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詩的格式怎麼寫
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標准給多種多樣的詩歌大致分以下形式:
1、按內容性質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等。
2、按語言格式的不同,可分為:歌謠(民歌、民謠、兒歌、童謠)、楚辭、格律詩、自由詩等。
3、按歷史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古體詩、新體詩、近體詩、新詩等。
4、按題材的不同,可分為:詠史詩、軍旅詩、山水詩、田園詩、鄉土詩、城市詩等。
5、按與其它體裁相結合的不同,可分為:散文詩、寓言詩、童話詩、謎語詩、賦、駢文、詩體小說、詩劇等。
6、按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敘事詩、小詩、微型小詩等。
(1)詩歌的格式怎麼寫的圖片擴展閱讀
我國的詩歌,從現有的可資依據的史料來看,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紀的《詩經》中收集的作品。其中的詩以四字一句的佔多數,另一部分是詩句字數不等的長短句。
而從句數上看,不論四字一句的詩或是長短句詩,都是有多有少,並不一致。既然《詩經》中的作品是我國最早的詩歌,所以《詩經》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國詩歌最早的形式。
2. 古詩如何排版豎著寫
豎著寫古詩的格式如下:
1、由右到左 ,由上到下寫 ,沒有標點符號, 直接往下寫, 寫完後,另起一列 ,空一格。
2、寫完後寫詩名、作者、落款, 後面空一格再蓋章 ,注意不要太大 ,章的大小和落款的字差不多。
相關明細
古詩,即中國古代的詩歌,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
從廣義上說,中國古代詩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詩、詞、散曲等;從狹義上說,古詩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體詩、近體詩。
3. 豎著寫古詩的格式是什麼
1、寫內容,由右到左 ,由上到下寫 ,沒有標點符號, 直接往下寫, 寫完後,另起一列 ,空一格。
2、內容寫完後寫詩名、作者、落款(用較小的字), 後面空 一格,然後蓋章 ,注意圖章不要太大 ,章的大小和落款的字差不多。
豎幅書法的構圖是,將宣紙折疊留一些上下(天地)左右(四鄰)空白邊,頂格開始寫,落款時寫上某某人的詩詞,(如果是一段,則寫上摘錄某某詩詞句),再寫上時間,誰寫的等。 如果一張紙寫不下,可以在最後的幾行用小的字體(與落款相似字體寫完)。
具體如下: 中堂是豎行書寫的長方形的作品常見形式。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為68CM×45CM)。因為尺幅比較大,所以需要創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體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要使它們之間主次有別,相應生輝。
落款切忌暄賓奪主。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餘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後面另佔一行或數行,上下均不宜與正文平齊。
注意:如果是有色紙 ,就先將圖章蓋在白紙上, 剪下, 然後粘上去,切忌作品不要太飽滿 ,正文最後最好空半行(或列)的格子。
豎體字大多為古人所作,最適合漢語,古漢語,日語,韓語等方形漢子語言的書寫,現在很少使用,多為書法家寫書法的作品使用。
豎體字的格式:第一列(從右往左數,下不說明)空2格子或居中寫標題,第二列開始寫正文,(可空2格),最後一列落款,也可以印章等。
豎體字的好處:古代毛筆書法手離開紙張,所以書寫很順暢,但是現代鋼筆,水筆字如果豎體的話容易被手抹到看不清,所以不容易寫好。
豎體字幾乎很少出現在簡體字中,幾乎都是用繁體字書寫。
4. 古詩書寫格式
中國古代書法書寫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標點。從正文開始寫,一直寫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還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錄的古詩詞題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有你的名字和摘錄的日期。
如若空間不足,則可以適當省略詩詞題目,就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可省略書寫的日期。題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則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於正文一個半字開始書寫。
書法格式一共有7種,分別為斗方、三開、對幅、中堂、條幅、對聯、扇面。
(4)詩歌的格式怎麼寫的圖片擴展閱讀:
1、斗方: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紙對裁兩份,二尺高二尺寬,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稱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豎行書寫的正方形的作品。書寫內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為行列多,篇章布局時應十分強調上下左右的大小、開合、呼應及節奏變化等。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款字一般小於正文,要自然生動。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餘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後面另佔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能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於款字,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
2、三開: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長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四尺三開。若用五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五尺三開。以此類推,同是三開,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開一般為三尺畫面(實際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開則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開畫面的面積為四尺。
3、對幅: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式樣。通常兩幅成對懸掛。如書法對幅,稱「字對」或「對聯」。明清繪畫有「畫對」,是兩幅大小相等的屏條,成對懸掛。也有廳堂正中掛中堂立軸畫,兩邊分掛「字對」,或中間懸掛中常立軸書法,兩側懸掛「畫對」。
5. 在方格紙上寫古詩的格式是什麼樣的
這種紙張可用傳統格式和現代格式均可的,都無大礙。
傳統格式是從右往左開始寫,自右向左,從上而下,上頭齊平,下頭不一定齊尾(可齊可不齊),無需標點;落款可長可短,視剩餘空間而定,但上不可與正文齊平或高出,下不可與正文齊平或低出。最後一至二行落款鈐章。
(5)詩歌的格式怎麼寫的圖片擴展閱讀:
書法作品的兩種格式
一、寫成兩行或三行
1、兩行的格式。左右兩行均靠紙的左右兩邊寫,中間留出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聯系節奏,以及兩行間的彼此呼應。落款通常寫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應略高於第一行末一個字。款字可寫一行或兩行。
2、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間的相互關系,穿插映帶及節奏變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於一、二兩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寫款,款字應短於正文,上下不宜與正文平行。
二、居中寫一行(少字數)
書寫內容一般為格言、警句或一句詩詞等。字數較少,寫時要注意字的開合及節奏變化,以求生動。落款可分單款、雙款。單款一般寫在左側中間的位置。款字內容包括書寫時間、作者的名號,也可只寫作者名或號。
印章蓋在款字下方,一般以兩方為宜,印與印之間要適當拉開距離。落雙款,上款寫在作品的右側中間偏上的部分,一般寫創作作品的時間,若是贈送作品,則需寫明被贈者的名或號,稱謂及雅正、惠存,清賞等字樣。
6. 古詩作品紙格式是怎麼樣的
古詩專用紙的格式:論是橫式還是豎式都是從右往左寫,從上往下寫。無如果是楷書隸書注意左右對齊,抬頭對齊。落款時距離正文兩指處開始寫。字體要小於正文。
蓋的章和落款字體大小差不多。正文行書只要抬頭對齊就行了。落款字體行書通用。
寫成兩行或三行:兩行的格式:左右兩行均靠紙的左右兩邊寫,中間留出較多空白。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間的相互關系,穿插映帶及節奏變化。居中寫一行。
扇形古詩作品紙
原文:風攬青桐葉半摧,時飄一片點蒼苔。山僮不識林亭趣,卻倂松枝盡掃開。出自:文徵明七言絕句。釋義:扇型書法就是指把字寫在扇上的書法作品,有的是直接寫在扇面上的,由於扇有骨架,扇面多不平整,往往不好寫。
扇形書法注意事項:
1、角度。每一排你要先想好角度多大。然後每一排之間的距離也要看好。
2、章法就不用說了。
3、落款的話,你自己要算好。落款跟文章一般是要空一些的。
4、如果要蓋章。也要考慮的。蓋章還有一種美觀的功能。除了經常看到的,在落款後空一點蓋章外。一般還會見到在文章中有蓋章。這個一般也都是考慮到章法,整體藝術美觀的問題。
7. 七言古詩豎著寫的格式是什麼
硬筆書法七言古詩書寫格式如下圖:
硬筆書法的特點:
一、由於硬筆筆尖的材質比較硬,它的線條變化沒有軟筆——毛筆變化大。
二、由於一般使用的硬筆,是以鋼筆等為主,所以線條相當於毛筆來說要細微得多,所以字型也要小得多,甚至比毛筆的小楷還要小。
三、由於筆的材質的緣故,硬筆比毛筆易控制。
以行書為基礎,並借用部分草書寫法,用以滿足日常工作、學習、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寫體。以鋼筆為主,實用硬筆書法,主要是強調實用性,不過多強調藝術性。
實用硬筆書法,能做到易寫易認即可,關鍵是做到書寫快捷和規范,行書的特點就是易寫,並能寫得快捷,規范的行書也易認,所以實用硬筆書法,是以行書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