上均勻塗抹,做到沒有一處遺漏,尤其是鼻窩、眼窩、嘴周都要揉到,不能留下空隙。點染一抹朱唇為妝容更添亮點,唇周的邊緣要清晰,唇線干凈利落,不要粉痕。
勾勒白粉:紅、白、黑的線條美是戲曲妝的精髓,運用再眼妝時要首先畫出輪廓線,然均勻填滿,可以結合現代妝容的畫法,在黑色的眼線上,再畫一條白色的線條變成飛揚的小翅膀,增加雙眼的開闊度和明亮度。運用含有珠光的眼線液筆會增加眼睛的神采。你也可以用它來勾畫內眼線,讓眼妝在不同角度閃爍變換的光芒。
勾畫眉眼:戲曲妝的眉眼線條都簡練而干凈,對稱並富有神韻。先勾畫眼睛再勾畫眉毛,你無需畫的猶如戲曲臉譜一般誇張,但蝴蝶翅膀般的線條會增加女性的嫵媚與嬌美。運用飽和度較高的彩色眼影,單色或者多色搭配,發揮暈染的手法,彰顯藝術的美感,而眉妝不妨融入顏色,和眼妝色彩呼應。
『伍』 小姐姐口述梳頭化妝酸爽過程,戲曲風格的妝面怎麼畫
中國戲曲妝容的古典元素總以勾勒、塗抹的方式呈現,直觀、誇張、大膽,三者相互結合會產生一種特別的美感。
當濃重色彩幻化成不經意的圖案,徹底打破古與今、中與外地界限,肆意描繪出文化的精髓。
特別注意戲曲妝的眼妝部分
1.戲曲妝眼線是細長型的,所以通過眼線將眼睛刻畫的比較細長。
畫眼線是可以將眼尾的眼線進行平拖,使眼睛變長。這樣的角色看起來比較有靈氣。
2.在眼影的選擇上面,利用白色和桃紅色搭配進行修飾。
3.在眼尾處先選一個偏淺的粉色打底,然後選擇一個正紅色眼影在眼尾處加強眼睛的立體感。
在上眼影的刻畫上要把眼影的范圍拉長增加眼睛的長度。
4.眼妝的舞台效果我們在紅色眼影上面在淺淺的壓上一層黑色眼影增加眼睛的深邃度。眼妝的基本形狀完成了。
5.選取一個偏深的大紅色腮紅在需要加深的地方進行暈染加重。為了體現面部的立體感用大紅色的眼影做鼻側影暈染。
『陸』 戲曲旦角化妝教程
旦角的面部化裝是比較細致的,像脂粉的輕重、眉眼口鼻的描畫,以及臉型的改變和美化等等,須要說得比較詳細一些。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戲曲旦角 化妝教程 ,希望對你有用!
戲曲旦角化妝教程(一)准備階段:
1首先換上彩褲穿上水衣。
2洗臉。用香皂洗去臉上的油漬和污垢。3梳理頭發。用發帶(有的用毛巾)將頭發向上向後方攏起,以防頭發搭在臉額部位影響到面部化妝。4在臉上上一層底油(擦一層普通的凡士林或者潤膚霜即可)一定要均勻。
戲曲旦角化妝教程(二)面部化妝:
1拍底色。用嫩肉顏色的油彩在面部打均粉底,也可以使用白色油彩加少許紅油彩勾兌均勻的嫩肉色作為粉底,均勻的拍打在臉上。眼窩、鼻窪和鼻孔中裸露在外的部分一定要特別照顧,不要留空隙。旦角化妝時粉底不宜拍的過薄,要把眉毛和面部肌膚覆蓋嚴實,以免影響化妝效果。另外,演員脖頸裸露在外的部分也要拍打粉底,以使臉與脖頸過渡自然,和諧一致。否則就會像戴了面具一樣難看。
2拍腮紅。粉底拍均後,取用較細的化妝筆蘸少許紅油彩在臉上勾畫出眼影和鼻影的輪廓,在用食指和中指蘸紅色油彩抹均紅色眼影、鼻影和腮紅。揉眼影時應由兩側向中間方向(指鼻子兩側)揉。眼窩(眼瞼、外眼角向外至鬢部)和腮部的紅色較為濃重,口鼻兩側的及腮下方部位顏色要淺。拍腮紅要濃淡適宜,色彩均勻,過渡自然,要光鮮亮麗,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3敷定妝粉。將白色定妝粉用海綿塊均勻地敷在臉上以進行定妝,用刷子刷均。掃除面部多餘的定妝粉,將臉部整理干凈。
4刷桃紅面(也有使用朱紅色粉的)。用海綿球或用刷子在眼周和臉頰處(也就是在原來塗眼影、鼻影和腮紅處覆蓋)刷上桃紅粉,塗擦要均勻。眼瞼、眼尾(外眼角部分至鬢)及兩腮顏色要濃重。腮與下額部位要過渡自然,“T”字區部位下必塗擦桃紅粉,使其保持光鮮亮麗。
5用化妝筆畫好黑眼圈兒和眉毛。可先用較細的化妝筆化出黑色眼圈輪廓,然後慢慢充實中間。眉毛要向上挑,中間略粗,兩端尖細呈弧月形。青衣,花旦畫柳葉眉,武旦,刀馬旦畫劍眉。畫眼圈時要由內而外慢慢地仔細描述。上眼線尾翼要長於眼角,上眼線(指眼角上方)尾端尖細上挑,稜角分明。線條要光滑流暢,輪廓清晰,方顯得有神。
6抹均口紅,需要點紅點的地方,如眉心用筆的末端點好。首先用較細的化妝筆勾畫出唇形輪廓,之後把中間空隙填滿。上唇形似兩片向下的彎月呈左右對稱,稜角分明。下唇線畫的要微微上翹,方顯得俊俏。7最後將兩手途成粉白色。
戲曲旦角化妝教程(三)貼片子、梳大頭(梳札、裝扮頭飾):
1將榆木刨花用濕水調開至粘稠,浸泡好貼片子用的頭發。
2將片子疏理通順,折出七個小彎和兩個大柳平放在一邊備用,注意要保濕。
3勒頭。在眉梢的上方(左右兩處)各點一點膠水,在用吊眉帶吊眉。吊眉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向後壓住頭發便於貼片子,另一方面使眼角上挑更顯得有神。
4貼片子。先貼七個小彎,首先在眉心正上方平貼好小彎當中較大的片子,然後按著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左三、右三的順序貼好七個小彎兒,需加小穗的加上小穗。注意不要先將左側的三片片子貼好,在貼右側的三片片子;或者先貼好右側的三片片子後在貼左側的三片片子,因為片子要求左右各自對稱。七個小彎貼好後用吊眉帶在頭上繞一下,將片子勒緊。接著將兩片大柳貼在左右鬢邊,臉大的大柳要往前貼,臉小的大柳要往後貼。撫平展理整齊後在次用吊眉帶繞頭勒緊兩個大柳,將吊眉帶札住。
5戴上線簾子。
6扣上假發殼子,並固定好。
7將水紗纏在頭上,壓撫平展。(水紗要壓住上耳廓並使耳廓向後平貼在頭上,因旦角不許露耳)8戴好發網子固定在腦後。將假發殼子系在大別簪上,下面若空可以淀上一些襯子,用卡子固定好。將水紗用清水浸濕展平,繞頭勒好。如果假發殼子不整齊可以用餘下的水紗蒙一層。把剩餘的水紗線頭塞到腦後的。
戲曲旦角化妝教程(四)戴頭面(一般為水鑽頭面):
1插泡子。
2戴泡條子。
3將三套系在大別簪上,用卡子固定好裝飾腦後發鬢。
4戴上耳挖子,用卡子固定,以裝飾耳朵後面的頭發。(耳挖子應指耳朵帶吊墜的兩片裝飾品)
5插大頂花用卡子固定好。
6根據個人情況添加 其它 裝飾品,如蝴蝶串、福字、單蝴蝶、便鳳、珠花等。7戴上壓鬢花用卡子固定好。鬢花是指左右鬢邊用以遮耳的兩串塑料花,因旦角不允許露兩耳(在前面札水紗時就要用水紗將兩耳上廓向後壓貼纏繞在頭上)。
戲曲旦角化妝教程(五)穿戲衣:
1脫掉自己的鞋子換上彩鞋或彩靴。
2換好彩褲。
3繫上裙子(下面的裙子古代叫裳)。
4戴上護領。
5穿上披。
6拿好馬鞭、刀槍等道具候場。
『柒』 給你一張戲曲圖片,如何分辨是越劇還是京劇扮相服飾有何明顯不同嗎
一般越劇演員絕大部分都是女的,化妝比較清淡,旦角一般都戴假發套;京劇的化妝會更濃,眼線比較粗,顯得眼睛輪廓很大,旦角大多數是貼片子加頭飾。
而且,京劇演員頭上勒水紗是要把眼角吊起來的,越劇演員現在已經不這么做了。
服飾上,京劇的服裝一般還是比較傳統的;越劇的服裝,尤其是旦角的衣服基本都改良了,裡面襯的水衣都省掉了。
『捌』 戲曲花旦化妝
生角面部化妝的方法
京劇的生角(包括末角)由於年齡和性格的不同,老生、武生、小生(包括娃娃生),在面部化妝上是有所區別的。
老生(包括武老生)多扮演正派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中年人物(像藺相如、鄒應龍)面部化妝應端莊鄭重,氣宇軒昂。臉上略敷脂粉,畫眉抹彩,掛黑三髯。
扮演老年人物(如宋士傑、張廣才),臉上不宜過多的塗抹脂粉,須容顏老邁(掛白髯)。扮演老的英雄武將(像黃忠、蕭恩),面部化妝應於蒼老中帶有英雄氣概(掛白髯或參髯)。
小生扮演的是青年人(像付朋、張君瑞、許仙),臉上敷脂粉,描眉畫眼。面部化妝應眉目清秀,容顏俊美。
武生扮演的是青年英雄武將(像趙雲、武松、高寵),臉上略塗脂粉,印膛抹紅彩,眉眼吊的較高。使得眉宇之間,顯露出勇敢頑強的英雄氣概。
娃娃生扮演的是少年兒童(像薛丁山),面部化妝和小生差不多。不過,為了表現兒童的容貌特徵,須在印膛上塗一紅點。(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面部美飾,凡是未成年的兒童,多在額間畫一紅圓點,叫做「點額」。)
生角的髯口——我國古代以長髯為美,戲曲角色扮演的中年或老年人所掛的髯口(又名「口面」),更要長一些。這種須髯的誇張,和角色的表演動作有著密切的關系。幾百年來,先輩藝人運用髯口創造了理髯、推髯、抖髯、甩髯、吹髯等表演程式(髯口功)對於誇張人物的心理狀態,有著很大的幫助。
生角的髯口,由於年齡和生理上的不同,分為「三髯」和「滿髯」兩種。三髯是三綹長須,有「黑三」、「參三」和「白三」三種。像《打嚴嵩》的鄒應龍,《群英會》的諸葛亮,抖掛黑三。老年人物,像《盜宗卷》的張蒼,《空城計》的諸葛亮帶參三。《連營寨》中的劉備,《捉放曹》的呂伯奢都帶白三。「滿髯」是連髯落腮,非常豐滿。生角一般只掛「參滿」和「白滿」。像《打漁殺家》的蕭恩掛參滿,《碰碑》的楊繼業掛白滿。
另外有「五綹髯」,是扮演關羽所戴。(也有戴黑滿的)。「二濤髯」比滿髯稍短,大都扮演院子、中軍。現在已不多見。
此外,劇中人有當場變髯口的,像《文昭關》的伍子胥,因為過不去昭關,焦急萬分,把胡須愁白了。由黑三改掛參三,再改掛白三。
近幾十年來,不少新編的歷史劇,採用了改良髯口。但在傳統劇目中是很少戴用的。
旦角面部化妝的方法
京劇中的旦角(婦女角色)由於年齡、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和閨門旦)、花旦(包括花衫、貼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馬旦、彩旦(丑旦)之分。
近四十年來,京劇的旦角化妝有著很大的變化。在從前,正旦和花旦的面部化妝是有所區別的。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婦女,臉上略敷脂粉。扮演貧窮女子,大都穿青褶子,頭上不戴珠花,臉上不抹脂粉,或抹的很淡。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潑的青年婦女或輕佻潑辣的女角色,臉上必須濃妝艷抹。(頭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襖、花褲)。這兩種不同的化妝手法,既有生活上的區別,也有性格上的區別。(正旦、花旦又名青衣、花衫,就是由於角色的裝扮不同而得名的。)
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審美觀點也有所變化。從前的旦角化妝,現在看來已經不夠美化了。近四十年來,京劇旦角的面部化妝,有著很大的藝術創造,在發型上和頭飾上也是如此。許多著名的旦角演員,參考了古代婦女的面部美飾,根據不同的劇中人物,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典型形象。不過,也有些旦角演員,單純地追求扮相的美化,不論扮演什麼角色,也一律是濃妝艷抹,這樣是不適宜的。要知道,青衣、花旦、武旦的面部化妝,現在雖然大致相同,但由於角色的年齡、性格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在藝術造型上,還是應該有所區別的。為了對京劇旦角的面部化妝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現在按照不同的角色略述如下:
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婦女,面部化妝應容貌端正。扮演貧窮婦女(像趙五娘、秦香蓮)臉上雖塗抹脂粉,但不宜過重。扮演閨門婦女(像杜麗娘)眉眼畫的必須清秀,臉上的脂粉要略重一些。
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較廣泛的:有活潑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鬧學》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有輕佻風騷的婦人,像《烏龍院》的閻婆惜。也有性格潑辣的婦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妝大都濃妝艷抹。但在眉眼的描畫上,應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區別。扮演少女,須在印膛上塗一紅點。
武旦、刀馬旦——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孫二娘、穆桂英)面部化妝與花旦略同,但在眉眼吊得較高一些,以表現嫵媚中帶有英武氣概。(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四洲城》的水母,《無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妝相同。)
老旦——扮演老年的婦女,像《太君辭朝》的佘太君,大都是本色臉,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員扮演的老旦角色,如果臉上不化妝,看起來很不像;須在額間、眉角和鼻窩略畫出幾筆皺紋,就能夠刻劃出老年婦女的面貌。
彩旦——由丑角應工,又名丑旦。多扮演封建社會「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婦女(像《能仁寺》的賽西施),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詼諧的婦女(像《四進士》的萬氏)。面部化妝由於性格的不同,有塗脂粉的,也有不塗脂粉的。但大都在額角或腮邊點一顆黑痣。
凈角面部化妝的方法
京劇的凈角,有正凈(銅錘、老臉、黑頭)付凈(架子花臉)武凈(武花臉和武二花)之分。扮演的角色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面部化妝各有不同。演員扮演某一劇中人物,必須按照一定的譜式抅畫,叫做臉譜。(老生和武生抅臉的也包括在內)。
臉譜是一種誇張人物形貌的化妝手段,這種具有圖案意味的面部化妝,是運用寫實的和象徵的藝術手法,來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
戲曲臉譜和我國古代的歌舞面具,百戲的塗面,有著演變和發展的關系。人物臉譜,最早只有紅、白、黑三種與膚色相近的顏色,眉眼的描畫比較簡單,基本上是接近於寫實的。像關羽面紅,誇張為紅臉。包拯面黑,誇張為黑臉。只有裝神扮鬼或扮演綠林人物才五彩塗面。經過幾百年來的演變與發展,臉譜的構圖和色彩多相互摻雜,逐漸有形貌的誇張,成為顯示人物性格品質的化妝手段。這種特殊的面部化妝藝術,是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意圖的。它體現了封建社會中,人民對於劇中的人物的愛憎分明的情感和態度。但是,臉譜裡面也混雜著一些非現實主義的東西,我們還沒有探討出一個比較正確的解釋。現在只能按照老藝人們相傳的說法,對京劇臉譜的構圖和色彩的表現,略述如下:
京劇臉譜的構圖——京劇臉譜是在徽劇和漢劇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戈、梆子的表現手法加以變化和發展的。在譜式上,有「整臉」「粉白臉」「揉臉」「十字門臉」「三塊瓦臉」「花臉」「碎花臉」「歪臉」「象形臉」等不同的抅法。
「老臉」又名「六分臉」「兩膛臉」。多扮演正直果敢的老年武將,它們的面部化妝特徵,主要是兩道白眉的誇大,以表現劇中人物的老邁蒼勁。有紅臉,黑臉,紫臉,粉紅臉之分。紅臉像《群英會》中的黃蓋,黑臉像《北詐瘋》的尉遲恭,紫臉像《二進宮》的徐彥昭,都屬於兩膛臉的抅法。
抅「三塊瓦」臉的多是英雄武將(正反面人物都有)。「三塊瓦」的抅法主要著重於眉、眼、鼻窩和肌肉膚色的誇張。像《失街亭》的馬謖,抅油白三塊瓦臉;《鐵龍山》的姜維,抅紅三塊瓦臉;(均掛黑滿髯)老年人物多眉眼下垂,像《嘉興府》的鮑賜安,抅油白老三塊瓦臉。(掛白滿髯)
抅「十字門」臉的多是年老的英雄武將,像《草橋關》的銚期(掛白滿髯),《牧虎關》的高旺(掛參滿髯)。由於扮演的人物不同,眼瓦和鼻窩也略有變化。
另外,像張飛、牛皋的「花十字門」臉,項羽的「花兩膛臉」,是在「十字門」臉和「花兩膛」臉的基本譜式上變化而成的。
「粉白臉」又名「奸臉」,是把白色塗滿臉部,用黑筆抅畫出眉、眼、鼻窩和面部的肌肉紋理,以刻劃劇中人物奸險狡詐的性格。像《宇宙鋒》的趙高,《捉放曹》的曹操,都畫白奸臉。
「揉臉」又名整臉,是用紅、黑、紫等色揉臉部,然後抅畫出眉、眼、鼻窩和肌肉紋理。像關羽的揉紅臉、余千的揉紫臉等。以本來膚色抅畫黑白紋理的也屬於揉臉。(像姜子牙)
性格魯莽勇敢的英雄武將和綠林人物,多抅「花臉」「碎花臉」。花臉的譜式和色彩比較復雜,多綜合「三塊瓦」「十字門」的抅法加以變化,以一種色彩為主,其餘為副色。像李逵的黑花臉(均掛黑扎髯),馬武的藍花臉,程咬金的綠花臉,典韋的黃花臉。(均掛紅扎髯)
「半截臉」又名「元寶臉」,譜式是眉眼以下抅臉,上露肉腦門。像《鍘美案》的馬漢,抅元寶臉。
「歪臉」是面部五官的反常描畫,多形容面部凶惡或容貌醜陋的武角色。兇悍的像《祝家莊》的祝彪;醜陋的像《打瓜園》的鄭恩。
「象形臉」多用於神怪角色,像《鬧天宮》的送悟空(猿猴臉)《百草山》的孔雀明王(鳥形臉)、《芭蕉扇》的牛魔王(牛臉),把鳥獸形象賦予人格化,抅畫在演員的臉上,仍然具有鳥獸形象的感覺。
另外,像僧人、老道、太監都有一定的譜式,如《五台山》楊五郎、《野豬林》魯智深的和尚臉(掛虯髯);《蜈蚣嶺》王飛天的老道臉(掛黑扎髯);《黃金台》伊立的太監臉(光嘴岔)構圖多由三塊瓦變化而成。
京劇臉譜的色彩表現——臉譜的色彩表現,最早是面部膚色的誇張。像面色赤紅,誇張為紅色臉(如關羽)。面色黝黑,誇張為黑色臉(如包拯)。後來,臉譜由形貌的誇張,演變為顯示人物品質的化妝手段,紅色臉就成為忠誠人物的色相;黑色臉就成為正直人物的色相;白色臉就成為奸詐人物的色相。這種觀念形態的表現,是把寫實的 和象徵的藝術手法結合在一起,來顯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角色一出場,從劇中人物的藝術造型上,就給觀眾明確的人品概念——正義的或邪惡的;善良的或醜陋的。它長期被廣大的觀眾所熟悉所感受。按照相傳的說法:紅臉大多表現忠誠正義的人物,像關羽的揉紅臉,黃蓋的紅老臉;姜維的紅三塊瓦臉。黑臉大多表現正直或魯莽勇敢的人物,像包拯的黑臉,牛皋的黑花十字門臉,李逵的黑花臉。白臉大多表現奸險狡詐的人物,像趙高、曹操、秦檜的白奸臉。紫臉大多表現沉勇果敢的人物,像常遇春的紫三塊瓦臉。黃臉大多表現性格殘暴的人物,像典韋的黃花臉。花臉和綠臉大多表現勇敢頑強的人物,像單雄信的綠花臉、馬武的藍花臉。此外像金銀兩色多用於神怪化妝。
以上的色彩表現,是指京劇而言。各種劇種對於臉譜的色彩,各有其不同的表現手法。像京劇中的黃蓋抅紅老臉,贛劇中的黃蓋就抅紫老臉。京劇中的專諸抅紫三塊瓦臉,秦腔的專諸就抅黑白花臉。京劇中的徐彥昭抅紫老臉,河北梆子的徐彥昭就抅黑老臉。
京劇臉譜的形象符號——在京劇中有一些神話臉譜和人物臉譜,在臉上抅畫了形象符號。神話臉譜,像北斗星的腦門畫七星,表示他是天上的星宿。趙公明兩頰畫金錢,表示他是財神。人物臉譜,像趙匡胤眉心畫紅色跑龍,表示他是真龍天子。姜維腦門畫太極圖,表示他知陰陽,善八卦,通曉兵法。包拯腦門畫月牙,表示能晝斷陽,夜斷陰。楊七郎腦門抅虎字,表示他是黑虎星下凡。另外,也有在臉上抅畫兵器符號的。像典韋善使雙戟,就在眉心畫雙戟形。這一些形象符號,除神怪臉譜外,大都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是不符合臉譜化妝的真正意圖的。這是由於先輩藝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創作方法,受到舊時代的種種局限,因而使臉譜混雜著一些極不健康的東西,是應該予以剔除的。
臉譜的抅畫要有創造性——凈角的面部化妝雖然有一定的譜式,但演員根據對角色的體會,在表現手法上是可以有個人創造的。像郝壽臣先生和侯喜瑞先生都是以演曹操著名,但兩人的曹操臉譜,卻各有不同的神色。侯喜瑞先生的《戰宛城》曹操,臉上一團狡詐氣。郝壽臣先生的《群英會》曹操,卻在狡詐中帶有得意之色。這兩個曹操臉譜,結合著表情動作,都把曹操當時的心理狀態刻劃的活靈活現。所以,凈角的面部化妝雖然有一定的譜式,但又不能夠刻板的照譜描畫。好的演員能夠根據自己的臉型,結合面部表情和肌肉活動,把臉譜畫活了。這樣,不但不妨礙演員的表情,而且能夠幫助演員的表情。只有創造性掌握這一化妝手段,才能塑造出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來。
凈角的髯口——凈角所掛的髯口,有長髯有短髯。長髯有滿髯、扎髯、加嘴髯,頜下髯、劉唐髯。短髯有一字髯、虯髯等數種。
滿髯,較生角所掛的滿髯要長要厚。有黑滿、參滿、白滿和紫滿。像《群英會》的曹操,《別姬》的項羽,《失街亭》的馬謖,都掛黑馬髯。《宇宙鋒》的趙高,《牧虎關》的高旺,都掛參滿。《群英會》的黃蓋,《二進宮》的徐彥昭,都掛白滿。《甘露亭》的孫權,掛紫滿。另外有一種劉唐髯,是黑滿髯兩旁雜有兩縷紅須(插紅耳毛),是扮演赤發鬼劉唐所用。
扎髯又名開口髯,是露出嘴部的髯口,扮演勇猛的武角色所戴。有黑扎、紅扎、參扎、白扎等四種。(參扎和白扎已不多見)像《長坂坡》的張飛,《鬧江州》的李逵,都掛黑扎髯。紅扎髯具有很大的誇張性,大都扮演性格猛烈的武角色和神怪角色。像《取洛陽》的馬武(抅藍花臉),《鎖五龍》的單雄信(抅綠花臉),都掛紅扎髯。神怪角色像《鬧天宮》的溫天君(抅綠金花臉)《芭蕉扇》的牛魔王(抅紅金花臉)都掛紅扎髯。原掛黑扎髯的角色,像張飛的《造白袍》劇中因為年紀已老,便改掛參扎髯。(參扎和白扎在京劇中已經不多見)
頦濤髯(又名海下濤)是把胡須掛在頦下,露出嘴部。像《鬧天宮》的巨靈神掛黑色頦濤髯,《界牌關》的王伯超掛白色的頦濤髯。
京劇凈角所掛的短髯,常見的有一字髯、虯髯。一字髯簡稱一字,有黑一字、紅一字、白一字(白一字髯已少見)。像《金沙灘》的楊延德,《鍘美案》的馬漢,應掛黑一字髯。《太行山》的王英(抅黃花臉),掛紅一字髯。《金山寺》的法海,老扮相應掛白一字髯。虯髯是曲卷的短須,扮演有武功的和尚所戴,像《野豬林》的魯智深。
丑角面部化妝的特點
丑角在戲曲舞台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這一個行當所扮演的人物是多方面的:有滑稽風趣的老人,也有天真活潑的兒童(像《小放牛》的牧童)。有為非作歹的官吏(像《打麵缸》的大老爺),也有唯利是圖的商人(像《連升店》的店主)。有仗勢欺人的奴才(像《打嚴嵩》的嚴俠),也有陷害良善的小人(像《一捧雪》的湯勤)等等。這一些正面的或反面的人物,如果用其他的行當扮演,一般是難於充分的把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刻劃出來的。丑角塑造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品質的劇中人物,無論在扮相上,在表演上,都有著鮮明的藝術特徵。
丑角的面部化妝(臉譜)一般是運用白色塊面的伸張或縮減,集中在描畫出眉、眼、鼻、口各部的神態。(也有塗畫黑臉的)。這種具有漫畫手法的化妝藝術,和丑角的表演風格是密切結合的。
『玖』 請問戲曲小生妝怎麼畫
戲曲小生妝,是最普通的「俊臉」也就是俊扮。俊扮化妝男女是一樣的。這種化妝,化:大白略加些紅色,打底,然後加玫瑰紅化眼皮上,覆蓋住眼眉,塗均,然後下兩腮把紅色淡下來,此時可以用『撲粉』定妝,定完妝,除去浮粉,用干紅拿軟刷重新還原紅部分,接下來,就用黑色化眼眉,眼睛,用大紅油彩化嘴唇這種俊臉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