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元節包袱皮怎麼寫
中元節燒包袱的寫法有封面寫法、右上角寫法、中間行寫法、左邊行寫法、特殊的包袱寫法等等。
1、封面寫法
每包好一封就在袱子的背面寫上一個封字,這個封字寫在袱子折疊相交的位置。
狀包介紹:
「狀包」是古時祭奠逝者,將冥幣以信狀的方式化給幽冥界的亡魂,以寄託哀思。相當於現在人郵寄錢財。由於地域不同,寫法也不盡一致,但大致相仿,其寫法大有講究,隨著老一輩的逝去,正逐步失傳。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草體,壓著折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
農歷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們中元祭祖的日子。燒包袱,是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靈時,都要燒包袱。意在寄錢給祖先廣靈,好讓他們在陽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將打好的紙錢,用白紙封起來,就成了一個個長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後,還要用毛筆字寫上敬奉的字樣。
Ⅱ 祭奠已故親人去世一年的包封怎麼寫格式內容
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寫法也不同,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間貼一藍簽,以便書寫亡人名諱之用。
包袱通常是一個大紙口袋,豎一尺,寬一尺五寸。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間貼一藍簽,以便書寫亡人名諱之用。花包袱皮是在一個大白紙或紅紙口袋上印上水墨單線的圖案,四周黑框內是佛教梵文音譯的《往生神咒》。
中間印一蓮座的牌位,用來填寫亡人名諱;牌位的右上方印著「金銀財寶冥衣一封」,可根據情況在下邊填上「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字樣。左下方是填寫祭祀人姓名之處。
燒包袱
農歷七月十四這天旁晚至零時前這段時間,各家各戶就在自家門前或道路旁邊去「燒家衣」,這項工作多是由婦女來做,物品有:燒香、蠟燭、數張元寶、一大疊冥幣、紙錢、五色紙剪裁而成的衣服鞋帽子。
畫圖而成的車票船票飛機票,也有紙扎的汽車、樓房、家用電器等等。燒完這些之後,下一步就撒「水飯」,「水飯」物品有:糖果、米飯、水果、花生、炒熟的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