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者榮耀:四大美女聚齊,西施卻因外貌格格不入,為何
因為西施屬於遠古時期英雄,所以就有些不太一樣。當下非常火爆的手機moba游戲《王者榮耀》前段時間於體驗服上線了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第一眼看到西施的就讓人眼前一亮,「膚白貌美大長腿!」。可是還沒來的及高興,很多玩家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姑娘走路姿勢有點二啊,尤其是開大時,讓人懷疑西施設計師是不是去二哈身上找的靈感!
結果由於木屐高了一截,不但掩飾了腳大的缺陷還使西施走路左搖右擺,配上鈴鐺長裙使西施走路更加靈動可愛,更凸顯其婀娜身姿,宛如鄰家小妹一般。雖然說西施患有心口痛的毛病,但是西施實際在古代就是一個鄰家小妹的形象,《王者榮耀》中的西施:長腿、高木屐、走路靈動可愛的形象可以說使與歷史非常接近了!
② 王者榮耀峽谷女神換發型:散發小喬真美,短發西施是穿越過來的嗎
作為中國奇術之一的PS技術一直都是國民感嘆的技術,從而誕生了無數精修圖。王者榮耀作為最火的手機游戲,自然是逃不掉被惡搞的命運。從人物造型到人物裝扮再到人物關系,無一不被拿來P圖。剛剛上線幾天英雄西施也沒逃脫他們的「魔爪」,乍一看以為西施是穿越過來的。
小喬的丁香結皮膚大家都見過把,畢竟是六塊錢的皮膚,游戲里的效果也還不錯。海報里的丁香結小喬是綁著頭發的,兩邊都有小辮子。但是在大神的手裡,小喬的發型就悄然發生變化,綁好的發型被拆開,成了一幅披頭散發的樣子。但是不像伽羅那樣奇怪,這小喬散發的樣子比束發的樣子好看多了,應該是想念周瑜這個傢伙了吧。
③ 西施一生的事跡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經常被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美。
實際上,這句話有四個典故,分別對應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沉魚」說的是西施;「落雁」說的是王昭君;「閉月」說的是貂蟬;「羞花」說的是楊玉環(楊貴妃)。
至於西施的結局,有多種說法,其中最著名的,是隨范蠡泛五湖而去。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是卓爾不群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④ 真實的西施究竟有多美專家將其容貌復原後,網友:長這樣
辭藻欲表先無語,丹青未著已失神。水偷月貌錦鱗醉,風襲蛾眉天下顰。鶯聲壓卻三軍鼓,蜂腰舞動霸業根。——《西施-荷花》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歷史上有四大美人,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關於他們的故事,很多人都是從小聽到大的,雖然這四人並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物,但她們卻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王昭君是西漢時期一戶普通人家的女子,後來因為美貌而成為了一名宮女,本來她能夠獲得漢元帝的喜愛的。
另外,根據西施的長相來看,古時候的人與我們現在江南水鄉的女子長相也並沒有多少差別,只是古人太過於美化了而已,相比較楊玉環到底是體態豐盈的女子,還是體型偏瘦的美人具有爭議的存在,西施的存在也證實了,從古自今,古人的審美標准大致上還是差不多的,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古人就認可了這種小家碧玉為美感的存在,原來西施就長這樣?
⑤ 西施為何成了美女的代名詞這位絕世美女的一生如何
就是因為西施真的是特別的漂亮,膚若凝脂,膚白如雪,而且嘴唇是非常紅的,但他的人生是悲慘,因為他最後是死了的。
⑥ 西施和鄭旦真正的死因是什麼是不是也被勾踐殺掉了
歷史上西施和鄭旦的死因並沒有確鑿的記載,甚至西施是歸隱了還是被處死,一直以來都是史學家爭論的焦點。
一、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結局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於館娃宮內。
2、被范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說
西施在越滅吳後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說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雲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從唐代人寫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說」,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後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後妒嫉的心理,比較流行。《東周列國志》上就是這種說法。
「沉江說」,典籍記載較早。離吳國滅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說:「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
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說「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確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這里的「鴟夷」,有人解釋是指范蠡,根據是范蠡曾經「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史記·貨殖列傳》)。
筆者認為這里的「鴟夷」,解釋為「牛皮」較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於江」上了。范蠡改姓名為「鴟夷子皮」,是紀念朋友和對手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後也是用鴟夷牛皮收斂的屍體。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
還有一個證:浙江沿海一帶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種蛤蜊肉),據說就是紀念西施沉江的,所謂美女加美食。
也就是說,西施之魂已經回歸故里,至於埋葬在什麼地方,是葬的屍體,還是衣冠,則需要進一步考證
二、鄭旦
鄭旦,春秋末期越國美人。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居浣紗溪東。美艷絕倫。
越王勾踐自吳歸越,卧薪嘗膽,誓滅吳國。鄭旦與西施同被選為進獻吳國的八個美人中的一員,在越教授以禮儀,習以歌舞,用以迷惑吳王夫差。鄭旦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與西施有「浣紗雙姝」之稱。
鄭旦之死
鄭旦
與西施,是越王勾踐送給吳王夫差的一對美女。她們來自同鄉同村,入吳的職責相等,但鄭旦的命運沒有西施好。就連她的死,也始終是個謎。後人關於鄭旦之死,有多種文學的聯想。
史書記載,吳王夫差見西施、鄭旦大悅,收西施於姑蘇台,收鄭旦於吳宮。後鄭旦「鬱郁不得志,經年而死,夫差哀之,葬於黃茅山」,史官稱,鄭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寵」。
台灣柏楊先生在他的《皇後之死》一書中這樣寫道——兩位美女沒有辜負她們所受的長期嚴格訓練,進宮後不久,就把吳王宮的其他得寵的漂亮小姐,統統擠掉;把吳夫差先生吃的死脫。不過,兩位美女之間,西施與鄭旦,美貌相同,生活背景相同,所受的教育相同,可以說沒有一樣不相同。
可是,在吳夫差先生色迷迷的尊眼裡,卻有了差異,大概西施女士的調調正適合他的調調,他就也特別寵愛西施。相形之下,鄭旦女士就感覺到寂寞,美麗的女孩子最悲痛的是受到冷落,過了一年,她竟憂郁而終。吳夫差先生難過了一陣,把她安葬在黃茅山,立廟祭祀。
嗚呼,鄭旦女士這種下場,使人疑問叢生,可能兩位同是越國的美女發生內斗。然而,無論如何,西施女士名傳千古,而鄭旦女士卻與草木同朽,默默無聞……然而,距鄭旦女士之死,已兩千四百年矣,僅此一見,又流傳不廣,哀哉。
(6)西施動漫圖片擴展閱讀
當時西施和鄭旦同被獻給吳王,可鄭旦性格內向,西施柔弱嫵媚,吳王更偏愛西施的柔弱,因而更寵愛西施。西施和吳王的故事也就被記錄的多,而鄭旦因為早逝,再一個得到吳王的寵愛較少,所以鄭旦和吳王的故事並不被人所熟知。
當年西施還不出名的時候,是鄭旦一次又一次的誇贊西施,讓西施克服自卑,成為眾所周知的美女。兩人便成為密不可分的閨蜜,在世人都記得西施的時候,卻沒人能記得鄭旦的功勞。西施和鄭旦是被越王選中用以報復吳王的美人。
她們被施以禮教,學習舞藝,整整被訓練了三年之久。然後獻給吳王,得到吳王的歡心,將吳王變成一個荒誕、奢靡、沉迷酒色的昏君。然而女人都比較愛吃醋、小心眼,讓兩人同時伺候一個男人,時間一長必然產生矛盾。所以兩人的關系也不再親密,轉而變成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後來鄭旦為吳王生下一個兒子,但是這個孩子不久便因病離世,這一悲痛徹底刺激到了鄭旦,之後她和吳王兩人之間的矛盾越演越烈,最後以鄭旦死亡而告終。
公元前473年,越國攻打吳國,吳國滅亡。這樣的結局離不開西施和鄭旦的努力,她們為國家忍辱負重,數十年完成自己的使命,被後人稱為女中豪傑。
記載鄭旦最早的書是《吳越春秋》,裡面雖未寫鄭旦具體生辰,但有人對此進行了猜測。這本書提到她十八歲是公元前484年,她十八歲被派去吳國,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此時的鄭旦已死去一年,逝世時候是30歲左右。
那她大概生於公元前504年,那一年屬狗年。因此鄭旦有可能屬狗,但這些只是推算和猜測,沒有正史可以證明,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關於鄭旦的死有幾種說法:
第一是嫉妒西施,抑鬱而死。因為吳王更喜愛西施,讓鄭旦受到冷落,久便抑鬱成疾。
第二是墜金而死。鄭旦失去吳王的寵愛,便和吳王的兒子有染,誰知吳王的兒子也朝三暮四,調戲西施時被鄭旦發現,絕望之餘,吞金自盡。
第三是為吳王殉情。鄭旦愛上了吳王,一次,吳王被越王派人行刺,假裝被殺,誰知鄭旦不知真相,便自刎殉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