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圖片 > 雲南景頗族美女卡通圖片

雲南景頗族美女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2022-09-08 09:42:34

① 景頗族竹樓啥樣主要分為幾種

走進雲南德宏州景頗族聚居的山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別具一格的景頗族竹樓。景頗族的聚居區一般是幾家或幾十家組成單元寨,由一個個單寨形成群寨。

景頗族聚居的山區,海拔一般在1500到2000米左右,這里氣候溫和,霜期一般僅一兩個月,年平均溫度在攝氏18度至24度之間。草頂竹樓的景頗族住宅,多建於斜坡上,一邊接地,一邊架空,樓上住人,樓下飼養豬雞,大牲畜則另建廄欄。

草頂竹樓屬長條式,開門於一端,先進入過道間。不論官家或百姓家的過道間都有柱一棵,大小不一,根據人口、勞動力和房子的大小而異。大山官家的柱子,有的直徑達二三尺,柱子的粗大程度標志著山官勢力的大小。

在過道間還放置著杵臼和腳碓,用以春米。通過此間,然後才能登梯上樓。屋內根據人口多少設置若干火塘,周圍鋪以蔑席,作為寢榻之處。景頗竹樓每間正中設一個火塘,供全家人聚坐取暖。火塘四周是家人歇息和睡覺的地方。這種草頂竹樓,每隔幾年就要修茸1次。

景頗族建蓋竹樓也和其他民族一樣,十分重視選擇地基,不在山樑正中蓋房,而選擇在當陽平緩、依山傍水的地方。建造竹樓、牆、梁、樓板、椽子護欄、樓梯和床凳,都是使用竹子(也有的人家樑柱用木料),樓下通風,涼風徐徐使竹樓頗為涼快。

竹樓的後院場地,比較開闊,日照充足,溪水環繞,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濃蔭覆蓋,可以種菜、培竹、栽花育果。有的人家還有水井,洗衣煮飯少不了它。竹樓後邊用竹條圍圈起來,當地人叫做園子。

② 景頗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景頗族主要聚居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隴川、盈江、潞西、瑞麗、梁河等五縣市山區。其餘的景頗族人口散居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崗房,古浪、臨滄地區的耿馬佤族自治縣等地。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5個支系語言分屬景頗語支和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均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有「景頗」、「載瓦」、「勒赤」、「浪峨」、「波拉」5個支系,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山區。

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緬甸克欽邦接壤地區。緬甸境內的大部分克欽族支系與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傈僳族也有極深的淵源。

族稱:

「傳蠻」、「高黎貢人」見諸於漢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稱。

③ 這三張照片圖片,這三個女生女孩,你感覺哪一個女生女孩最漂亮最美麗最可愛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看了您的問題敘述,我感覺還是第三張照片最漂亮,因為第三張最可愛,而且頭發長長的,戴著帽子,抱著小熊,給人感覺特別好,能讓許多人都喜歡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望您能採納。

④ 雲南人叫美女怎麼

雲南人叫美女叫什麼?要看你是雲南什地方和什麼民族,每個民族對美女的稱呼都不一樣,比如說,白族叫金花,彝族叫阿詩瑪,納西族叫胖金花,傣族叫少哆哩,基洛族叫咪科,藏族叫卓瑪,摩梭人叫阿夏,景頗族叫獨莫,哈尼族叫阿布,咪達,明嘎,明理。漢族叫美女。

雲南地處雲貴高原,這里紫外線強烈。但是雲南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古語雲,有山有水有美女。要說雲南哪裡美女最多,那就要數大理。大理有蒼山,大理有洱海,大理也有美女。大理的美女比例其他雲南的城市是拼不過的。

來大理,邂逅一位大理美女,遊山玩水,人生美事。下面飛喵就來說說大理有哪些景點可以作為浪漫約會的最佳地方。

洱海,當你遊玩了大理古城,就順道來洱海玩吧!雖然只是一淡水湖,可雲南人民仍然稱它為「海」,來過以後都會覺得實至名歸,並無誇大。

安排好時間在洱海看日出日落,租輛自行車慢慢環游騎行,乘坐遊船上小普陀島,南詔風情島,到處留影閑逛,還能觀看白族三道茶歌舞,愜意極了!

大理崇聖寺三塔,飛喵第一次知道這還是小時候集郵看到的,對這充滿了嚮往。而今真正的親臨後更能感覺到她的美,尤其環山的煙雲,讓冰冷的塔顯得格外的妖嬈。天氣好時還能看到三塔倒影,隨手一拍都是一張明信片。

蒼山,在洱海西邊。整個蒼山很大,有3條索道供遊客選擇,一般都會選擇最容易的那條,但這樣難見全貌,3條索道中飛喵最是推薦洗馬潭大索道,可以到達接近山頂的位置,在此能俯覽洱海,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最能領略蒼山真正的魅力。

⑤ 景頗族的民族標志是什麼

景頗族的民族標志是目瑙示棟。

目瑙示棟的主要內容和活動:

一、祭祀

在歷史上,豎目瑙示棟之前要,全村寨的董薩要念村寨鬼(一種祭祀),形成祭祀高潮,連續三天的祭祀後,才能將目瑙示棟豎起,頓時,整個目瑙縱歌場歡呼雀躍,場面極其熱烈。如今在目瑙示棟正中置一面大鼓,兩側懸幾面大鑼(當地叫鋩)在目瑙縱歌開始進行前,由董薩對目瑙縱歌場四方大門進行祭祀,驅鬼。

二、瑙雙領舞

景頗族的目瑙縱極其講究,沒有瑙雙的領舞是不能開場的。瑙雙由4名巫師頭戴由犀鳥頭做成的鳥冠,鳥冠四周綴有野豬獠牙,後面插有孔雀羽毛或者雉雞羽,身穿紅綠綢緞制的龍袍,身披銀泡,手執長刀。瑙雙排成兩列,前面二人稱為武雙,後面二人稱為文雙。

目瑙縱開場前,先後瑙雙、瑙巴(相當於助理)、祭司和助手組成的祭祀舞隊帶領參加跳舞的人在激昂的鼓聲和鑼聲中,踩著同一節拍進入舞場。舞陣排成兩列縱隊,瑙雙手拿長刀引舞領路,後面舞者男人手拿長刀,女人手拿扇子或者手絹,按照瑙雙帶領的各種路線圍繞目瑙示棟踩著同一鼓點進入舞場跳舞。

三、忘情縱歌

每到目瑙縱歌節,景頗族村村寨寨,男女老少,身著節日艷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隊,敲鑼打鼓,興高采烈的聚集到縱歌場。

各景頗族支系穿著不同的服飾,在瑙雙的帶領下,列隊加入縱歌隊伍中,舞場中鼓樂聲和著景頗族歌聲響徹整個廣場。男子手中長刀上下舞動銀光閃閃,婦女手中的扇子或手絹翻飛,衣服上、筒帕上銀泡耀眼奪目錚錚作響。

舞者完全沉浸在一種陶醉和忘情中,口中情不自禁的唱出「哦……然、哦然、哦然……」的歡呼聲,場面蔚為壯觀。鼓聲、鑼聲節奏鮮明,聲勢豪壯,山谷應聲,雄壯的歌聲感染著場內場外每一個人,景頗人民象喝醉了香甜的米酒一樣激情奔放。

舞場上,一些景頗族婦女不斷將竹筒中的水酒敬給舞者。成千上萬的舞者在瑙雙帶領下,沿著他們心中祖先遷徙的路線,時而穿插,時而環繞,進退有序,上萬人的隊形隨著鼓點的變化,舞步隨之改變,毫不紊亂。

圍觀者經不住壯觀場面的感染,紛紛加入到隊伍中,舞場一般可容納數萬人同時跳舞,時間可以持續 10多個小時而不散。目瑙縱歌跳雙不跳單,一般通常為四天,舉行目瑙縱歌之前要請董撒測算日期。

每次舉辦目瑙縱歌節,與德宏相鄰的緬甸各地都派出數百人的代表隊祝賀和參與,目瑙縱歌又增進了中緬兩國友誼。

(5)雲南景頗族美女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5個支系語言分屬景頗語支和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均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有「景頗」、「載瓦」、「勒赤」、「浪峨」、「波拉」5個支系,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與緬甸克欽邦接壤地區。緬甸境內的大部分克欽族支系與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傈僳族也有極深的淵源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景頗族總人口數為147828人 。

示棟豎立在目瑙縱歌舞場中央,是景頗族群眾心中最神聖、最崇敬的圖騰。目瑙縱歌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目瑙示棟,是為了紀念景頗族先人寧貫娃首創"目瑙縱歌"而設立的祭壇。

示棟一般由四豎二橫六塊厚實的長方形木牌加底座組成,用紅黑白繪就不規則的螺旋形幾何圖案,中間兩豎牌稍高,左邊為雄牌繪就太陽圖案,右為雌牌繪有月亮圖案,代表景頗族從青藏高原日月山遷徙而來,同時也表示陰陽搭配和人類離不開太陽和月亮。下面螺旋形舞蹈圖案,代表景頗族祖先當年遷徙的路線。

再下是犀鳥和孔雀領舞的傳說圖案。兩則稍矮的牌子是祖宗男女樁,頂端繪有祖先發祥地---「木折省臘崩」。左樁下面畫著菱形寶石圖案,右樁下面畫著波紋形遷徙路線。

再下均是象徵人類繁衍的厥葉花,象徵各民族團結的南瓜子,象徵消災辟邪的牛頭和人類生殖繁衍的乳房。橫的上面一塊繪有田地圖案,下一塊繪的畜禽、五穀圖案,陰陽雌雄樁之間有交叉的刀和箭相連,表示景頗人民生活離不開刀和劍,也體現景頗人民的英勇果敢精神。

⑥ 求張唯美的卡通美女看毛毛蟲的圖片

⑦ 景頗族的特色

景頗族簡介

景頗族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唐代稱「尋傳蠻」,明清時稱「山頭人」。景頗族主要從事農業。景頗地區盛產珍貴的木材和各種葯材。經濟作物有橡膠、油桐、茶葉、咖啡等。景頗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分布: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景頗族有景頗和載瓦兩種方言,彼此通話困難。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景頗語文。景頗族有豐富、優美的口頭文學流傳,包括反映民族起源、遷徙歷史的敘事長詩及神話、故事、寓言、諺語、謎語等。

目瑙縱歌景頗族

□本刊特派記者 解學來/文 施曉亮/圖

雲南省隴川縣人口16.7萬,其中景頗族近5萬,是雲南省分布景頗族最多的縣份。於是,循著國家民委的指點,我們的采訪車到達了「景頗文化」當然的代表地點——隴川縣章風鎮,我們的采訪對象是該鎮芒弄拱山村民小組組長岳麻干一家。

沒有圍牆的景頗家園

在景頗族裡,拱山村民小組有著特殊的地位,因為全景頗族最有威望、官職最高的人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他叫司拉三,解放前是一個「山官」(指解放前對掌握著一個或數個寨子政權的世家,他們的權力是世襲的),解放戰爭期間積極配合人民解放軍的解放斗爭,後成為雲南省政協副主席。1997年,他在家鄉去世。

像所有的景頗人家一樣,柑桔等果樹、塔杉(岳麻干說,它的葉子可以串在一起用作遮雨的蓑衣)、竹子構成了岳麻干天然的院牆。一大塊空闊的地,幾幢並不相連(甚至在面南背北的正屋位置上,有兩幢互不相關的房子)的二層樓房或平房,組成了岳麻乾的家,同時也是拱山村民小組的辦公室。

岳麻干是一個很沉悶的人,甚至有些木訥。他有著景頗人所特有的黝黑的皮膚,身板標槍一般挺直,露出一股藏掖不住的英氣。在很早的時候,景頗族的祖先和阿昌族的祖先一樣,都認為地勢低平的地方有「瘴癘之氣」,為保全人、畜,就盡量住在高處;但山上的耕種條件差,單憑種地根本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再加上要保護族人和財產的安全,他們就對打獵非常重視,每個男子都養成了不懼凶頑、不怕艱險的性格。雖然整個拱山小組從山上搬下來已經有100年左右的時間了,而且每個男子都有一至多桿的槍也被公安部門收管(在這里,每個男子結婚時,岳父都要送給他一桿槍、一把刀和一包隨身的飾物),但那股已經化入血液的英氣卻不肯寂寞,它要通過一切機會展示出來。

牆既沒有,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大門」,走在路上,往左一拐,就進了岳家。最先撲入眼簾的,是5台龐大而繁復的木質織布機,一男兩女正在神情專注地織布。岳麻干說,這些織布機都是2000年7月他從緬甸的密支那買來的,連織布機錢帶運費、5個工人,當時一共花了2萬多塊錢。

現在他們主要織筒裙,景頗話稱「籠基」。筒裙是景頗族人男女老幼共通的服裝(當然在細節上會有一些差別)。現在岳麻干已經不大穿筒裙了,但附近的村民們有時會來買一些,而外地來的遊客幾乎是人手一條,所以生意還是蠻好的。一條筒裙大約能賺三四十塊錢。岳麻乾的老伴排麻寬則是筒裙質量的檢驗員。

與堂屋並列著的,是一座剛剛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二層樓房。岳麻干說,這並不是典型的景頗民居,因為最原始因而也最純正的景頗民居都是用草和木頭建造的,但縣里有關部門認為,照原樣造出的房屋顯然不符合防火及堅固等等方面的要求。他說,現在雖然牆壁已經用上了磚、泥,但這只是在建築材料上作了某些改進,而所有的地板都是木頭的,每個隔成單間的屋子裡都有一個火塘,沒有床,晚上把鋪蓋一放就可以躺下睡覺,還是基本保留了景頗族的民族特色。岳麻干為此花掉了2萬多元。

現在,岳麻干一邊監督著工人們建造「2間現代化的、帶有抽水馬桶的廁所」,一邊和建築公司的負責人討價還價,更重要的是在等縣里對發展「『農家樂』旅遊」的優惠政策。他的目標是把現在所住的堂屋改建成比旁邊那座二層小樓更具有景頗特色的民居,預計投資6萬。他說,堂屋是照著保山地區的漢族房屋建造的,已經沒有什麼景頗意味了。那還是80年代,只圖氣派、好看,結果就把自己的民族特色給丟了。

岳麻幹家裡有20畝甘蔗田,每年可收獲甘蔗30多噸,再加上兒子諾基開著農用車跑運輸,每年的純收入可達到2萬多元,岳麻干有足夠的理由眉飛色舞;可是,即使是站在預示著美好未來的二層樓上,面對著滿眼綠色、暖風徐來的佳景,岳麻干還是沒有太強的表達慾望,只是默默地盤算著什麼,嘴角帶著笑。景頗族,本來就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讓人一目瞭然的人群。

「風情園」里的「民居」風情

從岳麻幹家往前走100多米,就是所謂的「廣山景頗風情園」。在這里,集中展示著一些帶有鮮明的景頗族特色的事物,講述著這個民族滄桑的歷史。

風情園的主題建築是一座投資60餘萬興建的「景頗民居」,剛剛建成不到1年。這其實不是真正的「民居」,而應該是「官居」,因為它是模仿古時「山官」的住宅修建的。該建築的施工負責人張世紅說,為了得到確切的建築信息,他和政府有關部門一起走訪了二三十戶知情的人家,其中有原來「山官」的兒媳婦,甚至還到緬甸去找到一位102歲的老人仔細詢問。現在的「景頗民居」,幾乎囊括了一所民居所能代表的一切特色。

外面,一個吊起來的、太陽造型(景頗族有太陽崇拜的風俗)的小牌垂下一大串藤蔑編的圓環。圓環有大小之分:大的表示一個家庭,小的表示一個人。遷來或者分出一個家庭,就添上一個大環,反之則減;生下一個孩子,就添上一個小環(一家人的小環都串在代表自己家庭的大環上),失去親人則減。

門前靠著台階扶手的牆壁上,鑲著一塊寬約半米的楠木板,上面分3處雕著2個、4個、6個一堆的乳房。據說,如果兒媳婦總是不懷孕,老太太在背著糧食或獵物向山官繳納的時候,就會使勁彎著腰,在上樓時,用手去摸兩個一堆的乳房。同理,如果家禽和牲畜不繁衍,就去摸4個和6個一堆的。

岳麻干找人為我們打開了這所碩大的房子。想不到,外表看來因為又高又寬而顯得有些臃腫的房子,裡面竟然布置得相當緊湊、整潔:走上台階,進入房裡,迎面一個名為「敢拓」的小小隔間,是留給年輕人談情說愛的地方。之所以放在一進門的地方,是因為年輕人有可能夜間相會到很晚,這樣走來走去不至於打擾父母等其他人的休息。

目瑙縱歌和「綠葉宴」

「民居」東邊,是一間「綠葉宴餐廳」。其實,要想吃到「綠葉宴」,還有一番隆重的歡迎儀式。

在縣委宣傳部和縣旅遊局的邀請下,在采訪的最後一天,我們品嘗了「綠葉宴」。

快到「風情園」的時候,遠遠地看見四五個盛裝的景頗族少女端著酒站在那裡。按規矩,進景頗山寨是要喝她們所敬上的「迎賓酒」的。酒都是米酒,大約有四五十度,酒勁氣沖。如果酒量不勝,在沒有喝時可以倒回敬酒者的杯里或者壺里;而一旦開喝,就必須自己喝完。景頗人是不壓酒的(所謂「壓酒」,指的是強要別人喝酒)。

當然,迎賓的不可能只有幾個女孩,因為耳邊有音樂在響。四五個男青年,有吹笛子的,有吹薩克斯的(像他們的文字一樣,景頗人的樂器也透著「洋」勁兒),有敲鼓的。一個48歲的女人是他們隊長,叫木邊,有3個孩子,其中小兒子就在身後的樂隊里。木邊說,本來他們在迎完賓後還要到綠葉宴餐廳去為來賓們跳舞的,由於景頗人從小就是唱著歌跳著舞長大的,一聲招呼,在這個70來戶、200多人的拱山村,找個30人不成問題。但現在旅遊局從別處挑了6個男女青年專門表演歌舞,所以他們也只能「精簡」了,一般也就是1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0元錢。

景頗族(通常這樣叫,但在嚴格意義上應該加上「景頗支系」,因為該族共分5個支系,各支系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服裝)穿的衣服叫「銀泡服」。但現在少女們穿的「銀泡服」已經不是從前意義上的「銀泡服」了。木邊說,因為她們那些根本不是銀打的。她身上穿的是正宗的「銀泡服」,已經穿了四十多年了。景頗婦女與少女在服飾上的差別,主要體現在戴的項鏈上:少女只能戴一串,而婦女可以戴兩串、三串、四串甚至更多,只要自己願意。但就連木邊,戴的也不再是真正的項鏈,是從街上買上的便宜貨,而傳統意義上的項鏈都是瑪瑙連成的。

進入「風情園」以後,木邊帶領她的隊員們迅速地在綠葉宴餐廳門前列成兩隊,奏樂、唱歌,並伴隨著身體的擺動(後來我才注意到,在多數情況下,包括跳「目瑙縱歌」舞時,景頗族的舞蹈不像怒、僳僳等族的舞蹈那樣身體大幅運動,而只是將身體各部分非常和諧地扭動著,頗有些「陰柔」的色彩)。我們就從他們的中間穿過,在餐廳門口的一個熱水盆里洗手,然後才能進入。

綠葉宴,每人的費用是25元。坐定了,兼做服務員的舞蹈演員們就開始上飯菜——之所以把飯菜在一起說,是因為這時候每位客人除了酒水外只能得到一樣東西:一個大綠葉包。打開綠葉包,裡面是七八個小綠葉包。一一打開,包較大的一個包的是米飯,小的則是干肉粑粑、燒魚等。然後,倒酒。酒有兩種:水酒,米酒。水酒其實就是做得比較簡單的米酒,但味道卻清香、微甜,與米酒的辛辣、剛烈截然不同。據說,這裡面大有學問——景頗族向來認為人分男女、物分陰陽,酒也如此:水酒陰柔,象徵女性;米酒陽剛,喻之男性。景頗人有自己的哲學觀念。

接著,一些鹹菜、花生米、小饅頭(如北方餃子大小,味略甜)都接著擺上桌,但不再是每人一份,而是每桌一份或兩份。

綠葉宴的吃法也有講究:將所有的綠葉包都打開,米飯可以隨意放置在較遠的地方,各種菜則都將綠葉略作折疊,使葉片顯得較窄而菜不掉,然後將綠葉葉柄朝向自己,一樣一樣地從左到右擺放起來。不論吃飯還是吃菜,都不用筷子或其他餐具,而是直接用手抓。這也是在餐廳門口特意放有熱水盆的原因。喝酒時,如果為他人添酒,必須添兩次。

就在我們杯來酒干、菜去葉空的當兒,歌舞表演也在同時進行。表演了「祝酒歌」等歌舞後,4個姑娘表演了「銀泡舞」。在整個舞蹈中,沒有歌聲,只有她們節奏地抖動著身上的「銀泡服」,發出純粹而整齊的「嘩嘩」聲。這個舞蹈即將結束的時候,她們抖動的節奏越來越快,「嘩嘩」聲也越來越急促,然後戛然而止。

最後,隨著舞蹈隊領隊的一聲招呼,客人們稍作忸怩,便舉著木刀(景頗長刀的象徵)加入了「目瑙縱歌」的行列。其實舞非常容易跳,只要跟著「瑙雙」(共有兩個)踏著一定的節奏走就可以了。開始是分成兩隊,分別在餐廳的左側、右側,經過曲曲折折的行進,最後在舞台的中央會合。據介紹,這是在表現他們景頗族祖先遷移至此的艱辛。領隊告訴我們,據傳,景頗族來自遙遠的喜馬拉雅山麓,沿著現在畫在「目瑙示棟」背面的曲折到幾乎難以辨別的線(表示道路)走到這里。本來景頗族並沒有歌舞,人們的生活都非常平淡、清苦,只有天上的太陽神宮殿里才能看到由孔雀和喜鳥表演的舞蹈。後來太陽神覺得人們太苦了,就讓孔雀和喜鳥在人們的周圍唱歌、跳舞。景頗族的祖先宮東都卡發現了鳥兒們的歌舞,就讓族人們學習,於是就有了「目瑙縱歌」的出現。

「目瑙縱歌」是景頗的,它從內容到形式都浸透了景頗人的思想和歷史,但也因此,它最有世界性,它讓世界的目光平視著走近它。歌德說:越民族,越世界。正如岳麻乾和所有的拱山小組的村民們所認識到的那樣。

民族特色

景頗族男子喜穿黑色對襟圓領上衣,包頭巾上綴有花連圖案和彩色小絨球,外出時常佩帶筒帕、長刀。

婦女穿黑短上衣和棗紅色羊毛花筒裙,頸掛料珠項圈,或銀制圓片和海貝,花紋色彩鮮艷。還在腰、頸、腕、足戴有塗過紅、黑色漆的膝圈,有錢的人,往往腰纏數十圈。在筒裙、挎包、護腿和包頭等物品上的繪畫、刺綉、雕花工藝十分精緻美觀,圖案多達30O多種。

景頗族喜飲酒,亦嗜嚼草煙、蘆子和檳榔,且熱情好客,凡遇外人來訪,不論認識與否,均盛情款待,從不簡慢。對獵物或祭品,有「見者一份」平均分配的習慣。

景頗族家庭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盛行單方面的姑舅表優先婚。內部有「丈人種」和「姑娘種」之分。過去有「搶婚」習俗。

人死後多行土葬,由「董薩」主持送魂儀式。信仰原始多種教,部分信仰基督教。過去有原始「神判」等習慣法。建國後,舊的習慣已有很大改變。

景頗族能歌善舞,「目瑙縱歌」(意即「大夥跳舞」)節是其傳統民族節日,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

⑧ 景頗族的介紹

景頗族,中國雲南世居少數民族之一,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又分別稱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稱「景頗」、「載瓦」、「喇期」、「浪峨」。景頗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古浪、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緬甸境內有克欽邦,克欽族即中國景頗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閱讀全文

與雲南景頗族美女卡通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圖片png怎麼轉jpg格式 瀏覽:299
做衣服的軟尺圖片 瀏覽:467
奶酷臉男生圖片 瀏覽:875
如何選合適的背景圖片 瀏覽:549
小女孩掰手腕圖片 瀏覽:630
抱書的女孩子的圖片二次元 瀏覽:984
中童短發的發型圖片女 瀏覽:755
女孩屁股的圖片 瀏覽:944
手工立體作品圖片大全 瀏覽:572
9張手機圖片轉word文檔 瀏覽:192
狼女圖片動漫 瀏覽:675
ct的日期怎麼看圖片 瀏覽:374
鈴木重機車圖片和價格 瀏覽:692
乳罩品牌價格及圖片 瀏覽:736
熱巴黑紅衣服在一起的圖片 瀏覽:268
傷感圖片下面帶文字的圖片 瀏覽:869
k的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419
發燒的女孩圖片 瀏覽:96
男生帶帽子傷感圖片 瀏覽:727
廢舊衣服變寶圖片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