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草原上迎客的圖片有哪些
1、草原風光圖: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2、熱情迎客圖: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通,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3、飲酒聯歡圖: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
(1)動漫蒙古包圖片擴展閱讀:
《草原》課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了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
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
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Ⅱ 蒙古草原該怎麼畫
先給整幅畫打個草稿,將蒙古包遠近的位置定好,還有一些線條打好。
Ⅲ 蒙古族手抄報圖片大全
蒙古族
世界上有56個民族,每蒙古族個民族都各具特色,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服飾,不同的。。。。。。但最讓我感興趣的民族,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蒙古人可不像我們是住在房子里,而是住在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
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這就是蒙古族,一個美麗的民族!
Ⅳ 蒙古包怎麼畫
畫一個四棱錐,其中一個側面下面開一個三角形,(像金字塔那樣)是最簡單的。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 (覆蓋物)、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謂建築上奇觀,游牧民族的一大貢獻。
1、架木
架木包括套腦、烏尼、哈那、門檻。
甲、套腦
套腦為架木的首腦。現代蒙古包的套腦分聯結式和插椽式兩種。作套腦的木料要求木質好,一般以檀木或榆木為之。
套腦長短大小的選擇,是以其中間的橫木(東西走向)為標准來度量。插椽式套腦分兩個圈,內、外圈用互相十字交插的橫木接連為一個整體,中間(圓心處)用釘子固定。另有固定內圈的四根小木條稱為達嘎。套腦的大小 ,是以橫木為標准量出來的,橫木有四、五、六拃(zha)不等,因此說四拃長的套腦、五拃長的套腦……等等。套腦不是平的,要呈孤形作拱狀。
聯結式套腦有三個圈,外面的圈上有許多伸出的小木條,稱之為指,用來連接烏尼。這種套腦和烏尼是連在一起的。但因為一分為二,運載起來反而十分方便。
乙、烏尼
烏尼通譯為椽子,略似也。烏尼為蒙古包的肩,上聯套腦,下接哈那。其長短大小粗細要整齊劃一,木質要求要一樣。長短由套腦來決定,一般為橫木的1.5倍。因此套腦大了以後,烏尼也要相應變長。其數量多少,也要隨套腦而改變。長短一定要一樣,這樣蒙古包才能肩齊而渾圓。
烏尼為細長的橢圓或圓形木棍。上端要插入或聯結套腦,頭兒一定要光滑而稍彎,否則建出的氈包容易偏斜傾倒。下端有繩扣,以便與哈那頭套在一起。烏尼粗細以哈那來決定,一般在哈那頭的丫形中,上端正好平齊為准。製造烏尼的木種和木質一定要一樣,樺木易折,柳木易彎。松木為宜。紅柳不折不彎,做烏尼甚宜。
Ⅳ 蒙古包天窗的樣子、圖片及簡介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
游牧特色住房蒙古包(20張)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圓圈,然後就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蒙古等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幾塊連接,圍成圓形,上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蒙古包-國畫譚翃晶作品
[1]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游牧區尚保留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數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終年趕他們的山羊、綿羊、氂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峰駱駝馱著,運到下一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