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享不凈觀圖片違法嗎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違法。不凈觀是一種佛家的修行方法,是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達成修行的辦法,不凈觀圖片即為血腥圖片,傳播一般的血腥圖片,是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如果被抓到,會被治安處罰。
Ⅱ 佛教如何看待美女
至於說「佛教」如何看待「美女」,恐怕您只能得到「佛教信徒」的解說。而「信徒」往往也是信仰了宗教的凡人。所以恐怕並不一定具備代言「宗教」的資格。所以僅能是一點參考性的解答。我個人並不具備代言的能力,所以僅僅提供一些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美女」,也就是「具有美麗形象的女子」。也就是「能讓人們感到感官美好的女子」。其在女性的基礎之上具備了「美麗」——也就是讓人感官愉悅的素質。由此使其女性特徵更具備了受歡迎的成分。
那麼依照「因果」觀念。其具備的這種素質也非無緣而來。而是具有一定的先前原因。作為凡人,我們恐怕不得而知其究竟的緣由如何,也就是由於什麼原因讓這個女子在出生後就註定會有美麗的形象。但總而言之,其美麗是有其緣由的。如果我們認為其形象是「美好」的,那麼也可以映射出其先前的「因」是「善」的。也就是說這個「美貌」是一種「善果」。
而對待「美女」,我們要抑制的是「淫念」。因為「心念」決定了行為的性質。「淫念」則是以自我享受為前提,在此基礎上甚至延伸出侵犯的念頭。比如「意淫」就是一種意念侵犯以達到自身享受快感的念頭。這就已經是「惡念」。雖然可能並沒有做出具體的行為,但是如先前所說,「念頭已經決定了行為的性質」。淫念一但升起,只是用眼看就已經是「惡行」了。因為是「淫心驅動下的眼看」。由此惡因種下,就為惡果奠定了依據。更何況我們更深層做出的舉動。
為了抑制「淫念」,則會以另一個角度去審視「美女影像」,比如近似於「不凈觀」的視角。以此來審視美女的時候就會發現諸多並不欲求的元素,甚至討厭的元素。因為我們的內心依然有「美和丑」的分別。當我們遇到「丑」的元素,會自然生出遠離的念頭,這與遇到美色生貪愛心正好相反。
但是「不凈觀」並不意味著對於眼前美女的詛咒和詆毀。「不凈觀」所針對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而並非用於毀謗對面的美女。我們所要抑制的是自己膨脹起來的「淫慾之心」,以前是沒有發現這些與美麗並存的煩惱元素,而如今發覺後就會令我們有看到正反兩面的眼睛。也就是說「好壞本不可分的狀態」,我們過去只是關注其好,而未見其惡。如果見其惡,則自然抑制了對於好的貪戀。
所以一種心態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誠實」,當我們以自己當前的狀態覺得一個女子美麗的時候,所要對峙的是自己的淫念。而並不是昧著良心否定她的美麗。我沒有勇氣去否定「美好的外表」。因為我當前的確是有美醜分別的,當我們塑畫佛像,菩薩像時,也會將佛,菩薩的形象繪製得「相好庄嚴」。而且當中也會有現女身的菩薩。那麼這個「相好庄嚴的女身的菩薩」難道就不是「美女」嗎?因為我們內心中存在著「美好」。而當我們繪制鬼怪時則會將他們畫得醜陋。因為我們的內心裡存在有「丑惡」的念。
對菩薩敬畏,是因為他是菩薩。當我們的內心清凈的狀態下,會以對待菩薩的心去對待美女。以敬仰的心念去看菩薩的形象,則是善念推動下的舉動,性質自然是善。當不清凈的狀態下,自然亂七八糟的念頭就會升起,比如想以自己的快感來侵犯的念頭。所以關鍵在於心清凈與否。這要誠實,而不是嘴硬。如果做不到清凈,就承認自己不清凈,所以需要自律,需要修煉。否則的話上來就以某一種境界來標榜自己,如果我們能夠輕易地達到那種境界,我們就不是凡人了,也不用修行了,之所以要修行,說明我們還是凡人...
僅僅談談我個人的看法,也就是一個小凡夫的看法,僅供參考。如有不周之處,也希望得到點撥...
Ⅲ 這個初自哪裡"凈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
印光法師復甬江某居士書原文和白話——對治色慾
載《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二
【原文】色慾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乾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固足為聖為賢。只由打不破此關,反為下愚不肖,兼復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淫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白話】對美色的慾望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僅中等和下等根器的人,被美色所迷惑,就是上等根器的人,如果不努力約束自己,警惕觀照念頭,也難免被美色所迷惑。觀察從古到今有許許多多出類拔萃的英雄豪傑,本來足以成為聖人和賢人,只是由於打不破美色這一關,反而成為下愚和不肖的人,並且死後由於邪淫的罪業而永遠墮落到地獄、餓鬼和畜生三惡道中去,這樣的人可以說數不勝數。《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說:「如果世界上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的眾生,他們的心不產生淫慾,那麼他們的生死輪回就不會持續。你們修證三昧,本來是為了脫離六道輪回。如果不消除淫慾心,那麼目標就無法實現。」學佛的人本來是為了解脫生死輪回,如果不徹底除掉色慾,那麼絕對難以解脫生死。雖然念佛法門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如果淫慾的習氣太重,堅固地纏在心中,那就是自己與阿彌陀佛不相應,難以感應道交並往生西方凈土。
【原文】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凈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於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姊妹女。則理制於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鴆毒,烈百千倍。於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不凈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花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花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戰兢乾惕,痛除此習。則唯見其姿質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沒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試一思及,心神驚怖。然欲於見境不起染心,須於未見境時,常作上三種想,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否則縱不見境,意地仍復纏綿,終被淫慾習氣所縛。固宜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方可有自由分。
【白話】要想消除色慾的禍害,不如在見到一切女人的時候,都對她們作親人想、怨家想和不凈想。親人想就是看到年老的女人,就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想;年長的女人當作自己的親生姐姐想;比自己年少的女人當作自己的親生妹妹想;年幼的女孩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想。縱然淫慾心強烈,也斷然不敢對母親、姐妹和女兒產生邪淫的念頭。看一切女人,總是作為自己的母親、姐妹和女兒,這樣理智戰勝情慾,情慾就無法產生了。怨想是這樣:如果見到美女,就產生了愛心,由於愛心,後來就墮入惡道,長劫受苦,不能解脫出來。這樣一來,所謂的美麗和嬌媚,就比劫匪、小偷、虎狼、毒蛇、蠍子、砒霜、鴆毒的禍害大百千倍。對於這樣極大的怨家,還戀戀不舍,那豈不是迷上加迷的人嗎!不凈觀是這樣的:動人的美貌,只是外面的一層薄皮罷了。如果把這層薄皮揭開,那你就不想看了。裡面骨肉膿血,屎尿毛發,亂七八糟地聚在一起,沒有一樣東西是討人喜愛的。但就因為薄皮蓋著,人們就對它產生了愛戀。花瓶裝上臭大糞,人們就不玩賞它。美人的薄皮就跟花瓶一樣,皮裡面所裝的東西,比大糞更臟。怎麼能愛戀她的外皮,而忘了她皮膚里頭的各種臟東西,產生各種各樣的妄想呢?如果不戰戰兢兢,痛切地改掉愛戀美色的習氣毛病,那就會只看見她美麗的姿色,致使愛欲的箭深入骨髓,自己不能把它拔出來。平時這樣,要想死後不進入女人的子宮投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進入女人的子宮,那還可以將就。要是投進母畜生的子宮,那將怎麼辦呢?你試想一想這樣的結果,就會心驚肉跳、恐懼不安。然而,要想在見到女色的情況下不產生愛欲心,就必須在沒有見到女色的情況下,常作上面講的三種觀想。這樣等見到女色的境界時,就可以不被女色所誘惑。否則,縱然沒有見到女色,心裏面老想著女色,最終會被淫慾習氣所束縛。因此只有認真清洗心中愛美色的壞習氣,才有獲得解脫自由的可能。
【原文】每日除了己職分外,專心念佛名號。朝暮佛前,竭誠盡敬,懇到懺悔無始宿業,如是久之,當有不思議利益,得於不知不覺中。《法華經》雲:「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瞋恚、愚痴,亦然。是知能至誠念彌陀、觀音聖號者,貪瞋痴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現今乃患難世道,須於念佛外,加念觀音聖號,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之轉回。庶不至宿業現前,無法躲脫耳。更宜常閱戒淫因果報應之書,遠離狂盪匪鄙之友,則內志正而外誘絕,凈業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
【白話】每天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和分內要做的事情外,專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早晨和晚上在佛前,竭誠盡敬,真心懺悔無始以來的宿業,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如果有眾生,淫慾很強烈,只要經常恭敬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能夠解脫淫慾。」 瞋恚、愚痴多的眾生,只要經常恭敬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同樣能夠解脫。可見,只要能至誠念南無阿彌陀佛和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人,貪瞋痴三種煩惱,自然而然可以消除。另外,現在是充滿災難的世道,必須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加念觀音聖號,冥冥之中自會不可思議地轉禍為福。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宿業成熟時無法躲避報應。還應該經常閱讀講戒淫因果報應的書,遠離吃喝嫖賭下流的朋友,那麼內心樹立正志,外面斷絕誘惑,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凈業自然可以成就。希望你多多自勵。
Ⅳ 男外科醫生解剖了很多女人屍體,他們都是不凈觀的信徒嗎
他們不是聖人 是凡人 是凡人就會執著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就算外表冷酷 其實還是凡人 他們為什麼去解剖 因為他們要掙錢 為什麼掙錢 是為了將來有地盤 有女人 ..
Ⅳ 不凈觀圖片有什麼意義
不凈觀圖片的意義是告訴世人此身是幻,不可留戀,此生是幻,不可執著妄想;由此修行,可入空、無相法門,斷諸惡趣,開諸善門。
Ⅵ 誰有這張狂三的圖,求超清。
1.手淫到底該不該戒?
面對鋪天蓋地的「手淫適度無害論」或「手淫無害論」,許多人都很迷茫。其實,對於每一個想要戒除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早已成謬論,因為,只有造成傷害的人才會想到去戒。如果有人對你說:「適量的吸點兒毒品不會有害。」你一定會勃然大怒。實際上,「手淫適度無害論」或「手淫無害論」與之一樣荒謬。請問,誰能把握好這個度?如何才能適度?算了吧,除了徹底戒除,沒有第二個選擇!如果說「手淫適度無害論」是妖言,「手淫無害論」則是地道的鬼話。
2.手淫應該怎樣戒?
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毅力和正確的方法,是戒除手淫惡習的三要素。決心源於手淫對身心的傷害,所以,決心大多是逼迫所生,而非自願,傷的越深,決心越大,但也越難戒。頑強的毅力,它決定你能在戒除的道路上走多久,是至關重要的。每個人戒除的效果迥異,根本問題就在這里。毅力必須自我培養,無人可以幫忙。它從生活的歷練中來,十分寬泛。此不贅述。正確的方法,這是唯一的外來因素,但也很關鍵,方法是否正確,決定我們戒除時的艱辛程度和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個人堅決提倡轉化法,而不是強行壓制。這種與生俱來的慾望是壓制不住的。至於如何轉化,方法很多,可以在看到美女或淫穢圖像時,轉而思考其它問題,比如想意淫是手淫的根源,堅決不可以看,而後可以轉化成其它畫面或問題,化解掉眼前的危機。久經如此的習練,定會在遇到這種情形時,產生條件反射,從而脫離外界的誘惑。類似的方法可以自己總結填充。不過,作為佛門弟子的可謂幸甚,因為佛菩薩早就在經論中為大家設立了不同的對治淫慾的法門,如不凈觀,白骨觀,常念《四種清凈明誨》,念佛咒語等等。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情況揀選。但是,有很多人雖然使用了如上法門,可還是無法控制手淫和意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個人以為,要麼用功不到位,要麼缺少福報!淫慾,作為人類生存與延續的根本和自身最大的慾望,想要合理控制或根除它,談何容易。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也許有些法門修不下去也和福報有關。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積累福報。拓寬心量,積極行善。而行善尤其以持續的放生最為有效,本人親身體驗,真實不虛。福報夠了,邪淫之欲自然減退,因為,正氣足,邪氣自然消。
Ⅶ 大三巴牌坊是香港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精髓嗎
興建於1601-1644年的澳門聖母修道院敎堂(後多被稱為聖保祿敎堂,華人則多俗稱之為大三巴寺),①在當時是天主敎耶穌會在遠東的最雄偉壯觀的建築。但是,它在1835年遭到一場大火焚毀,只剩下由細磨精雕的花崗岩巨石構成的,雕像石刻眾多而巍峨庄嚴的正面門壁,以及其門前的氣派宏大的七十級石砌台階,②遺存至今而以「大三巴牌坊」之名著稱於世界。(見附圖一)這具有將近四百年歷史而又單獨屹立了一百六十年的不朽的巨大牌坊,無疑是澳門歷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徵標志之一。因此,它一直是硏究澳門史的一個焦點。正如葡國學者山度士(DOMINGOS MAURÍCIO GOMES DOS SANTOS,S.J.)說:
1762年在澳門實施的由1759年龐佩爾嚴厲措施造成對耶穌會教士的驅趕結束了聖母和聖保祿修道院的生命。不屈的士兵面對時代與命運的挑戰,在仍然雄偉壯麗的大石級上只留下了能與羅馬最華麗的建築媲美的其教堂的歷史正面,一位泯滅往事的孤獨見證人。③
這里提出了令人發深省的啟示,但是,這篇文章並沒有就此進而闡明這位「孤獨見證人」所默默指證的往事的秘密內容是甚麼。當然,這不是山度士一個人的疏忽,實際上這是學界多年來眾多硏究者未能破解的歷史之謎。筆者經過細致的比較硏究,最近終於發現這牌坊的一些雕刻表明:這座敎堂已受到中國的文化藝術(包括佛敎藝術)的巨大影響,以此敎堂及聖保祿學院為中心的澳門耶穌會敎團,在將近一近百年的入華傳敎活動中,或在其特有的傳敎策略指導下對異國異敎的一些文化習俗自覺吸納,或在客觀環境的異國異敎文化的強大勢力下不自覺地受到熏陶感染,已不可逆轉地沿著中國化的道路前進。依筆者之愚見,這應是後來耶穌會整個敎團終於遭到反對天主敎中國化的其他天主敎敎團和羅馬敎廷的排斥,以至最終在葡國及澳門等地被取締、逮捕和驅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這也應是後來大三巴敎堂被焚毀後再也無法重建,其廢墟最後甚至變成為墳場墓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曾走過漫長曲折崎嶇的幽暗小道,而其在現實前景則可以走向光明的康莊大道。目前,正當澳門政府撥巨資,在大三巴敎堂的遺址上建造大型的紀念博物館之際,探討該牌坊雕刻的文化內涵,可謂兼具歷史與現實的雙重意義。為了拋磚引玉,筆者於此先發表一初探之作。內容如下:
一、大三巴牌坊的第三層雕刻概述
大三巴牌坊共分五層,底下兩層為同等的長方矩形,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本文所要硏究的主要是其中的第三層雕像,這一層的系列雕像由正中的無原罪聖母像為中心分界,以高低寬窄不一,但是左右兩兩對稱的石柱和相關的形式內容,分別組成六對雕像。現據(附圖二)由左右兩邊向內各對依次略加說明如下:
第一對:左右均為中國佛敎式的石獅子半身像。
第二對:左為在圓球上展翅之鴿,右為雙箭交叉穿王冠。
第三對:左為女身加魔鬼的頭和四肢,其胸為一鏢槍穿中,其右邊有漢文句為「鬼是誘人為惡」,其左邊有順時針方向的右旋十字。右為骷髏白骨一具,其左邊有漢文句為「念死者無為罪」,其右邊有逆時針方向的左旋十字。
第四對:左為一聖母在大海上護導一艘三桅帆船,右為同一聖母足踏七頭之龍,其右上角有漢文句為「聖母踏龍頭」。
第五對:左為三層雙龍(?或人)頭的噴水柱及長方形水池,右為一棵生命(?或菩提)樹。
第六對:在無原罪聖母像兩邊各有對稱的上、中、下三個天使像。
以上六對雕刻不單具有明顯的非傳統的天主敎的形式及內容,而且其中有三個雕像分別附刻一句漢文的說明文字。這是其餘各層沒有的,據澳門徐新先生考證的結果說:「在那個年代的巴洛克建築上,刻有中文字樣的只有澳門的聖保祿敎堂。」④筆者認為甚至可以說,在同時代的天主敎堂的雕像中,只有這里是附有有深意的系列的漢文圖解說明,而非偶然出現的、個別孤立的、無甚深意的中文字樣。這一獨特的以漢文解說雕像的現象本身,已顯示出這一系列雕像具有來自中國的文化、宗敎的淵源。科塞依羅亦曾指出:
使用一些新的藝術圖形,無論是中文字,還是一些當時對於歐洲宗教建築藝術仍很陌生的東西,是大三巴牌坊這一宗教藝術建築最有特色的方面。
例如魔鬼和死亡的形象,以及不同於特蘭託大會以後的宗教藝術圖形法的象徵主義表現手法。
需要提及的是,在這一藝術傑作上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創新或者前所未有的東西,顯然都是耶穌會在中國傳教新方法的結果,即逐步適應政策的反映。這是一種不同於當時在非洲和美洲使用的「白板」TABULA RASA式傳教的華新傳教法,是由沙勿略構思,范禮安策劃,利瑪竇和羅明堅成功地加以實踐。
……
因此,除了新的傳教方式之外(無疑這在當時是居於首位的),還需要研究各方面的相應關系,以更好地了解作為一種戰略結果和同化的反映,耶穌會在澳門和中國藝術發展方面的情況。⑤
以上之論,無疑是很正確和極富啟發性的。本文在對大三巴牌坊總體的看法上旣贊同要「更好地了解作為一種戰略結果和同化的反映」,但是,同時亦認為必須正視問題的另一方面,即同化中國文化的結果本身導致了被天主敎正統派視為異化。如前所述,其結果最終導致了大三巴敎堂不但成為廢墟,而且成為墳場的悲劇。
前人特別是西方的硏究者,由於對中國的宗敎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對這牌坊中所具有的佛敎內涵的雕像及三句漢文,往往只能作畫面及字面的淺解甚至是誤解。因此,有關牌坊是中西文化融合和同化結果的論述大都停留在淺表而又抽象的范圍內。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可以永遠停留在圖像及文字的表面的淺解即止,而應在繼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討其非傳統天主敎的文化深層內容意義,究竟是來自中國的哪些宗敎文化的背景故事。筆者認為,這第三層的雕像和文字,都有取材借鑒於佛敎經典,特別是其中有關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今生的「本生經」或「本起經」的故事。我們必須把圖像和有關文句的眞正來源和含義結合起來探討,才有可能眞正收到揭秘解謎之效。
二、對雕像及文字等的具體分析
(一)關於第一對的獅子石像
隨著佛敎入華傳播,把獅子作為瑞獸的佛敎藝術也漸為中國的文化藝術所吸收發展,而普遍進入雕塑、繪畫等宗敎或世俗甚至民間的藝術之中。在中國儒、佛、道、官、民等官私大型建築都常有一對石獅子作鎮門獸,其它牌坊壁畫等有獅子像更是隨處可見。但是,把中國式的獅子引進天主敎的敎堂建築,則大三巴牌坊實為首創。徐新先生說:
此外,大三巴牌坊的雕刻有明顯的東方特色。特別值得研究的是:牌坊的第三、四層,左右兩端都有中國民族傳統的石獅子雕像。這幾個石獅子造型別致、姿態生動,十七世紀澳門的雕刻家們顯然受到中國民間舞獅的啟發,他們將騰躍的獅子形象大膽而巧妙地組合在教堂的兩側這和中國廟宇門前左右對稱安置石獅的意念也是相通的。大三巴牌坊上的石獅子形象,是當時澳門民俗的反映,它既有中國明代雕刻的手法,又大膽創新,比同時代的石獅更活潑、更誇張,也說明參加雕刻的藝術家們思想解放的程度。⑥
此說基本正確。但是,尙可補充說明一點,就是有關獅子在中國的宗敎文化及世俗文化的傳播,主要都是來源於佛敎的系統。特別是中國民間的舞獅,多有「大頭佛」或童子戲弄調服雙獅或群獅的表演程式。這表明此類民間舞獅,實際上是由佛或羅漢降服獅子的佛敎故事衍化出來的。故舞獅本屬高僧之技,例如唐代高僧葯山(惟儼)與雲岩(曇成)談禪有如下的對話:
山又問:「聞汝解弄獅子,是否?」曰:「是。」曰:「弄得幾出?」師曰:「弄得六齣。」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出?」曰:「我弄得一出。」師曰:「一即六,六即一。」⑦足見舞獅本屬佛門高僧之絕技。可見,無論從佛敎寺院文化還是世俗及民間藝術文化來看,都可以說大三巴牌坊上的兩對石獅子是源出於中國佛敎文化藝術的。但是,正如佛敎藝術中的獅子像旣有其藝術性,亦有其宗敎目的性。耶穌會敎團之決定把獅子像引入其敎堂的前壁,同樣也並非單純從藝術裝飾性的角度考慮的,在這里,藝術只是傳敎的一種手段,傳播天主敎義才是其目的。這是前人硏究這些石獅子時所忽略而需要著重補充說明的。筆者認為,這已顯示了耶穌會敎團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已為中國各色人等喜聞樂見的獅子,收入天主敎的神學體系,以利於其敎之入華傳播。請看:在牌坊建成後三十四年(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義大利耶穌會士利類思(P·LUDOVICUS BUGLIO,1606—1682)著《獅子說》,刊刻於北京。他在序言中寫道:『今述獅子之像貌、形體,及其性情、能力,不徒以供觀玩、暢愉心意而已。要知天下間有造物大主,化育萬物,主宰安排,使物物各得其所,吾人當時時贊美感頌於無窮雲。』」⑧這段話可以說是當年耶穌會決定,把獅子雕刻上大三巴牌坊之宗敎目的意義的最佳注腳。
(二)關於第二對雕刻——鴿子與王冠等
筆者認為,其左邊在圓球上展翅的鴿子,旣有其出自天主敎聖靈的一面,亦有會通佛敎的本生經故事的一面,例如,《菩薩本生鬘論》卷一有「捨身救鴿」的故事,又佛本生經有《鴿子本生》等等。其右的雙箭交叉穿王冠,有學者認為:「PERHAPS CHRIST THE KING IN HIS SUFFERING(或許這象徵身為萬王之王的基督正在受難)」⑨這是局限於天主敎之見。筆者認為,這其實是取材借鑒於佛本起經中的悉達多太子為出家修道而舍棄王冠的故事。例如,東晉時康孟祥等譯的《修行本起經》雲:「……太子下馬,解身寶衣,瓔珞、王冠盡與闡特」,佛敎以悉達多舍棄王冠為出家之典範,這故事在很多佛的畫傳中均有所描繪。例如,燉煌莫高窟第290窟的佛傳故事畫,即有此情節的畫像。⑩由於這對雕像只是各取一兩種動物及靜物,構圖過於簡單,所以使得幾百年後的硏究者很難察見其所源出的背景故事情節。但是,雙箭交穿王冠本身應是顯示對世俗政治權勢的徹底厭棄否定,而這正是原始佛敎的特徵。而且在此王冠之下,有一扇正中刻有「十」字的小門,被稱為「上天之門」。(11)但是在左邊鴿子像下的相應位置上,也有同樣大小的一扇門,不同之處是其門面上沒有「十」,門頂為金字塔的三角形,而右邊的門頂則為圓拱形。左門兩邊的花是低垂向地的,而右邊門的花則是昂首向天盛開的。有的學者稱右邊門為:「THE TOMB FOR THE MOST HOLY SACRAMENT(埋藏聖物的墳墓)」,(12)這也是單純從天主敎的角度分析的結論。但是,若從其對佛敎有所借鑒吸收的角度看,則此門亦可視為對於佛敎的地獄之門有所參考,以便與同樣對佛敎有所借鑒吸收的右邊的上天之門成對照。話要說回右邊的像和門,這種以否定和厭棄世俗王冠作為進入修道上天的門徑,顯然正是佛敎經典的佛傳故事所特別著重宣傳的。同上引之佛經載悉達多太子臨離國門之際的一段對話說:「時城門神人現,稽首言:『迦維羅衛國天下最為中,豐樂人民安,何故舍之去?』太子以偈答言:『生死為久長,精神經五道,使我本願成,當開泥洹門。」舍棄王冠及人世間最豐樂的國土人民,目的只為開辟進入泥洹(通譯作涅盤)的佛境之門,此一具體的故事經過耶穌會敎士的簡單抽象化的處理和演化,用雙箭交穿王冠的圖像,來表現為對世俗人間的最高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的普遍否定,作為必然的進入修天主敎之道及上天主敎的天國之門。這就旣吸收了佛敎的思想精粹,又改變了其原來屬於佛敎所有的特徵內容,使人們渾然不察其源出之處,這可以說是一種十分高明的同化方法。
(三)關於第三對雕刻——魔鬼與骷髏等
這是佛敎的思想內容表現得最為明顯確鑿的。首先,左旋與右旋的十字實際是佛敎的左旋萬字劚及卍右旋萬字卍與天主敎的十字結合的結果。
再看左邊女身魔鬼像及漢文「鬼是誘人為惡」,筆者認為,這應是取材於《佛本行經》等的佛傳故事中,有關悉達多(梵名SIDDH袠RTHA、巴利名SIDD-HATTHA,後來多稱為釋迦牟尼)「降魔成佛」的故事。據說在悉達多於菩提樹下即將修成佛道之時,魔王出動魔軍向悉達多發起的連番搗亂進攻,最後出動到化身為美女的魔女來誘惑悉達多違誓而犯色戒。都被悉達多一一擊敗,連美女最終也要變回魔鬼的丑惡原形,誘人為惡的伎倆亦告失敗。
最後看右邊的骷髏骨及漢文「念死者無為罪」,有的學者把這句話英譯為「FORGET NOT DEATH AND THOU SHALT NOT SIN」,並葡譯為「LEMBRATE DA MORTE E NÃO PECARÁS」。(13)如果再譯回漢文就變成:不忘記死亡,你就不會犯罪。這樣的解譯完全是字面上的,至於「念死者」與「無為罪」究竟有甚麼具體的關聯,這句話與雕像的那具骷髏又有甚麼關系?這都需要在具體的某一宗敎經典中找尋可作比較分析的證據,才能夠弄淸楚。筆者認為,這也是與《佛本行經》中有關悉達多太子出家修道的故事有關。據說,觸發悉達多出家思想的契機之一,就是他有一次出門看到一具臭穢流出污血的死屍,由此認識到人的生、老、病、死的苦惱,最後決定出家尋找解脫生死之道。另外,當他乘夜離開寢宮之際,那一眾熟睡的宮女,在他心目中已成為一堆裝載糞尿膿血的死屍皮囊。因此,更堅定了它毫不留戀,義無反顧的出家意志。同樣,在他即將成佛之際,他戰勝化為美女的魔鬼的法寶,亦是將她們視為死屍加以斥退。如法喜編的《大雄傳·菩提樹下降魔成道》說:
魔王愁太子成了道,地位比自己來得高,……於是就派了三個最妖冶美麗的魔女去迷惑太子。……(太子)反慈悲地訓誡她們道:「……你們的身體,外表雖然漂亮,裡面卻是臭穢不堪,好像畫瓶里滿盛著糞穢,不知自恥,還敢來誑惑人家嗎?」說畢,以太子的神力,使這三女自己透視到自己的身體裡面,止見得骷髏骨節,皮包筋纏,毛發叢生,七孔及全身的毛孔,不凈流溢,污垢痰涎,涕淚厓膜,膿血糞尿,濁穢充滿……於是自慚形穢,忸怩地匍匐而去。(14)
因此,佛敎以禁慾尤其是淸除色慾為修道之要務。例如《四十二章經》第二章說:「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第二十四章說:「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第二十五章說:「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火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第二十九章說:「佛言:愼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然而,使慾火熄滅的最佳辦法,則應是從前述佛傳的故事中總結出來的「不凈觀」和「念死法」。所謂「不凈觀」就是在未有神力透視的情況下,在觀念上透視出活人尤其是美女都只是裝滿穢臭的死屍皮囊,甚至只是一堆骷髏骨頭,由此可使各種慾望尤其是色情的淫慾禁絕。《佛光大辭典》釋「不凈觀」雲:
又作不凈想。為五停心觀之一。即觀想自他肉體之骯臟、齷齪,以對治貪欲煩惱之觀法。人的屍體隨時間而變化為丑惡之形狀,故在諸經典中皆舉有多種不凈之觀屍法,以治貪欲之心,今列舉如下:
(1)據禪法要解卷上載,若淫慾多者,應修習二種不浮觀。即①觀死屍臭爛不凈,取此不浮之相,至閑靜處以自觀不凈。②雖眼不見死屍,然從師受法而憶想分別,自觀身中充滿發、毛、涕、淚、垢、痰、勅等三十六種不凈物。同書又舉出修習不凈觀能對治眾生對於色、形容、威儀、言聲、細滑、人相等六種慾望之執著,且將不凈分為惡厭之不凈與非惡厭之不凈二種。對於執著前五種慾望者,令觀惡厭之不凈;對於執著人相者,則令觀白骨人相。……(15)
其他經說就不引了,由此可以說明牌坊中的那具骷髏,其實就是佛敎不凈觀的「觀白骨人相」的理論方法抽象表現。這種「不凈觀」在中國的一些古典名著小說中,也都有典型的例子。例如,《西遊記》的白骨精化身為美女,只有孫悟空的金晴火眼才能透視其為骷髏白骨的眞相,並最終把他打死現出原形。又《紅樓夢》的「風月寶鑒」,一面是美女之像,誘人淫慾,一面是骷髏之像,制人淫慾。因為天主敎的修道院和佛敎寺院有共同的一點,就是都奉行出家的禁慾主義。在具體的禁慾方法上,佛敎的「觀白骨人相」法是天主敎所無而又行之有效的,這應是牌坊把它引入雕像中的原因之一。就此可以順便回答科塞依羅所提出的關於大三巴牌坊是「一種戰略還是一種新方式的結果」的問題,(16)筆者認為,文化宗敎間的傳播融合的情況是十分錯綜復雜的,不可以對以上問題作簡單化的抉擇。耶穌會對中國文化的吸納,有些是因形勢所限所迫,不得不作出策略或稱為「戰略」的適應性的吸納調整。但有些則是出於對彼長己短、彼有己無的認識,而自覺主動的吸納改造以為己之所用,如上述獅子及骷髏等皆屬此類。最後要說明:「念死者無為罪」的「念死」,乃是出於佛敎修行的一種重要方法,是由不凈觀中發展出來的。在這里的「念」與「觀」其實是一回事,故又稱為「觀念」。《佛光大辭典》釋「念死」雲:
梵語MARANASMRTI,巴利語MARANA-SATI。八念之一,十念之一。又作念當終亡。謂人於一切時中,常念其身必有死而不忘。大智度論卷二十二載,行者當常念,此身若不為他殺,亦必當自死;故此身於一切時中,皆有死,不待老。……(17)
又同書釋「八念」雲:
(一)念,即內心之存憶。大智度論卷二十一載,佛弟子於閑靜處,乃至山林曠野善修不浮等觀,厭患其身,忽生驚怖,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惱亂其心,憂懼轉增,故如來為說八念法。若心存此八念,即恐怖即除。(1)念佛……(8)念死,死有二種:①自死,即報盡而死。②他緣死,即遇惡緣而死。此二種死,從生以來,常與生俱,無可避處,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即除。……(18)
由此可見,雕像中的「念死者無為罪」,乃出於佛敎這種可以排除魔怖鬼障的「念死」法寶,因為怖障排除,便可專心修道,所以就不會為罪作惡。以往的硏究者由於不知這些雕像及漢文句子所源出的佛敎經義和故事,所以大都只是作些皮毛或不著邊際的文藝方面的解說。例如,有的書說:
……更有意思的是,這座典型的西方宗教建築第三層,還有兩行分列左右的漢字,一邊是「念死者無罪」(按:漏錄了一「為」字),一邊是「鬼是誘人為惡」。兩句話談不上對仗工整,說是對聯,難免有牽強之嫌,但形式肯定是仿效我國古建中到處可見的楹聯。(19)
這段話只講文字的形式而不分析其內容,結果終難免走向牽強附會。
(四)關於第四對雕刻——「聖母踏龍頭」等
左邊雕像之聖母在海上為三桅的帆船護航導航,這顯然是受中國人有關南海觀音菩薩及媽祖之護導航海的信俗影響,意圖讓天主敎的聖母包攬了這一神聖功能,從而便於天主敎的傳播並取代中國原有宗敎偶象在們人心中的地位。這點畫面本身所表現的訊息是十分淸楚的,自無疑問,無須贅論。
疑問甚大,値得花相當功夫探討的,是右邊有漢文之句「聖母踏龍頭」作說明的雕像。究竟聖母踏龍頭是表示甚麼呢?關鍵就在於對其所踏之龍本身是甚麼或者代表甚麼的理解。有的學者稱此龍為「ASEVEN-HEADED HYDRA(THE INFERNAL DRAGON)」,又漢譯為「一條七頭怪獸」。(20)在澳門坊間還很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就是認為這里的龍旣是邪惡的象徵,同時亦是代指邪惡的中國文化,因此聖母踏龍頭就是天主敎對邪惡的中國文化的征服。筆者認為,諸如此類的看法,都是主觀臆斷,不合實際的。首先是「HYDRA」一詞之義,《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釋為:「(希神)海蛇怪(生有許多頭,斬去後仍會生出)。」(21)又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則釋為:「(希神)九頭蛇,(相傳割去九頭中任何一頭,會生出兩個頭,後為大力神所HERCULES所殺)」(22)由此可見,HYDRA 是希臘神話的蛇怪,而且有九頭而非七頭,並且早已被大力神所殺掉,故根本不能用HYDRA來對譯漢文中的龍,更不可想像這條正在被聖母腳踏的七頭龍是那早已被殺死了的九頭蛇怪。熟知中西宗敎神話的耶穌會敎士們,總不至於糊塗到把死蛇怪與活龍混淆吧!而在當時澳門尙受中國政府管轄的情勢,以及耶穌會在澳門以及中國大陸傳敎時,所採取的順應中國傳統文化的同化融合的路向和策略,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把中國文化公開醜化為邪惡的怪物而加以踐踏。否則,這座敎堂前壁便不免早就被中國管轄澳門的官府下令拆毀了。
其實,「聖母踏龍頭」完全是天主敎借鑒模仿中國和日本流行的佛敎雕刻及繪畫圖像的產物,其目的仍是要通過中國人早已喜聞樂見的構圖形式,把踏龍頭的主角由佛敎的偶象轉換成天主敎的聖母,以便於把中國人的信仰逐步由佛敎或其他宗敎轉換為天主敎。請看,佛敎的尊星王、明星天子、妙見菩薩、阿耨達菩薩等皆有踏龍之像(見附圖三),而明淸以來中國更流行觀音踏龍頭之像(見附圖四)。《佛光大辭典》釋「三十三觀音」雲:
觀世音菩薩為攝化而自在示現之三十三種形象。法華經普門品及其他諸種感應傳、持驗記常述之,由此,民間亦流傳此類圖像,較著者有清代卓峰之觀音應化圖三十三幅(現藏於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三十三觀音之名稱及形像為:(1)楊柳觀音,……(2)龍頭觀音,乘雲中之龍,表三十三身之天龍身。(3)持經觀音,……(23)
又同上書釋「龍頭觀音」雲:
觀音攝化自在而示現之三十三觀音之一。因駕乘龍頭,故稱龍頭觀音。……蓋以龍為獸中之王,比喻觀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為跏坐或站立於龍頭上。(24)
足證大三巴牌坊「聖母踏龍頭」的意念,首先源自佛敎諸天神菩薩踏龍特別是觀音踏龍頭之像。至於聖母所踏七頭之龍的龍頭,其正中在聖母腳下的一個大頭為面露笑容的老人頭像,其右有三小頭狀如中國的鳳、雞、鵬等鳥類頭像,左邊的三個小頭似亦如此,唯因地面遙觀及照片不夠淸晰,容後再考察。筆者認為,這也是借鑒模彷彿敎的「法行龍王」的產物。所謂「法行龍王」,是指受佛法指揮控制之善良的龍王,而不是邪惡的「非法行龍王」。《佛光大辭典》釋「龍」雲:
……據正法念處經卷十八畜生品載,龍王攝屬於畜生趣,乃愚痴、瞋恚之人所受之果報,其住所稱為戲樂城,分為法行龍王、非法行龍王二種。法行龍王有七頭,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羅等諸龍王,瞋恚之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故不受熱沙之苦,以善心依時降雨,令世間五穀成熟。非法行龍王有波羅摩梯、毘謀林婆、迦羅等龍王,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婆羅門之故,常受熱沙之苦,以惡心起惡雲雨,令一切五穀皆悉弊惡。……(25)
在古代佛敎的石像和繪畫中,亦常有行法龍王之像。如(附圖五)為秣菟羅出土之七頭龍王頭像、(附圖六)為七頭的水天龍王像、(附圖七)為請雨經圖的多頭龍王像,其中一大頭為人頭,眾小頭似蛇又似鳥。又《佛光大辭典》釋「水天」雲:
梵名VARUNA。音譯作……縛樓那、婆樓那、伐樓拿。密教十二天之一,護世八方天之一。為西方守護之神,乃龍族之王。……水天有二:(1)……身為赤色,頭上有九龍頭(形狀似蛇),右手當胸,持輪索,左手覆腰。或謂此乃水天後,而以頭上有七龍頭,左拳叉腰者為水天。……(26)
又釋「水天後」雲:
梵名VARUNANI。又稱龍王妃。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後。於密教各蔓荼羅中,天與水天後、水天眷屬及妃眷屬每相混同,於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院西門之北列有水天、水天後、水天眷屬等三位,其中水天後頭戴七蛇,右執龍索,左拳覆腰,或謂此像為水天,而以其傍頭戴九蛇,左掌安腰者為水天後。胎藏圖像及胎藏舊圖樣則舉出後、妃二位,水後乘摩竭魚,左手執蛇,右手持花。(27)
由此可見,聖母所踏的龍頭像,當有源於對佛敎的行法雨龍、水天或水天後等龍王像的借鑒模仿而創作。其中行雨法龍的一龍身而眾多蛇頭(或鳥頭)加一人頭之像,最為接近聖母所踏之龍的形像。細看聖母所踏龍的老人頭像面露笑容,相當親切,全無邪惡怪物可憎、可惡、可怖的樣貌。其非源出自希臘神話傅說的九(或七)頭海蛇怪,可作定論無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名聞天下的大三巴牌坊的雕刻,實際是耶穌會在對華傳敎中以天主敎文化為主,而大量吸收融合中國文化尤其是佛敎文化的結果。但是,在當時中國和西方都處在文化和宗敎的專制主義佔主流的情勢下,這種致力於文化與宗敎融合的結果卻成了兩面不討好、里外不是東西,備受中西雙方的正統保守主義的夾擊。最後導致了耶穌會在中西方的一次大失敗,這是永遠値得人們深思的歷史大悲劇。在當今世界,一方面是不同的文化、宗敎的矛盾沖突乃至戰爭仍不斷存在,而另一方面是提倡不同的文化、宗敎和平共處,互相對話交流、互相尊重乃至兼容同化的呼聲日盛,同化的結果產物不斷增多的情勢下,面對大三巴牌坊——這一位因為充當宗敎同化的先驅而釀成悲劇的永恆不滅的偉大的歷史見證者,眞令硏史者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最後要說明的,就是本文只涉及耶穌會豐富而又復雜的歷史的某一點,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對之作全面的硏究和評論。雖然,硏究的對象范圍限於大三巴牌坊的第三層雕刻,但是其所涉及問題的面已相當廣泛和復雜,亦非一篇小文章所能全部論及。由於篇幅及條件、學識等所限,本文對大三巴第三層的雕刻尙有兩對及正中的聖母像未加論述,當然,已論及的部分,亦只是就其主體而言。且留余論,以待來日。不當之處,敬祈方家敎正。
本文撰寫時,承澳門基金會吳志良先生及澳門耶穌會呂碩基神父提供一些圖書參考資料,澳門大學霍啟昌敎授、鄭煒明先生及澳門文化司署徐新先生提供寶貴意見及有關論著線索,特此鳴謝!
稿於澳門氹仔寓所之東西書室,
1995年12月24日聖誕節平安夜。
再改於1996年除夕。
三改於1996年1月8日。
Ⅷ 這尊女靈可以嗎我供奉
如果每天看她能增強您對美女的「不凈觀」,能幫助您消除自己的淫慾心,那就可以供奉;如果看到她不但不能消除您的淫慾心,反而使自己的淫慾心更加熾盛,那您就千萬別供奉她。
【色是刮骨鋼刀】,【萬惡淫為首】,有幾首詩是這樣說的:【色刀欲劍斬凡夫,暗裡摧人骨肉枯;一旦身陷慾海中,病入膏肓悔恨遲】、【淫慾不斷,萬劫沉淪,念頭方動,天怒地瞋】、【根朽樹枯,水涸魚死。膏盡燈滅,精竭人亡】(其中的「精」是指人的腎精,男女都有,它是生命的最精華的濃縮,既能滋養我們自己的生命,又能創造出新生命,極其寶貴,絕不能亂消耗!而非獨指男子的精ye)。無論男女,淫慾都最損自己的身體,最損自己的福報,最能招來災禍!可以在【網路】中搜索【邪淫的十大不虛惡報--學佛網】 、 【邪淫惡報,真實不虛--學佛網】、【中醫談自蔚_網路文庫】、 【手銀的危害及治療_網路文庫】、【《壽康寶鑒》白話,戒邪淫wang修訂版PDF文件_網路文庫】、【關聖帝君戒淫經註解--學佛網】 、【《慾海回狂》白話文--學佛網】,裡面有很多戒淫得福、邪淫得禍的因果報應的事實;還可以在【網路】中搜索【業蓮清德的自頻道-優酷視頻】,裡面有個【專輯】叫【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其中有四個視頻分別是【色情泛濫對現代人的傷害】(第1個視頻)、【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第2個視頻)、【賣身求享受最可恥】(第3個視頻)、【地下媽媽的故事】(第4個視頻),裡面詳細講述了色情、縱欲對男人、女人身體造成的巨大危害,還有幾個因邪淫而遭受慘烈報應的女人親身講述自己的痛苦經歷;並且,在這個【專輯】里還有兩個視頻,一個叫【《傷德、傷身、傷命的根本症解》:中醫博士彭鑫講述邪淫對身體的巨大危害】(第5個視頻),是一位男中醫師講述男子「姓」開放對身體的嚴重損害;另一個視頻叫【開放的生活方式對女子身心的傷害】(第6個視頻),是一位女中醫師講述女子「姓」開放和「o胎」對身體的嚴重損害。此外,「o胎」是殺人,而且是殺自己的親生骨肉,男女雙方都會得到慘烈的報應,千萬不可以「o胎」,在這個【專輯】中有個視頻叫【丁嘉麗采訪凈空法師 珍惜生命請勿殺子o胎】(第7個視頻),裡面有詳細的講述。還可以在【網路】中搜索【地獄變相圖(電影)(太可怕了)_標清—在線播放—優酷網】,裡面有地獄中受報應詳細的圖像描述,看了會......,此圖片系列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有佛經作為依據的,可以在【網路】中搜索【諸經佛說地獄集要】,它是從《大藏經》中找出來的二十五部具體詳述地獄狀況的經論,其內容之詳盡,業因之明確,種類之繁多,果報之殘酷,層層密覆,真是觸目驚心,前所未見。
(【注意】:以上視頻建議在電腦中觀看,手機中所有的視頻也能看,只是進入到【業蓮清德的自頻道-優酷視頻】頁面後看不到視頻列表,你需要點擊其中的【專輯】標簽進入到【專輯】頁面才能看到視頻列表。而且在手機中每個視頻圖片上沒有標注該視頻是第幾個視頻,而在電腦中進入到【業蓮清德的自頻道-優酷視頻】頁面後就能看到視頻列表,並且每個視頻圖片上都標注了該視頻是第幾個視頻,方便查找。所以,你要想方便就在電腦中觀看,如果沒有電腦那在手機觀看也可以。)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太上感應篇》里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意思是說我們命里獲得的幸福或者遭受的災禍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身、口、意三業是善或者是惡所感召來的,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差,一切都是要【自作自受】!【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
而惡人【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孟子》里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它的意思是: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系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們平時的做法卻往往與聖人的教導背道而馳,有了問題,只知【怨天尤人】,不知【反躬自省】!我們應該知道【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我們每天都在不停地造作,一般分為【身業】(即身體的造作)、【口業】(即言語上的造作)、【意業】(即思想、念頭),【只要造業就會有報應】,比如身造殺生、偷盜、邪淫,口造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造貪、嗔、痴等業,這些業都會給我們帶來惡報,使我們遭受無量苦惱;而如果造「布施錢財」的業會得到財富,造「布施佛法」的業會得到智慧,造「無畏布施」(比如放生)的業會得到健康長壽...... 《孟子》中講:【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意思是說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反過來怎樣對待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謹言慎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命由心造,福自我求】,【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活著關鍵是要明白道理,明白了道理人就會有定力和主見。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因果報應】的道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差。【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一切都是要【自作自受】!【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工廠】,工廠里有三台大的機器---【妄想】、【分別】、【執著】時時刻刻在向外產生著各種垃圾---身體向外排放著【屎、尿、屁】【殺、盜、淫】等等垃圾、嘴裡向外排放著【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垃圾、心裡時刻在產生著各種【貪念、嗔念、痴念】等垃圾,這些【自作】之孽使得我們自己的【生命】---生活環境和命運充滿了污染和坎坷,使我們自己永劫以來迷失、沉淪在自製的【苦海】、【深淵】中不能自拔,障礙自己明心見性!【苦海無涯 回頭是岸】。《周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可以在【網路】中搜索【《現代因果報應錄》(道升居士編著)--學佛網】 、 【現代因果實錄三合一】 、【因果報應錄-唐湘清居士-佛教故事】,裡面有很多關於輪回轉世、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的因果報應的事實。看了這些因果報應的事實之後我們還要明白【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只有明白了這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明察自己身上的善、惡,才能真正開始【斷惡】和【修善】,這個可以在【網路】中搜索【集福消災之道精簡本】、【安士全書 白話本 pdf 網路網盤下載】,裡面有詳細的講述。
還有,【斷惡修善】會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中搜索【了凡四訓白話文--學佛網】,裡面是明朝袁了凡詳細講述自己是如何改變命運的,他原本命中沒有兒子、不能考中進士、壽命是53歲,在雲谷禪師的指點下他積極改過、積極行善,終於改變了命運------生了兒子、考中進士並被任命作寶坻縣縣長、活到了74歲。《了凡四訓 》這本書是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教戒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准,改過遷善,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現身說法,說明了人們如何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自求多福的道理。
《佛說堅意經》中講:【譬如種谷,隨種而生,種善得福,種惡獲殃,未有不種而獲果實。】這就是改造命運的原理!
還可以在【網路】中搜索【業蓮清德的自頻道-優酷視頻】,裡面有個【專輯】叫《聖賢教育改變命運》,這是所有中國人一定要看的公益教育紀錄片!裡面是幾十個當代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親身講述各自充滿血和淚的人生苦難以及是怎樣通過學習《弟子規》、實踐《弟子規》擺脫這些苦難、獲得幸福的經歷,看後觸目驚心,又覺得很親切,因為他們的那些遭遇也是我們曾經經歷、正在經歷或者即將面臨的經歷,其中詳細地講述了當代中國人人生苦難的根源以及如何擺脫這些苦難從而獲得幸福,有理論、有方法、有實例, 讓我們能夠學到和得到:父母如何安康,子女如何教育,夫婦如何美滿,家庭如何和睦,災禍如何化解,身心如何健康,事業如何興旺及命運如何改變!如果你看了覺得受用,也多多地介紹給身邊的親戚朋友,讓他們也能擺脫或者避免人生苦難、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強烈建議有錢但覺得不幸福的人們、沒錢而羨慕奢華的人們、准備離婚的人們、已管不了孩子的人們、吃喝玩樂放縱享受的人們、病苦纏身的人們、找【情】人的人們、混跡【黑】社會的人們、不會做父母的人們、不會做夫妻的人們、放縱男女慾望的人們、賺錢不要命的人們、想【自】【殺】的人們、借錢消費的人們、崇洋媚外不想做中國人的人們、不孝父母的人們、貪污受賄坑人騙人的人們、從事【色】 【情】行業的人們、不會做女人的人們、影視界的人們、心懷怨恨的人們、不知感恩的人們…每天都看看這套節目,認真改過,我堅信你的命運一定會改變,你的人生一定會幸福美滿!
而最不可思議的因果報應是【念佛能成佛】,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其中「阿」讀【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當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眾會親自來接引你,如彈指頃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獲得無生法忍,具備【天眼洞視】(十方三世一切事情都看得見)、【天耳徹聽】(十方三世一切音聲都聽得見)、【他心遍知】(知道一切眾生心中想的是什麼)、【宿命通】(知道自己及眾生以前生生世世的事情)、【神足通】(各種變化神通),【壽命無量】,也不再有生死,徹底脫離六道輪回,而且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成佛。
發心念佛願往生西方凈土的人,才發一念求生極樂世界的心,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內便生蓮花一朵,並標上這位念佛人的名字。如果這位念佛的人願心精進,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蓮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將來你往生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手上拿的蓮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蓮花。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這個花長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點,你那朵蓮花就一日比一日萎悴【cuì】,最後就自動殞滅了。
《十往生經》雲:【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晝、若夜,一 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中說歸依瞻禮阿彌陀佛的人【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又說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十方三世一切佛都稱揚贊嘆阿彌陀佛,贊嘆這個法門,因為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都能學習,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做阿惟越致菩薩,獲得無生法忍,而且成佛快速,學習其他法門我們一生的時間根本不夠。
至於這句佛號的詳細意義,可以看看《無量壽經》(夏蓮居居士會集本,全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並且可以在【網路】中搜索【凈空法師影音報恩講堂】(注意:要選是繁體字的那個鏈接),進入頁面後點擊【無量壽經】標簽之後就能看到裡面有凈空法師在不同時期講的《無量壽經》詳細的視頻、音頻、文字等zi 料。
而且念佛現世就能得大利益,可以在【網路】中搜索【念佛感應見聞記--學佛網】,裡面有很多念佛獲得感應的事實。
可以在【網路】中搜索【e世紀往生傳】 、 【《凈土聖賢錄易解》(慧律法師白話文整理)--學佛網】 、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 【善女人往生傳】裡面有很多念佛往生的事實。
並且可以在【網路】中搜索【飭終須知--學佛網】,裡面有如何臨終關懷、幫助往生的詳細講述。還可以在【網路】中搜索【程晉林居士助念心得(41集)--學佛網】, 裡面有很多臨終助念心得。
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講:念佛宜念六字(即【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將畢則念四字。始終念四字,頗不宜。以【南無】二字,即:皈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人每圖快圖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聞有人主張專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發願禮佛,皆雲不必,則完全一門外漢。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凈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彼只在【行】上講究。而行又去卻禮拜,其行便難十分懇切。久則涉於悠忽浮泛。」(引自《印光法師文鈔·復陳飛青居士書四》)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則六字,念至半,或將止,則念四字。
若始終不念【南無】,便為慢易。經中凡有稱佛名處,無不皆有【南無】,何得自立章程?」(引自《印光法師文鈔·復卓智立居士書四》)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我們要向身邊的親友廣泛介紹因果報應、介紹念佛法門,使他們也早日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早日成佛,如果能這樣做,佛說此人是最孝子、好父母、好祖宗、真善友!
(【注意】:以上視頻建議在電腦中觀看,手機中所有的視頻也能看,只是進入到【業蓮清德的自頻道-優酷視頻】頁面後看不到視頻列表,你需要點擊其中的【專輯】標簽進入到【專輯】頁面才能看到視頻列表。而且在手機中每個視頻圖片上沒有標注該視頻是第幾個視頻,而在電腦中進入到【業蓮清德的自頻道-優酷視頻】頁面後就能看到視頻列表,並且每個視頻圖片上都標注了該視頻是第幾個視頻,方便查找。所以,你要想方便就在電腦中觀看,如果沒有電腦那在手機觀看也可以。
另外,上面提到的那些文章我都把它們做成了文本格式(即【t x t】格式),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告訴我接收方法,我會發給您)
南無阿彌陀佛!
Ⅸ 學佛之人看到貌美女性應該怎麼辦我要了義之說
了義的說法末學實在不懂。因為這是聖者的境界。而位階很高的菩薩或者佛,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凡夫不過是猜測:實在是「以凡測聖」。而只有這樣的聖者,他們的看法才能叫做「了義」。因此,末學只能講不了義的看法。
以下講講末學所知,算是隨意的「漫談」:
在欲界天人眼中,人間最美的美女會是什麼樣的呢?末學記不起是哪部經了,其中講到:人中最尊貴的國王,與欲界天人站在一起,猶如衣衫襤褸、滿身瘡痍的乞丐,站在帝王身前(經中是普遍情況,所以不能想像為:俊美的乞丐與臃腫的國王),所謂「自慚形穢」。
末學猜測,人間美女在欲界天人眼中,最大限度,是象我們看到「萌寵」吧:最美的那隻小狗。正常的狀況,應該象我們看到蠕蟲類。因為人與欲界天人,在身體上已經有很大的差別,這個差別比人與畜生的差別要大得多:人類色身粗重,是以膿血、糞便等等東西組成(畜生道也是一樣)。
猶如蛆蟲以糞便為美食,猶如蛇類的交配。如果不是身為蛆蟲、蛇類,作為人,無法想像也不可能感受到它們的「美食」與「美女」有什麼好處。當然,如果不是身為人類,也無法理解它們的臭穢與卑微。
再說壽命與身量:離人類最近層次的「四天王天」,壽命相當於人間900萬歲。人間長壽者,在他們500歲的壽命中只相當於兩個晝夜。其身量大約1000米,人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群壽命短促的螻蟻。
四天王天已然如是,三界28天,層層倍增,人類在他們眼中如何,可想而知。而且,從色界第一天:初禪天開始,天人已經斷淫慾,否則不能生此天。何況更高層次的無色界。
這個道理,就像說:從脊椎動物開始,已經不再以糞便為食(狗狗之類的除外)。當然不會糾結於「看到美好的糞便會怎樣」的問題。同樣的道理,三界諸天,也不可能對人間的美女有什麼感覺。
以上是種類之間的差別,再說證量上的差別:
三界眾生都是未脫生死的凡夫,因此,得解脫果的阿羅漢,無論種類如何,名為「應供」:應當受到一切人天的恭敬與供養。解脫果已然如是,何況諸賢、諸聖菩薩;何況諸佛世尊。
《維摩詰經》中,從「眾香國」(身相上相當於色界天)來的菩薩,要拜訪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諸大菩薩。來之前,眾香國的佛就告誡:「你們不要因為娑婆世界的佛菩薩身量短小而輕視,他們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在五濁惡世中,入泥入水,不辭辛苦,不懼臭穢,度化惡世眾生。所以,眾香國來的那些光鮮亮麗,身材偉岸的菩薩們。來到娑婆,一樣頂禮恭敬釋迦牟尼佛與諸大菩薩。
因此,在三果以上的聖賢來看,不會區分眾生是何種類,更不會因「貌美」而有貪愛。
綜上:美女是我們這一世的同類,因此,未斷淫慾之前,會感覺到她們是美好的。但是,應當懂得:
其一:這是一定條件下的假象(必須具備「未斷淫慾」、「生在人間」這兩個條件);
其二:對美女的貪欲,一定會障礙修行。
==========================
作為娑婆世界的學佛人,在凡夫位見美女,心生貪著很正常。但是要懂得「知非而改」:淫慾是應斷之法,是加系縛之法故;證初果後,見美女而心生貪著也很正常:我見雖斷,而習氣猶存故,也應當「知非而改」;證二果後,則必須以「薄貪嗔痴」為主修,淫心若不斷,貪嗔痴若不是非常淡薄,就沒有證三果的條件。
若是修大乘佛法,上述是菩提道上的「副產品」:淫心未斷,並不障礙開悟明心(當然,如果貪嗔痴很重的話,以福德未具之故,也不可能開悟明心)。可是,悟後起修。卻能很快「薄貪嗔痴」:以真心無一切貪著可言之故,以悟後菩薩轉依真心之故(這是悟後的方法)。
至於:「攝伏自己的心」,「心裡見與不見一樣」,屬於心理暗示。一是不太可能;二是自己騙自己(內心並不能說服自己);三是屬於「以石壓草」的方法,必然會「石去草生」。
所以,根本還是在於「正知見」:了解並如實觀行:財色名食睡(五欲)的本質是什麼?在人間能帶來哪些方便?又能導致哪些現世與後世的惡果?這些貪欲,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出現?在修行道路上,這些貪欲會障礙什麼? .......等等問題,如實知。名為「實證」。經由實證,才能解決問題。
以上回復供參考
Ⅹ 為什麼戒擼總失敗
戒擼失敗最主要原因就是還有意淫 不要看穿著暴露美女圖片和視頻 更不能看黃 不要看擦邊新聞 在外面不要斜視美女
可以去戒色吧看看 裡面很多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