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漫圖片 > 倉的隸書怎麼寫圖片

倉的隸書怎麼寫圖片

發布時間:2024-09-27 19:00:53

⑴ 倉怎麼寫好看

歷代名家好看的寫法如下圖:

行書:

⑵ 求漢字演變的圖片、資料

看這個是圖片http://www.510125.com/tp/news/201101/20110119095026300.jpg
這個是資料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文字。
漢字開始產生的時間,還難以斷定。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必然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距今約四五千年以上,應當在新石器時代。
二里頭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夠見到許多類似物象的圖畫文字。在此基礎上,這些圖畫文字與陶器花紋中的表意圖案演變為記詞字元。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元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范,成為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到龍山文化後期,父系社會基本確立,該時期出現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組的刻符。這些刻符,有與大汶口陶器圖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與西安等地的刻符相類者。這些刻符可能是當時的雛形前漢字系統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處於中國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誕生的前夕,夏朝應該是正式的漢字系統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對漢字的發揚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漢字也有可能是倉頡所造。是倉頡根據鳥,獸,蟲的腳印所改編的。不過這只是傳說的一種。大世界了劃分的開始發了無數的范圍uiorsd。
漢字的數量
漢字是語素文字,總數非常龐大。漢字總共有多少字?到目前為止,恐怕沒人能夠答得上來精確的數字。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
隨著時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數越來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華字海》一類字書里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里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在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七千而已。
漢字趨勢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一、不規范。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字規范化、統一化。此外,漢字不可能一產生就很完美,就能滿足各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會主動地改革漢字,使得漢字滿足生產力繼續發展的需要。而當改革的措施推廣之後,漢字又開始新一輪的自然流變。
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 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這兩種變化過程有著不同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因此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起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得出的一些結論,如「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難免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古字到小篆
在這本書里,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體。
甲骨文
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現在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形聲字只佔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劃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金文
古代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銘文。金文始見於商代二里崗的青銅器,不過商代二里崗發現的青銅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數幾件。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為普遍。商代金文多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渾厚自然,有的呈團塊狀。
大篆
據傳為周朝史籀所創,故又稱籀文、籀篆、籀書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鍾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過渡的一種漢字字體。
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相對於大篆而言,小篆的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發生一定的變異和合並。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已經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已經比較固定。
相傳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來。如果小篆的確是在短時期內整理出來的,則在秦國國內必然有一個主動推廣小篆和主動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字的改革過程。[1]
六國文字
秦國以外的國家所用的文字統稱為「六國文字」。六國文字屬於古字范疇,圖畫性強,形狀不定,難以識別。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破齊國首都臨淄,齊亡。至此,秦統一六國。秦王嬴政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實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強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階級對全國的統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規定以小篆為統一書體在全國推行,並「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的各種文字。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趙高等人編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書文,作為標準的文字範本。由於皇帝的高度重視以及皇權巨大的影響,小篆迅速在全國推行開來,而紛繁復雜的「六國文字」也隨即退出歷史的舞台。
小篆到隸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間又創造一種比小篆更為簡便、更為定型的新書體。這就是「隸書」。隸書開始時是寫得比較草率的和不夠規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統一文字時,隸書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規范的字體。隸書改篆書一味圓轉的線條為方折的筆劃,順應了社會對書寫方便和規范的需要。

相傳,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獄中把民間流行的隸書整理出三千個字,傳給秦始皇。秦始皇大為賞識,並破格提拔程邈為御史,並准許其字用於皂隸小民之間。此後,隸書不僅僅在秦朝民間廣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隸書書寫,但重要的詔書仍用小篆書寫,所以隸書在秦代又稱「佐書」。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隸書以前的漢字是用繪畫式的線條書寫的,而隸書以後的漢字是用橫豎撇點折等筆劃構成的。自隸書出現後,漢字的結構基本上固定了下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隨著秦王朝的覆滅,小篆也就迅速退出歷史舞台,隸書成為社會首要書寫方式和書法的典範。其後不久,出現了更為規范的楷書字體。漢朝以後楷書占據正統地位。
繁體字到簡化字
下面詳細說一下在這個階段的漢字結構上的改革過程。
漢字中許多字自古以來在民間就有多種寫法,有的寫法筆劃多,有的寫法筆劃少。筆劃多的叫做繁體字,筆劃少的叫做簡體字。
隸書和楷書走上歷史舞台之時,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種繁體字和簡體字,但是針對隸書和楷書形式的一些漢字,人們又漸漸創造出的新的書寫形式,有的寫法筆劃多,有的寫法筆劃少。一般筆劃少的佔多數。這些筆劃少的書寫形式叫做簡體字,筆劃多的叫做繁體字。簡體字一般不被官方認可,只流行於民間,因此又叫俗體字。順便說一下,上個世紀,我們實行簡化字運動後,有些簡體字或俗體字取代占正統地位的繁體字,成為占正統地位的文字,這些簡體字叫做簡化字。可見「簡化字」和「簡體字」是兩個相關但不相同的概念。
1909陸費逵在《教育雜志》上發表《普通教育當採用俗體字》一文,首次向國人闡明簡體字的優越性,並且說明簡體字並非本身不雅觀。這篇文章被認為是近代簡化字運動的開端。
1922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劃委員會成立了漢字省體委員會,正式進行漢字簡體字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並通過錢玄同的《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此案首先說明了減省漢字筆劃的重要性,指出雖然改用拼音是治本的辦法,而減省漢字的筆劃是治標的辦法,但是當時漢字的弊病已日益明顯,而治本的方法又一時拿不出來,所以減省筆劃的治標方法是當時唯一的選擇。此案還講述了減省筆劃的幾種方式,而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民間使用的歷史。
1935年,經過了十幾年的學術討論和准備,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但該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對。1936年,教育部奉行政院的命令,正式下達了「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的訓令,標志著民國時期的簡化字運動的夭折。
但是,簡化字運動在人民群眾仍舊繼續進行著,特別是紅軍解放的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簡體字。它們出現在人們手寫的稿子和各種印刷品上,人們稱之為「解放字」。隨著解放區的擴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國,在群眾中為新中國漢字簡化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漢字簡化工作很快就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正式成立,並選舉吳玉章為主席。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主任委員是馬敘倫,下設拼音方案組、漢字整理組、教學試驗組、編輯出版組、秘書處。1954年10月,這個委員會將多方研究討論並經過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上報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並下達地方進行進一步審閱,並開展初步試驗。同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國務院直屬單位。1956年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以及《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開始正式推行漢字簡化方案。

根據國務院的決議,《漢字簡化方案》分四批進行。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簡化字260個,包括230個簡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個偏旁類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簡化字95個;1958年推行第三批簡化字70個;1959年推行第四批簡化字92個,另外附錄了54個簡化偏旁。四批合計517個簡化字,其中有30個是《漢字簡化方案》之外的偏旁類推字,而《漢字簡化方案》中還有28個沒有推行。1964年,文改委編印了《簡化字總表》,此表分為3個表。第一表收錄了352個不作偏旁的簡化字,第二表收錄了132個可作偏旁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收錄了1754個簡化字,是應用第二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對基本上以《新華字典》收錄的8000個漢字進行類推簡化。總表外還有兩個重要的附錄:一個是被看作簡化字的異體字表,一個是國務院批準的生僻地名用字表。《簡化字總表》的編印表明中國第一次簡化字運動最終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的效果突出:①它把2235個漢字從平均16.03個筆劃減省到10.3個筆劃,學習起來和書寫起來都方便了許多;②消除了一批異體字;③構造更為合理,比如「償」容易讀成「shǎng」,變成簡體字「償」後就不會誤讀了;④在結構上更為美觀,字形之間的差異也更為突出。筆者曾經把繁體字和簡化字的漢語報紙給不認識漢字的德國人和泰國人看,讓他們比較那種形式的漢字更美觀,結果他們大多數認為簡化字美觀。
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也存在一些問題:①有些字簡化不合理;②有些繁體字該簡化的沒有簡化。這些問題,相對於其上述有益的效果而言,是次要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慣性,簡化字運動也不例外。第一次簡體字成功之後,有些人又在思索著如何進一步簡化漢字,於是開始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其大致過程如下:
1966年到1971年,漢字簡化工作處於停滯狀態。1972年3月,中國科學院下設文字改革辦公室,文字改革工作開始恢復。當年7月,文字改革辦公室開始擬定《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並廣泛徵集群眾中流行的簡化字。1973年國務院同意恢復「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名稱,歸國務院科教組管。1975年文改委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以下稱《二簡》。1977年文改委在廣泛徵集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修訂稿,收錄了簡化字853個。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並於次日開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248個簡化字。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國統編教材一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字,開始推行《二簡》。
但是《二簡》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①沒有規律地簡化了一些字;②不合理的兼並了一些漢字,如把「雕」和「刁」並為一個字。此外,漢字的整體局面被「一簡」深刻地沖擊後,剛剛恢復平靜,又受到「二簡」的沖擊,弄得有些混亂。因此,從1978年開始人們反對《二簡》的呼聲越來越高。1978年8月,全國報刊都停止了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的簡化字。

漢字演變
從1980年起,有關機構開始修訂《二簡》,一直持續到1985年。但是在似乎修訂完善的時候,被政府廢止了:1985年12月,文改委更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二簡》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並在通知中明確指出「1977年12月20日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達之日起停止使用。」這個通知宣告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失敗。
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為什麼失敗了?筆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效益非常有限。第一次簡化字運動對漢字的結構改動得那麼大,而產生的效果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只提高了20%左右。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規模遠不及第一次簡化字運動,群眾基礎也趕不上第一次簡化運動,合理性也不如第一次簡化字運動,因而其產生的效益不會有多大。
第二次簡化字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的問題和很多值得吸取的教訓。其中關鍵的一點是「不熟不做」。因此,1992年11月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批轉國家語委關於當前語言文字工作請示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指出今後對漢字簡化應持慎重態度,使漢字保持穩定,以利社會應用。

閱讀全文

與倉的隸書怎麼寫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刺客伍六七帥氣男生皮膚圖片 瀏覽:422
男生復古裝圖片大全 瀏覽:880
熱水器怎麼拆下來圖片 瀏覽:430
結婚穿新娘的衣服圖片 瀏覽:570
男生10cm碎蓋發型圖片不燙 瀏覽:283
眾泰z100價格及圖片 瀏覽:474
美女背包帶書的圖片 瀏覽:184
眼裡沒光女生圖片 瀏覽:334
書簽又漂亮又簡單圖片 瀏覽:201
word組合圖片後無法更改布局 瀏覽:510
可愛型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813
航天畫圖片大全簡單 瀏覽:145
古代女生服裝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53
考試衣服帽子圖片 瀏覽:138
如何用電腦刪除圖片上的印章 瀏覽:80
手機壁紙圖片卡通男生 瀏覽:353
線稿女生圖片 瀏覽:56
月經照片圖片大全 瀏覽:474
微信圖片如何文字加減 瀏覽:522
古裝美女牡丹圖片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