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王酸漿魷和大王烏賊誰更大一些都吃抹香鯨嗎
大王酸漿魷體重更大一些,他們都不吃抹香鯨。
大王酸漿魷和大王烏賊以及抹香鯨都是深海里的巨型生物,抹香鯨,無疑是海洋里最大、最兇猛的一種鯨類,在一般情況下,海洋的鯨魚以磷蝦為食物,例如小魚等其他的一些種類。齒鯨好像是有點特殊的存在,他們是海洋里的統治者,以強悍兇猛的實力稱霸與海洋。抹香鯨亦然。抹香鯨的身型喲這區別於其他鯨魚的特點,具有較為明顯的雌雄二型性,其中以雄型的體型較大為主,抹香鯨食量非常大,吃得多,他的最愛是魷魚這個食物。烏賊這種生物對抹香鯨來說,不是一個需要使出渾身解數的對手,烏賊也經常會給他送人頭,但是烏賊在某種程度上也對抹香鯨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壓力。
② 為什麼人類不吃大王酸漿魷也不吃老虎獅子,非得吃食草動物
天上飛的飛機不能吃,地上跑的汽車不能吃,水裡游的潛艇不能吃,除了這些以外,我們人類把能吃的動物都吃了個遍,但有一種動物人類從來不曾吃過,不是它不能吃,而是吃不到!
大王酸漿魷,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價值,沒有食用價值
大王酸漿魷也稱南極大王魷或者巨槍魷魚,是魷魚(管魷目)、也是烏賊(十腕總目)的一種,大王酸漿魷屬下的唯一已知成員!它的體型達到令人發指,最大的長度估計在18米以上,重量估計達750千克,為什麼要用估計呢?
中小型水力發電機組的效率在75%到85%左右,大型的機組平均效率在90%以上,這個效率還是不錯的,那麼UPS是多少呢,充電效率大概只有80%-85%,放電效率也差不多,所以一度電經過UPS這么一倒騰之後,大概就只有60%-65%了!
所以原本我們可以吃一斤牛肉,經過老虎獅子這么一倒騰,估計只能吃到一兩老虎獅子肉,甚至還可能沒有,因為老虎獅子的轉換率更差!
一個孤立的系統中的熵總是越來越高的,所以在盡可能的情況下,這個經手的環節越少越好,所以我們人類也直接吃主糧,比如穀物等,決定這些的不是我們的習慣,而是熵增原理。
③ 最大的巨型烏賊有多大啊最好有圖哦。
世界上最大的烏賊要算大王烏賊了。它們一般生活在大洋深處,白天在深海中休息,晚上游到淺海覓食。在烏賊的王國里,還有一種體形很小的螢烏賊。它是一種會發光的生物,其腹面有3個發光器,有的眼睛周圍還有一個。它發出的光可以照亮30厘米遠。當它遇到天敵時,便射出強烈的光,把天敵嚇得倉皇而逃。
大王烏賊生活在深海中。在許多國家的航海文明中都有海妖的傳說。它們的長相和烏賊都十分相似。現代人們對大王烏賊也有一些支離破碎的認識。有些海員在海上值夜班的時候,曾經看到烏賊長達20多米的觸手在甲板上橫掃,那些能夠被捉到的物體被統統卷到海里,第二天,人們發現被幾排牙齒咬穿的鐵桶掛在船舷上。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的漁夫和水手們中間就流傳著可怕的海中巨怪的故事。在傳說中,這些海怪往往體形巨大,形狀怪異,甚至長著七個或九個頭。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民752年卑爾根主教龐畢丹在《挪威博物學》中描述的「挪威海怪」,據說,「它背部,或者該說它身體的上部,周圍看來大約有一哩半,好像小島似的。
十九世紀以來,隨著現代動物學的發展,過於荒誕的海怪傳說逐漸消失。但還有一些報道,值得我們注意:1861年11月而0日,法國軍艦「阿力頓號」從西班牙的加迪斯開往騰納立夫島途中,遇到一隻有5-6米長,長著兩米長觸手的海上怪物。船長希耶爾後來寫道:我認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爭論的、許多人認為虛構的大章魚。」
1978年11月2日,加拿大紐芬蘭三個漁民在海灘上發現一隻因退潮而擱淺的巨大海洋動物,漁民們說,它身長足有7米,有的角手長達11米以上,角手上的吸盤直徑達10厘米,眼睛足有臉盤大。漁民們用鉤子鉤住它,怪物掙扎了一會兒,不久就死去了。
比利時的動物學家海夫爾曼斯搜集並分析了從1639年至1966年三百多年間共五百八十七宗發現海怪的報告,排除可能看錯的、故意騙人的和寫得不清楚的,認為可信的有三百五十八宗。
他把這些報道中所有的細節輸入電腦分析,得出九種不同的海。雖然這些報道中仍不免有誇張成分,但其中至少有一種從前人們認為「不可能存在」的海中巨怪到證實:那就是大王烏賊。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幾次發生大王烏賊的殘骸在加拿大海濱被沖上岸的情況,其中最少有一次還是活的,藉助這些實體,人們終於了解了大王烏賊的一些情況。
④ 烏賊裡面是硬骨,大王烏賊裡面為什麼是軟骨
題目所說的軟骨其實是烏賊的外套膜。而烏賊骨是一種中葯材:具有收斂止血、收斂精華、止帶、酸痛止痛、保濕酸痛的功效。通常用於嘔吐、出血、子宮出血、大便出血、遺精、白帶、胃痛和酸痛等症狀。
⑤ 大王酸漿魷的相關報道
紐西蘭官員2007年月22日宣布,一艘紐西蘭藉漁船在南極捕獲了一隻大王酸漿魷,為人類第一次捕捉到完整活體樣本,這只巨烏賊全長4-5公尺(包括觸手),重達兩百四十五公斤,是一隻母烏賊,2008年4月30日,一群科學家解凍這只已經冰凍一年多的巨烏賊並在不破壞形體的情形下以內視鏡進行研究,這只巨烏賊隨後被製成標本保存在惠靈頓的一個博物館里。
另據每日郵報,2013年12月深入南極洲的羅斯海面下,船長John Bennett和他的船員們竟從中捕獲了一隻「深海巨怪」,它不斷揮舞的觸手好像消防軟管一般靈活有力,如同西餐盤子大的眼睛讓人目瞪口呆。這只重達350千克,長度接近小型公交的大王酸漿魷一直被冷凍保存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直到2014年9月16日科學家才開始對其解剖以進行相關研究。右圖為剛被打撈上來的碩大魷魚還處在鮮活狀態。這只巨型魷魚還被發現攜帶有卵子,是迄今為止第二個帶有卵子的完整魷魚標本
⑥ 巨型烏賊的畫法
巨型烏賊的畫法如下:
第一步先畫出大王烏賊的尖腦袋的形狀。
第二步畫出大王烏賊的眼睛的形狀。
第三步畫出大王烏賊的臉的形狀。
第四步畫出大王烏賊的兩只纏在一起的觸角。
第五步畫出大王烏賊的剩下的觸角。
最後用水彩把大王烏賊的整個身體塗上顏色。
巨型烏賊體長可達20米左右,重約2~3噸,為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生活在深海,為軟體動物頭足類烏賊目中最大的一類。
⑦ 請問為什麼人類不吃大王酸漿魷魚能吃嗎
魷魚是一種極佳的食材,煎炒烹炸做法多樣,更為難得的是,無論使用何種烹飪方式,它的味道都不會差。
人們喜歡魷魚,而且越大的魷魚吃起來就越過癮,同時也越珍貴,在海邊,體長極大的魷魚,其價格甚至可以以千元來進行計算。那麼魷魚最大可以長到多大呢?世界上的魷魚種類繁多,而體型最大的就莫過於大王酸漿魷魚了,只是聽這個名字,我們都能夠感受得到這種魷魚的霸氣。
成年的大王酸漿魷魚可以長到十幾米長,而體重更是接近一噸。不知道為什麼,當把「魷魚」和「一噸」兩個詞聯系在一起的時候,竟然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是啊,一隻一噸重的魷魚絕對可以滿足我們對於魷魚的所有幻想,而現實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有人食用大王酸漿魷魚,難道這個傢伙不能吃?
人類難以捕撈大王酸漿魷魚,一方面是因為它位於深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的數量相對稀少。
其實不僅是大王酸漿魷魚,自然界中任何一種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它的數量都是相對較少的,否則便很難獲得足夠的能量使種族存續下去。既然大王酸漿魷魚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又怎麼會成為抹香鯨的美食呢?大王酸漿魷魚雖強,但抹香鯨更強,相比體重不到一噸的魷魚而言,抹香鯨50噸左右的體重顯然更具優勢。
不過大王酸漿魷魚也不是吃素的,在與抹香鯨搏鬥的過程中,大王酸漿魷魚有時會用自己長達八厘米的倒鉤劃開抹香鯨的皮膚,對其造成較大的傷害,不過多數情況下這並不能改變魷魚被吃的命運。也正是因為如此,生活在深海的大王酸漿魷魚才進化出了一對巨大的眼睛,這對眼睛專門用來觀察發光的微生物,而這些發光的微生物通常會流動於抹香鯨的身邊,這也是抹香鯨很難輕易捕獲大王酸漿魷魚的一個主要原因。
⑧ 巨型海怪大王烏賊,體長20米,為什麼淪為了抹香鯨的盤中餐
雖然巨型烏賊海怪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傳說和謠言,但在現實世界中,大型的烏賊確實是存在的,目前已經有許多記錄,其中大王烏賊和大王酸漿魷已經被確認是存在的物種,它們是深海水域的頂級掠食者,但同時它們也是抹香鯨的盤中餐。那為什麼它們會成為抹香鯨的盤中餐呢?
兩種深海的「烏賊」海怪
這我們要從兩種「烏賊」海怪說起,大王烏賊是管魷目-大王魷科-大王魷屬-大王烏賊種。它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主要分布在深度為深300米~3100米的水域。(下圖是發現過紅點標注出來的是發現大王烏賊的地方)。
⑨ 怎麼用橡皮泥做大王酸漿魷
首先要找到他的圖片,然後再分析它的結構,再用橡皮泥模擬出它的原型。
大王酸漿魷身長約12-20米以上。大王酸漿魷耳朵里有很小的耳石,用於分辨方向,上面有圓圈,類似年輪,一圈代表一天,大王酸漿魷生長的快。
它們血液呈藍色,肛門從腮部下面穿過,有八條腕足,兩條觸手,長的為觸手,短的就是腕足。腕足上長有可360度旋轉的倒鉤,類似於老虎的利爪,最長可達8cm,可以輕易在鯨脂中劃出2英寸深的傷口。
⑩ 捕獲到的大王酸漿魷有什麼珍貴之處
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又稱巨小頭魷,英文直譯巨槍烏賊。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科動物里最大的一種,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大王酸漿魷身長約5—15米,由於品種不同,重量50至400公斤不等。相對大王烏魷不同,他們的腕短於身體長度,從1980年至2010年,發現的大王酸漿魷最大的11米,但是死後的烏賊屍體都會膨脹,腕也會相對活體時更長,這樣看來活時候在10米以內。至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300——4000米的深海棲息。
大王酸漿魷身長約5—15米,由於品種不同,重量50至400公斤不等。相對大王烏魷不同,他們的腕短於身體長度,從1980年至2010年,發現的大王酸漿魷最大的11米,但是死後的烏賊屍體都會膨脹,腕也會相對活體時更長,這樣看來活時候在10米以內。至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300——4000米的深海棲息。
大王酸漿魷
大王酸漿魷耳朵里有很小的耳石,用於分辨方向,上面有圓圈,類似年輪,一圈代表一天,大王酸漿魷生長得快。它們血液呈藍色,肛門從腮部下面穿過,有八條短腕,兩條觸腕,長的為觸腕,短的就是普通的腕;腕足上長有可360度旋轉的倒鉤,類似於老虎的利爪,最長可達8cm,可以輕易在鯨脂中劃出2英寸深的傷口。雄性比雌性更罕見,雄性進化出交接腕,向雌性體內注射精液,其卵子直徑約為1mm。迄今發現的大多為雌性。大王酸漿魷的眼睛與嘴喙的大小均凌駕大王魷,觸腕上沒有吸盤而是大小約5厘米的鉤爪,以此來捕捉獵物或自衛。此圖就是2007年紐西蘭船員在南極羅斯海捕獲到的雌性未成年大王酸漿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