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動畫片里有令人驚艷的場景/風景
《海洋之歌》
首先推薦《海洋之歌》,因為馬上就要在國內上映了。雖然此片很早就出了汁源,但是一直期待著能去電影院感受一下
蘭登他們踏入外部世界。某天,一名留著長發、幽默風趣的修士來到修道院,他便是聞名遐邇的艾奧娜繪經師伊丹(米奇·拉里 Mick Lally 配音
)。此前伊丹持續創作那部重要的宗教典籍《凱爾經》,然而異族的侵略使他不得不中斷這項神聖的工作。為《凱爾經》所吸引的布蘭登,決心幫助伊丹完成經典的繪制,為此他不惜挑戰禁令走出修道院。外面的世界充滿新奇和危險……
接下來就是說到畫面就不得不提到的新海誠了。經常看到一些好看的動漫風景壁紙,查一查就會發現,全是新海誠的動畫截圖啊。
比如這些:
畫面狂魔的作品,主打的當然是畫面(大概因為故事薄弱?)。下面就按照時間順序說一說個人比較心水的幾部。
《星之聲》
25分鍾的動畫短片。為了做這部動畫,新海誠從游戲公司辭職了,花了7個月製作完成,也是這部動畫讓新海誠受到業界的關注。影片雖然又是宇宙又是未來又是外星大戰,但說白了還是小清新的純愛故事。新海誠十分擅長用細膩的光影和空寂的風景去表達故事情感,好像主角不需要言語就能讓觀眾感受到綿延不絕的情愫,總之就是給人一種「45°仰望天空淚流滿面,啊那就是我逝去的愛情」的感覺。
劇情簡介:
故事始於2046年,為了追捕侵襲火星的外星人多魯米斯星人,宇宙探索艦Lysithea號在各地挑選先發人員,初中生美加子也成為一名宇宙員。開始了輾轉於火星、太空基地、木星、冥王星等各地的演習。
美加子離開地球後,她的同班同學小升仍然能收到來自宇宙的問候——美加子時常發來簡訊告知近況,只是隨著距離的擴大,簡訊送達地球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有一天一定能再見面吧!」對方都這么想著。可是,美加子終於杳無音信了。
8年後,小升在報紙上讀到了8年前宇宙軍和多魯米斯星人惡戰且幾乎無人生寰的新聞。此時手機突然響了:「24歲的小升你好,我是15歲的美加子哦!……」手機屏幕上映出這樣的話來。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壁紙生成器一般的存在,畫面依舊美,愛情依舊純,劇情依舊弱。
劇情簡介:
戰爭之後,日本被分為南北兩個部分。美軍統治西的青森縣,少年藤澤浩紀和白川拓也都喜歡同年級的同學澤度佐由理。他們的心中都有佐由理,還有那個東西——邊境以北的津輕海峽,日本北海道聯盟建立的高聳雲端的「塔」。巨大而神秘的的塔,是三位少年少女的嚮往,他們約定,建造小型飛機,飛向塔去一探究竟。
中學三年級佐由理轉學到東京。兩位少年放棄了製造飛機的打算。浩紀考進東京的高中,拓也繼續留在青森的高中就學,彼此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多年後,佐由理在醫院中陷入沉睡!這突如其來的病症讓三人再次聚在一起。沉睡的病症,與塔的力量有神秘的聯系,而塔本身,似乎也成了日本南北開戰的據點。
捲入戰爭與愛情的三人,到底是救佐由理,還是救世界!命運的解答,似乎就在雲的那一端,他們曾經約定的地方。
《秒速5厘米》
終於說到這部「神作」了……倆小屁孩青梅竹馬,最後沒能在一起,就這么個事拍了一個小時,你就知道新海誠得畫多少好看的風景來填充這部影片了。
劇情簡介:
如果,櫻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那麼兩顆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
少年時,貴樹和明理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可很快,一道巨大的鴻溝便橫亘在兩人中間:明理轉學,貴樹也隨著父母工作的調動搬到遙遠的鹿兒島。在搬家前,貴樹乘坐新干線千里迢迢和明理相會,在漫長的等待後,茫茫大雪中,兩人在枯萎的櫻花樹下深情相擁,並獻出彼此的first kiss,約定著下一次再一起來看櫻花。
時光荏苒,兩人竟再沒見過,雖然在人海中一直搜尋彼此的身影,但似乎總是徒然。再後來,他們分別有了各自的生活,只是還偶爾會夢到13歲時的這段青澀而美好的感情,才明白當年怎麼也說不出口的那個字就是愛。
《言葉之庭》
46分鍾的壁紙輪播。這躁動的雨滴,看得我也想立馬談一場無疾而終的戀愛了呢~~~
劇情簡介:
年方15歲的高中生秋月孝雄,專心學業的過程中不得不為了生計打工賺錢。母親離家出走,他與哥哥過著看不到前方的生活。入梅之日,孝雄逃課來到日本庭園。在一座安靜的小亭子里,27歲的職場女性雪野百香里邊吃巧克力邊飲啤酒的樣子引起了孝雄的注意。似曾相識的二人,彷彿約定好了一般,每到落雨之日便從世俗的煩惱中逃脫出來,相會於這座鋼筋鐵骨都市叢林中宛若世外桃源的幽靜角落。在梅雨季節的日子裡,他們的心漸漸向彼此靠攏。志願成為手工鞋匠的秋月,決心以雪野為模特做一雙鞋。
雨過天晴,艷陽高照,庭園中久久不見秋月和雪野的身影,相會無期亦有期……
除了這幾部,還有116分鍾的壁紙輪播《追逐繁星的孩子》、7分鍾的壁紙輪播《某人的目光》、2分鍾的壁紙輪播《十字路口》等等,喜歡的可以去看看。
B. 誰能發一張 動漫圖片 是一個 男生和一個女生坐在椅子上 然後櫻花飄落的景象 我要比賽的 幫幫忙哦 美女帥哥
。
C. 漫畫中有櫻花樹的場面,求圖地址.....=A=...柯南里好像有
迷宮的十字路口 479 和服部平次一起的3天 http://t3..com/it/u=633719656,2528373781&fm=0&gp=20.jpgD. 這是什麼
單子上印了 ,空白的罰沒款收據。沒蓋章是沒有用的
E. 跪求這種圖或關於這個人的 還有麻煩找一下月下櫻花樹的景好不沒有動漫人物的~~
公元十世紀初——曾經輝煌燦爛的唐王朝已經走到了末路,統一政權的分裂,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國」。直到十世紀中葉之後,宋王朝才逐漸統一了中原大地,重新形成統一的政權。
在這個動盪的年代裡,唐詩已經走完了燦爛光輝的歷程,晚唐的最後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輝。五代詞人的星輝日漸閃亮。其中最為耀眼的便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的詞,就數量上來說,可信為他本人所作的,不過三十餘首,比起溫、韋及馮延巳來,可說較少。但他的詞,卻能以己少許,勝人多許。人們對於李煜詞的藝術成就,往往給予較高的評價,如清譚獻在《復堂詞話》中所說:「後主之詞,足當太白詩篇,高奇無匹。」李煜作為一個荒淫無能的亡國之君,他的詞卻能為人們長期傳誦,引起許多人的強烈共鳴,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索。本文擬從李煜詞創作的歷史背景入手對其思想內容及藝術成就等方面作一個較為全面的論述。
一.李煜詞的創作背景
評論文學作品必須「知人論世」,因為文學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經歷、思想情趣以及他所處的時代氣息的反映。尤其是詩詞。因此,要正確評價李煜詞的思想內容,就必須與他的人生遭遇結合起來。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文獻太子卒,他以尚書令知政事,居東宮。元宗十九年,立為太子。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監國,九六一年繼位,時年二十五歲。在位十五年。九七五年,宋將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違命侯,後改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牽機葯毒死,終年四十二歲。
李煜是個多愁善感的天才詞人。他自小便生活在一個藝術氣氛濃厚的環境之中。父親李璟,「多才藝,好讀書,善騎射,」他的書法學羊欣,善八分書。「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兩個弟弟(韓王從善與吉王從謙)富於文藝修養。兩位夫人(大小周後)精於音律歌舞。大周後「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曾補全霓裳羽衣殘譜。
在這樣的藝術氛圍里,李煜更是博通眾藝,造詣甚高。
工書:有《書述》一篇,自謂得衛夫人及鍾王鐙法,有聚針釘、金錯刀、撮襟諸體。黃庭堅《跋李後主書》謂其「筆意深婉」,《宣和畫譜》說他的金錯刀書「雖若甚瘦,而風神有餘。」
善畫:《夢溪補筆談》卷二:「後主善畫,尤工翎毛。」(「墨竹清爽不凡。」(都穆《寓意篇·題後主墨竹》「所畫林木飛鳥,遠過常流,高出意外。」(郭若虛《圖畫見聞志》)
知音律:徐鉉為李煜作墓誌銘,說他洞曉音律,精別雅鄭,「曾為文論樂,以續《樂論》」(徐鉉《騎省集》)宋邵思《雁門野說》:「南唐後主精於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絕。開寶中,國將除,自撰《念家山》一曲,既而廣為《念家山破》,其讖可知也。宮中民間日夜奏之,未及兩月,傳滿江南。」
精鑒賞:雅尚圖書,藏書十萬余卷。「多校讎精審,編秩完具,與渚國本不類。」(馬令《南唐書·朱弼傳》內府書畫至多,「諸書畫中時有李後主題跋。」(《夢溪補筆談》卷二)
李煜「為文有漢魏風」,著雅頌文賦凡三十卷,又著《雜說》百篇,「時人以為可繼《典論》。」(馬令《南唐書·後主傳》)
李煜的藝術才華與他的詩人氣質相結合,更使他的詞具有超出一般歌詞之上的詩的特質,在李煜的藝術生涯中,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詞。
李煜的生活歷程可以亡國前後分為兩個階段。
亡國前,他過的是醉生夢死的小皇帝生活。雖說在他父親時代,就臣服於後周。到了他自己,又成了宋主的附庸,國勢日弱,在軍事政治上毫無自主之力。為苟全性命,免當亡國之君,對宋王朝百般委曲求全。《宋史·南唐李氏》說:「煜每聞朝廷出師克捷及嘉慶之事,必遣使犒師修貢。其大慶即更以買宴為名,別奉珍玩為獻,吉凶大禮,皆別修貢助。」由於他的妥協外交,才使小朝廷維持到開寶八年。在這一時期中,他仍不失為一國之主。過著奢侈淫佚的享樂生活。《五國故事》雲:「嘗於宮中以銷金紅羅幕其壁,以白銀釘、玳瑁押之,又以綠鈿刷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於其外。」又《默記》雲:「(李後主)宮中本閣至夜則懸大寶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又陶谷《清異錄》雲:「李煜偽長秋周氏居柔儀殿。有主香宮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蓮、三雲鳳、折腰獅子,金玉為之,凡數十種。」洪芻《香譜》:「後主自製帳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麝香各一兩,甲香一兩,皆細研成屑,取鵝梨汁蒸干焚之,芳郁滿室。」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生活的富麗豪奢,這樣的生活環境,對於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李煜還「酷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罷朝,輒造佛屋,易服膜拜,頗廢政事。(陸游《南唐書》)」直至曹彬率宋兵臨於金陵城下,李煜還在凈居寺聽和尚念經。
李煜不是一個政治家。《玉琴齋詞序》雲:「李重光風流才子,誤作人主,至有入宋牽機之恨。」正因為李煜耽於詩書音畫,又縱情聲色,疏於治國,盡管他想方設法與宋朝結歡修貢,在國內也曾減賦息役,以裕民力。但終究未能逃脫階下囚的命運。於九七五年被宋所滅,李煜肉袒出降。在九七六年又不得不白衣紗帽待罪於明德樓下,被封為違命侯。李煜在汴京過了兩年多的俘虜生活,被俘後,精神方面所受的痛苦與侮辱,自不待言。宋史說:「太平興國二年,煜自言其貧」,他又與金陵故宮人書雲:「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避暑漫抄》)。在這些話里,可以想像他處境的凄苦。但是他的心並沒有死,發之於詞,表現出家國之痛和傷今憶昔之情,這在宋朝統治者的眼裡,覺得是一種叛逆。因此就遭了宋太宗的毒手。他後期的生活環境,較之前期的宮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從一個享樂的空氣里墮入於一個求生不得的境界。他這時才對政治、對人生有深一層的體會與領悟,而感到往日生活的舒適,精神的自由,故國江山的可愛,和過去種種錯誤的追悔了。一切成了空,一切趨於毀滅,在這種沉痛而又是絕望的情感中,產生出來的作品,自然形成感傷低沉的情調。
二.李煜前期詞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李煜個人生活的巨大變化,決定了他的創作內容、創作基調的不同。他前期詞二十餘首,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描寫富麗的宮廷生活和浪漫的男女情事。調子是歡悅輕快的,風格則是南朝宮體和花間詞風的延續。
反映前者的典型詞作有《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 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此首寫江南盛時宮中歌舞情況。上片先點外景,再寫宴前准備。下片極寫宴樂:金釵舞溜,其舞之盛可知,花蕊頻嗅,其醉之甚可知。末句映帶別殿簫鼓,表現處處都是繁華景象。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閑,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全詞聲色豪奢,寫的是宮中春夜歌舞宴遊之樂,看似客觀描寫,實質上則隱含著作者對此極為欣賞的心理。從宮女晚妝後的明艷照人,到宮中到處充溢縈繞著的音樂和歡樂氣氛,最後寫宴遊時歡樂而陶醉的情形,妙處是由歌舞飲宴的歡樂絢爛轉向了清靜淡泊,前濃後淡形成鮮明對比,既醉心於宴樂,又寄興於明月,更顯得俊爽超逸,高雅不凡。從而打破了傳統文學理論中「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言易巧」的看法。
反映後者的典型詞作有《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叫君恣意憐。
這首詞是李煜為小周後(女英)而作,敘述了小周後和他私會的情景。則通過很強的藝術形象,把人物的內心戀情,用素淡的語言呈現到讀者面前:
花香月淡的朦朧夜晚,年輕膽怯的小周後,手提著金線綉鞋,沿著飄滿花香的小徑,帶著慌張的神情,偷偷地去和心愛的人兒相會,訴說著情意綿綿的悄悄話。這種描寫男女私會的情景,沖破了抒情小詞的界域而兼有戲劇、小說的情節和趣味,動人情思,達到了王國維所說「專作情語而絕妙」的境地。
又如《菩薩蠻》: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拋枕翠雲光,綉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這首詞據說也是為小周後所作。上闋寫出了一個正在午睡的美人。首句勾勒出一個略帶神秘的靜謐境界。接著寫女子的美麗:長發烏黑柔軟,綉衣異香四散。下闋由靜轉動,寫詞人偷入內室,驚動了夢中的女子。末句寫她不但不驚怒,反而情韻悠悠,說明她與詞人世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全詞從審美的角度開始,以兩相愛悅的感情結尾,寫得洗練美麗。
這一類詞,盡管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比花間詞人有了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但仍未脫柔靡之風,呈現出花間詞人的氣息。這是他前期作品的缺點。
另一類是他在感受到無法擺脫的沒落命運時所流露的沉重哀愁。李煜「嘗怏怏以國蹙為憂,日與群臣酣宴,愁思悲歌不已。」(《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又加上他弟弟從善入宋不歸,在尋歡作樂之餘,自然會隱隱感到自己前途的不測,形之於詞,便有一些傷感之作。如《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首詞即景生情。先寫落花紛紛,人立其中,寫出斷腸的原因。下片寫別來無信無夢,後又通過一生動比喻,說出無限離恨,為人傳誦。
又如《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這首詞由景生情,寫出人生之煩悶。秋風秋雨不眠人,已是傷感,末兩句寫人生之苦惱,很有一種悲天憫人之感。
在李煜更早期的詞中,還有一些與以上兩類均不相同的內容。如渴求隱逸的詞《漁父》二首:
浪花有意千層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從中可看出李煜青年時代受到的佛學影響。
又如描寫景物的《望江梅》(二首):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前者寫江南春景。先寫江南春水之美和船上管弦之盛,次寫城中花絮之繁、寶馬香車之喧和都城人士之狂歡。可見江南盛時上下酣嬉之狀。
後者寫江南秋景。先寫秋來江山寥廓、四野蕭條,再寫遠岸蘆花之盛,與孤舟相映,情景兼到。末句寫月下笛聲,更覺秋思洋溢。
以上這些詞,漸漸擺脫了花間詞人的影響,顯現了另一種面貌。
三.李煜後期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由於生活的巨變,李煜後期的詞,內容多追懷往事,悲傷階下囚的不幸。作品一洗過去紅綠嫵媚氣氛。變得悲婉哀切。無論在內容還是藝術上都達到了小詞的最高境界。亡國之音哀哀欲絕,滴滴血淚。不但像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寫一去不復返,連那「不放雙眉時暫開」(《採桑子》)的和愁帶悶的描寫,「世事漫如流水,算來夢里浮生」(《烏夜啼》)的強求解脫的描寫也都不用了。筆底下流出的盡是痛入骨髓的家愁國恨。體現出一種以悲為美的風格。如《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之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首句寫出了作者傷春惜花之情,第二句點出林花匆匆凋謝的原因。讓人自然聯想到對人生的理性思索。人們生命之春的早逝豈不也是因為過多的櫛風沐雨?外景與內心渾然合二為一,花與人恍然相對,不勝繾綣。下片把景物人格化,寫出彼此眷戀難舍的情態。結句又彷彿把自己個人的失意情懷與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相融合,使詞極為讓人感動。
又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感懷故國。以追憶往事入筆,寫眼前之景與回憶之景。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物,作者卻企盼它早日「了」,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消息,卻引起了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引發了詞人物是人非的惆悵,與他由一國之主淪為階下囚的沉痛。是十分真切而深刻的。
這些詞寫的都是他亡國後的內心劇痛。在這些作品中,流露著沉痛與哀傷的情緒,但又表現了很高的藝術技巧。
在這幾首詞里,「無限江山」也好,「往事」、「故國」也好,所指都不外乎他過去南唐小朝廷及舊日國主的生活,他留戀的是昔日帝王的享樂,苦痛的是而今囚徒的不幸。所以說,李煜後期詞作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和感情范圍,基本上沒有離開他那狹窄的帝王生活圈子,看不出有什麼值得肯定的東西。但是,由於生活的巨變和囚徒的生活感受,使他在這些詞中熔鑄了具有廣泛意義的生活內容。而且,在李煜的後期詞作中,往往沒有明確寫出愁思的具體真實的內涵,而是僅僅是寫它的外部形態,並寫景色相融,使詞中的愁緒概括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個人的悲傷和痛楚,從而使這些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使那些失去了自己美好生活或者被壓抑的人受到感動,讓他們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借用它來抒發自己類似的感情,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甚而至於對他的遭遇產生同情,這實在是藝術作品的客觀效果超過了作者的主觀思想,正所謂「形象往往大於思想」。這正是李煜能在廣泛的范圍內得以千古傳誦的主要原因。
就藝術特色來看,李煜後期的詞在表達自己的深情巨痛時,採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都是他成為囚徒之後 ,觸景生情,盡情傾瀉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和國破家亡之感的表現,情真而思深。他的抒情,是善於概括,富於暗示,感染力強,造境生動,對於周圍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構成一種特有的風格。一方面由於他的文藝修養的深厚,同時由於他亡國以後對苦痛生活的深刻體驗,形成了他這種卓越的抒情藝術。
其次,他善於抓住事物的特徵,利用極其貼切的比喻,使非常抽象的「離愁」之類的感情形象化、具體化,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用「一江春水」來比喻愁之多,用春水來比喻愁之無限,形象而又生動。又如:「流水落花春去也」等都是。
再次,語言准確精煉,形象鮮明,優美自然,接近口語,有驚人的表現力,進一步擺脫了花間詞人那種鏤金刻翠的作風。最突出的是沒有書袋氣,到了後期,也沒有了脂粉氣。他善於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他的生活感受,就如上文提及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都構成了畫筆不能到的意境,寫出了他對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創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語言而同時又是千錘百煉的藝術語言。他後期的詞已完全不同於溫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詞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凈。
四.李煜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李煜的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用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的話來概括:「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首先。李煜詞擴大了入詞的題材范圍。南唐詞發展到李煜詞,同花間詞的區別,就涇渭分明了。《花間集》作者雖然都是文士,但其范圍囿於風月脂粉,其作用限於飲宴應歌,樂筵按曲,仍不脫「伶工之詞」的身分。要說抒情,十九乃詠妓情,塗飾金粉,而內心貧乏。而李煜詞所採用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詞人通過一個婦女的不幸遭遇,無意流露或曲折表達自己心情的手法,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風格。他後期的詞寫他的自身經歷和生活實感,多家國之慨,沖破了詞的原有藩籬,擴大了詞的境界,在內容風格上,超越了溫庭筠和馮延巳,呈現出新的方向和新的力量。把詞引入了歌詠人生的正常途徑,循此以往,詞才與詩殊途同歸。成為詞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才有了日後出現蘇、辛諸大家的可能,對後來豪放派詞家在藝術手法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其次,李煜豐富了填詞的藝術手段和寫作技巧,所採用的白描手法和詞作中感時傷世的情調,對後世詞人也有著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宋時的晏幾道、秦觀、李清照,還是清代的納蘭容若,都有可以看到李煜詞的影子。王士禎《倚聲前集序》中認為詞中婉約一派:(李)璟、煜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極盛。
當然,李煜詞的這些藝術成就,不僅決定於他個人不平常的遭遇和他在詞創作上的努力。同時由於晚唐五代以來,一些詞人在藝術上的不斷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使他有可能在這基礎上繼續提高,這其間,西蜀韋庄早就在花間詞派里獨樹一幟,而南唐的馮延巳,李璟更是直接引導他向這方面前進。
總之,。李煜在改變詞風,提升詞的文學地位方面,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為宋詞的繁榮起了極好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唐詩宋詞
易錯成語
一、易寫錯的成語
甘敗(拜)下風,自抱(暴)自棄,一愁(籌)莫展,穿(川)流不息,天翻地復(覆),言簡意駭(賅),一股(鼓)作氣,懸梁刺骨(股),食不裹(果)腹,迫不急(及)待,一如繼(既)往,草管(菅)人命,嬌(矯)揉造作,一諾千斤(金),不徑(脛)而走,不落巢(窠)臼,燴(膾)炙人口,死皮癩(賴)臉,蘭(藍)天白雲,鼎立(力)相助,再接再勵(厲),黃梁(粱)美夢,美侖(輪)美奐,蛛絲螞(馬)跡,萎糜(靡)不振,默(墨)守成規,漚(嘔)心瀝血,出奇(其)不意,磬(罄)竹難書,聲名雀(鵲)起,談笑風聲(生),人情事(世)故,有持(恃)無恐,額首(手)稱慶,鬼鬼崇崇(祟祟),金榜提(題)名,走頭(投)無路,趨之若騖(鶩),潔白無暇(瑕),不能自己(已),竭澤而魚(漁),濫芋(竽)充數,世外桃園(源),飲鳩(鴆)止渴,旁證(征)博引,灸(炙)手可熱,床第(笫)之私,姿(恣)意妄為.
二、易理解錯的成語
1. 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2. 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閑。
3. 安土重還: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飢餓的悲慘遭情景。嗷嗷,哀號聲;哺,餵食。
5. 篳(bì)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形容創作的艱苦。
6.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7. 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白駒,駿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9. 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於事。
10. 別無長(cháng)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
11. 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謙虛說法。
12. 不足為訓:不值得很為效法的准則。訓,准則。
13. 不可理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比喻,使明白。
14. 不脛而走:比喻消息傳得很快。脛,小腿。
15. 不負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為(wéi)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已甚,過分。
17. 不即不離:不接近也不疏遠。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對待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沒出息。稂、莠,田裡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別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23.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意。然,對,正確。
24. 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註意。
25. 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一急促。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
27. 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謹畏懼而又憤怒的樣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敵軍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敵人訂的盟約。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
30.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時代臣下給君主奏章中的套語。
31. 曾幾何時:時間沒有過去多久。
32. 曾經滄桑:比喻曾經見過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裡。
33. 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並。(蠶、鯨,名詞作狀語)
34. 滄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穀子。
35. 從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規勸,如同水流向下那樣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無當:雖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鋒芒,表面看來好像很愚笨。多含褒義。
39. 大器晚成:指能擔當大事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比較晚。
40. 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勇於承擔,不謙讓,不推託。仁,正義,正義的事,引申為應該做的事。
41. 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含貶義。
42. 登堂入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水平。
43. 頂禮膜拜:比喻崇拜到極點,含貶義。
44. 東山再起:東晉謝安退職後在東山做隱士,後來又出任要職。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
45.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語出唐代杜牧詩。
46. 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指公堂上受審。
47. 多事之秋:事變很多的時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濡,沾濕。
49. 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都能夠詳盡地說出來。
50. 耳提在命: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耳朵叮囑。形容懇切教導。語出《詩經》。
51. 繁文縟(rù)節:不必要的儀式或禮節繁多。也比喻多餘鎖碎的手續。文,禮節,儀式;縟,繁多,煩瑣。
52. 匪夷所思: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站在庭院的兩邊,相對行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54. 紛至沓來: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
55. 粉墨登場:化妝上台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譏諷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也說「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裡很感謝,如同親身感受到恩惠一樣。多用於代人向對方致謝。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形勢。建,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舊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為正確的一套做。是,對,正確。
61. 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後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62. 功虧一簣(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後一點沒有完成。虧,缺少;簣,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於現狀,不求進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陸離: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光怪,光彩奇異;陸離,色彩繁雜。
65. 管窺蠡(lí)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窄、很片面。蠡,貝殼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築、雕塑等技藝的精巧。也說神工鬼斧。
67. 過眼雲煙: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樓:比喻人世繁華的虛幻,虛幻的事物。
69. 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卻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忘了。語出《莊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71. 好為人師:喜歡以教育者自居,不謙虛。
72. 鶴發童顏: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73. 怙(hù)惡不悛(quān):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渙然冰釋: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成消除。渙然,消散的樣子;冰釋,像水一樣消融。
75. 諱莫如深:隱瞞得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禍起蕭牆:禍亂從內部發生。蕭牆,照壁,比喻內部。
77. 濟濟(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濟濟,眾多。
78. 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79. 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程,計算。
80. 間(jiān)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進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81. (82)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微,小,指剛顯露出的苗頭;著,明顯。
82. 江郎才盡: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84. 膠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柱瑟上調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調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須遵守、不能改烴的信條。多含貶義。
86. 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揖,作揖,表示歡迎。
87.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88. 樑上君子:代稱竊賊。語見《後漢書》。
89. 兩小無猜:男女小的時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爛漫,沒有猜疑。
希望採納
F. 求一張圖片 最好是動漫的場景 小溪旁有櫻花散落在潺潺流水 的意境唯美圖片!~
【2】
於是【1】中有人物
【2】中木有人物00
於是回答完了小爺在此告退、
G. 有沒有動漫櫻花飛舞下男女接吻或擁抱的場景
薄櫻鬼的圖片很好看,櫻花的很多
H. 櫻花樹下被刀刺 中的紅色頭發''動漫場景''圖片誰知道啊球圖'''''急急急急'''謝謝拉''
這紅發少女名為字叫西行寺幽幽子,是東方系列游戲裡面的人物,《亡靈公主》中的主角,超級超級喜歡她!!!!!!!!!!
I. 日本奈良吉野山櫻花盛放!這片粉色海洋勾起了你的什麼回憶
粉色的海洋,其實往往代表的是一些比較美好的回憶,一方面是能夠勾起,我們在小的時候的一些美好的回憶,比如說一些在年少輕狂的時候的一些和小夥伴們玩耍的情況,還有一些在小的時候看的一些動畫片那種美好單純的回憶也是非常的令人嚮往的,還有就是這片粉色的海洋勾起了我們對於初戀的回想,或者說是對於未來的一些希望這樣的一種情感寄託,而且也能夠勾起我們對於當初幼稚的自己,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或者說對於自己將來抱有的什麼願望,現在是否實現這樣的一種青春回憶。
一,勾起了兒童的時候看的一些動畫片的回憶
其實動畫片,它是承載了,非常多的,我們的童年幾乎比較心心念念的事情就是我們在做完作業,或者說在放學回到家之後就可以看到喜歡的動畫片,這些粉色的海洋,往往代表的都是一些美好的記憶,那麼他們也很好的,能夠詮釋和承載,我們在小的時候比較迫切的,希望看到喜歡的動畫片的那一個時期的回憶,就是那邊那一段回憶,他是代表著我們小時候的一種純真,單純,對於一個喜歡的事物的一種迫切希望這種美好的心情,所以的話勾起了我這樣的回憶。
J. 為什麼開遍四海的東京櫻花,都來自同一棵樹
每個人心裡可能都有一幅畫,畫著春天的模樣。我能回憶起很多個關於春天的瞬間,但其中最難以忘記的那些,都和櫻花有關。確切地說,是東京櫻花。
東京櫻花在這里指的並不是產自東京的櫻花,而是櫻花的一個特定物種和栽培品種,中文名「東京櫻花」或者「江戶櫻花」,拉丁學名為Prunus × yedoensis (李屬取廣義),Cerasus × yedoensis或Cerasus × yedoensis 'Somei-yoshino',日文是「染井吉野」。這是今天全世界最受歡迎,且栽培最廣的櫻花。
東京櫻花的花部解剖。A1. 花枝,A2. 花序傘形總狀,B. 子房橫切面,C. 花冠縱切,放大,D. 花瓣,E. 花冠縱切,F. 花萼裂片背面觀,G. 花萼筒,H. 雄蕊,I. 雌蕊,J. 花縱剖。圖片:葛斌傑
櫻屬植物的花瓣尖端有缺刻,花梗較長,常3-5朵綴成傘房花序,樹幹上的皮孔常連成橫紋,這些特徵可以和其它薔薇科的早春木本花卉區別開來。中國的野生櫻屬植物非常豐富,《中國植物志》英文版記載有38種,其中29種都是中國特有的。
然而有些遺憾的是,今天出現在我們的公園里的櫻花,幾乎都是從日本引種的。中國本土的櫻屬植物長期只出沒在山野之中,29種中國特有的櫻屬植物里,被選育觀花的寥寥無幾,一直到近幾年才有所改觀。
產於中國的櫻亞屬植物毛櫻桃(C. tomentosa)。圖片:Kor!An (Андрей Корзун) / Wikimedia Commons
此前有專家援引日本櫻花名著《櫻大鑒》,聲稱日本的櫻花源自中國喜馬拉雅山區,以此論證日本櫻花起源於中國。為此我特地請在日本攻讀文學博士學位的學妹協助查閱,在1975年出版的《櫻大鑒》第三章《櫻花的歷史》中,相關栽培櫻花起源的敘述是,遠在人類進入日本之前,就逐漸有野生櫻屬植物從其分布中心的喜馬拉雅山區擴散至日本列島。今天的分子系統學研究也表明,日本的栽培櫻花,是日本官方到民間在近1500年的時間里利用日本列島的野生櫻屬植物悉心栽培選育所形成的。
相比中國,日本的原生櫻屬植物只有大約9種,包括自然雜交也僅十來種,但今天被保留下來的櫻花栽培品種卻有超過200個,蔚為大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東京櫻花花朵。圖片:鍾蜀黍
冒名「吉野」的山野佳人
關於賞櫻,日本有個專有名詞叫「花見」,英文稱為「Hanami」。日本的奈良時代(公元710年~794年)因為受到中華文化影響極深,其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所提到的「花」均指梅花,「花見」這個詞指的是梅花盛開時,貴族們觀賞梅花的活動。而之後隨著唐王朝衰亡,日本遣唐使的停頓,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85年),「花見」中「花」的含義,逐漸被更替為「櫻花」。今天日本的賞梅活動依然還有,但參與者已經多是不愛熱鬧的老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