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元代《西遊記》孫悟除了棍還有戒刀,為何吳承恩卻只選擇了棍
孫悟空,絕對是中國最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但凡影視劇、動畫片,只要有咱猴哥出場,都能湊出一波兒熱潮,冷不丁就能出個現象級的作品。
不過,孫悟空的大寶貝如意金箍棒,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今天咱們來從原著中探究一下,這個如意金箍棒究竟長得啥樣。
金箍棒,全稱是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是太上老君親手打造的,後來給大禹治水時用,治水好了就放在東海當鎮海之寶。這些大家應該都知道,咱就不多說了。
金箍棒的造型其實是有特點,不過可惜很多影視劇中的金箍棒在造型上都或多或少有所欠缺。按照書中描寫:
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
很顯然,諸多影視劇里,只表現了兩頭的金箍,卻忽視了「烏鐵」。書中提了一句「棒是九轉鑌鐵煉」,「中間星斗暗鋪陳」,「花紋密布鬼神驚」。
鑌鐵,是中國古代對西域大馬士革鋼、烏茲鋼的稱呼。這種鋼材經過打磨和酸洗之後花紋非常美觀,黑白交雜,在相同的硬度下,其韌性比一般的碳鋼要好。
上圖:現代的烏茲鋼刀
綜合書中的信息,金箍棒中間的烏鐵,應當就是黑白交雜的鑌鐵。而且在鑌鐵武器上鑲嵌星象圖案的做法,在明代的確是比較多見的。
上圖:鑲嵌有金星的明代鑌鐵七星寶劍
相比之下,86版《西遊記》的金箍棒有些略不走心,一個亮閃閃的棍子,沒啥內涵。而張紀中版《西遊記》的金箍棒,單從造型而言,不僅表現了金箍,連鑌鐵的花紋也有所表現,這一點做到的確不錯,該贊就得贊。
上圖:86版《西遊記》的金箍棒
上圖:張紀中版《西遊記》的金箍棒
但是,幾乎所有關於《西遊記》的文藝作品,對金箍棒大小的表現都令人失望。除了一部衍生作品《大聖歸來》,這部動漫人物設定中的金箍棒大小,是比較符合原著中形象的。可惜在電影里,金箍棒依然是跟細棍子。
上圖:《大聖歸來》孫悟空造型,嚴格說來,這個金箍棒粗是夠粗,但是有些短了
沒錯,金箍棒,就是這么粗。在原著中,孫悟空第一次見到金箍棒時,就覺得這玩意有些太大了,手握不下。這玩意有多大,大家看看原著描寫就明白了: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餘長。
明代二丈,約合今天六米,這個大家好理解。而斗來粗細,斗在古代既是計量單位,又是一種容器,到底有多粗呢?大家看看下面這個民國時期的木斗,就差不多能明白了。
隨後孫悟空就想著這玩意小一點就好了,金箍棒是認主的,有靈性,馬上變成「只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在後面的打鬥描寫中,金箍棒往往都是迎風一晃,從一根綉花針變成碗口粗細。
那麼古代人說的碗口,到底有多大呢?請參考一句古話:腦袋掉了碗口大的疤。就算古代人瘦,脖子細,怎麼也有個十幾公分粗吧。
上圖:明代瓷碗
要知道,孫悟空日常狀態下的身高只有不滿四尺,一丈二的棒子等於說有他三個長,其粗細程度,跟瘦小的身軀比起來,簡直失調的不像話。實際上,一個瘦小的猴子用一根大粗棒子,正是作者想達到的效果。
也有人強行解釋說,這個碗口指的是茶碗,也有人說是碗的底口。實際上,書中有多處描寫,可以證明金箍棒的作戰狀態是非常粗大的。
比如在黃風嶺,小妖和黃風怪匯報的時候說:
洞門外來了一個雷公嘴毛臉的和尚,手持著一根許大粗的鐵棒,要他師父哩!
在「四聖試禪心」的時候,孫悟空也形容自己的棍子是「粗棍」。
在獅駝嶺,孫悟空和大象精打,豬八戒提醒孫悟空去戳大象精的鼻子,於是孫悟空「他就把棒幌一幌,小如雞子,長有丈余」,雞子就是雞蛋,作者說「小如雞子」,說明金箍棒平時的粗細程度是遠大於雞蛋的。
上圖:獅駝嶺大象精
這也就不怪書中經常形容說「挨挨兒皮破,擦擦兒筋傷」了,拿著這么粗的棍子去打人,著實嚇人。
不過,這么粗的棍子顯然也有個劣勢,那就是相對孫悟空這樣瘦小的人來說,單手使用有些困難。
在書中,孫悟空都是雙手使棍,除非將自己變大,否則在單手使棍的情況下,武力值立馬下跌。
比如在書中,孫悟空和紅孩兒打鬥,原本是占據上風的,按照書中描寫,兩人才戰二十合,紅孩兒已經只有招架之能,眼看要被孫悟空降服。可惜豬八戒上前攪局,讓紅孩兒得以逃脫並開始放火。
放火之後,孫悟空必須要「捏著避火訣」才能進入火中。捻訣是道教的一種法術,需要作出特定的手勢,所以入火中的孫悟空只能單手持棒。
上圖:道教的捻訣
在請來龍王降雨之後,孫悟空捻訣入火場,卻被紅孩兒一口煙熏個半死,隨後一頭扎進冷水,熱冷一激,白白丟了一條命。
上圖:張紀中版紅孩兒
類似的還有孫悟空為什麼怕在水中作戰,道理是一樣的,孫悟空入水需要騰出一隻手「捻避水訣」,單手持棍,他心裡沒底。
這一點不僅孫悟空自己心知肚明,一些對手也會利用這一缺點跟孫悟空對陣,比如說如意真仙,孫悟空才打了十幾個回合,就把如意真仙打的抱頭鼠竄。可是後來:
(孫悟空)卻使左手輪著鐵棒,右手使吊桶??他(如意真仙)又來使鉤。大聖一隻手撐持不得,又被他一鉤鉤著腳,扯了個蝤踵,連井索通跌下井去了。大聖??爬起來,雙手輪棒,沒頭沒臉的打將上去。那先生依然走了,不敢迎敵。
上圖:86版《西遊記》如意真仙
不過,咱們也不用計較影視劇中的這些形象是否靠譜。畢竟咱們今天奉為經典的明代《西遊記》本身也是一部同人作品,其原作是元代的雜劇《西遊記》。
元代的雜劇《西遊記》中,唐僧才是主角,而孫悟空只是來搞笑的,甚至還問過唐僧「師傅愛我?」(原話如此),他的武器是生金棍和戒刀。
生金棍是金箍棒的原型,也可以變大變小,不過這玩意是棍,自然要細一些。在實際使用上,元代雜劇《西遊記》里的孫悟空有時候用戒刀,有時候用生金棍,不一定。元代的孫悟空是一個混球,有點像明代《西遊記》的豬八戒,總是凡心不死,貪吃懶惰好色,以襯托唐僧的偉大。
上圖:元代雜劇里孫悟空的一起凡心,緊箍咒就會起作用,《大話西遊》里孫悟空因為紫霞之死而頭疼,是有來頭的,不是編劇胡編
這也是作者給他配戒刀的原因,戒刀,便是提醒他「割斷恩愛」,不起凡心。但是到了明代《西遊記》里,孫悟空才是主角,通篇表現的都是孫悟空猴從懵懂到叛逆再到超脫的心路歷程。這里的孫悟空是有慧根的,不需要戒刀去提醒。
那為什麼作者要給孫悟空配這么一根大粗棍子呢?個人認為一方面是刻意營造一種「反差萌」,另一方面,應當是為了凸顯孫悟空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英雄形象。
註: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投稿作者弓旗那誰。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② 你最喜歡《龍珠》里的哪個角色,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龍珠》里我最喜歡孫悟空這個角色。他的實力遇強則強,內心永遠正義,善良,把親情和友情看的非常重要。
孫悟空從一個地球王者,逐漸成長為宇宙王者。一路走來不僅僅是主角光環罩著他,更是自身辛苦修煉,才讓實力一步步提升。孫悟空還非常樂觀自信,總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性格,使他成為眾人主心骨。
③ 七龍珠孫悟空頭像
超5吧!④ 請問這張圖片有什麼特別嗎都在說孫悟空!悟空在哪裡看出來的
不是說哪裡有孫悟空,是這個房子長得像孫悟空變的。
動畫片里有一回孫悟空變了房子,如下圖:
拓展資料:
西遊記第六回:二郎神與孫悟空鬥法
卻說真君與大聖變做法天象地的規模,正斗時,大聖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見他敗走,大步趕上道:「那裡走?趁早歸降,饒你性命!」大聖不戀戰,只情跑起。
將近洞口,正撞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一齊帥眾擋住道:「潑猴,那裡走!」大聖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綉花針,藏在耳內,搖身一變,變作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
那六兄弟,慌慌張張,前後尋覓不見,一齊吆喝道:「走了這猴精也,走了這猴精也!」正嚷處,真君到了問:「兄弟們,趕到那廂不見了?」眾神道:「才在這里圍住,就不見了。」二郎圓睜鳳目觀看,見大聖變了麻雀兒,釘在樹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鋒,卸下彈弓,搖身一變,變作個餓鷹兒,抖開翅,飛將去撲打。大聖見了,搜的一翅飛起去,變作一隻大鶿老,沖天而去。
二郎見了,急抖翎毛,搖身一變,變作一隻大海鶴,鑽上雲霄來旺。大聖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二郎趕至澗邊,不見蹤跡,心中暗想道:「這猢猻必然下水去也,定變作魚蝦之類。等我再變變拿他。」果一變變作個魚鷹兒,飄盪在下溜頭波面上。
等待片時,那大聖變魚兒,順水正游,忽見一隻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鰓上無針。他怎麼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趕上來,刷的啄一嘴。
那大聖就攛出水中,一變,變作一條水蛇,游近岸,鑽入草中。二郎因旺他不著,他見水響中,見一條蛇攛出去,認得是大聖,急轉身,又變了一隻朱綉頂的灰鶴,伸著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徑來吃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變做一隻花鴇,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二郎見他變得低賤——花鴇乃鳥中至賤至淫之物,不拘鸞、鳳、鷹、鴉都與交群,故此不去攏傍,即現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蝤踵。那大聖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裡又變,變了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竿。
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只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竿立在後面,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裡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大聖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麼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
主真君前前後後亂趕,只見四太尉、二將軍、一齊擁至道:「兄長,拿住大聖了么?」真君笑道:「那猴兒才自變座土地廟哄我,我正要搗他窗欞,踢他門扇,他就縱一縱,又渺無蹤跡。可怪,可怪!」眾皆愕然,四望更無形影。
真君道:「兄弟們在此看守巡邏,等我上去尋他。」急縱身駕雲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么?」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里照著他哩。」
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處,就走了。」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呵呵的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使了個隱身法,走去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二郎聽說,即取神鋒,回灌江口來趕。
⑤ 求動漫手機壁紙
⑥ 找圖!求圖! 西遊記四人動漫圖片,有點Q,孫悟空雙手搭在金箍棒上,棒子架在後頸上,很酷,沙僧笑眯眯
⑦ 有一張動畫孫悟空肩膀上扛著金箍棒北朝後的照片,很漂亮找不到了
有一種動畫,孫悟空接班上烤著金箍棒,北朝後的照片很漂亮,找不到了,你在可以去問別的早。
⑧ 七龍珠孫悟空超級變身的圖片。。急!!!!!!!!
超級賽亞人1:已放在下面!!!
超級賽亞人2:
http://hiphotos..com/p1ay_station/pic/item/79bd987abeb301d50bd18763.jpg
超級賽亞人3(GT):http://hiphotos..com/p1ay_station/pic/item/b48a9ef53d4eb1ce7709d74a.jpg
超級賽亞人3:http://hiphotos..com/p1ay_station/pic/item/f5a732edc2412b1c27979163.jpg
超級賽亞人4:http://hiphotos..com/p1ay_station/pic/item/dc26e9ed4e044cf02e2e214a.jpg
⑨ 聽說這個是一個西遊記的漫畫,到底是啥的圖片,求告知詳情,圖片如下
是西遊記的啊,畫面最近第一個騎白馬的是唐僧,唐僧後面是豬八戒,可以看出是豬頭么,八戒後面是沙僧,沙僧是背行李的,最後是孫悟空了,而且體格最強大,拿著金箍棒啊。不過這個圖片確實有點。。。。。
你看看是不是狂龍國際的CG圖,應該不是魔獸西遊記。
⑩ 童年滿滿的回憶,能說出哪幾部動畫的名字,說明已經老了
我覺得在動畫中有很多的動畫是從我們小的時候陪伴著我們的,而且當時那些動畫在童年的時的我們可是愛不釋手啊,除了等待播放就是等待播放,現在的他們已經很老了。現在咱們就來回顧一下吧。
大耳朵圖圖
《大耳朵圖圖》是2004年6月播出的動畫,講述了圖圖和小夥伴的成長故事。故事涉及幼兒生長的每一個領域,關注孩子和父母們關心的每一個話題。在這部劇中圖圖有著純真、善良、快樂的性格,而且這部劇在寓意著其他的小孩在也能成為圖圖這樣的小孩子一樣快樂的成長。
《藍貓龍騎團》有好幾部作品,但是每一部作品帶給我們的歡樂都是相同的,在這部動畫中,讓我們學到了非常多的知識,不僅要愛護環境,更要懂得自己夥伴的友誼,只有團結起來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不僅在動漫中,在現實生活中更要是懂得運用自己的腦子,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夠證明自己。這部動畫給了我們太多的回憶,雖然現在已經長大但是還是有一顆童年心。以上均為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