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方之星沉船遇難的3歲小女孩的遺體哪去了
找到了 。。。 東方之星重新浮出水面,戰士們入船搜尋。廣州軍區某舟橋旅戰士李進鋒看到小女孩時,她正安靜地躺在奶奶的懷里:「我和戰友走進房間,往左邊看了一下,老奶奶側著身、靠著牆。把她扶正,才發現三歲小女孩在她懷里,當時感覺很難受,因為手比較僵硬了,我們輕輕的把手搞直。」李進鋒的戰友柴毛毛說,小女孩如同熟睡的樣子,真不忍心打攪她。他和戰友們輕輕地將她抱起放在潔白的布上,小心翼翼送出船艙。 5月28號,小女孩隨爺爺奶奶登上了「東方之星」,似懂非懂地感受著新奇的世界。不料災難奪走她短暫的生命。這名沉船上最小的旅客,緊緊牽動搜救人員的心。廣州軍區參謀長劉小午:「之前我們就接到通報,乘客里有一個3歲小女孩,中央領導首長非常關注,指揮部也非常明確,一定要找到她,官兵們都記在心裡。在當時這種非常困難、復雜的條件下,3歲的孩子是很難發現的,官兵們最後在船艙的四樓前艙找到遺體。」廣州軍區某舟橋旅副政委薛政:「我們都是為人父母,對小孩都很關注。特別是那天是六一兒童節,我們當時想的是盡量能找到她,活著的找到她。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她默默的走了,所以我坐著陪了她很長時間。」
2. 有一個女人站在船前,一個男人在後面抱住她,是什麼電影
是泰坦尼克號!!!!
1997年,《泰坦尼克號》在全世界上映,萊昂納多(小李子)和凱特·溫斯萊特一躍成為全世界最炙手可熱的演員,「Jack & Rose」也成為了世界級的經典愛情形象。
你看到的情節如下圖
3. 古代四大美女有沉船之稱的是
是沉魚之貌吧!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
�
西施,中國出名最早、影響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聲,與吳越春秋、與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沼吳復仇聯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貞被讒、伯嚭(pǐ)奸佞亡國,與「女色禍水」的信條聯系在一起;與巾幗報國、與紅顏薄命、與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緣聯系在一起;與「西子捧心」、「東施效顰」、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聯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來,它身上負載著更多的歷史文化負荷。�
西子故事的歷史真實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顰字)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就是「東施效顰」成語的來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的話。《韓非子》亦雲:「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看來,西施確實是先秦時代的一位知名度極高的美女,不過,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她並未與吳、越爭霸的政治軍事斗爭發生關系,而且,管仲比勾踐滅吳還早二百多年呢。�
《左傳》和《國語》等先秦史傳,都提到了勾踐向吳王獻美女之事,但並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漢時代的《史記》也是如此。在賈誼的《新書》、劉向的《說苑》、陸賈的《新語》及《淮南子》中,西施也僅僅是作為美女出現。�
只有《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最早把西施與吳越爭霸聯系起來的是東漢時的兩部野史《吳越春秋》和《越絕書》。�
在《吳越春秋》中,文種向越王獻破吳九術,其四為「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勾踐「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縠(hú),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越絕書》的記載大致相同,不過西施的結局卻迥異。前者說,亡吳後,越人認為這尤物是禍根留不得,把她沉於江中,算是對被吳王殺害的鴟(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這是一個殘酷的悲劇。後者則讓她與范蠡結為伴侶,泛五湖而去,以喜劇而告終。後世關於西施的種種故事和傳說,率多由此生發開來的。�
魏晉以後,在文人筆下,在民眾的口中西施的故事進入了醞釀、發酵、增飾的階段,這在志怪、拾遺小說中都有反映。唐、宋詩詞中出現了大量的以西施為吟詠對象的篇章。其主題,多詠嘆紅顏薄命或譴責女人禍水、美色亡國,倒不如歌詠王昭君的詩多出新意。比如王維的《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還翻此詩意:「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其實二者都無多少可道的深意。當然也有不乏卓見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灘》:「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它們都是較為突出的。�
對西施故事的再創作,雜劇傳奇最為充分。元代,關漢卿有《姑蘇台范蠡進西施》,趙明遠有《陶朱公范蠡歸湖》,可惜今天我們只能從《錄鬼簿》中看到這兩出劇目,其內容,也只好根據劇目及有關評介來推測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當推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
《浣紗記》充分地佔有了有關吳越爭霸與西施故事的種種資料,細加區別整合,編織成了一部45出的戲劇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歡離合貫串了吳越兩國的興亡歷史,因為西施和范蠡初次見面時以一縷浣紗作為定情之物,故劇名《浣紗記》。與前人不同的是,該傳奇將西施范蠡的愛情故事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愛情服從愛國,開始是犧牲割愛,最後在愛國主義的實現中使個人愛情也得到了實現。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說:「為君父有難,拘留異邦,有背深盟,實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賤妾盡知,但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豈為一女之微,有負萬姓之望。」後來范蠡要西施入吳,西施表示猶豫,范蠡又勸她:「若能飄然一往,則國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後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而不行,則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那時節雖結姻親,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故《浣紗記》看似愛情故事,實則以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
《浣紗記》之後,出了本《倒紗記》,結尾寫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罵他背離海誓山盟,而范則反唇相譏,要她對吳王屠戮功臣、荒淫無度和國破家亡負責。這樣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視之,有點無聊了。
4. 泰坦尼克號真實女主角還在世不
泰坦尼克號真實女主角海倫·丘吉爾·坎迪已經去世了。
海倫·丘吉爾·坎迪,是電影《泰坦尼克號》女主角原型,但與電影中女主角露絲不同,她並不是青春少女,而是半老徐娘。《泰坦尼克號》中凄美的愛情故事曾經感動了無數人,但坎迪的生前回憶錄披露:泰坦尼克號愛情故事和真實的故事大相徑庭。盡管已年過半百,但坎迪夫人風韻猶存。登船後,坎迪夫人吸引了頭等艙內至少6名男士的注意,這些紳士爭相向坎迪夫人獻殷勤。
1912年「泰坦尼克」號起航時,坎迪夫人已經53歲。她於1912年4月在法國瑟堡上船。坎迪夫人1859年9月5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市。她在新英格蘭的多個私立學校受過良好教育,成為一名記者、作家、女權運動活動家。當時,已經離婚的坎迪夫人正在法國為自己撰寫的一本書進行研究,她接到一封電報,說她的兒子哈羅德在紐約的一次飛機事故中受傷。而盡快趕到紐約的唯一辦法就是乘坐正在處女航的「泰坦尼克」號。
(4)漂亮美女沉船圖片擴展閱讀:
大難不死的坎迪,為美國的一家雜志寫下了自己在泰坦尼克號上的愛情故事,這也成為後來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創作素材。
在坎迪的回憶錄中描寫道,當泰坦尼克撞擊到冰山的一剎那,是休伍倫第一個趕到了她身邊:「他用手摟住了我的肩膀,這給我一種意想不到的安全感。」當他們沖出房門後在混亂的人群中,又碰到了肯特,肯特注意到了坎迪的行李,告誡她不要帶太多的東西,坎迪說行李中有自己母親的鍍金畫像,還有一瓶白蘭地。
因為沒有地方放,最後肯特替她保管了東西,而肯特不幸遇難了,休伍倫和坎迪都幸運地活了下來。更為令人欽佩的是,當肯特的屍體在冰冷的大西洋中被發現時,他的口袋裡還放著畫像和那瓶白蘭地。
5. 泰坦尼克號的女主角還活著嗎
《泰坦尼克號》的女主角在沉船災難中倖存了下來(虛構人物:真實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並無此人)。整部電影是以老年女主角的回憶展開(年老露絲給觀眾講故事)。
《泰坦尼克號》講述了1912年4月10日,號稱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
大戶人家的少女露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坐上了頭等艙;另一邊,放盪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沉船事件中的真實人物,但不是畫家,是一個船上的工作人員)也在碼頭的一場賭博中贏得了下等艙的船票。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面臨沉船的命運,露絲和傑克剛萌芽的愛情也將經歷生死的考驗。
(5)漂亮美女沉船圖片擴展閱讀
《泰坦尼克號》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愛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斯萊特領銜主演。
1、格勞瑞亞·斯圖爾特飾演(老年)露絲
格勞瑞亞·斯圖爾特(Gloria Stuart,1910年7月4日-2010年9月25日),又譯格洛麗婭·斯圖爾特,本名格勞瑞亞·弗朗西斯·斯圖爾特(Gloria Frances Stewart)美國電影表演藝術家。
1946年她宣布退役,又在87歲時華麗復出,在《泰坦尼克號》中扮演老年露絲,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2、凱特·溫斯萊特飾演(青年)露絲
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1975年10月5日出生於英國伯克郡,英國影視女演員。
1997年主演電影《泰坦尼克號》成名,並入圍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與第53屆金球獎的最佳女主角獎。
6. 泰坦尼克號里的那個老太婆到底是不是女主角的原型
不是,《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是真,但男主和女主的愛情故事是電影虛構的。不存在原型一說。老年露絲的扮演者叫格勞瑞亞·斯圖爾特。
格勞瑞亞·斯圖爾特(Gloria Stuart,1910年7月4日-2010年9月25日),又譯格洛麗婭·斯圖爾特,本名格勞瑞亞·弗朗西斯·斯圖爾特(Gloria Frances Stewart)美國電影表演藝術家。
她的影視作品橫跨70年,曾經出演《隱形人》中Claude Rain的戀人,並參演了兩部秀蘭·鄧波爾的電影。1946年她宣布退役,又在87歲時華麗復出,在《泰坦尼克號》中扮演老年露絲,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其作品受到廣泛關注並在一定范圍內產生影響。
(6)漂亮美女沉船圖片擴展閱讀:
格勞瑞亞·斯圖爾特個人經歷——
1910年7月4日生於加州的聖莫尼卡市,早年就讀於聖莫尼卡高中,並升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那裡她開始對表演萌發了興趣。在中途輟學後,她和布萊爾·戈登·內維爾於1930年結婚,並在帕薩迪納市的劇院繼續追尋自己的演藝事業。與此同時,好萊塢的大製片公司開始注意到這個年紀輕輕的金發美女,很快,她和環球簽下了第一份合約。
格勞瑞亞在環球的第一個角色是1932年的《女人街》(Street of Women),並被當年頗有影響力的挖掘新人組織「西電影宣傳聯合會」評選為年度最佳新人之一。此後,格勞瑞亞又接過了環球送上門的多個不同類型的角色,
但給她的事業帶來轉機的卻是詹姆斯·威爾(James Whale)導演,兩人的交情為她帶來了她在那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一些角色,其中的影片包括恐怖片《老黑屋》(The Old Dark House),《鏡前之吻》(Kiss Before the Mirror)以及《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
1939年,格勞瑞亞和家人開始了環球旅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才返回了加州的老家。這次旅行中的歐洲之行讓格勞瑞亞開始對藝術產生了興趣,此後多年她的演藝生涯處於一個暫停的狀態,專心搞一些傢具設計、繪畫等藝術創作。
格勞瑞亞真正的事業巔峰依靠的還是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巨作《泰坦尼克號》(Titanic),在這部10餘年時間內一直是全球最賣座的影片中,格勞瑞亞飾演了101歲的老年露絲,她在片中動人的表演不但征服了觀眾,也為其掙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當年87歲的她也成為這一獎項年紀最大的提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