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
《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
1、沙僧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凈,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
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2、白龍馬
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將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後。
後因南海觀世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無奈他不識唐僧和孫悟空,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後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
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功成後,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超越凡龍,還個金身正果,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3、如來佛祖
如來佛祖,法力高深莫測,掌握著無邊佛法和眾佛與菩薩,修為乃六丈金身,貴為群佛之首,統領眾多佛門弟子,以廣大高等的無量佛法傳教萬佛。
曾降伏過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也曾幫助唐僧師徒四人收伏妖法高強的六耳獼猴和金翅大鵬雕等妖魔鬼怪,最終將取經成功的唐僧師徒全體正式封為座下的佛家弟子。
4、唐僧
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
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5、豬八戒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法號悟能,渾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
豬八戒前世為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一直傾慕容貌過人的霓裳仙子,因調戲霓裳仙子並且惹來糾察靈官後,又拱倒鬥牛宮被貶下凡塵,卻又錯投豬胎,後受觀音點化,成為唐僧的弟子,與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2. 西遊記人物大全
1、孫悟空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
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
得知職位低卑後生氣返回花果山,並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聖,並在天庭建齊天大聖府,奉旨管理蟠桃園。
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
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後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2、豬八戒
豬八戒是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所作《西遊記》中登場的虛擬角色。又名豬剛鬣,法號悟能(觀音取),渾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
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
豬八戒前世為執掌天河八萬水軍的天蓬元帥,一直傾慕容貌過人的霓裳仙子。《西遊記》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鑒了正統道教神仙錄,由高老莊一集豬八戒提及可見,豬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帥即是水神天河憲節。
因調戲霓裳仙子並且惹來糾察靈官後,又拱倒鬥牛宮被貶下凡塵,卻又錯投豬胎,後受觀音點化,成為唐僧的弟子,與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3、沙僧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凈,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和尚、沙僧。
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
後經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又稱唐三藏或唐僧,俗名陳禕)西天拜佛求取真經。
沙僧個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貪戀女色,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
謹守佛門戒律,踏踏實實,謹守本分,最終功德圓滿,被如來佛祖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屬於菩薩位,不是羅漢位。
4、唐僧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褘」,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
早在西夏時期的敦煌壁畫,就有唐僧取經故事,唐僧、還有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後來不斷演繹,就有了《西遊記》。
5、小白龍
白龍馬,名著小說《西遊記》中的重要角色。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將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後。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
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稱八部天龍馬)。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6、玉兔精
原為廣寒宮中搗葯的玉兔,溜出宮門,逃至下界,攝藏了天竺國的公主,而變成公主模樣,戲哄國王。
玉兔精算好唐僧路過天竺國的日子,設計搭台拋綵球,砸中了唐僧,要招唐僧為駙馬,誘取唐僧的元陽,成太乙上仙。
後被孫悟空識破,幾番激戰,玉兔精不敵,悟空正欲揮棒將其打死,太陰星君從空降臨,把玉兔收走。
7、九靈元聖
又叫九頭獅子;是太乙救苦天尊閣下的座駕。整部《西遊記》中,極少數對唐僧肉不感興趣的妖怪之一。
趁天尊獅奴偷喝太乙天尊的輪回瓊液沉醉之際,私下凡間,在玉華州竹節山九曲盤桓洞落草為妖三年(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並收下黃獅、狻猊、摶象獅、白澤、伏狸、猱獅、雪獅七獅;它被七位獅子精尊稱為「祖翁」,旗下徒子徒孫無數。
後被東極妙嚴宮太乙救苦天尊(東極青華大帝)收回宮中。
8、金鼻白毛老鼠精
又名半截觀音、地涌夫人,有著花容月貌。使用兩把長劍,在陷空山無底洞落草為妖。她在靈山偷食了如來佛祖的香花寶燭成精,如來差托塔李天王父子將她拿住,被佛祖放過後認李天王為父,哪吒三太子為兄。
之後卻沒有悔過,攝走唐僧,欲匹配元陽,成太乙金仙。在數次和孫悟空鬥法後,被孫悟空請來的李天王父子和天兵緝拿回天宮。
9、賽太歲
本是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因朱紫國國王年輕時曾在落鳳坡前射傷孔雀大明王所生兩只幼雀,於是孔雀大明王吩咐教國王「拆鳳三年,身耽啾疾「。
而金毛犼正巧聽到這句話,故而下凡為妖,將金聖宮擄去,與國王消災。三年後,唐僧師徒路過此地,孫悟空打敗賽太歲後,觀音菩薩將其收回。
10、九頭蟲
手持一柄月牙鏟,原身是個九頭惡怪,是碧波潭萬聖龍王的上門女婿。
因下血雨盜取祭賽國佛寶舍利子而和孫悟空師兄弟發生沖突,後被二郎神和哮天犬擊敗(孫悟空和八戒在對付龍子龍孫),被哮天犬咬掉一顆頭顱後,受傷逃往北海不知所蹤。
九頭蟲與孫悟空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後來面對孫悟空和豬八戒的聯手,架不住三五回合,便現出本相,是一個九頭蟲,觀其形象十分惡,見此身模怕殺人。
後被二郎神的嘯天犬咬下一頭,成了八頭,逃至日本,做了八歧大蛇。
3. 豬八戒調戲的是誰
在86版《西遊記》中,豬八戒調戲的是貌若天仙的嫦娥仙子,另外,受民間神話傳說的影響,嫦娥是月宮中的主人,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豬八戒調戲的嫦娥,就是月宮的主人。
其實不是的,那麼,豬八戒到底調戲的是誰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我們先來看看西遊記原著中,豬八戒犯錯並被貶的經過。
只因王母會蟠桃,開宴瑤池邀眾客。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
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色膽如天叫似雷,險些震倒天關闕。糾察靈官奏玉皇,
那日吾當命運拙。廣寒圍困不通風,進退無門難得脫。卻被諸神拿住我,酒在心頭還不怯。押赴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多虧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親言說。改刑重責二千錘,肉綻皮開骨將折。放生遭貶出天關,福陵山下圖家業。我因有罪錯投胎,俗名喚做豬剛鬣。
在豬八戒的敘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豬八戒是調戲了廣寒宮中的一個嫦娥仙子,但是,在西遊記中,嫦娥仙子並不是廣寒宮的主人。
在真假天竺國公主這一回,當孫悟空找不到玉兔精的時候,廣寒宮的太陰君領著一眾嫦娥仙子,來收復玉兔。可見,嫦娥並不是廣寒宮的主人,而是廣寒宮中的一個普通的婢女而已。
4. 西天取經完成後,豬八戒為什麼不變回自己的真身「天蓬元帥」呢
要說《西遊記》師徒四人中,形象最為鮮明的一個,定然是非豬八戒莫屬。因為他的樣子,只要讓人看過之後,肯定是過目不忘。豬頭,豬腦,長嘴大耳,儼然就是一個豬妖。直到取經完成之後,他依然還保持著這副嘴臉,不曾改變。
但說到這里也有一個非常大的疑問,那就是在取經成功後,如來佛祖對他們進行封賞時,唐僧師徒幾人,幾乎每個人都恢復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首先唐僧褪去肉體凡胎,重新做回了金蟬子,並且還加封為佛。而孫悟空也除去了頭上的緊箍咒,沙僧成了金身羅漢。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小白龍,如來佛祖允許他進入化龍池,遊了一圈上來之後,就由一匹白馬變成了八部天龍。之前的龍鱗龍角,都重新長了出來,而且似乎變得比從前更加威風凜凜。可以說是師徒幾人中,外貌變化最大的一個。
綜上所述,就能夠知道為什麼在取經之後,小白龍都能夠恢復真身,而豬八戒卻還是那副模樣。一是因為佛家沒有徹底改變他相貌的手段,而且觀音菩薩當初也沒給他提出這個條件。二是因為他已經逃過豬胎,豬頭豬腦就是他的本來面目。三是因為他得罪了玉皇大帝,被玉帝降旨貶成豬妖,所以沒人敢替他做出改變。
這就是一個人不懂得約束自己的後果,如果他當初面對嫦娥不動凡心,又豈能有如此遭遇。可見人有什麼樣的後果,都是自己之前的種種行為所換來的,只有嚴於律己,才有可能一帆風順。
5. 《西遊記》中,為什麼說豬八戒是「 慾望」的象徵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是明代神妖小說《西遊記》中的四大主要角色之一,法號悟能(觀音取),渾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孫悟空的二師弟,沙僧的二師兄。在原著中,自投為豬胎之後,生的豬頭人身,體型肥胖碩大,皮膚黑灰,獠牙長出嘴外,外形醜陋嚇人。武功高強,力大無窮,又會天罡數的三十六般變化術,所持的兵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重達五千零四十八斤。
在取經事業中的他對師兄的話還算得上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總算是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才有凈壇使者的美好結果吧。《西遊記》是具有濃郁象徵意味的神魔小說的代表作,而豬八戒則是作者吳承恩在這部作品中著力塑造的一個喜劇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勞、憨厚率直的品質以及貪婪自私的本性,又有神的本領,同時還有豬的形體特徵,這充分體現了作者把人性、神性、豬性的完美結合。
6. 《西遊記》里的二師兄豬八戒受的是什麼戒
在我個人的觀點裡面,豬八戒他受的是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卧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這其實就是讓我們戒掉一切的慾望,其實佛家裡面它所涉及的東西都是非常廣泛的,佛家講究的是眾生平等。任何人只有真正的平等了,才有可能把一些事情做好。所以他們的清規戒律對自己的要求也是特別高的,如果說都不能滿足這幾個戒律,對他們來說有什麼用呢?
給豬八戒取這個名字,其實也是有含義的,首先豬八戒在高老莊的事情就很好地體現了,豬八戒其實是一個離佛道最遠的人。但是通過這一路的修行,通過這一路的改變,他慢慢的靠近我佛,皈依我佛,這就是佛教所闡述的一個觀點,不管你現在離佛多麼遠的地方,但是只要你一心向佛,你都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任何東西都是可以通過修煉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