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央美院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中央美術學院百年來的發展歷程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她經歷的輝煌與磨難,書寫著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和美術教育史的重要篇章,是中國現代美術事業和美術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縮影。
100年前,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誕生。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們懷著「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開創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新紀元。
80年前,中央美術學院的另一個重要前身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成立。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以救亡圖強為己任的藝術家們聚集在延安寶塔山下,翻開了人民美術事業的新篇章。
60多年前,迎著新中國的曙光,中央美術學院正式成立。師生們滿懷「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信念與情懷,開拓了新中國美術教育的新天地。
30多年前,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歷經磨難的中央美術學院煥發青春,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文化成果,開啟了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高等美術教育新階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央美術學院努力審視世界高等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構了多學科、大美術的辦學格局,提出建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美術學院的奮斗目標。
一、開創中國現代美術教育新紀元(1918—1938)
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制度是20世紀初期中國社會變革和新文化運動的產物。1918年4月,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積極倡導下創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開辦的美術學府,代表了國家和民族對美術教育重要地位的確立。
一批留學歐美和日本回國的藝術家,懷抱開拓中國美術教育的志向,克服困難與局限,致力於民族傳統與引進西法的兼容交流,開創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最初形態。
建校初始,許多師生就積極投身民主革命運動,在「五四」的洪流中,在「走出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頭」的藝術新潮中,都有師生們的身影。1926年林風眠懷著「致力改造藝術學校之決心」和「實行整個的藝術運動,促進社會藝術發展」的抱負,主持國立藝術專門學校的教學,由他發起的「北京藝術大會」展出美術作品三千餘件,更有音樂演奏及藝專劇社演出,是中國現代歷史上空前盛大的一次綜合性美術博覽會。
藝專師生思想活躍,關注時代,投身現實的革命運動。在著名的「三?一八」慘案中,藝專學生姚宗賢遇難,青年教師方伯霧、譚祖堯被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同時就義。
在藝專發展早期,涌現了陳師曾、王夢白、吳法鼎、李毅士、溥心畲、常書鴻、龐薰琹、黃賓虹、滕固、呂鳳子、潘天壽等一大批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而藝專最早的一批學生如劉開渠、王雪濤、雷圭元、李苦禪等,日後也都成為了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藝術巨匠。
二、翻開人民美術事業新篇章(1938—1949)
1938年4月在延安創立的魯迅藝術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藝術學院,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之一。「魯藝」的教育方針是培養抗戰需要的大批藝術幹部和新型的藝術人才,團結與培養新時代的藝術人才。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指明了中國文藝的新道路,「魯藝」的藝術教育思想和美術創作翻開了人民美術事業的新篇章,使20世紀中國美術的發展,轉向了人民與革命的方向。
魯迅藝術學院的教育模式為新中國的美術教育和創作奠定了基礎。「魯藝」所形成的美術教育制度和創作方式,對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後的辦學方向和教學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中央美術學院在新中國美術教育體系中發揮引領作用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魯藝」師生將個人的命運與整個中國的命運融合在一起,將自己的藝術與中國革命的現實聯系在一起,以黃土高原為畫布,以戰爭前沿的火線為顏料,以手中的畫筆為旌旗,描繪戰爭時期的英勇殺敵的軍民形象與可歌可泣的戰斗精神,用一件件生動鮮活、振奮人心的藝術傑作大力支持和鼓舞了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沃渣、江豐、蔡若虹、胡一川、王式廓、王朝聞、羅工柳、彥涵、王曼碩、張仃等藝術家採取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創作了一批反映人民戰爭、生活的優秀作品,反映了在那個物質條件極其艱苦、戰斗熱情極其高漲的年代裡,中國勞動人民偉大可愛的形象。
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舉行。七大會場主席台上的毛澤東、朱德像,為「魯藝」美術系教師王式廓所繪。1942年,「魯藝」美術系教師王朝聞在延安創作了《毛澤東主席像》浮雕,後用作《毛澤東選集》的封面。
「魯藝」師生在抗戰勝利後組成華北文藝工作團和東北文藝工作團奔赴解放區,華北文藝工作團1946年並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1948年8月與北方大學合並成立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改稱「三部」。1949年1月華大三部進入北平後與北平藝專合並,成立了國立美術學院,1950年定名為中央美術學院。
三、徐悲鴻與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46—1949)
1946年至1949年的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是中央美術學院百年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它從校址選定、人才儲備、教育思想、教學制度、課程設置、學校管理等方面奠定了新中國時期的中央美術學院的專業基礎。
1946年徐悲鴻出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他把在法國學到的西方寫實主義造型技法加以提煉,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造型體系,並把它應用在學校的教學之中。徐悲鴻提倡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強調與中國現實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在民主主義、愛國主義的基礎上反映社會現實,實現「為人生而藝術」的目標,奠定了美院的核心辦學思想。他的作品《愚公移山》《奚我後》《九方皋》等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英雄主義的宏偉氣魄體現了那個時代呼喚英雄、要求變革的最強音。
在徐悲鴻的感召下,同時代許多藝術家,如吳作人、王臨乙、葉淺予、滑田友、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蔣兆和、李樺、黃賓虹、董希文等進入國立北平藝專任教,他們不僅為學校的美術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且他們創作的作品如《流民圖》(蔣兆和)、《轟炸》(滑田友)、《怒吼吧!中國》(李樺)《大禹治水》(王臨乙)等都深刻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命運,喊出了時代的心聲。
新中國成立的中央美術學院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即徐悲鴻主持的國立北平藝專,另一部分是從延安「魯藝」演變而來的華北大學三部,這兩部分師生發揮各自的優長和特點,合並組成中央美術學院,互相學習,共同探討新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中國美術教育體制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開拓新中國美術教育新天地(1949—1978)
1949年—1978年是中央美術學院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建設時期。這一時期中央美術學院以原國立北平藝專和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教師為基礎,精英薈萃,大家雲集,建立了雄厚的師資隊伍。在全力為新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服務的同時,積極地探索和建設有正規化的社會主義美術教育體系,從初創走向完備,在黨的領導、制度建立、學科設置、教學方法、創作實踐、理論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中央美術學院在新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中的引領地位,確立了中央美術學院博大深厚的學術傳統和學院精神。
中央美術學院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史上的大事。它奠定了新中國美術教育和創作的基本格局,在實踐中探索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發展道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美術家、史論家、美術教育家、美術活動家,為中國各大美術學院輸送了美術領導和教師,從而開拓了新中國美術的新天地。
中央美院的師生們在建國初期創作了一大批振奮人心的藝術傑作。其中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創作,是中國現代雕塑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活動,代表了 50年代中國雕塑藝術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國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里程碑。由老一代雕塑家負責完成的作品如:曾竹韶的《虎門銷煙》、王丙召的《金田起義》、滑田友的《五四運動》、肖傳玖的《八一南昌起義》、張松鶴的《抗日游擊隊》、劉開渠的《打過長江去,支援前線,迎接解放》等,這些浮雕作品把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不懈斗爭化為一幅幅壯麗雄偉的畫面,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之時,有力地塑造出了中國人民不畏艱辛、百折不撓的英雄形象。
在新的形勢下,延安精神化為中國人民建設和平、繁榮、現代化的新中國的無窮動力。朱乃正的《打夯》、溫葆的《四個姑娘》、杜鍵的《在激流中前進》、靳尚誼的《老農》、黃永玉的《阿詩瑪》等作品塑造了一批勞動人民群像,反映了人民群眾健康快樂充滿熱情的新生活;侯一民參與設計的第三、四套人民幣則直接將人民形象繪制在國家貨幣上,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深受群眾喜愛。
50年代,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始籌建,中央美院的油畫家們又以極大的創作熱情投人了大規模的革命歷史畫的創作,並創作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羅工柳的《地道戰》、胡一川的《開鐐》、李宗津的《飛奪滬定橋》、艾中信的《紅軍過雪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等。五六十年代的這些作品深情謳歌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歷史,鮮明地展現了中國人民在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神采和風貌。
五、邁向中國高等美術教育改革發展新征途(1978-2012)
1978年—2012年是中央美術學院歷史上重要的發展繁榮時期。經歷了新時期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與深入推進,中央美術學院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進一步發展壯大。
新時期以來,中央美術學院作為重要的美術教育機構,一方面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一方面放眼世界海納百川,為新時期改革發展提供藝術成果與人才支持。新世紀以來,以銳意進取的精神拓展學科專業,完善學科結構,開展高層次、高質量的美術教育與學術探討,同時承擔大量的國家和社會重大文化藝術任務。
中央美術學院始終肩負著中國社會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的重大使命,始終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美術教育道路,開啟了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高等美術教育新階段。
1978年,中央美院學報《美術研究》復刊後的第一期封面便發表了引人矚目的人體美術作品;不久,美院另一學報《世界美術》創刊,連續刊載了研究介紹西方現代美術的文章,率先闖入了建國 30年來的藝術禁區。第二年,中央美院教師袁運生在首都國際機場候機廳繪制了大型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贊歌》,壁畫中描繪了三個裸體少女形象則真正預示了改革開放的春天的到來,標志著卸下沉重冬裝的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地走向現代化。
李少文的《九歌》和陳丹青的《西藏組畫》等文革後美院第一屆研究生的畢業作品,以及楊飛雲的《那時我們正年輕》、朝戈的《年輕人》等文革後第一屆本科畢業生的作品,不僅突破了「文革」美術的禁錮,而且開啟了唯美畫風與「生活流」繪畫的先河,反映了新時代的藝術特色與中國形象。同時,美院一批藝術實力雄厚的老、中年美術家經過幾年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也先後推出一批力作,其面貌之新、技法之精、內涵之深,標志著中央美院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如李可染的《家在崇山茂林煙霞中》、姚有多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賈又福的《太行豐碑》;靳尚誼的《塔吉克新娘》、詹建俊的《飛雪》、朱乃正的《國魂》、聞立鵬的《紅燭頌》。在現代化的潮流中,中央美院的師生們參與了「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現代藝術大展」「新生代」等一系列當代藝術展,涌現出《新時代的啟示》(張群、孟祿丁)、《天書》(徐冰)、《招魂》(呂勝中)、《貴州人》(王華祥)等一批具有時代感、現代感的優秀藝術作品;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和學者們成為了「 85新潮」、「新生代」等一系列美術思潮與藝術運動的倡導者與中堅力量。
1995年至2000年,美院雕塑系集體創作完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群雕。群雕由38尊柱形青銅雕塑組成,包含一千餘人物雕像。雕塑園建成後,成為北京地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4年,中央美院經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委會批准,成立了奧運藝術研究中心,中心承擔了北京2008年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及殘奧會有關的視覺形象系統以及獎牌、體育圖標等十幾個項目的設計和研發。2007年起,美院先後承擔了北京地鐵10號線、奧運支線、機場線、4號線、6號線、15號線、14號線、7號線等多條線路的站台、站廳設計工作。2009年圓滿完成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任務。2010年,中央美院設計團隊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主場館設計,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特別嘉獎。中央美院為中國文化的繁榮散發光和熱,創作出大量弘揚主旋律、表現社會主義革命歷史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作品,展示出中國作為一個走向現代化的文明大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動人風采和開放態度。
新世紀以來,中央美院積極加強了與國內外的交流,舉辦了眾多學術交流活動,如2001年首次舉辦「國際校長論壇」;2007年舉辦「首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史學教育年會」,同年舉辦「2007國際建築教育大會暨全國建築院系主任大會」;2009年主辦「北京世界設計大會暨首屆北京國際設計周」。這些學術活動表明了中央美術學院在新世紀開拓進取的精神和突出的學術地位。
六、建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美術學院(2012-2018)
2012年,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學院黨委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思考美院未來發展,實施「百年輝煌」戰略,梳理學院文化傳統,進行高等美術教育國際比較,建設人才梯隊,構建現代大學制度,提出建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美術學院的奮斗目標。
「百年輝煌」戰略實施以來,全院上下思想統一、精神振奮、工作有序,造型藝術、設計藝術、建築藝術、藝術人文四大學科群交融發展的現代高等美術教育學科體系已經形成,具有中央美術學院特色的高端藝術人才選拔培養模式不斷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現代藝術大學制度體系基本建立,教育教學、藝術創作、學術研究、服務社會涌現新的成果。
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兩個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是唯一一所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的藝術院校。
學院從2014年起主辦了一系列「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系列展覽及學術研討活動,如「油畫中國風——董希文百年誕辰紀念展」、紀念徐悲鴻誕辰120周年大會、「創新先驅之路——羅工柳百年誕辰紀念展」、「桃李樺燭——李樺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展」等。通過舉辦藝術大師紀念性的展覽,更好地梳理老藝術家的文化瑰寶,激勵一代代美院師生更好傳承先生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選拔最為優秀的人才,學院不斷優化學校招生考試辦法,從考試科目、考試內容、考試時間到考試錄取辦法不斷調整完善,努力選拔熱愛美術、有天賦的優秀學子,確保一流美術學院始終保有一流生源的優勢。
學院不僅保持著最高水準的教學質量,全面推進各級院系的科研與創作工作,同時肩負起藝術為人民服務、為中國造型的重大任務,深入人民、深入生活,努力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藝術作品。2015年起,持續開展畫勞模,和深入生活寫生、創作、展覽活動。從「接力」到「再長征」,我院在中國美術館連續兩年舉辦「接力」系列展,各創作團隊奔赴抗戰和長征紀念地寫生。學院壁畫系教師集體為越中友誼宮創作題為《山水相連,友誼長存》的壁畫作品。設計學院團隊完成各類國際體育賽事視覺設計任務,尤其是圓滿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設計,以視覺設計塑造「中國形象」。中央美術學院始終秉持關注現實、服務人民的傳統,密切結合國家建設和文化需要,為中國美術事業乃至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院堅持同國際藝術界開展高質量、高層次、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友好訪問、舉辦學術峰會、開展專題講座、組織國際展覽等多種活動,增強學校國際化程度,講好中國故事。從2015年春節開始,我院持續承辦文化部「歡樂春節」重點品牌項目「歡樂春節 藝術中國匯」亮相美國紐約。2017年,作為慶祝中德建交45周年框架下的重點項目,中央美術學院和德國波恩藝術與文化基金會合辦「德國8——德國藝術在中國」大型展覽。2017年,舉辦EAST 科技藝術季 EAST 科技藝術教育國際大會 。同期舉辦「未·未來」全球教育計劃論壇與展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承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崇高使命,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事業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中央美院人將以更高的境界、更寬的視野、更大的胸懷,創造教育教學的新成果,創作藝術作品的新經典,探索藝術研究的新領域,取得服務社會的新成就,攀登中國和世界高等美術教育的新高峰。為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做出新貢獻。
❷ 中央美院人體模特姓名
http://fun.china.com/zh_cn/star/xiezhen/11015445/20050718/12491947.html
董娜;小雯;
❸ 中央美院 人體模特 攝影
你是想找模特吧,比較難!
現在的模特太多了,找一個不知道姓名的人,況且還是2005年左右的,建議你到中央美院的圈子裡問問,看看是否能找到這位模特,
❹ 他畫的「美女圖」,「頭屑」都看得一清二楚,為什麼專家說毫無美感
超寫實進入中國之後,讓西方這種繪畫藝術在古老的中國,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我國超寫實的「大師級」人物,非冷軍莫屬。冷軍把超寫實畫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其逼真至極的畫法,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冷軍之後,又有一大批青年畫家,其中薛廣陳就是青年畫家的領軍人物。他畫的「美女圖」,栩栩如生逼真出了一種境界,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他把「頭屑」都畫得一清二楚。專家對此指出,毫無美感。他畫的「美女圖」有著怎樣的魅力呢?專家的說法有無可取之處?
薛廣陳作品《寧》局部
基於對薛廣陳畫作的充分理解,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畫作還是有美輪美奐之處的。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專家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薛廣陳的畫作還是美不勝收的,他畫的「美女圖」,「頭屑」都看得一清二楚,有著專家欣賞不到的美。當然專家從傳統國畫寫意畫的角度,來看待薛廣陳華族頭發上的「頭屑」,雖然畫的一清二楚,可是在專家的眼裡這種逼真的美,恰恰表現的過於直白,不夠含蓄。
❺ 女方是美院人體模特,你敢要這樣的女朋友嗎
敢 我只知道我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他老公和她離婚了因為做模特,其實沒什麼 是藝術 和小姐不一樣,只有那些思想齷齪的人才會想到那些,模特一般很漂亮的,說實話很養眼,只是怕你也虛榮的受不了被人說,人啊 就是這樣可惡,看不了別人活的自在,非要整出點事,結婚就考慮好 不要因為這事情離婚,否則就不要結婚
❻ 人體蔣碧薇女士的遭質疑
2011年9月15日,中央美術學院首屆研修班的部分學生聯名發表公開信,稱2010年6月以7280萬天價拍出的徐悲鴻油畫《人體蔣碧薇女士》是當年他們的習作,「連偽作都談不上,是廢紙一張!」
「這是徐悲鴻的作品, 還是我們的習作?」——質疑「徐悲鴻天價作品《人體 蔣碧薇女士》」的公開信摘錄如下:
「我們是中央美院油畫系研修班第一屆(1982-1984)同學,如今散居國內外,有幾位同學已不幸離世。最近互相聯絡,方知大家都對從網上得知的一條新聞存疑。這是一則拍賣消息。2010年6月,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七千多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功拍出名為《人體 蔣碧薇女士》的油畫。但所配的卻是一幅我們這班同學再熟悉不過的圖像:這是我們之中某一位的課堂習作。習作模特是江蘇農村來北京工作的年輕女孩L。」 著名畫家陳丹青稱《人體蔣碧薇女士》連「偽作」都算不上:「這幅畫你甚至不能說他是一張偽作,所謂偽作就是我很用心的畫出來的像徐悲鴻的畫,然後冒充是徐悲鴻,這還好一點,這還很認真的在騙人,這個完全是拿了一張不相乾的畫說這個是徐悲鴻畫的,指鹿為馬。」
收藏專家馬未都:「拍賣行業早已呈現無序亂象,拍賣行就是一個商業單位它沒有什麼新鮮的,它跟普通的商店沒區別,就跟你比如一個超市他有什麼程序來鑒定它進來的貨什麼真的、假的,這個就看他自己願意不願意把握住了。」
❼ 劉海粟畫的祼女是誰
劉海粟油畫《裸女》走進春拍
人體模特在如今的美院里並不稀奇,但上世紀初在學堂中公然描繪全裸人體模特,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在劉海粟的藝術生涯中,最有色彩的一頁就是震驚中外的模特事件,這一風波前後持續10年,影響了20世紀整個中國美術教育。近日,劉海粟1931年創作的油畫作品《裸女》現身滬上,並將於6月初走進北京匡時春季拍賣會。 1914年春天,上海美專為加強學生造型基本功訓練,率先使用女性人體模特。1917年夏天,在校長劉海粟的倡導下,美專學生在上海舉辦一個畫展,其中幾幅人體素描作品受到了社會守舊勢力的強烈指責。有的人公開謾罵劉海粟是「藝術叛徒」,並專門上書當時的江蘇省教育廳下令制裁。劉海粟毫不妥協,團結志同道合者於1918年展出了人體油畫作品。斗爭最激烈的1926年,五省聯軍總司令、軍閥孫傳芳下令關閉上海美專並逮捕劉海粟。然而,由於孫傳芳在當時的軍閥混戰中節節敗退,因而一場長達近10年的人體模特之爭偃旗息鼓。從此,女性裸體模特可以坦然走進課堂。
正因為這段故事,為劉海粟的人體作品增加了許多傳奇色彩,成為中國人體藝術繪畫發展的象徵性藝術符號。即將亮相北京匡時春拍的油畫《裸女》,尺寸為80×50cm,創作於1931年,是劉海粟第一次去歐洲考察時在巴黎所繪,選用的是西洋模特。作品完成後,1932年在上海北京路貴州路口七號英士紀念堂湖社舉辦的「劉海粟游歐作品展覽會」上首次展出。
眾所周知,劉海粟將他一生所創作的絕大部分共計316件油畫作品捐贈給了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卻把這幅《裸女》藏在家裡。不過,由於畫人體在當時被認為「大逆不道」,《裸女》被塗上了厚厚的糨糊,弄得面目全非。當它被送到境外一家著名拍賣行鑒定時竟沒人敢收;於是,主人將她送進上海油畫雕塑院進行清洗,在一個半月的清洗過程中,不斷有人慕名前往探望。2004年,作為上海某拍賣行的封面作品,《裸女》以286萬元成交。
❽ 為何畫家總是喜歡畫女人體男的不美嗎
其實作為畫家來說
女體比較圓潤飽滿
畫出來會比較具有美感
人體的骨骼肌肉由皮膚包裹
男體教女體來說
骨骼並不突出明顯
初學者或者剛接觸人體繪畫的人們大部分都會用男體做為繪畫的對象
可是真正有難度的還是女體
一張畫之所以好
最基本的是它符合人體結構
具有體感和質感
如果對骨骼肌肉把握不完整
那絕對畫不好人體的
女體比男體更難控制
因為結構不突出
而且女人天生膚質柔和
在畫面效果的體現上,要比男體更能吸引人們注意
所以這就是美院考試頭像大部分情況都為男人頭像,但是色彩粉頭大都為女頭的原因啦.
❾ 誰能告訴一個比較整潔的人體藝術網
http://www.rentiyishu99.com/
是一個比較好的網站,廣告方面不算多,而且更新速度過得去,裡面各種人體藝術以及形體都設計得較好,主要是國內以及歐美的,室內、攝影棚以及戶外都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