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夜間拍攝技巧 如何在夜間拍出好看的照片
1、利用燈光作為引導線,夜間拍照除了光線問題,另外一個困難是很難構圖,如果是白天拍攝,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些元素,比如路啊、河啊來引導觀眾的視線到你的圖片中,或者利用前景中的一些客體來營造主體。但在夜晚,這些元素都融進了黑暗的背景中,讓它們不再具有很強的構圖力,但別擔心,夜晚最突出的構成元素還有燈光嘛,你能用這些燈光來給的圖片打造很好的構圖效果。
2、降低曝光度,夜間拍攝調整相機曝光度很重要。曝光度是指圖片的明亮程度,調整這個設置對夜間拍攝來說非常關鍵,因為一個黑暗的環境可能會欺騙你的手機,讓它自動用一個錯誤的曝光來拍攝。原則上,你的相機會想要讓畫面中暗的部分有足夠曝光,這會導致畫面所有的地方都比它本身更明亮。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給高光部分(畫面中亮的部分)設置合適的曝光度,以讓人能看得到這些區域的顏色和細節,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陰影部分(畫面中暗的部分)會比實際中更暗,這意味著黑色的部分就是會呈現會黑色。
3、在採光好的地方拍攝,如果你在一個無任何光源的黑暗環境下拍攝,那你照出來的照片肯定不會好,所以一定要有某種光源照亮你的拍攝主體,路燈就是一個好的光源,它能讓你的拍攝主體在黑暗環境下也能吸引注意力。當進行攝影作品構成時,一個好的做法是讓這個採光好的區域被一些較暗的負空間包圍,這些黑色的空白的區域將會形成一個框架,更好地把觀看者的目光吸引到被光源照射到的主物體上。
4、在採光好的地方拍攝,如果你在一個無任何光源的黑暗環境下拍攝,那你照出來的照片肯定不會好,所以一定要有某種光源照亮你的拍攝主體,路燈就是一個好的光源,它能讓你的拍攝主體在黑暗環境下也能吸引注意力。當進行攝影作品構成時,一個好的做法是讓這個採光好的區域被一些較暗的負空間包圍,這些黑色的空白的區域將會形成一個框架,更好地把觀看者的目光吸引到被光源照射到的主物體上。
『貳』 夜晚怎麼拍出完美的人像照片
1、不同焦距鏡頭拍出不同效果的夜景,2、突出夜景攝影的主體,3、夜景攝影的曝光,4、夜景色彩還原。
面對不同的場景和拍攝距離,需要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來拍攝。夜景人像需要根據拍攝意圖和拍攝距離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焦距85-100毫米中長焦距鏡頭稱為人像鏡頭,非常適合人像拍攝。這種焦距鏡頭拍攝人像的效果更加自然真實,它既不會像廣角鏡頭那樣造成面部變形,也不會像長焦距鏡頭那樣造成壓縮。拍攝夜間肖像時,通常使用廣角鏡頭。
對於許多朋友來說,夜景的色彩是很難控制的,在不同的光線環境下,夜景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比如室內白熾燈、節能燈和雨條所拍攝的照片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在公共場所路燈下的道路上,另一種橙色會出現。
『叄』 攝影 請教如何拍好夜晚室內燈光較陰暗的照片.
一個堅固的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打開反光板預升功能,盡量使用快門線或者自拍功能,如果是佳能數碼相機,打開長時間降噪功能。
夜間攝影
馬椿年
原刊於《網路攝影》
夜幕降臨,天空抹去最後一絲余輝。此時,無論明月當空、滿天星斗,或是陰雲密布、一團漆黑,甚至傾盆大雨、電閃雷鳴,對於攝影者來說,都是大有可為的良宵,有可能創作出各具意蘊的作品。
夜間,從室內到室外可供拍攝的內容極為豐富,不少情景甚至只有在天黑以後才能拍到,所以夜間是攝影創作的一個廣闊的領域。當然,有些題材內容本身,例如人物特
寫並無白天或黑夜的明確界限,而需要靠攝影表現出相應的環境特徵,來烘托渲染夜晚的氣氛。就用光技巧或影調處理而言,通常的做法是使畫面的背景或天空發暗甚至發黑,使人產生黑夜的視覺效果。因為,畫面背景或天空的影調如果發灰或白,就失去了黑夜的氣氛。這是夜間攝影造型和畫面表現的一個重要前提。
從所周知,攝影的照明光源主要為自然光和人工光兩大類,可是夜間的自然光——月光、星光的照度極低,即便夏歷每月十五日——望日之夜晴空的月光,也只有白天陽光照度的50萬~60萬分之一,僅為0.2勒克司(每勒克司=流明/平方米),相當於1英尺燭光照度的1/5;如果在陰霾的月黑之夜,伸手不見五指,或者僅有星光,拍攝地面景物就更加為難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夜間攝影主要依靠人工光,或作為照明,或當做點綴,甚至發光體本身就是拍攝對象。
月光等自然光照度極低和需要依靠人工光,雖然給夜間攝影造成重重困難,但完全可以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來拍攝出別有情趣的照片, 所以,只要因勢利導,夜間攝影的有利因素是很多的:
1.夜間的自然光包括月光、星光、雷電閃光、極光、螢火蟲的光等;人工光除了用於攝影照明的白熾燈光和電子閃光燈以外,更有白天所沒有的或不顯的馬路燈光、室內燈光、煤油燈光、節日禮花光、花炮光、火光、燭光、手電筒光等等。連同發光體本身攝入鏡頭,可以形成少見的美妙圖景。
2.黑暗之中的物體形狀看不見也拍不出,當主要拍攝對象接受一定照明度時,周圍和背景的雜物均隱沒在黑暗中,有利於突出表現主體、凈化背景,使畫面具有簡練的美感和深沉的或靜謐的意蘊。
3.夜間照度低,空間背景無光亮,便於慢速曝光、高速閃光、多次曝光、連續閃光(頻閃)、分段移動閃光、添加修飾光等曝光和用光技巧的發揮,形成特殊效果或強烈氣氛。
4.夜間攝影易於取得以黑為主的低調、逆光照射主體的輪廓光、黑白分明的高反差等造型效果。
當然,上述各項有利因素的掌握利用,以至各種效果的產生,都離不開攝影技術、技巧等基本功,和構思、構圖等藝術表現。因此,夜間攝影種種技巧、技法的運用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主題和突出主體,使作品內容與形式盡可能完美地統一。
夜間攝影的曝光方法
1、正確曝光 正確曝光是取得良好攝影效果的基本條件之一。夜間攝影多數情況下,曝光時間較長,因此必須使照相機保持穩定,盡可能利用三腳架和快門線;由於照度低、曝光時間長,膠片感光性能就會發生「倒易律失效」象, 即感光靈敏度降低,所以要適當增加曝光量,概約地說,應比測光表測得曝光指數再開大0.5~1級光圈,作為曝光補償。現以常用的GB21°膠卷為例,列曝光參考表於下:
夜間攝影曝光參考表
拍攝對象 有關情況 曝光時間 應用光圈
晴空月亮 加用長焦距鏡頭 1/30秒 11
天空閃電 閃電線條較明確 B門 4~5.6
節日禮花 表現完整的花形 B門 8~11
地面花炮 距離5米左右 1秒 5.6~8
節日天安門 距離400米 1秒 5.6
燈光工地 距離500米 1~2分 5.6
燈光水面 距離500米 1~2分 5.6
城市夜景 居高臨下拍大場面 2~4分 8
繁華街頭 距離10米 1~3秒 5.6
燈光球場 距離5~10米 1/30秒 4
2、慢曝光 所謂慢曝光是指曝光時間長於1秒的曝光。對於多數照相機來說,通常是用B門結合計時(默數1、2、3...,或看手錶指針)。 慢曝光除了針對照度低的靜止夜景場面以外,亦可用以表現夜間移動的發光體,例如來往的車燈,拿著手電筒(開亮)在黑夜的空間揮動成某種光畫圖形、緩慢移動的滿天星斗等,使之在膠片上感光成拉長而有變化的光亮線條,有美化畫面、增加氣氛、光畫造型等作用。
3、多次曝光 夜間空曠的背景一般是暗的,所以進行多次曝光較白天容易掌握,每次曝光量都按單次應有曝光量計算即可。但若拍攝同一個目的物(例如經照明的建築物)而又結合了其它陪襯物,多次曝光的總量只可相當於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否則所攝目的物將會曝光嚴重過度。因此,一次曝光的所需量假定為F8、1秒,如果要作4次曝光,那麼每次的曝光量應是F8、1秒的1/4,
即F8、1/4秒,或F16、1秒。由於曝光次數多、分開計算費事,可以採取假定用高速感光片的辦法來解決,也就是說,膠卷實際感光度為GB21°,相當ASA100,如果要進行三次曝光,可把膠卷當作ASA300來用,四次曝光當作ASA400用,十次則當作ASA1000用,以此類推。
拍攝夜景時, 為了表現出夜間天空背景下地面景物的外輪廓, 常採取兩次曝光。例如《嘉陵江夜色》(見附圖),第一次曝光在日落後、地面燈光將亮前,用F5.6、1秒,使尚未全黑的天空略為在膠片上感光; 第二次曝光在地面和水面燈光亮後, 針對景物曝光,用F5.6、2分鍾。第一、第二次曝光,必須預先確定取景位置,並在原位固定照相機完成兩次曝光。
4、多次閃光 夜間拍攝龐然大物,諸如大型機床、古建築、賓館客廳等,採取多部位、多側面的多次移位閃光,可以取得較好的全面照明效果,以及富有特色的造型效果。《大眾攝影》1981年第10期封面作品《長城之夜》,就是三位作者合作的多次移位閃光的佳作;拍攝過程中,在閃光燈前蒙以不同顏色的透明片,移位閃光達一百多次。
5、多棱鏡轉動曝光 表現節日之夜亮起串燈的建築物,如果在照相機鏡頭前附加中心平面的三棱鏡、五棱鏡等多棱鏡片,在作慢曝光的同時轉動附加鏡片,可以形成環形旋轉的光畫線條烘托畫面主體, 增添美感和生動感(參見《大眾攝影》1984年第4期月賽鼓勵獎作品《廣播大廈》)。拍攝時的要領是, 必須把主體置於畫面取景正中。
6、搖升相機曝光 根據光點移動可以在膠片上感光成光亮線條的這一效果,也可以移動相機拍攝靜止光點取得同樣效果。 例如拍攝城市夜景,如果有一架可以搖升中柱的三腳架,裝上照相機作慢曝光,同時搖升或搖降照相機,可以形成上下顫動拉長的光畫線條(參見《大眾攝影》1984年第11期封面作品《升騰的特區》——第13屆全國影展銀牌獎作品)。
曝光方法多種多樣,上面只是舉幾個例子。如果能夠把不同的曝光方法結合起來,往往可以取得奇妙、新穎、優美的造型效果。
夜間景物的畫面表現
攝影的畫面表現,涉及造型技巧、構圖布局、表現手法、後期加工等多方面,並無固定模式, 因此,僅舉幾個夜間場景的拍攝為例, 概要地聯系畫面表現的問題。
1、節日禮花的表現 每逢國慶等佳節,全國歡騰,節日之夜的禮花,更添普天同慶的歡樂氣氛,因此,攝影者大多喜歡拍攝節日之夜放禮花的景象。 拍攝禮花,應該經過構思,恰當地和地面景物或人物結合表現,才能互襯出熱烈的節日氣氛。因為禮花本身僅僅是一種圖形,如果只見禮花而無襯托物,除了只有美感以外,畫面的意蘊是不足的。
禮花與地面景物、人物的結合通常採取三種辦法:①預先了解放禮花的時間、地點, 提前選定取景位置,在放禮花時, 連同地面景物或人物一起攝入畫面(見《大眾攝影》1985年第8期《節日之夜》)。②選擇理想的角度拍攝景物,在畫面上半部留有足夠的餘地,再拍攝禮花,作兩次曝光;或者先拍花,畫面下半部留有足夠餘地,再拍攝仰望天空看禮花、神情生動的人物,同樣作兩次曝光;③單獨拍攝禮花,畫面下半部空出,另一張膠片單獨拍攝景物或人物,上半部空出;把這兩張底片葯膜面相對重疊放大照片。地面景物與畫面天空的禮花相互呼應,對於熱烈歡慶的氣氛起到了渲染作用。
2、聯歡晚會的表現《「五一」聯歡晚會》(見圖 )是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群眾晚會的一個場景。由於現場光不能滿足曝光的需要,所以採取閃光攝影。為了既突出節目的表演,又顯示觀者甚眾的聯歡的盛況,特意在稍近距離選擇了一個較高的拍攝點,作兩次閃光接片拍攝,銜接為寬銀幕式的開闊畫面。閃光指數40,膠卷GB21°,用F5.6~8之間光圈、1/4秒,焦距對在表演者
位置,先拍表演者,後拍觀眾;1/4秒的快門速度,主要為了照顧樹上繁星似的彩燈和畫面左邊兩只燈籠的曝光量,使之顯現於畫面,以渲染聯歡晚會的節日氣氛。
3、燈光球場的表現 乒乓球、籃球、足球等夜間比賽,按正規的賽場照明,勉強適應攝影的曝光量。乒乓球賽場的吊燈稍低,發光強度也稍低;足球賽場的照明燈位最高,光強度也最高;籃球賽場的燈光和高度則居上述兩者之間,所以三種賽場燈光的實際照度基本相近。
《全國乒乓球賽》(見圖)用GB21°膠卷,F4、1/30秒,在稍遠距離拍攝,焦距對在最近賽區的裁判員位置,F4的景深基本顧及三個賽區。1/30秒對於拍乒乓球運動員敏捷的動作,本來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故意在稍遠位置拍攝( 根據相對模糊系數的有關因素可知,拍攝某種速度的動體,距離愈遠、快門速度可以愈放慢), 並且選擇運動員尤其是最近賽區運動員動作的「相對靜止」時機按下快門,因此所有運動員的身影姿態都得到恰當的表現。
4.「假夜景」的表現 在月光之下拍攝夜景,如果曝光充足,畫面景象將會
出現如同白晝的效果; 反之,在陽光下面拍攝風景, 如果曝光嚴重不足,又會變成「月夜」景色。所以人們往往用後一種辦法拍攝「夜景」,稱為假夜景。拍攝這種假夜景,最好加用中黃濾色鏡,在太陽位置偏低的情況下,連同太陽一起攝入畫面;若結合水面反光,就更有助於取得
美妙的效果。
假夜景還有一種拍攝方法,即在陽光下加紅濾色鏡逆光拍攝景物(曝光量按不加紅濾色鏡計算), 利用紅濾色鏡壓暗藍天影調, 使之在照片上表現為深灰或濃黑,造成猶如夜空的假象。由此可知,拍攝假夜景,應選擇晴天,逆光取景,如果在陰晴天或陰天,由於布滿白雲或灰雲, 拍攝的結果天空不黑,就難以形成「夜空」的效果。
夜間攝影的注意事項
1、必須避免臨近的燈光或迎面的強光直射鏡頭,以防產生光暈,造成整個影調嚴重發灰。
2、用黑白片在夜間攝影,不宜加用黃色等濾色鏡,因為夜間照度原已很低,加濾色鏡的結果只會更影響曝光量。
3、夜間用測光表測光時,應避開強光,否則將會得出錯誤的測光讀數。
4、夜間作多次曝光,每曝光一次必須把鏡頭擋住(例如拍攝禮花、賓士的汽車燈光作多次曝光),以免其它光線進入鏡頭。
5、拍攝夜空閃電,畫面必須結合地面景物,否則僅有閃電的線條而沒有景物襯托,看來就不像閃電。
6、夜間攝影必須使照相機穩定,細微的晃動都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即使把照相機裝在三腳架上,在慢曝光的過程中還要隨時注意不被風吹動照相機。
『肆』 在光線較暗的室內怎麼拍攝
在光線較暗的室內拍照,一般採用兩種主要的方法:
1、使用閃光燈。這樣可以增加光量,使得曝光正常。帶來的問題就是容易使被攝物缺乏層次感。
2、使用高感光度,也就是把ISO調到1600,甚至6400等。這樣可以基本上保證原汁原味,但是光線太暗的話就不靈了。帶來的問題照片的粗糙度會有所上升。
光線越暗肯定快門越慢。這時就要加大光圈。
套頭在光圈優先下最大光圈只能調到F4.5。專業級的鏡頭可以調到2.8,甚至更大。
(4)夜間室內拍照怎麼拍好看圖片擴展閱讀:
拍攝技法:
1、以長焦距鏡頭為主要拍攝鏡頭,取其短景深功能。
2、依人像公式構圖法的原則,直接框取特寫、半身、七分身或全身之構圖,大約是距離被拍者5—8步左右,即可輕易拍得。
3、曝光時,需依人像攝影的特點,多開1~2檔光圈補償,以使臉部質感較為亮麗。人物臉部的光線柔和亮麗,是拍攝此類型照片的重點。
4、為了製造亮麗的眼神,最好在人像前方置一塊反光板或白色板,以使眼睛反射雪亮光點。
5、沖印時,最好依後加工處理技巧加上沖印柔焦處理,全面性的柔化膚質後,即可達到整張照片柔美漂亮的效果。
6、應多變換主題人物的造型或道具,否則拍照張數多時,視覺重點會毫無變化,構圖、景深以及拍攝技術類同的缺點就會暴露出來。
7、設計好主題人像的造型風格,選擇適合整體表現的場景,做好先期的主題與場景設計作業。
8、平時應多培養美學構圖的能力,並在拍攝時擬定好主題人像與場景之間的整體構圖計劃,不可落入人像公式構圖的俗套,而拍成特寫類型的照片。
9、解析並運用現場採光情形,用加減運作的方法融入所要拍攝的人像主題,在場景環境中,控制採光的突出表現,而不落入一般紀念照的平光通病。
10、控制景深的長短,製造動人與高層次的景深表現,不可落入一般生活照的雜亂模式。
11、選擇最適當的拍照時機按下快門,掌握住人像的生動感與景象的藝術感,拍攝出完美的人像帶景藝術作品。
12、拍攝此類型照片,最主要的是底片的選用,只要用黑白底片,即可沖印出此類照片的調子。
13、在拍攝的過程中,應注意背景與道具的色彩,以灰色系為佳,因為過黑與過白的背景、道具或服裝會使照片沖印出來時產生全黑或全白的反應,這是拍攝黑白照片應有的常識。唯有在適當的灰色系時,經由彩色沖印所套印出來的單一色調,才會有豐富的層次表現。
14、在拍攝黑白照片時,正確控制曝光,可以得到漂亮的階調。不可像一般人像常用的彩色負片拍攝法,經常以二檔以上的曝光補償。只有正確曝光,才可避免飽和的階調流失。
15、場上有ILFORD廠商生產的另一種底片,可以直接彩色沖印,不必經由黑白葯水的手工顯影過程,拍攝效果是一樣的,是比較方便的底片。
16、經過拍攝、沖洗出來的底片,即可經由黑白沖印的洗相程序洗出純黑白照片。或者是經由彩色沖印的印相套色程序,洗出單一色調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