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極有什麼動物
南極動物
南極是地球上唯一一個至今沒有人居住的大陸,因為這個地方常年溫度在零下60℃到零下80℃,經常有風力高達12級的暴風雪在這片大陸上肆虐。盡管如此,有一些頑強的動物們卻選擇了這片荒涼的大陸世代生存。 極光照亮了冬季的天空。南極洲正在從冬天裡蘇醒過來。這是世界上最寒冷、風最大的地方。氣溫仍在可怕的零下五十攝氏度上下徘徊,剛剛回升的太陽光線幾乎沒有一絲絲暖意。很少有動物能夠忍受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 帝企鵝
可是帝企鵝可以。站在冰封的海面上,它們感受到了南極地區暴風雪強大的威力。只有相互擠在一起,它們才能度過冬季寒風刺骨的幾個月。它們輪流去抵擋猛烈的寒風。帝企鵝只能生活在這里,因為南極大陸四周被南大洋環繞,沒有任何陸地食肉動物能夠到達這里。所以與北極動物不同,它們不會受到北極熊的威脅。 海面仍然被冰層覆蓋。可是有一種海豹——韋德爾海豹甚至整個冬天都生活在這里。它們生活在冰面下的海水中,不用懼怕上面肆虐的暴風雪。但它們整年的時間都必須接觸到空氣,因為要呼吸。它們靠牙齒的力量始終保持著呼吸孔的暢通。只有不停地刮擦冰面才能接觸到外面的空氣,但那也意味著牙齒會磨損得很厲害,以至於不能捕獵或很好地吃東西。韋德爾海豹都會很年輕就離開這個世界。 南極大陸與世隔絕,海拔也很高,有些地方接近五千米,這里比北極要寒冷許多。冰層慢慢從中心地帶滑向邊緣,形成巨大的冰川。冬天,南極大陸本身加上周圍冰凍的海水,面積擴大了一倍。海岸邊厚厚的冰層在整個南極大陸四周向外延伸了數百公里遠。 冰雪覆蓋的海面下生活著小小的鱗蝦。整個冬天它們都待在這里。在這幾個一片漆黑的月份里,它們靠吃從冰層上刮擦下來的海藻活著。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們為了減少能量的消耗,還會收縮身體,把自己恢復到幼年時期的樣子。隨著春天氣溫的升高,冰層開始融化,貯存在其中的少量空氣被釋放出來。這些氣泡周圍生長著一些微型海藻,現在鱗蝦用腳不停地拍打,把海藻收集起來,作為食物。太陽光線越來越強烈,投射到更深的海水中,浮藻開始大量生長,鱗蝦也離開了慢慢融化變小的冰塊,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吞吃這種新生的食物。據統計,若每年捕撈1.5億~2億噸,就足以保證全世界人對蛋白質的需求。 更遙遠的北方,沒有了大片的冰面,紋頰企鵝一直在開闊的海水中度過寒冬。偶爾見到一座冰山,如果能爬上去的話,它們便有了一個休息的機會。但一年中的這個時候,它們真正想去的地方是陸地。春天到了,企鵝們要回去產卵。現在它們必須盡快回到岸上去,沒有別的選擇。這樣做完全取決於你對時機的把握,要選擇合適的波浪。在找到一個築巢的地方之前,它們大都要走好幾公里的路。 扎沃多夫斯基島有世界上最大的企鵝棲息地。大約有兩百萬只紋頰企鵝在島上生兒育女,它們來這里是有理由的。這是一座活火山。火山口和煙洞噴發出來的熱量使冰雪無法在山坡上堆積,於是這些紋頰企鵝產卵的時間也比那些生活在遙遠南方的企鵝產卵的時間要早一些。與帝企鵝不同的是,這些企鵝可以把卵產在光禿禿的地面上。所以它們都願意頂著驚濤駭浪來到這里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遙遠的南方,南極大陸附近,海面上的冰層開始破裂。冰山其實是冰川前端掉落到海水中的、巨大的碎冰塊。冬天冰山與海面上的冰層凍結在一起,但現在它們又開始在海面上漂浮。冰山碎裂之後形成碎冰堆,它們打破了南極半島周圍水面的沉寂。 夏天,小鰮鯨來到這些寧靜的水域。它們是南大洋最為常見的鯨類。小鰮鯨是所有須鯨類中身材最為矮小的一種。與所有其他同類一樣,它們也是到這里來覓食的。 夏天,巨大的座頭鯨也到這里來做客。它們長途跋涉數千公里,從熱帶水域的聚食地來到這里捕獵也,因為夏天這里可以找到很多的食物。僅僅四個月的時間里,它們便在體內貯存了大量的脂肪,足以供它們度過這一年剩下的日子。 所有來這里的動物都是為了尋找同一個目標——鱗蝦。鱗蝦是南極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環。它們的數量大得驚人,一群鱗蝦就有數十億只之多,幾群鱗蝦則要綿延數公里遠。 更遙遠的南方,南極大陸附近,海面上的冰層依然堅固。這里的冰雪在夏天的大部分時間里都不會融化,帝企鵝就把家安在這兒。這群帝企鵝一直在海上覓食,現在正准備回家去喂養嗷嗷待哺的孩子。它們沒有徑自朝冰層的邊緣游去,而是小心翼翼地躲開一段距離。它們鑽到水下去察看一下冰層邊緣的情況。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因為豹形海豹總是在這樣的地方出沒。 豹形海豹是生活在南極地區的北極熊。它們是捕獵能手。不過它們多半的成功都是在水下獲得的,所以一般來說,它們的獵物如果在冰面就沒有那麼危險了。從閑散優雅的外表根本看不出它們兇殘的本性。 確信岸上沒有危險存在,帝企鵝才往到冰面上游去。不過它們肯定不能在這里逗留太久,現在它們還要走很長一段路才能到家。帝企鵝的領地位於陸岬的背風處,這里的冰面不會被海流沖碎。回家路上的成年企鵝身上裝滿了食物,幾乎連路都不會走了。不過現在沒有敵人的威脅,它們完全可以從容不迫。 企鵝父母得想辦法在擁擠的六千多隻企鵝里找到自己的孩子。它回到自己離開時把孩子留下的那個地方,希望它仍然在附近。可是小企鵝總是願意四處游盪,所以父母得呼喚它們回來。小企鵝做出了回應,它們一個接一個地回家了。企鵝父母禁不住孩子可憐的懇求,把滿嘴的魚都吐出來給它們吃了。夫妻雙方有一方回來了,另外一方就可以到海里去覓食了。 注意到豹形海豹的存在,企鵝們都相互擁擠在冰層邊緣,誰也不願意第一個冒險跳進水裡。海豹偶爾也會跑到冰面上,企圖抓到一隻企鵝。不過顯然它最成功的策略還是「守株待兔」。它躲在冰層的角落裡。企鵝們有了信心,猛沖過去。沖在最前面的一群企鵝成功地逃脫了。一旦到了開闊的水面上,它們就安全了。然而喧鬧聲讓海豹有了警覺,在汩汩往上冒的水泡的掩護下,它發起了攻擊。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企鵝的孩子們就要長大了。南極的秋天即將結束,這些成年企鵝將走過新的冰層,在冰凍的海面上度過又一個寒冬。
B. 南極大陸上生活的企鵝的圖片資料
南極企鵝有7種: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又名巴布亞企鵝)、帽帶企鵝(又名南極企鵝)、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這7種企鵝都在南極輻合帶中繁殖後代。
南極企鵝的種類雖然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只,佔世界企鵝總數的87%,佔南極海鳥總數的9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鵝,約5000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只,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只。
這張圖是帝企鵝的。
C. 南極紳士——企鵝有什麼生活習性
在人們的心目中,企鵝與嚴寒是聯系在一起的。這種看法只有一部分道理。全世界共有18種企鵝,都分布在南半球,北半球根本沒有這種動物。盡管北極十分寒冷,也並沒有企鵝。另外,企鵝也並不只出現在嚴寒的地方,南美洲東海岸外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就住著一種企鵝,這個地方已經接近赤道了。不過,南極的確是企鵝分布最集中也最多的地方。
企鵝的前胸是白色的,背部是黑色或深藍色的。在陸上行走時,行動笨拙,腳掌著地,身體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維持平衡,步履蹣跚,就像一個大腹便便的西方紳士。
企鵝是海洋鳥類,雖然它們有時也在陸地、冰原和海冰上棲息。在企鵝的一生中,生活在海里和陸上的時間約各佔一半。企鵝雖然有翅膀,但是不能飛翔。它的翅膀早已完全退化,變成了類似鰭一樣的東西,是企鵝在水中游泳的雙槳。除了產卵和孵化的時候,企鵝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生活。遇到緊急情況時,能迅速卧倒,舒展兩翅,在冰雪上匍匐前進;有時還可在冰雪的懸崖、斜坡上,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企鵝游泳的速度十分驚人,成體企鵝的游泳時速為20~30千米,比萬噸巨輪的速度還要快,甚至可以超過速度最快的捕鯨船。企鵝跳水的本領可與世界跳水冠軍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兩米多高,並能從冰山或冰上騰空而起,躍入水中,潛入水底。因此,企鵝稱得起游泳健將,跳水和潛水能手。企鵝可以在海中得到充足的食物。
企鵝以海洋浮游動物,主要是南極磷蝦為食,有時也捕食一些端足類、烏賊和小魚。
企鵝的胃口不錯,每隻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千克食物,主要是南極磷蝦。因此,企鵝作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企鵝在南極捕食的磷蝦約3317萬噸,佔南極鳥類總消耗量的90%,相當於鯨捕食磷蝦的1/2。
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利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
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只,最多者甚至達10萬~20多萬只。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情況非常常見。
企鵝看來呆傻憨厚,其實,它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有人曾捉到十幾只企鵝,把它們圈在雪下二三米深的圍欄中飼養。後來發現它們竟然跑掉了許多。原來,這些外表笨拙的動物會搭「人梯」,相繼地踏在肩膀上,攀越圍欄逃跑。當人們看到它們企圖逃跑的時候,它們立刻停止逃跑的活動,大模大樣地踱著步子,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企鵝有眷戀家鄉的本性。不管離開棲息地和繁殖地有多麼遠,都要想辦法返回家鄉。對於企鵝是怎樣辨認方向,找到回家道路,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四隻阿德利企鵝從海岸邊的繁殖地點帶到南極大陸內地,然後站在高高的鐵架上,觀察這些企鵝被放開以後怎樣辨認方向。開始的時候,它們胡亂地走動,沒有一定方向,不久,就都朝著北方一直走去。不論放在什麼地方,都是這樣。要知道,在南極大陸內地,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根本找不到可以用來辨別方向的地面標志。而企鵝把太陽當成了定向的標志。科學家們發現,上午,太陽在東北方的天空,企鵝的前進方向在太陽的左方。到了下午,太陽轉到西北方,企鵝的前進方向就在太陽的右方,不管怎樣總是朝北的。科學家們還發現,一旦天氣轉陰,太陽被雲層遮掩,企鵝就不能保持朝正北的方向前進了。
關於南極企鵝的起源,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來源於岡瓦納大陸裂解時期的一種會飛的動物。還是在岡瓦納大陸開始分裂、解體的時候,南極大陸分離出來,開始向南漂移。此時恰巧有一群會飛的動物在海洋的上空飛翔,它們發現了漂移的南極大陸這塊樂土,於是就決定降落到這里。開始它們在那裡過得十分美滿,豐衣足食,盡情地追逐、狂歡。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大陸的南下,越來越冷了,它們想飛也無處飛了,四周是茫茫的冰海雪原,走投無路,只好安分守己地呆在這塊土地上。不久南極大陸到了極地,日久天長,終於蓋上了厚厚的冰雪,原來繁茂的生物大批死亡,唯有這種會飛的動物活下來了。但是,它們本身卻發生了變化,由會飛變得不會飛了,由原來寬闊蓬鬆的羽毛變成了細密針狀羽毛,原來苗條細長的軀體也變得矮胖了。生理功能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抗低溫的能力增強了。隨著歲月的流逝、世紀的更替,它們終於變成了現代的企鵝,成為南極地區的土著居民。
對於這種說法並非無稽之談,古生物學家在南極洲曾經發現過類似企鵝的化石。分析結果認為,當時的這種類企鵝的鳥類具有兩柄類動物的某些特徵,高1米左右,重93下克,也許這就是企鵝的前身。
南極企鵝的種類及分布
世界上約有20種企鵝,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沿岸和某些島嶼上。
南極企鵝有7種: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又名巴布亞企鵝)、帽帶企鵝(又名南極企鵝)、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企鵝。這7種企鵝都在南極輻合帶以南繁殖後代,其中前4種在南極大陸上繁殖,後3種在亞南極的島嶼上繁殖。
南極地區以外的企鵝有加島環企鵝、洪氏環企鵝、麥氏環企鵝、斑嘴環企鵝、厚喙企鵝、豎冠企鵝、黃眼企鵝、白翅鰭腳企鵝和小鰭腳企鵝等10多種,屬於溫帶和亞熱帶種類,其個體都比南極企鵝小,有的背部帶有白色斑點。
南極企鵝的共同形態特徵是,軀體呈流線型,背披黑色羽毛,腹著白色羽毛,翅膀退化,呈鰭形,羽毛為細管狀結構,披針型排列,足瘦腿短,趾間有蹼,尾巴短小,軀體肥胖,大腹便便,行走蹣跚。不同種的企鵝具有明顯的特徵,很容易辨認,南極7種企鵝的主要特點如下。
皇帝企鵝,簡稱帝企鵝,身高一般122米,體重約41千克,是南極洲最大的企鵝,也是世界企鵝之王。其形態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莊重高雅。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蛋,雄企鵝孵蛋。
阿德利企鵝身高45~55厘米,體重約45千克,眼圈為白色,頭部呈藍綠色,嘴為黑色,嘴角有細長羽毛,腿短,爪黑。阿德利企鵝的名稱來源於南極大陸的阿德利地,此地是1840年法國探險家迪·迪爾維爾以其妻子的名字命名的。它是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企鵝。其繁殖季節在夏季,雌企鵝每次產2枚蛋,雌企鵝孵蛋,孵蛋期為2個來月,通常只有一隻小企鵝成活,小企鵝2個月後即可下水游泳。
金圖企鵝身高56~66厘米,體重約55千克。近年來又發現了2個亞種,即北方種和南方種,其身高、體重和形態略有差異。金圖企鵝嘴細長,嘴角呈紅色,跟角處有一個紅色的三角形,顯得眉清目秀,瀟灑風流。雌企鵝在南極的冬季產蛋,每次2枚,雌、雄企鵝輪流孵蛋,先雄後雌,每隔1~3天換班一次。孵蛋期較長,達七八個月,雛企鵝發育較慢,3個月後才能下水。
帽帶企鵝身高43~53厘米,體重約4千克,最明顯的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條紋,像海軍軍官的帽帶,顯得威武、剛毅。蘇聯人稱之為「警官企鵝」。其生殖季節在冬季,雌企鵝每次產2枚蛋,孵蛋由雌、雄企鵝雙方輪流承擔,先雌後雄,雌企鵝先孵10天,以後每隔二三天,雄、雌企鵝輪流換班,雛企鵝2個月後即可下水游泳。
王企鵝,身高90厘米左右,體重約12千克,其軀體的大小僅次於帝企鵝。它和帝企鵝是同屬、異種,形態基本相似,主要差異是身材苗條,嘴巴細長,脖子下的紅色羽毛較為鮮艷,向下和向後延伸的面積較大,是企鵝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
喜石企鵝身高44~49厘米,體重約25千克,是南極企鵝中最小的一種。它喜歡棲息於石塊、卵石密布的山坡、高地和海灘,銜石、啄石、玩石似乎是它的本能和習慣,用石頭築巢更是它的拿手好戲。喜石企鵝是冠企鵝中的一種。
浮華企鵝身高45~55厘米,體重約46千克,它的明顯特徵是眼睛上方的頭部有兩簇金黃色的羽毛,嘴粗而短,呈赭石色,眼球呈橘紅色,是企鵝中最豪華的一種,看上去像古戲中的武將:身披黑色開襟風衣,內著白色戰服,頭戴金雞翎,一副挎刀躍馬的姿態。浮華企鵝也是冠企鵝的一種。
南極企鵝的種類並不多,但數量相當可觀。據鳥類學家長期觀察和估算,南極地區現有企鵝近12億只,佔世界企鵝總數的87%,佔南極海鳥總數的90%。數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鵝,約5000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只;數量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7萬只。
企鵝繁殖與生育
企鵝在冬季繁殖。每當極夜快要到來的時候,它們就離開水面,走到冰上來,經過長途跋涉,准確地找到自己固定的棲息地。它們的棲息地是絕對固定的,每年都在同一個地方。到了初冬的四五月間,雌企鵝生出了唯一的一枚大約400多克重的大蛋,雄企鵝把蛋小心地放在自己的雙腳上,再放低它溫暖的肚皮,把蛋緊緊地焐在下面,經過大約2個月的孵化期,才能孵出幼雛。在孵化期間,雄企鵝不吃不喝,相互擠在一起,在南極最冷的風雪咆哮的極夜中相依為命。
在幼雛剛剛孵出來的時候,雌企鵝從海上趕了回來,這時候雄企鵝早已餓得不行了,趕緊把幼雛交給雌企鵝,自己到海里覓食去了。雌企鵝就把胃裡的食物吐出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小企鵝吃。
企鵝選擇這樣一種又冷又黑的嚴酷環境生卵孵化,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是它長期與環境相適應的結果。
首先,在冬季孵化出來的幼雛,經過幾個月的發育,到了第二年夏天,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可以跟隨雙親在明媚的陽光下到海中嬉戲覓食。其次,在嚴冬時節可以避免各種猛禽的侵擾。雖然環境艱苦,但是比較安全。在夏季繁殖的阿德利企鵝就常常受到賊鷗侵襲,它們的蛋也常常成了這些空中強盜的美餐。但是,由於一隻雌阿德利企鵝在一個繁殖季節里要生下幾個蛋,因而這種企鵝仍然能夠避免滅絕的命運。
在南極的夏季,企鵝主要生活在海上,它們在水中捕食、游泳、嬉戲,一方面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一方面吃飽喝足,養精蓄銳,迎接冬季繁殖季節的到來。
4月份,南極開始進入初冬了,企鵝爬上岸來,開始尋找安家的寶地和配偶了。為了爭奪一隻雌企鵝,兩只雄企鵝常常斗得遍體鱗傷。敗者夾著尾巴,灰溜溜地掃興而去;勝者則興高采烈地迅速奔到雌企鵝身邊,緊緊依偎在一起。而兩只雌企鵝為了爭奪一隻雄企鵝,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景。
企鵝經過上述一段愛情生活的波折後,情投意合的伴侶選擇好了,繁殖地也找到了,於是,它們的愛情生活便產生了一個飛躍——開始交配、懷卵、產蛋、孵蛋和撫養雛企鵝的家庭生活了。
雌企鵝懷卵2個月左右,在5月份左右便開始產蛋。帝企鵝每次產1枚蛋,呈淡綠色,形狀像鴨蛋,但比鴨蛋大得多,重約半千克;其他企鵝每次產2枚蛋,大小不等。所有企鵝都是每年繁殖1次。
雌企鵝在懷卵期也產生妊娠反應,食慾大減,反應嚴重的長達1個月不進食。雌企鵝產蛋後便完成任務了,孵蛋的重任由雄企鵝承擔。
在龐大的動物世界中,雌性生兒育女似乎是一種本能和天職,人們對這種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早已習以為常了。然而,企鵝卻打破了常規,創造了雄企鵝孵蛋的奇跡。
雌企鵝在產蛋以後,立即把蛋交給雄企鵝。從此,雌企鵝的生育任務就告一段落了。事隔一兩日,雌企鵝放心地離開了溫暖的家庭,跑到海里去覓食、遊玩和消遣了。因為它在懷孕期間差不多1個來月沒有進食了,精神和體力的消耗十分嚴重,也該到海里去休息一下,飽餐一頓,恢復體力了。
雄企鵝孵蛋,的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為了避寒和擋風,幾只雄企鵝常常並排而站,背朝來風面,形成一堵擋風的牆。孵蛋時,雄企鵝雙足緊並,肅穆而立,以尾部作為支柱,分擔雙足所承受的身體重量,然後用嘴將蛋小心翼翼地撥弄到雙足背上,並輕微活動身軀和雙足,直到蛋在腳背停穩為止。最後,從自己腹部的下端耷拉下一塊皺長的肚皮,像安全袋一樣,把蛋蓋住。從此,雄企鵝便彎著脖子,低著頭,全神貫注地凝視著、保護著這個掌上明珠,竭盡全力、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一直到雛企鵝脫殼而出,它才能稍微松一口氣,輕輕地活動一下身子,理一理蓬鬆的羽毛,鼓一鼓翅膀,提一提神,又准備完成護理小企鵝的任務。
雌企鵝自從離別丈夫之後,在近岸的海洋里休養,彌補懷卵期的損耗。等精神重新煥發一新之後,便匆匆躍上岸來,踏上返回故居之路,尋我久別的丈夫和初生的孩子。
事實上,企鵝的孵化率很難達到100%,高者達80%,低者不到10%。其原因並非是雄企鵝的不責任原因,也不是由於它孵蛋的經驗不足,技術不佳,主要是由於惡劣的南極氣候和企鵝的天敵所致。
造成災害的氣候因素有兩個,一是風,二是雪。企鵝孵蛋時若遇上每秒50~60米的強大風暴,就難以抵擋,即使築起擋風的牆也無濟於事。如果遇到雪暴,正在孵蛋的企鵝不是被捲走就是被雪埋,倖存者屈指可數。
企鵝的天敵也有兩個,一是凶禽——賊鷗,二是猛獸——豹形海豹。雖然,企鵝選擇在南極的冬季進行繁殖,是為了避開天敵的侵襲,但是冬季偶爾也會有天敵出沒,萬一孵蛋的企鵝碰上這些凶禽、猛獸,也是凶多吉少。
小企鵝的成長
初生企鵝的幼兒階段,是在雄企鵝的腳背上和身邊度過的,雄企鵝既是父親又是保育員。雄企鵝對初生的企鵝十分疼愛。當看到出生後的小企鵝餓得直叫的時候,雄企鵝又心疼,又著急,便伸幾下脖子,想從自己的嗉囊里吐出一點營養物來,填充一下小企鵝的肚子。然而,卻一點東西也吐不出來了。因為自孵蛋以來,雄企鵝差不多有3個來月沒有進食了,自己的嗉囊早已空空如也,根本不能擠出什麼東西。因此,雄企鵝只能焦急地等待著雌企鵝的到來。
不久,雌企鵝回到了它生兒育女的棲息地。憑著雄企鵝的叫聲准確無誤地認出了它的丈夫,找到了它的孩子。此刻,雌企鵝給它的寶貝的第一件禮物就是一頓美餐。小企鵝見到了媽媽,本能地張開了嘴巴,雌企鵝把嘴伸進小企鵝的嘴裡,從自己的嗉囊里吐出一口又一口的流汁食物,小企鵝也就享受了出生以來的第一頓飽餐。
從此,小企鵝就由雌雄企鵝輪流撫養。雄企鵝把小企鵝交給妻子之後,也跑到海里去覓食,補充自己的體力去了。
由於雌雄企鵝的精心撫養,小企鵝長得很快,不到1個月,就可以獨立行走、遊玩了。為了便於遠處覓食和加強對後代的保護與教育,父母便把小企鵝委託給鄰居照管。這樣,由一隻或幾只成年企鵝照顧著一大群小企鵝的小家庭就形成了。在這里,成年企鵝像照顧自己的子女一樣,精心地照顧所有的孩子。小企鵝也乖乖地、開心地成長,等它們的父母回來,才把它們接回去。
盡管小企鵝在家庭和集體的精心撫養和照料下不斷長大,但是,由於南極惡劣環境的壓力和天敵的侵害,小企鵝的存活率很低,僅占出生率的20%~30%。
小企鵝出生3個月左右,南極的夏季來臨了,它們跟隨父母下海覓食、游泳。當南極的盛夏來臨時,它們已長出豐滿的羽毛,體力也充沛了,於是它們脫離父母,開始過自食其力的獨立生活。
D. 企鵝非常可愛,那麼企鵝只有在南極洲才有企鵝嗎
南極企鵝有7種,約有1.2億只,分別是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又名巴布亞企鵝)、帽帶企鵝(又名南極企鵝)、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跳岩企鵝和洪堡企鵝。其中以阿德利企鵝數量最大 , 多達 500 萬只。其次是帽帶企鵝,約 300 萬只。 最少的是帝企鵝,約 50萬只。南極洲不愧為企鵝的王國。企鵝是海洋鳥類,雖然它們有時也在陸地、冰原和海冰上棲息。在企鵝的一生中,生活在海里和陸上的時間約各佔一半。
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只,最多者甚至達 10 ~ 20 多萬只。在南極
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
E. 企鵝的種類和種類的圖片
企鵝的種類有帝企鵝、王企鵝、巴布亞企鵝、阿德利企鵝、帽帶企鵝、南跳岩企鵝、北跳岩企鵝、黃眉企鵝等。
1、帝企鵝
成年帝企鵝高達100-130厘米,重達20-45千克,是體型最大的企鵝。帝企鵝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禮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頸部為淡黃色,耳朵的羽毛為鮮黃桔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桔色。
F. 南極有哪些動物
在南極,居住著動物有企鵝、海獅、海豹和海豚等動物,植物是很難生長的,只有一些苔蘚和地衣類植物。
一 、南極的動物
1、企鵝:企鵝(學名:Spheniscidae),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屬於企鵝目,企鵝科。
(6)南極美女企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南極,英文:Antarctica,法文:Antarctique,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
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
南極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極點。
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以及捕鯨隊。
參考資料:南極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