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牛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魏碑體 分別怎麼寫的
詳見附圖。
「魏碑體」是「楷書」的一種。
拓展資料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准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資料參考網路-漢字
Ⅱ 牛的甲骨文字是什麼
請看下圖,牛的甲骨文、金文等字體演變過程。
Ⅲ 「牛」這個字用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怎麼寫
Ⅳ 牛的甲骨文是什麼
牛的甲骨文如下圖:
牛(拼音:niú)是漢語常用字,此字最早見於商代,其古字形像突出一對牛角的牛頭。本義即牛科動物牛。牛有吃苦耐勞的本性,故引申為頑強、有耐力,又指人的脾氣固執、不肯輕易馴服,這是取牛的脾氣執拗之意。牛又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牛也是姓氏之一。
相關信息:
「牛」字的造字原理是用局部代表整體:只要描繪出特徵最鮮明的牛角,不畫全身也能看懂這是牛。新附1出自商代的「牛簋」,是非常寫實的牛頭:彎角、橫耳、圓眼、寬鼻孔、大肋巴。典型的牛的特點。
商代甲骨文為了書寫方便,把牛頭從輪廓化變為實化了,而且也瘦化了。但依然看得出牛頭的形象來。此後,周代金文、秦篆一脈相承,都相沿這樣的形體發展下來。但從漢代隸書起,「牛」便只下一隻角,寬的嘴巴也變成長尖的「尾巴」了。
Ⅳ 牛在古代怎麼寫
牛,甲骨文
(5)牛的甲骨文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基本字義:
①名詞,哺乳動物,反芻類,身體大,趾端有蹄,頭上長有一對角,尾巴尖端有長毛。
②形容詞,比喻固執或驕傲。
③二十八星宿之一。
④姓。
⑤厲害,最近產生的詞義,表示自己的驚訝,在誇耀別人的本事。
⑥力學單位。
⑦十二生肖之一。
⑧印度教中的聖物 【不可吃牛肉,在路上遇見一頭牛應當跪下祈禱】
文言版《說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屬皆從牛。
白話版《說文解字》:牛,大型牲口。牛,也有「件」的意思;件,表示事理分析。像角頭三、封尾的形狀。所有與牛相關的字,都採用「牛」作邊旁。
Ⅵ 牛字的甲骨文寫法
牛字的甲骨文寫法,如下圖:
甲骨文介紹
甲骨文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時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發現於殷代都城遺址(今河南安陽小屯)。
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天文、歷法、醫葯等各個方面內容,目前甲骨文已識別出的字大約為2500個。
Ⅶ 牛甲骨文怎麼寫
牛字的甲骨文
牛niú
〈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間一豎表示牛面,上面兩豎加彎表牛角,下面兩小撇表示牛耳
牛屬或近緣屬的成員。哺乳動物,體型粗壯,角中空,由頭骨向兩側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車。中國產的以黃牛、水牛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