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將手機圖片導入hiteach軟體
ppt插入圖片出錯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果你插入任意格式的圖片都報錯,問題應該是出在軟體上
⑵ 如何設計一節hiteach智慧課堂
作為新教師的我,個人認為,作為一節好課,它必須是: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有應講授的教學內容,如果下課鈴聲響起時,你把你預設的教學內容講完了,那就算是好課。2、學生掌握了老師課上傳遞的知識
⑶ 福州屏東中學的辦學條件
(福州日報)「未來教室」進入福州課堂
搶答、隨機提問、計時、同步統計正確率……這聽起來像在玩游戲,卻在「智慧課堂」一一呈現。3月31日,屏東中學舉辦智慧教育助力幸福教育——海峽兩岸「智慧教室」交流活動,23節研討課,讓聽課教師領略到信息化課堂的魅力。台北私立靜修女子高級中學的李佳霓老師,帶來的是名為《情歌畫廊》的語文觀摩課。教室的白板上出示的是漢樂府《上邪》的詩句,老師給同學們1分鍾時間,讓他們自主閱讀,並想一想詩歌表達的意思。白板上出現了計時器,1分鍾過後,老師摁下遙控器,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瓊瑤、方文山、周傳雄等台灣知名詞曲作者創作的情歌,與古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學們一邊品詩歌意境,一邊賞情歌風格,師生沉醉在一片詩情畫意中。屏東中學鄭天宇老師執教的觀摩課《幾何概型》,則引入當今最為前沿的翻轉課堂模式。老師在課前製作了微課,上傳到QQ空間,讓學生在家裡自學。觀摩課上,學生用手中的遙控器,現場回答白板上列出的幾道選擇題,老師藉此檢測學生的自學成果。選擇題在白板上一一出示,題下小燈閃爍,顯示學生的答題進度。評講環節,老師摁一個統計鍵,白板上出現回答正確率柱狀圖。80%以上的學生答對的,老師不再做詳細講解,而由同伴互助或者課後老師單獨講解的形式幫助沒掌握的同學;50%的學生答對的,則由師生互動來講解;如果只有20%左右學生答對,則作為重難點,由老師重點講授。授課內容有所取捨,真正實現以學定教。「智慧課堂」,其秘密在一套名為Hi-teach(智慧教室)的互動式軟體上。「智慧教室」是數字教室和未來教室的一種形式,2013年12月,屏東中學被市教育局確定為福州市中小學首批「智慧教室」試點校,學校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深度融合。教學白板融合計時、搶答、挑人、展示、統計、畫筆等功能,學生通過人手一個的遙控器與老師互動,課堂更顯智慧、靈動、高效。屏東中學校長徐聰告訴記者,「智慧教室」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的苦學為樂學,變老師的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促進了學習智慧的生成,促進了師生的發展。學校希望通過這次交流活動,以點帶面地推進項目實驗,從而藉助「智慧教室」的技術與理念,將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變革繼續推向深入,通過智慧教育助力幸福教育,將幸福教育的理念落到實處。
福州晚報:信息技術如何「翻轉課堂」?
3月31日,由福州市教育局主辦、屏東中學承辦的2015年海峽兩岸「智慧課堂」交流展示活動暨屏東中學市級教學開放周活動,拉開了我市中小學2015年春季教學開放周的大幕。「智慧教室」、「翻轉課堂」這些高科技氣息濃郁的詞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校、老師付諸課堂實踐。據記者了解,近年來,福州市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專門機構,出台了《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福州市教育局關於加快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見》等系列指導性文件,堅持重點扶持,優先發展的方針,以硬體建設為基礎,以資源建設為重點,以「智慧教室」創建為抓手,以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為目標,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基於資源的學習模式、基於網路的遠程互動教學、協作教學研究、虛擬實驗研究等模式,特別是智慧教育模式,在全市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工作得以有效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評價反饋、教學反思等各環節中的應用,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涌現出了屏東中學、福州三中、福州三中金山校區、群眾路小學、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等一批教育信息化實驗學校。3月18日,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長到福州調研教育信息化工作,對屏東中學開展的「智慧教室」課堂教學實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說「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魅力」,希望能把這種模式推廣開來。「先學後教」推進教與學的變革在屏東中學,相較於「翻轉課堂」,每一個學科的老師都更多地談到「先學後教」。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周靈認為,在一定技術條件支持下的「先學後教」,更接地氣,因為「目前中國的學校還難以實現小班制,老師對於學生學情的掌控是個難題」。周靈副校長所說的這個技術條件,就是「互動式電子白板的Hiteach軟體」。3月31日當天,鄭天宇老師執教的高一《幾何概型》就充分使用了這套軟、硬體。他在做課堂檢測時,同學們拿起手中的遙控器,對著白板按下心中的答案。不一會兒,白板上就出現了一張全班答案分布的柱狀圖。學生們對於知識點的學習、掌握情況,他頓時瞭然於胸。2013年底,屏東中學成為我市中學首批「智慧教室」的實驗單位,教育局第一期為學校配備了兩套「智慧教室」系統。隨著實驗的進展,到了這個學期初,屏東中學已經裝備了11間「智慧教室」,分布於各個年級。「原來申請使用智慧教室的老師不多,現在各學科都有不少老師已經將它運用於常規教學,而不是公開課才拿來秀一下。」屏東中學徐聰校長告訴記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們是習慣性地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設計出每堂課的步驟,設計好必須完成的知識點,以老師的理解設計出試卷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知識點。「但藉助這套設備,可以『強力幫助』老師必須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先學後教這個理念非常好,困難在於了解學生到底提前學了沒有、學到什麼程度,現在特別方便。老師設計題目隨堂檢測,學生按了遙控器回答,老師馬上就能掌握到學情,軟體帶有強大的分析功能,哪些知識點掌握比例是多少,老師們在課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突出重點、破解難點。」「以學定教」變學生「苦學」為「樂學」如今在屏東中學,各學科教研組都在申報使用「智慧教室」的小課題。聽鄭天宇老師介紹,數學課題組就選擇了高一部分班級開展對照實驗研究,「老師們開始製作部分的微課視頻,上傳到老師的QQ空間、班級QQ群,給學生下任務單,學生們就可以在家自學相關內容。每堂課,老師藉助反饋器針對先學和後教的學情進行檢測,以學定教。例如,80%學生會的內容就通過學生之間的同伴互助、互相講解來解決;50%會的由師生互動來解決,只有20%人會的內容就是重難點,老師講授,授課內容自然而然就有所取捨了。」鄭老師表示,他製作的「微課視頻」,被不少學生稱為「死宅族的最愛」,在家裡反復觀看;而信息交互手段,也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有了更活潑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