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倒模硅膠做cosplay面具
把一大塊橡皮泥貼在面部,用手弄均,把一個毛衣墊在橡皮泥下等它幹了。再用一片保鮮膜蓋在上面,輕輕按壓(注意,只是讓保鮮膜更貼進橡皮泥一點,不要按得變形,)用一張薄餐巾紙輕輕蓋在膜上,用乳膠刷在紙上,使紙貼在膜上(此方法在《藝術創想》上有)用紙多少看你面具的厚度
⑵ 老是在游戲宣傳的時候看到COSPLAY,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啊》
什麼是 Cosplay?
Cosplay, 是 Costume-play(注*1) 的縮寫,中文譯作 「角色扮演」 ;即是以服飾和道具的配搭,加上化妝造型、身體語言等等,來扮演成一個自己喜愛的角色。參與 Cosplay 的人我們稱為 Cosplayer(角色扮演者)。
一般來說,Cosplay 包括了扮演(注*2)漫畫、動畫、電玩、電影、視覺系樂團(注*3)和自創的角色。然而,Cosplay 的對象其實並無限制,只要是在扮演一個角色便是了。但是,純綷穿上一些特別的服飾 (如 Gothic & Lolita), 而沒有一個特定的扮演對像的話,那就並不算是 Cosplay。
Cosplay 是一項有要求的興趣,要求 Cosplayer 傳神地去演繹一個角色,所以基本要求是要 「形似」 和 「神似」。
「形似」是指外形要相似,例如服裝、道具、化妝、甚至發型都要相似。
「神似」是指神韻要相似,例如舉止動作、神態都要相似。
最後要強調一點,Cosplayer 是因為自己喜愛一個角色的而 Cosplay 的。Cosplay 是一種自娛的興趣,並不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也不是為了給別人拍照的。即使穿上一些角色的服裝,但其動機是 「只為了給別人拍照」 的話,那就是 Model 而不是 Cosplayer了。
(注*1 在這里的 「Play」 應解作 「扮演」而不是「玩」。意思和 「Role Play」 中的 「Play」 差不多。)
(注*2 因為很多 Cosplayer 都喜歡以 「Cos」 一字以代替 「扮演」 一詞,因此本文也會。)
(注*3 視覺系樂團:其中以扮演 J-Rock 的樂隊或歌手為主。)
2. Cosplayer 為什麼喜歡 Cosplay?
Cosplay 的意義是去扮演一個自己喜愛的角色。其實誇張一點可以說: Cosplayer 就是利用 Cosplay 來表達自己對那個角色的熱愛!有些是喜歡那個角色本身,也有些是被角色的外形吸引著,而喜歡那個角色,於是就想去扮演了。
Cosplay 也讓 Cosplayer 成為夢想世界中的人物,過一過當動漫主角的癮,感覺......是十分不俗的!而且 Cosplay 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過一番努力後,成功 Cos 好一個角色也能為 Cosplayer 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至於 Cos VR 的,則更要求 Cosplayer 首先欣賞一個歌手或一隊樂隊的音樂,才可以去扮演。一般來說,這些歌手或樂隊是有其獨特的形象和衣著,被 Cos 過的例如有 dir~en~grey, hide, malice mizer......
3. Cosplay 的起源是怎樣的?
Cosplay 是起源於日本,於 70 年代的同人志即售會(注*4)中。那時,有些同人志組織的人會在即售會中 ,打扮成動漫角色,成為組織在即售會中的 「看版娘」 ,籍以吸引同好來參觀自己的攤位。而到了 90 年代初期,Cosplay 也傳入香港,最初也是主要以 「看版娘」 形式出現在同人志即售會中的。(注*5)
後來,通過大大小小的同人志即售會,不但使認識 Cosplay 的人不斷上升,而且還吸引了很多同人志組織以外的人也參與 Cosplay。再加上各種 Cosplay 活動、傳媒的介紹、互聯網有關 Cosplay 的大量信息等等,使 Cosplay 急劇發展,其人氣度也已經和同人志不相上下了。
現在,Cosplay 可以說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興趣,除了還會有 「看版娘」 Cosplayer 外,有更多是以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為出發點的 Cosplayer。Cosplay 的重點也趨向為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扮演的對像也引申到動漫角色以外了。
[注*4: 「同人志」 一詞原是指 「一群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同人),共同創作出來的文藝著作(志),稱為 「同人志」 。」
也就是說,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將各自發表的的文藝著作集結成冊,不經由商業出版發行,而自掏腰包印刷,均可稱為 「同人志」 。後來由於日本動漫電玩文化盛行,各當紅作品在同好間大受歡迎,「將商業作品加以改編,繪製成外傳形式的漫畫同人志」,便逐漸成為同人界的主流。「同人志即售會」:售買同人志給同好的聚會 。(此注釋節錄自 CW 場刊)]
(注*5 Cosplay 的起源有數個不同的說法,這里提出的是作者最常聽到的。作者建議有興趣深入了解的人尋求其它資料查證。)
4. 在什麼活動會見到 Cosplayer?
Cosplay 活動(Event)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學校舉辦的 Cosplay 或同人志活動。
第二,一些商營機構也會舉辦一些歡迎 Cosplayer 參加的活動,作為那些的同人志、漫畫或游戲展覽的賣點之一。
第三,自組活動,即是 Cosplayer 自發的活動,一般形式都是邀約幾個至十幾個朋友或同好一起去一個地方 Cosplay 。
公開的 Cosplay 活動(即第一及二種),平均約為一個月一次。但考試季節一般都是沒有的。(釵註:內地情況,以寒暑假最多,其次是五一和十一假期。)在一些 Cosplay 討論區找相關的貼子,就可以找到將會舉行的 Cosplay 活動的數據。
5. 怎樣才可以 Cosplay?
你如果有一個十分喜歡的角色,而且很想去扮演成那個角色,那就可以去 Cosplay 了! Cosplay 不需要參加任何組織的。
有些 Cosplayer 會自己一個扮演,也有些喜歡在 Cosplay 討論區邀約同好,一起在活動中扮演同一套動漫的角色,亦即是組團。
扮演一個角色,你需要有那個角色的衣服和道具。但這些衣服和道具都是沒有全套現成的可以在市面上買到,所以都是要 Cosplayer 自己去找或去造的。
簡單來說,准備去 Cos 一個角色大約流程如下(僅供參考,與實際情況或有出入):
1. 選定自己想 Cos 的角色。
2. 了解角色的性格,例如要知道角色是開心還是悲愁的,是可愛的還是高雅的等等......(還記得上面提到要神似嗎?)
3. 尋找或繪畫角色的設定圖。設定圖須清楚顯示角色的服裝和道具。除了在原漫畫或動漫復制出來外,你也可以利用網上的搜索引擎來尋找有關的網站,下載角色的圖片。另外,有些 Cosplayer 會喜歡自己繪畫設定圖。除了有角色的正面圖外,還有背面圖就最好了。
4. 跟著設定圖來講買所須布料、衣服配件及飾物。大部份 Cosplayer 都喜歡到店鋪自行購買,但亦可以由做衣服師傅提供。
5. 造衣服。你可以自己跟著設定圖縫制或找造衣服師傅替你做。
6. 道具。如果那一個角色是有道具的話,那也要去找道具了。有些簡單的道具如手槍可以去玩具鋪買,但沒有現成的話就要想想怎樣去找材料自己親手做了。
7. 假發、噴發劑和化妝品等。如有需要,假發、噴發劑和化妝品可以使自己外形更相似。
8. 造好衣服及道具後,那就可以去 Cosplay 了!配合上化妝和發型,再走到鏡子的前面,看看一個從漫畫/動畫中走了出來的角色吧! 這時候,再模仿角色的神態,你就成為那個你喜歡的角色了!好好享受一下成為夢想世界中的人物的感覺吧!
你還可以參加一些 Cosplay 活動感受一下和大家一起 Cosplay 的樂趣!你還可以在活動中認識到其它 Cosplayer 呢!到活動會場後再換上服飾就可以了,除了個別活動,參加 Cosplay 活動是不要登記的。
但由於公開的 Cosplay 活動是開放給公眾入場的,所以防走光措施是必須的,同時也要小心保管財物。Cosplayer 有權拒絕拍照,被圍拍時也有權隨時離開。如遇上可疑人士,應盡快離開及找朋人陪同,有需要還應尋求在場工作人員或保安協助。
6. 我也想參加 Cosplay Event 看 Cosplay、替 Cosplayer 拍照,可以嗎?
可以!基本上所有公開的活動(即是第四題中提到的第一和第二類活動)是誰也可以去的。在 Cosplay Event 內,只要你有禮貌地要求 Cosplayer 拍照,他們大部份都樂意被拍的。
但是,這里要提醒想拍照的人,替 Cosplayer 拍照前要得到他們的同意,不問就拍是 Cosplayer 非常討厭的事情。 而且Cosplayer 並不是 Model,並沒有義務給別人拍照,也沒有義務擺出攝影師要求的 pose。所以如果被拒絕的話請不要勉強了,請尊重 Cosplayer 的意願。畢竟,Cosplayer 並不是為了給別人拍照而 Cosplay 的。
也請別批評 Cosplayer 的相貌。 Cosplay 是一項自娛的興趣,而不是用來表演給別人看的,所以無須取得別人認同。再者,Cosplay 是和樣子無關的興趣,任何人只要喜歡也可以 Cosplay。 Cosplayer 並不歡迎一些只為 「看MM」 而看 Cosplay 的人。
在跟朋友討論本文提綱時,朋友提出異議。在本人看來,經過這么多年發展,加上內地的社會氛圍,cosplay已經成為漫展的絕對重頭戲。這里不準備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和評論,重點分享活動中的典型經歷。
·衣裝籌備,「檔期」關鍵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到cosplay專門店下定單做衣服道具,這樣便要注意「檔期」。以廣州為例,每年2月和8月乃是大型漫展的舉辦期,其次是5月和10月的黃金周。因此在漫展舉辦前的一個月,特別是是1月和7月,cos衣裝店就不再接受新的訂單。事實上,就算提前兩個月的訂單,有時也會出現不能按時完成的狼狽情形。
因此,在委託製作cos時,記得「提前量」。團體最起碼提前半年就要下訂單,單人提前三個月下單。下單時應該附上最詳細的圖樣(有條件的話做分解圖),讓裁縫幫你現場度身,避免三番四次被喊去補遺(天地良心,就算你不介意奔波,也會給別人添麻煩)。實在是時間緊迫(比方說距離漫展一個月或半個月甚至一星期 -_-|||)才決定好cos什麼角色的話,阿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吧,誰讓你的靈感這么遲到……OTZ
·如何攜帶貴重物品?
雖然coser可以把行李放在自己社團或讓朋友保管,但為方便起見,錢包、手機、cos證等還是要隨身攜帶的。這就要在事前製作cos衣服和穿著時費點心思。
比方說,蝴蝶結腰帶、和服衣袖這些地方可以做個暗格。也可以做個類似腰包的物體綁在胸口下或腰間,再用紗麗或披風掩住(視角色的服裝要求而定)。穿長裙而沒有口袋的話,可以裡面穿一條有口袋的中短褲,將東西藏在口袋裡——要注意儀態,慢慢撩高裙子,露出褲腿,掏包,汗……
(如果能夠使用間諜式微型手機就好了……無比嚮往中。XD)
·帶點「急救用品」
漫展場地人來人往,你推我擠,出現什麼狀況都有可能。最常見的便是道具損壞和衣服不穩當。除非你拍胸口保證衣服做工絕對精良或道具絕對穩固,包包里最好帶上能隨時修補的工具。
某位前輩曾經戲稱:「coser的三大恩物:細繩、別針、雙面膠。」針對道具,比較常用的有502、、透明膠、與道具顏色相關的丙烯顏料、大頭針等。白乳膠雖然干凈,但黏著力低、等待時間長,不推薦使用。
·高熱量+開水的簡單飲食
對coser來講,現場的「吃」和「方便」算是最頭疼的問題。cos活動通常是全日性的,一般不存在「中午卸妝休息」的好物;再者漫展的飲食供應比較OX,不是太貴便是要跑到場外才能買東西吃。至於「方便」么……絕大部分漫展的洗手間都成了臨時更衣室,裡面人頭涌涌,外加環境問題很容易弄臟cos衣服,所以說漫展真正的修羅場不是在舞台,而是在洗手間。XD
我們不能怕卸妝麻煩而不吃飯、怕上廁所而不喝水,那應該如何保證有充分的體力呢?午飯方面建議帶塊巧克力或壓縮餅干(超市有售,威化餅大小,密封包裝,有多種口味),喝水的話不要喝果汁(只會越喝越渴)或可樂類(……利尿|||),開水即可,在不至於造成生命危險的前提下(-v-|||)水含在口裡的時間長一點,這樣可以減少「渴」的感覺,也就不需要喝這么多水,減少「方便」的次數。
·更衣室宅急便
更衣室問題是歷來cosplayer反映的問題焦點。「幾乎每次的漫展場地都出現『更衣室匱乏』的窘境,cosplayer們像沙丁魚一般擠在色香味俱全的洗手間里。(摘自《給我一個站得住的舞台》)」 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時候,發揮團隊精神就很重要了!
在牆角的地方,讓朋友拿著大件布料(如披風、桌布)張開,雙手撐在兩面直角牆上,構成的空間便勉強可供一個人換衣服。也可以在社團攤位處利用擋板,圍成人牆供簡易更衣用。這些辦法寫下來有點滑稽,但的確是應急的有效辦法哪。(苦笑)在沒人經過的緊急通道換衣服也是個比較常用的方法——只要沒安裝閉路電視。XD雖然穿著cos衣服就回家未嘗不可,但出於安全和公共場合的禮儀,如果是搭乘公交車、地鐵、步行回去,而服裝又比較偏離周圍環境,還是換了再回去比較好。
以上所列出的點子,只是我和部分coser所知道和試驗過的方法,希望各位有好點子能提出分享。漫展的cos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參加者也越來越多,學會克服諸多困難來享受這盛宴,比起獲獎與否更加重要。
想要參加COSPLAY但還沒有COS的朋友和已經在COSPLAY的朋友們
希望你們能閱讀一下
首先,請先了解一下COSPLAY是什麼。
先來說「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有扮才有演,和時裝秀、時尚秀之類的奇裝是沒有關系的。
角色扮演在廣義上,泛指一切變裝行為,如化妝舞會、明星模仿秀、等等,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人。
而角色扮演在狹義上,是在說一群自己動手製作自己喜愛角色去扮演的人,他們都有個共同點——動漫FANS
這一群人,我們都稱他們為COSPLAYER,他們的扮演行為,叫做COSPLAY。
PLAY過去大家一直都認為那是玩家的意思,玩的意思,實際上還有一個現場的意思,就是「玩ING」,最初在日本同人祭里為了吸引大家注意自己社團的活動,一批自願者扮演成漫畫中的角色,嗯,只有現場的才叫COSPLAY,起源與現場的,這樣說起來,沒有觀眾的,在家裡私影也不屬於COSPLAY,這樣說大家都會搖頭吧~是啊,COSPLAY發展到今天,范圍已經不知不覺的擴大了,定義也變得有點模糊。
但是,很重要的是,不是動漫人不能說是COSPLAY,如果可以的話,打開電視天天都有COSPLAY看,而且是超專業的!《三國》《水滸》《絕代》《西遊》………你覺得,能用COSPLAY去概括這些嗎?不能。因此,COSPLAY是只屬於動漫圈內的名詞。
因此,要想成為一個COS人,不看動漫,是不可能的,電視里有很多古裝片,還有時候會有明星模仿秀,許多不是動漫FANS的人去參加。他們不能算一個COSPLAYER,但是他們的確是角色扮演者,這和他們模仿相似度毫無關系。
對,COSPLAY的只有動漫人。在論壇里發照片問大家自己適合COS誰的你。趕潮流來參加COS的你,如果不是一個動漫FANS,你不可能成為一個COSER,充其量就是個跑龍套的臨時演員。
我並不是要用上面的觀念去把不會動漫的人隔離開COS的圈子,我只是希望因為看到COS而愛上動漫的你,能更加去了解動漫的吸引之處,因為只有你也愛上動漫,你才可能和大家一起愉快的COS啊。
最近,經常能看到許多朋友在論壇里發布自己的大頭貼,和一些貌似水手服、和服、洋裝的照片,題目是「原創COS」,COSPLAY並不可能概括這個地球上變裝行為的全部。
COSPLAY是基於動漫、游戲發展而來的一種變裝行為。表面上是從服裝、道具、化妝上去模仿其中的人物,後來逐漸的成熟和細化,COS大分為A·C·G(動畫·漫畫·游戲)和藝能COS(COS電影人物和明星)還有人型COS
ACG的COS---對照動漫或游戲里的人物進行模仿的行為。
藝能的COS----對照現有的明星包括電影故事中的人物、明星、樂隊等。
人型的COS----對照現有的如SD娃娃、模型等。
由此可見,COS,是要在這世界已經有了存在的作品角色之後才出現的扮演行為。而以上兩種,並不包含實下非常之火熱的LOLITA、PUNK等穿著方式。新認識COSPLAY的人最容易犯的就是一概而論的把所有穿著奇異少許的行為以COS一詞概之。
如果你已經下決心要玩COSPLAY了,就請認真的對待COSER這一稱號,COSER不是明星,當你正在PLAY的時候,你才是一個COSER,而你沒在PLAY的時候,你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
你覺得COSPLAY是個出風頭的好機會,可以曬一下自己多麼的有錢。或是多麼的有藝術天份,或是天生麗質的話,我懇請你去參加一些如美在花城或是超級女聲之類的比較好。
因為COSPLAY是對一個作品中角色的熱愛,一種狂熱的熱愛方式,並不是你出風頭的工具。
然後,我來給大家一個所謂聽聞到「原創COS」的完美解釋
「原創COS」 其實那是一種簡稱,全稱為「我製造我創作之作品的COSPLAY」
沒錯,作品才有原創,這原創是對抄襲、翻版而言的。而COSPLAY是扮演自己或他人所創作之作品角色。比如說,車田正美創作了一部作品叫《聖鬥士星矢》,車老師趕時髦,來廣州和大家一起參加了COSPLAY比賽,和大家一起上台,那麼,這時候他和大家不同的地方就在於:
車田正美COS的,是他原創作品中的人物的COSPLAY,簡稱原創COSPLAY
而我們扮演聖鬥士的其他小姑娘小夥子,則是他人的作品的COSPLAY,簡稱COSPLAY
咦?少了原創2個字哦~~~~但實際上,車老師要比小姑娘小夥子花的工夫多呢~~
但是``我們的畫展主持人還有我們勞苦的媒體動漫編輯們。就是那麼不爭氣,是都要說什麼X簡稱(簡稱:原創COS),至此,廣大市民一致認為,原創COS確實存在。。。。害苦了COSPLAYER勞苦大眾。
原創,和COS本來就是有點相似有點關系但又不同的東西,如衛生紙和地拖、鍵盤和滑鼠、裙子和內褲的關系一樣,互相之間有關系卻又不能互相形容的東西,硬要說在一起的話:衛生紙地拖是一種地拖嗎?鍵盤滑鼠是新發明嗎?裙子內褲是不是一種內褲?那麼原創COS又怎麼能說是COS呢?
COSER們在對熱愛的角色進行模仿時,也許因為一塊布料的細微顏色偏差、一個鈕扣的形狀而花上好幾天跑遍大江南北,為了和大家守時通宵達旦……對,這就是COS精神,對自己熱愛之角色的COS精神!對自己同伴們的COS精神。
順代說說,COSER們如果不是對某一角色有熱愛,是不可能面面具到的自己跟進製作過程的,許多人是因為長得帥或長得象而被某些怪團抓進來充數的,我覺得,一個合格的COSER應該是由製造(COS)到扮演(PLAY)都要親力親為的,就算不會做衣服,也應該自己親自去找買布或找材料找裁縫,親自畫圖親自溝通。
以上這些,時下所謂的「原創COS」是跟本不會去做的,憑什麼要自稱COS??
另外,喜歡用電腦把自己懶得去做的道具或裝飾處理上去的傢伙,也不能算是COS。
好了,這里特別說說許多有天份的孩子們,他們有靈巧的手,會自己製作衣服,喜歡穿洋裝,LOLITA,PUNK,會自己給自己做許多時髦的穿著方式~
等一下,這些行為,和COSPLAY完全沒有關系的說,COSPLAY不可能概括這世界的所有變裝行為,以上之行為,只能說你是一個LOLITA,你是一個PUNK佬等等~(我就常被人說是PUNK老,其實我只是個載體)
現在在到處都很容易見到有人說「我想COS LOLITA」,這么說實際上對COS對LOLITA都沒有什麼影響,不過這一說法表現出了對COSPLAY和LOLITA特別是後者的理解太少,所以我覺得如果一個喜歡LOLITA的女孩子,應該多去閱讀有關的書籍和網頁,LOLITA並不是一個表面的東西,不是一種穿著方式!LOLITA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理想,正是有了以上的這些,一個女孩的心才是LOLI,自然而然的,她的衣服也是LOLI~~外表可以學,但是LOLI之心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領悟的。由此可見,做一個LOLITA要比做一個COSER更難,自稱這些是原創COS的人,不掛COS這個詞並不丟臉啊!各位如果覺得自己是愛這些,而非COS的話,請在這些方面努力的加油吧!
當然啦~~~COS也好,LOLITA也好,PUNK也好,歡迎大家來漫展一起玩啊!!!
出現以上的問題要說說~~
自從有了SD娃娃以後,出現了許多娃娃COS,但````SD娃娃大多數都是LOLITA的裝扮,還有PUNK的裝扮,也許就是這個原因,誤導了許多人把LOLITA歸納為COSPLAY的行為,這是誤會~~
所以區分方法是:是否有原型。
有,則屬於COS;沒有,則屬於LOLITA,或是PUNK什麼的與COS毫無關系的穿著。關於「原創SD」這一詞,苦笑,我在許多媒體雜志上都有看到,拜託這些媒體們啊,請讓真正了解COS的人去做COS欄目的編輯吧!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視覺系~
一說起視覺系,許多人就聯想到了很濃的化妝、還有華麗的衣服。那樣大家都錯了,視覺系和視覺是兩回事。我這里說的視覺系(VR)並不是COSPLAY的視覺一系,而是實實在在的一種音樂文化,所以我每當見到COS論壇里出現原創視覺系,就苦笑~,因為只是外表看起來象,沒有音樂這一靈魂的話,是不可能有原創的視覺系的,只有COSPLAY視覺系,那,視覺系有原創嗎?有,但原創視覺系就是原創Visual Rock,如果你可以自己創作音樂了,直接可以簽公司出唱片了,當然就更不屬於COSPLAY這種扮演行為咯。
視覺系的詳細知識我發表在這里:http://yaca.cn/viewthread.php?tid=45818&extra=page%3D1
最後,還要指出現在的歪風,在我國,COSPLAY現在出現了許多怪事:
1,COS團人數越發龐大,這在國外是及少的,一般1-2人。但在中國似乎出現了斗人數的現象,這里希望各位組團的人們能夠重視質量寧缺勿濫,新玩COSPLAY的朋友也不要完全不知道什麼回事就參團比賽,如果不了解一個角色而為了湊數去扮演,一個動作就會讓內行人看出你是外行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某個COS水瓶座黃金聖鬥士在使用絕招時兩手掌合並後,兩母指卻交叉的,苦笑)
2,以貌取人,國外許多比較胖的COSER被人貼出和嘲笑。國人認為COSPLAY都要專業的,而且美美的,沒錯,登台的COS的確要做到以上2點,但不登台比賽的話,以上是跟本不存在的,COSPLAY的是PLAY,不是COS Professional,PLAY,玩家,玩家們都是自娛自樂的,他們的照片,我們不可以隨意的轉貼的!
一個不上台參加比賽的COSER,我們是沒有權利批評他的。因為那是他對熱愛角色的熱愛行為,他並不是要和人比的。所以扮演得不好,也沒有理由說他的不是,就象我們經常去唱K,但許多人唱K都是PLAY水平的,但只要不參加歌唱比賽,唱得多難聽我們都應該去鼓掌的。
3,正確區分商業COS和同人COS,現在許多商家特別是游戲商會高額製作衣裝道具請模特來演繹角色,這和自產自玩的COSPLAY是不同的,不可以相提並論哦。
4,分幫解派,明爭暗鬥。許多社團開始搶人,比較美麗的COSER常成為社團間斗爭導火線。還有一些COSER與COSER間也出現爭風吃醋的局面,如某個角色某個COSER扮演以後,他會很在意別人去扮演相同的角色,如果有人扮了,有些不成熟的COSER會在背後攻擊和評論,前段時間在YACA還有些誰扮得好的投票,這一點是非常不好的。如果2人都是因為喜愛一個角色去扮演的話,2個人應該是同好,應該在一起合影才對呢。這一點在3年前的廣州是普遍的,但在今天幾乎沒有。所以希望COSER自己還是COSER的飯絲們都要成熟一點對待COSER這一愛好行為。不是明星行為。
5,COS比賽,COS拿來比賽,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因為比賽可以讓活動有聲有色,而且用最少的獎金吸引更多的人上台。實際上比賽對COSPLAY的確起到促進作用,也增進了許多隊友間協作和友誼,不過比賽也讓許多跟本不了解COS的人來展示能力,副作用:誤導更多不了解COS的人來湊熱鬧。~~,但最近我聽說日本也似乎有比賽了。參加比賽的COSER應該糾正心態,比的不是別人,是自己。每次上台都要問自己,有沒有比上次進步了。服裝你准備得比上次好吧?道具你做得很用心吧?音樂你准備得如何?排練你用了多少時間?
……
嗯嗯,以上是我自己的觀點,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還需要廣大COSER們指正。
給新手上路的話:
如果你想加入COS的大家庭是因為:
1,出下風頭,曬下命。
2,認識異性。
3,有錢沒地方花~
那麼我懇求你,放中國COSPLAY一條生路。
如果你了解了什麼是COS,並且有勇氣沖進這個廣州明爭暗鬥慘烈的COSPLAY圈的話。歡迎你來!
記住,不要用任何借口,「從我做起」。
認真的去做好一個COSER的本份。完善你對你熱愛角色的愛吧。
⑶ 哪有賣奧特曼的皮套
淘寶。
一、簡介
淘寶網是亞太地區較大的網路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團在2003年5月創立。
淘寶網是中國深受歡迎的網購零售平台,擁有近5億的注冊用戶數,每天有超過6000萬的固定訪客,同時每天的在線商品數已經超過了8億件,平均每分鍾售出4.8萬件商品。
截止2011年年底,淘寶網單日交易額峰值達到43.8億元,創造270.8萬直接 且充分就業機會。
隨著淘寶網規模的擴大和用戶數量的增加,淘寶也從單一的C2C網路集市變成了包括C2C、團購、分銷、拍賣等多種電子商務模式在內的綜合性零售商圈。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范圍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之一。
二、發展經過
2016年3月15日,315晚會曝光,淘寶商家存在刷單等欺騙消費者現象。
2016年3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為淘寶的未來明確了戰略:社區化、內容化和本地生活化是三大方向。
2018年8月8日,阿里巴巴淘寶透露將進軍MR(混合現實)購物領域,即將在2018年造物節上推出產品——淘寶買啊 。
2019年12月12日,《匯桔網·2019胡潤品牌榜》發布,淘寶以3000億元品牌價值排名第四。
2003年5月10日,淘寶網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團投資創辦。10月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以「擔保交易模式」使消費者對淘寶網上的交易產生信任。2003年全年成交總額3400萬元。
2004年,推出「淘寶旺旺」,將即時聊天工具和網路購物相聯系起來。
2005年,淘寶網超越eBay易趣,並且開始把競爭對手們遠遠拋在身後。5月,淘寶網超越日本雅虎,成為亞洲最大的網路購物平台。2005年成交額破80億元,超越沃爾瑪。
2006年,淘寶網成為亞洲最大購物網站,就在這一年,淘寶網第一次在中國實現了一個可能——互聯網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應用工具存在,它將最終構成生活的基本要素,調查數據顯示,每天有近900萬人上淘寶網"逛街"。
⑷ cosplay的來源及准確含義
顧名思義,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簡略寫法,其動詞為COS,而玩COSPLAY的人則一般被稱為COSPLAYER。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譯名是出自台灣,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為這種譯法與游戲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為免雷同,筆者更傾向於另一種譯法--服飾裝扮。以現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內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裝、小飾品、道具以及化裝來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視覺系樂隊以及電影中的某些人物,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當廣闊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這一領域便絕對就是當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COSPLAY起源
談到COSPLAY最初的起源,現在大家一般比較認同的是將COSPLAY的發源地定位於日本,當然如果這是以現時代COSPLAY理念為基準的話確是可以如此而言。但是如果從廣義上來說,動畫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絕對是位於西半球的美國,甚至說如果真要探討起COSPLAY原始形態的話,筆者可以毫不遲疑的告訴你COSPLAY最早的出現是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數個世紀之中!因為不論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存在的希臘祭祀們的裝扮,或是其後共同創作了兩部偉大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那群活躍於公元前8世紀的偉大游吟詩人們,他(她)們實際上都是在扮演著別人的角色。前者引變為後世的先知、先見,成功的COSPLAY了神之使徒的存在,而後者則如同是現今舞台話劇的鼻祖,出神入化的COSPLAY了那些可歌可泣英雄們的事跡。事實上,COSPLAY所要包括和裝扮的涵義不僅僅只是指一種外表上的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去COSPLAY人的內心。嗯,言歸正傳。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談一下COSPLAY真正的發源地--美國。
美國的COSPLAY是如可成形的?
自從十七世紀,耶穌會教士阿塔納斯珂雪( Athanasius Kircher)發明了"魔術幻燈"之後,動畫的出現便成為了一種必然。在其後的一個世紀中歐洲開始流行起來這種"魔術幻燈",直至19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沃爾特•迪斯尼那隻萬人迷的小老鼠出現後,美國的動畫風格才有了一個明確肯定的定義,而史上真正的第一個以動畫人物為扮演對象的COSPLAY也正是出於這一時期。是的,毫無疑問伴隨著那隻可愛奇趣的米老鼠在美國本士以及全世界的風靡一時。沃爾特•迪斯尼看準時機適時的在一九五五年創建了世界上首座迪斯尼樂園。同時為了替產品自身作宣傳及為更好的吸引遊客,沃爾特•迪斯尼還特別請來員工穿上米老鼠服裝以供遊客玩賞或是拍照留念。所以,可以說當初這群默默無聞的"米老鼠"裝扮者才是現時代全世界COSPLAYER們的真正始祖。並且由此也可以察知,COSPLAY最初成形的目的仍是出於一種商業上的形為而並非像現在這樣是一種流行品位上的消費。將美國或是更確切的一點說,將迪斯尼作為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那就是當時迪斯尼裝扮者們身上所穿著COSPLAY服裝的專業製作化。雖然以現在的COSPLAY服裝而言,有許多是裝扮者們自己所縫制的。但是作為一個COSPLAY的起源,擁有一個規范並且體系化的服裝製作組織是必要的條件。
起初為當時那群在迪斯尼樂園中裝扮成米老鼠、布魯拖、古菲、唐老鴨以及其它迪斯尼人物製作COSPLAY服飾的是沃爾特•迪斯尼公司早先的道具部。在樂園正式成立後不久,沃爾特•迪斯尼擴大了道具部的規模,除了要為影視作品製作道具外,還要負責所有在樂園工作所需的COSPLAY服裝。當然早期的這些所謂的COSPLAY服飾只是一個擁有固定外形的"大紙袋",毫無美感可言,成品相對也較粗糙,裝扮者穿上這種服飾後很容易發生呼吸不暢的現象。但不論怎麼說,相對於當時而言,此時迪斯尼的COSPLAY服飾製作已算是擁有了一定的規模。
日本才是現今真正意義上COSPLAY的締造者嗎?
此時此刻的日本,因為1947年漫畫之神手冢治蟲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而成的紅皮書漫畫《新寶島》的鋒芒畢露,而在日本掀起一股新漫畫的熱潮。由此造就了日本整個ACG(Anime、Comic、Game)市場的大繁榮,從而為在日本真正確立ACG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恰好正在此時,迪斯尼那種所為宣傳而作的活動(COSPLAY)被傳入日本,有ACG界同好起而模仿,結果就蔚為風潮,成了日本現在ACG界的常態活動。日本最早的COSPLAY出現在昭和三十年這一時期(公元1955年),當時所謂的COSPLAY僅僅只是孩童們游戲間的一種裝扮。記的在那一年正好是《月光假面》與《少年傑特》在日本熱贊播放的年份,因此有不少孩童在當時就是COSPLAY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雖說此時的COSPLAY純粹是孩子間的玩意兒,但在服裝方面還是頗為講究,當然前提是要有錢。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專門的COSPLAY服飾店,孩子們如果想要擁有與動畫中主人公相同服裝的話就必須先請人畫好設計圖紙,然後再去百貨公司請人縫制。現今著名的游戲製作人廣井王子小時候COSPLAY的服飾設計圖,便是請離他家附近很近的一條藝妓街上的那些藝妓為他繪制的。這種較為粗製的狀況一直維持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直至70年代未80年代初日本的ACG經歷了探索和成長期之後,作為ACG附屬文化的COSPLAY才漸漸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可以說現今對COSPLAY的理念就是完全繼承於當時的日本。
然而在80年代,日本的COSPLAY雖然得到了在更高年齡層及更多群體上的發展,卻仍然未有舉辦過真正意義上的純COSPLAY活動。此時的COSPLAY更多是依附於由ACG所帶來的另一個周邊文化--同人社團(其作品被稱為同人志)的身邊。"同人志"一詞源於日本,原本指的是"一群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共同創作自己的文藝著作,稱為同人志"。也就是說,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將各自發表的文藝著作集結成冊,不由商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而是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間流通,均可稱為"同人志"。由於當時日本動漫及電玩文化的盛行,許多好的當紅作品在同好間大受歡迎,"將商業作品加以改編,編制外傳形式的漫畫同人志"便逐漸成為同人界的主流。由此而及的便是同人社團大量的興起,而為了招募社員以及在同人志即售會(第一界同人志即售會始於1975年12月,當時只是一個只有32個組織參加,入場人數六百多人的小型同人志即售會,但到了八十年代就成了一年二至三次的超大型同人志即售會)上推銷自己的同人志,各社團的成員紛紛打扮成動漫畫或電玩中的人物以吸引同好前來參觀攤位,在日本這一現象被稱為"看版娘"。於是這股風潮如同爆炸了一般在同好間迅速引起了一陣潮流,加入COSPLAY行列的人數急速成長,到後來其人氣度甚至與同人志即售會不相上下。
在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的幼稚,八十年代的初創之後,九十年代的COSPLAY伴隨著日本ACG業中GAME業的急速成熟(最典型的就是任天堂、世嘉以及索尼之間的次世代機種之爭)以及視覺系樂團的層出不窮而開始步入正軌,成為一個極具規模的ACG業界的附屬文化。在九十年代,日本ACG業界成功舉辦了大量的動漫畫展和游戲展,此時的日本漫畫商和電玩公司為了宣傳自身產品,在這些游戲展和漫畫節中找來一些男男女女COSPLAY成ACG中的角色以吸引參展人群。這一招可以說是與當年沃爾特•迪斯尼開辦迪斯尼樂園時如出一轍,由此可見COSPLAY的成形與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在本身ACG商業化的程度之上,可以說正是將COSPLAY作為一種商業上的促銷手段,COSPLAY其本身才可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與認識。
中國大陸、台灣以及香港地區的COSPLAY又是怎樣?
COSPLAY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台灣有據可查的第一場COSPLAY是在1995年8月27日,地點位於高雄的SAGA WORLD一樓,但據聞當時的規模並不大,並且人物也多以電玩游戲中的人物為主。在這之後的1996年10月13日,台北熊寶寶餐飲店由"超級橙組"舉辦了一場秋日聚會,雖然在會前廣為宣傳,知道的人也很多,但是規模依舊偏小。這種情況一直沿續到1997年2月中旬,一連舉辦了三場活動,COSPLAY的人數才開始多了起來,並且也從此形成了台灣COSPLAY界的特色。至此之後台灣COSPLAY的場次開始有年年增加的趨勢,舉辦地點亦有由北部至中南部發展的現象出現,台灣COSPLAY活動的風行程度,可以由此看出一班。
而香港出現COSPLAY的時間似乎又早於台灣,據稱最早在1993年香港便有了自己的COSPLAY。當時的香港還沒有什麼同人志即售會,一般來說同人社團都是通過當時香港每年都會舉辦的藝術節場地來進行展覽和銷售,而正是在那一年(即1993年)一個名為"四百尺"的同人組織穿上了《銀河英雄傳說》中同盟軍的制服出現於會場,就此他們這群人成為了香港最初的COSPLAY。而在下一年的同一會場內他們又同樣扮演了同盟軍,不過這次他們還帶了另外一組名「UVRZ」的同人社團一起玩起了角色扮演。那些"UVRZ"的女成員穿上日式巫女裝,用巫女棒為到場的參觀人仕進行祈福。95年的"四百尺"扮演了《機動警察》的角色,而"UVRZ"在當年則開始扮演一些有名有姓的ACG角色,比如《亂馬1/2》中的右京或是《我的愛神》中的貝露丹迪。從96年開始"四百尺"社團開始引退不再做任何的COSPLAY,但與此同時其餘的同人社團則陸續開始玩起了服飾裝扮,令香港COSPLAY界的人數一直高攀直上。在這之後不久,香港的第一個同人志即售會由"UVRZ"、" Comic Babies"以及"火狗工房"聯合開辦(但也是唯一的一次,其後香港就再也沒有過此類出演),當然其間又一次擴大了COSPLAY在香港的影響力。
因為影響力的逐年擴增,香港的漫畫協會開始在98年7月30日至8月3日舉辦了第一個真正屬於漫畫迷的動漫會展,當時的入場費為25港幣。據稱這次會展中的COSPLAY是有史以來最火爆的一次,許多人扮演了八神、草剃等格鬥游戲中的角色。而那一次獲得香港第一個COSPLAY比賽--"FUN FUN 服飾扮裝大賽"冠軍的是一位裝扮成《聖傳》中乾達婆王的女孩。在這之後SE株式會社、TG坊和香港美術用品專業中心在98年8月30日就旺角麥花臣室內運動場合辦了第一次Comic World。並且首次在會場內劃分出一塊"服飾裝扮照相區"以方便參展人人士拍照留念。比較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當時竟然已經有人開始COSPLAY起"犬夜叉"了!?在隨後的近幾年裡,大學社團間的展出也逐漸地開始顯露頭角成為香港COSPLAY界的又一活躍場地。
相比之下大陸出現COSPLAY較晚,直到1998年國內開辦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發的個人COSPLAY秀,而在此之前也沒有一定規模的同人志即售會。因此即是有COSPLAY,數量也極奇之稀少。但緣於日本、台灣、香港三地COSPLAY的成熟,大陸的COSPLAY得以急速穩定的成長,且在2000年8月成功舉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屆COSPLAY大賽。在其後的一年裡華義公司又憑藉助其在網路游戲上的巨大影響力,打著旗下主力產品《石器時代》的名號開辦「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賽」。與此同時由於上海、廣州以及北京等地區在這幾年裡頻繁的開辦漫展及同人會展,而使現今大陸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
⑸ 製作假面騎士皮套所需要的材料,要全的,腰帶,衣服什麼的。謝謝大家了。如果,回答的好,我給加賞。
1運動緊身衣,淘寶有。2瓦楞紙,做假面騎士的上半身。3粘土,做眼睛塑形。4亞克力板,加熱後以粘土做塑形,形成眼睛部分。5大量硬紙板,頭部、肩部、腿部、手部做護甲。6頭盔,要工程人員的那種,前後鋸成兩半,還要用硬紙板做成頭部形狀。(具體看著辦,看你做那種)7透明膠,給瓦楞紙、硬紙板之類的固定。8乳膠,給凹凸不平的地方塗,要均勻。9雨靴,把靴子上面多出的部分去掉,使跟一般鞋子一樣高低大小。10噴漆,主體成形後上色。
(注意:有些頭部手部腳步的裝飾用硬紙板來做。做頭部時,要個眼睛留小孔,就在兩眼睛之間的地方。身體比例要想好。)
⑹ 什麼是哥特式畫風
「歌特」(Gothic)這個特定的字匯,早先指涉的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紀到19世紀的建築文化與書寫層面,所謂的「歌特復興」(gothic revival),將中古世紀的陰暗情調從歷史脈絡的墓窖挖掘出來。同時,從18世紀末以來的一些文本,因為共同的基調與文體被歸類於「歌特小說」例如華爾普(Walpole)的<奧藍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孚(Ann Radcliff)的《奧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侶》(The Monk),當然還有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這些作品戮力於處理殘酷的激情與超自然的恐怖主題,而小說的背景通常建構於荒涼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女/男)身陷於無以擺脫的魔性愛欲,和(通常是陽性的)施虐者展開一段以死亡為終結的際遇......在這些小說,個中包含的情慾/性別(sexual/gender)關系,古怪地糾纏於神聖與魔鬼的角力;極度的情色高潮來自於破滅(也就是儀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徵父權的宗教系統與企圖越的的黑暗(陰性)力量,在某種不可明說的層面,其實隱諱而酷異地分享著「愛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當代的恐怖小說陣營,如安.萊絲(Anne Rice)的《吸血鬼紀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戀情慾與父性機制的復雜互動。
有趣的是,歌特文化這樣的現象除了在小說的紙頁上展開,也在20世紀的後半期侵入非主流音樂的大花園,成為另類音樂中極為殊異的一個支脈。熟悉新音樂歷史脈絡的話,就會知道大約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後,一些樂團分別頂著「後朋克」(Post Punk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 Music)或「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逐漸混融成日後的歌特搖滾樂派。早期的代表如【蘇克西與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巴浩絲】(Bauhaus)、【享受分裂】(Joy Division)等等樂團。它們的特色是沈鬱厭世的情調、冰冷刺骨的音符既帶有精細的美感,但又同時在音域層面上大量使用偏離旋律線的不協調音,穿插著對於傳統音樂的反制。在歌詞與表演概念層面,處理著生命與愛欲的荒涼,對現實狀態的厭棄,進而追求心靈深淵的奇詭樂趣。在舞台上,她/他們以偏鋒的狂亂扮裝出現,如蘇西略帶虐待與被虐情調(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或者【巴浩絲】的主唱墨非(Peter Murphy)把自己打扮成美艷的雙性吸血鬼。除了性別的顛覆與反轉,歌特搖滾樂的強烈質素還表現於對神學(或惡魔學)概念的執迷。在1981年成立的【慈悲的姊妹】(The Sisters of Mercy),是幾個愛好中古世紀風格的男子對於音樂意識型態的展現。被形容為「狂笑著注視羅馬城燒成一堆瓦礫」的主唱愛爾德里奇(Andrew Eldritch)一語說穿歌特搖滾樂團的宗教立場。
哥特 哥特音樂
何謂"Gothic"?首先,從字面上來解釋,它包含了三種意義,第一,在建築上的哥特式建築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樑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與結構。第二,在文學上哥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點(如荒廢城堡)為背景的奇異、神秘之冒險故事。第三,哥特也代表一種字體相當華麗的印刷或書寫風格。
最早"Gothic"這個字是起於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Middle Ages,~15世紀)的藝術風格,它的源由是來自於曾於西元3~5世紀侵略義大利並瓦解羅馬帝國的德國哥特族人,在15世紀時,義大利人有了振興古羅馬文化的念頭因而掀起了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於義大利人對於哥特族摧毀羅馬帝國的這段歷史情仇始終難以釋懷,因此為了與這段時期有所區隔,他們便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呼為Gothic,對他們而言即意味著野蠻。僅管Gothic這個字原始上是帶有負面的含義,但事實上為數可觀的美麗藝術作品都在此時被創作出來。 12世紀時,由於建築技術的精進,因而造就了大量哥特式教堂的誕生,其中最著名的就屬巴黎的聖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當然,哥特式風格也不僅止於建築,諸如雕刻、玻璃製品、裝飾品和彩繒圖稿等等,都深受影響,這類藝術創作從12世紀中到16世紀初一直綿延不斷。事實上宗教在哥特藝術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不論是畫家或雕刻家,在他們的作品上都喜愛以宗教為題,對於寫實的題材則不甚感興趣。 約在公元1800年左右登場的浪漫主義運動(Romantic Movement),哥特與中世紀文化再度受到人們的親睞而得以復甦,浪漫主義可說是對於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理性主義(Rationalism)的反動,感性、非理性的態度是這個運動的中心,而在這個時期,哥特開始與黑暗、奇異、古怪扯上關系,事實上浪漫派的許多象徵和主題都和這些哥特次文化相當類似,這時期的一些作家十分熱衷於描寫人心的黑暗、空虛面,性妄想、恐怖、神 的題材都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地運用。此外,在視覺藝術上,浪漫派的畫家同樣偏愛黑暗、凄涼的景緻。在哥特小說中最典型的象徵就是吸血鬼(vampire),經典作品Bram Stoker的「Dracula」甚至在書中加入了吸血鬼的圖象,其可謂為發19世紀哥特文學以吸血鬼為題的濫觴。
And Also the Trees現在已經很少被人注意了。樂隊創作了大量優秀,令人悲傷的音樂,值得每個歌特音樂愛好者去體味。從技術的角度來講And Also the Trees無法與當今的歌特一族相提並論,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他們的音樂中尋找真摯的情感。了解And Also the Trees的最好的方法是感受他們的現場,Evening of the 24th 中收錄了樂隊1986年現場演出的大量歌曲都是來自樂隊最為成功之作。
時間來到1980年代,新的哥特運動在英國開始上演,哥特運動的出現或許可視為是對先前朋克文化(Punk)的反動,不論如何,哥特精神開始在音樂上展現其影響力,哥特音樂同樣喜好以人性的黑暗、空虛面為題,並且對死亡亦有著濃烈的興趣,緩慢、悲傷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樂的特色,而吸血鬼再度成為這些主題的最佳象徵。
除了音樂上的表現,哥特派的藝人團體亦在視覺上展現死亡美學,如臉色畫以慘白,著黑色服裝,或是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式的褶邊服裝,而中古世紀的廢墟、哥特式建築亦被廣泛運用。英國的哥特運動在80年代中期達到了最高峰,最具代表性的樂團為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
就音樂風格來說,此時期的英國哥特音樂被稱為New Wave,其在搖滾樂中加入了大量的合成器(鍵盤),以及前述的哥特元素,甚至也帶有電子味。而Gothic rock/New Wave在傳入美國後則進一步發展出instrial的分支,著名的團體有Ministry和Nine Inch Nail等;另一方面,在歐洲則更驅向電子樂發展。
而雖然哥特音樂在歐洲各地多朝向電子樂發展,同時也有一些其他的變形,但事實上哥特式的金屬樂也在90年代初期開始蘊釀,並終於在1995年由挪威名團Theatre of Tragedy的首張同名專輯昭告了哥特氣氛金屬時代的來臨。
不過在開始談哥特金屬前,我們不得不先從毀滅金屬(doom metal)講起,doom metal是一種沈重、黑暗、緩慢、憂郁而哀傷的音樂型態,有人認為doom metal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朔到Black Sabbath的首張同名專輯,及隨後的專輯,不過真正doom metal風格的確立則是從瑞典名團Candlemass於1986年發表的專輯開始。相當多的doom metal團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時誕生,隨後的英國名團My Dying Bride更將小提琴的編制納入其中,成為了日後凄涼派doom metal樂團借鏡的先驅。
而doom metal在90年代後也開始有多方面的發展,Theatre of Tragedy便是率先將doom metal與來自gothic rock的啟發,相互融合進而開創出了新一派的gothic doom metal,而T.O.T.也可說是帶起了哥特風再一次復興的首要功臣,T.O.T.的成功使得這股哥特金屬風潮由北歐開始迅速向外蔓延。
Theatre of Tragedy的幾項特色都成為此後哥特派金屬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已成為今日主流風格的gothic death,如采death metal殘暴男腔(甚至是black metal的尖吼黑腔)搭配柔美女音的對唱形式,這正是 色浪漫的哥特精神,這種對比作風亦象徵著黑暗(死腔和金屬樂部份)與光明、生命及愛(女音、鋼琴和交響部份)之間的
對抗。而T.O.T.女高音主唱Liv輕柔、不食人間煙火的曼妙唱腔也不知早已征服多少鋼鐵男子的心了。
不過歐洲各國因為文化的差異,使得gothic metal亦發展甚至延伸出許多不同的形態,除了gothic doom外,在荷蘭則由The Gathering奠立了以優美女音做為主唱、著重心靈感受的純gothic metal,其主唱Anneke van Giersbergen飄渺而渾美的音色,可說是gothic metal界的完美典範,在稍後的另外兩支荷蘭gothic metal團Within Temptation及After Forever,也都以擁有音色近似Anneke的女主唱著稱,足見The Gathering對荷蘭歌德金屬的影響力。不過The Gathering卻在近期逐漸轉變風格,金屬成份已愈來愈淡。
另外,北歐樂團則進一步地將一些black metal元素融入gothic當中而成為gothic black,著名的樂團有同為來自挪威的Tristania和The Sins Of Thy Beloved等,然而,事實上,gothic在北歐的發展,已是將gothic、doom、death、black融為一體,所以已難以將之歸類於單一風格,如Tristania除了盛大的交響氣勢外,甚至採用clean男腔、黑死腔加上歌劇女主唱和唱詩班的大合唱。
當然北歐樂團的音樂思維也不僅此而已,瑞典的Therion便與眾不同地發展出以管弦樂器(合成器取樣音色)與金屬樂器並重式的交響歌劇金屬,其在演唱部份於近期已全然採用專業的男女歌劇唱詩班。另外,芬蘭的As Divine Grace則以沈靜淡雅的atmosphere gothic予人一種看盡世間繁華的感受。
在德國方面則發展出古典民謠式的gothic folk,如Lacrimosa、Haggard等,這些團體除了合成器外,更採用了真實的管弦樂器,因此古典味相當濃厚,如Lacrimosa直接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而Haggard的團員包含管弦樂手甚至達到18人。
義大利近年來以前衛金屬和交響速彈金屬揚威於全歐洲,不過其在哥特金屬方面的發展亦不落人後,Inner Shrine、Macbeth即是 中翹楚,前者氣氛凄涼哀美,後者則充滿浪漫感與動人旋律。另外還有一些專注於氣氛營造的樂團,如充滿中古世紀感的Dunwich和Crown of Autumn,其中Dunwich更運用了中古樂器和僧侶唱詩班。
至於其他的歐洲國家也都有代表性的樂團,如波蘭的Sirrah,匈牙利的Even Song,羅馬尼亞的On Thorns I Lay等,風格上皆完全不同。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了解到,哥特派的金屬樂已得到全面性的發展,不再限於單一風格,而哥特不單是一種音樂型態,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哥特是一個可以讓人逃離現實而進入的幻想世界,一個黑暗而浪漫的世界,哥特精神除了可以表現在音樂上,也可以在衣著上,藝術上和文學上,帶有大量蕾絲的衣服、象徵浪漫的玫瑰,墳墓、吸血鬼、女巫,廢墟、哥特大教堂等等,這些種種都是哥特的符號象徵。當然,純就音樂上來說,一般喜好強烈直接的金屬樂迷,或許會對速度緩慢、著重氣氛發揮的哥特金屬較難以接受,不過若是能從根本上去了解這種樂派的背景和其所欲呈現的意境,適度地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或許就能體會到另一種不同的聆聽感受與樂趣。
另外,現在動漫界中出現了很多哥特風格的漫畫,例如星野桂的《 D.Gray-man》:
《D.Gray-man》可以說溶合了如今「必紅」的關鍵要素,首先星野桂本身畫風精美,頗有由貴香織里和小煙健的影子,即使放到少女漫畫雜志亦不會顯得不合時宜。[剛刊出《ZONE》時曾有眼拙的讀者懷疑星野桂是小煙健的化名……就不知道他對此是高興還是郁悶了] 其次,情節很敢鋪,一開始架子就張得大,至少已經先達到了「死里唬人」的效果,之後往哪個方面填內容都不會顯得說不過去。[大家切記以後寫作文要以「我們這個宇宙」為開頭……說笑而已]第三,整篇風格很有些十七世紀機械時代味道,如今不少讀者都喜歡這種[有人評價它是《鋼煉》的跟風之作,就連主角也被稱為「豆芽仔」,想想艾德被稱為「豆子」……真是矮子一家親]。接著,「救世主」與打鬥戲完全符合《JUMP》雜志一向的主流設定,最後,頻繁出現的十字架與服飾極符合時下流行的「哥特風」[不少玩COS的讀者已經紛紛將目標對准這部作品了]。這種男女讀者兩面討好的作品不紅實在沒天理了,今年4月發表的排行榜上,星野桂力壓空知英秋摘取2004年度「新人王」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⑺ PS是干什麼的
我的專業就是學這個的。
AdobePhotoshop,簡稱「PS」,是由Adobe Systems開發和發行的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主要處理以像素所構成的數字圖像。使用其眾多的編修與繪圖工具,可以有效地進行圖片編輯工作。
Ps功能很強大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的:
Ps可以修圖:瘦臉,長腿,瘦身,美白,美白牙齒,換衣服,換發色,臉上各種雜質的一個去除,去除雙下巴,單眼皮換雙眼皮,去除臉上油光等。
下面我挑幾個詳細說一下:去除雙下巴:鋼筆工具選中雙下巴區域--ctrl+回車變為選區--復制兩層--上面一個圖層創建剪貼蒙版--ctrl+t選擇自由變形,即可去除。
換衣服:選中衣服--復制--創建剪貼蒙版--在加正片疊底。
Ps可以摳圖:復雜的背景摳圖,透明婚紗摳圖,透明玻璃杯摳圖,透明水花摳圖,動物毛發摳圖,頭發摳圖,發絲摳圖等
下面我挑幾個詳細說一下:復雜背景摳圖:選擇--色彩范圍--吸取背景顏色--刪除,即可。
Ps可以進行圖片合成:就是把兩張不一樣的圖片,沒有任何破綻的合成一張圖片。
Ps可以進行海報設計:各種海報,下圖觀看,全部都是用ps設計出來的。
Ps還可以實現證件照換底或者證件照的發型或者衣服改變,要是你會ps的話,那簡直了,證件照自已想搞成什麼樣子就搞成什麼樣子。
Ps還可以圖片去水印......
功能實在強大,沒有它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學會ps,圖片任你搞。
而且你要是學的好,成為了大神,那你還可以接單,月入過萬不是夢。
⑻ cos裝和一般衣服有什麼不同
一般衣服是用來穿的 Cos裝是用來演的
硬要說不同也要看Cos裝的材質 工藝等等
不過一般來說的話Cos裝主要目的在於模仿游戲動漫等的人物造型
因此部分Cos裝外形與一般衣服有很大區別
此外大多數Cos裝在耐穿性和舒適度上不及一般衣服【本來就只穿個幾次而已
有些Cos裝是用乳膠啊之類的特殊材質做的 這種從材質上已經區別於一般衣服了
⑼ 小孩睡乳膠床墊好嗎小孩乳膠墊怎麼選
很多人知道成年人睡乳膠床墊是比較有益身心健康的,有助提高人的睡眠質量的。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小孩睡乳膠床墊到底好不好,會不會對小孩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就算好的話也不知道怎麼去選購。那麼小孩睡乳膠床墊好嗎?小孩乳膠墊怎麼選呢?
很多人知道成年人睡乳膠床墊是比較有益身心健康的,有助提高人的睡眠質量的。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小孩睡乳膠床墊到底好不好,會不會對小孩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就算好的話也不知道怎麼去選購。那麼小孩睡乳膠床墊好嗎?小孩乳膠墊怎麼選呢?
小孩睡乳膠床墊好嗎
1、乳膠床墊是比較適合小孩睡覺的。因為乳膠床墊的彈性是較好的,這樣能夠對兒童的脊椎矯正有幫助,當然如果家長擔心乳膠床墊還是過於柔軟,那麼可選擇密度大一點的乳膠床墊,又或者是在乳膠床墊上再放置一張 棕床墊 就好。
2、然後乳膠床墊接觸人體面積比普通床墊接觸人體面積高出很多,這樣能平均分散人體重量的承受力,這具有矯正不良的睡姿比較好的,更有殺菌的功效。
3、從透氣性和散熱性上來說是不錯的。而且,兒童如果年齡較小,像有尿床這類現象而父母沒有異地時間察覺的話,乳膠床也能很好的排是、排熱,不會對孩子造成較大的傷害。
4、乳膠床墊具有防蟎防菌、透氣、促進睡眠、回彈力強等優點,本身也具有健康環保的特性,它能散發出令蚊蟲不敢的香味,可以清洗,經久耐用,是比較健康實用的好床墊。
5、 天然乳膠床墊 冬天保暖,夏天降暑,完全符合「回歸自然」的新生活趨勢,不用太太擔心寶寶冷熱。所以以上所述說明乳膠床墊其實是適合嬰幼兒使用。
小孩乳膠墊怎麼選
1、透氣性和透水性:兒童體質偏熱甚至易導致熱傷風,選購兒童乳膠床墊要考察其透氣性,透氣性好的床墊易散熱,保證兒童睡眠中不易熱而引發熱傷風等不良症狀。
2、造型:兒童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故選兒童乳膠床墊的時候也要選造型比較有新意,圖案較能激發孩子想像力的床墊。一般是以動漫的圖片為主,顏色鮮艷一點更佳。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兒童的想像力,還能夠提高其智力。
相信大家看完後對於小孩睡乳膠床墊好嗎應該不存在疑問了,大家若是經濟條件比較好的話,不妨為小孩選擇乳膠床墊吧。但我要提醒大家,在選擇時一定要知道小孩乳膠墊怎麼選,不然沒選到適合的且品質好的,那也是枉然,甚至選購到假的劣質乳膠床墊更是不太好了。
⑽ 「楊冪娃娃」售價上萬日元,形象太雷人,卻遭國外宅男哄搶,如何看待
說起楊冪,大家應該對她十分了解吧,畢竟她最近幾年在演藝圈的發展是十分的不錯的,現在的她可以說在演藝圈中已經有很高的地位了,並且擁有自己的公司,可以說她是屬於較成功的一個女性了。
可以說楊冪是一個萬能的人,她在演藝圈中被人們稱之為拼三娘,確實她在工作這一方面十分的拼,每一個角色她都要自己的斟酌好幾天之後才會和導演說可以開拍,正是因為她的這一種努力與鍥而不舍,追求完美的精神,讓她從一個小角色慢慢的變成一個能夠撐起一部電影的主角,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她的原因了。
不同的看法也許是因為中日文化差異造成的,國外人一向以來更喜歡蘿莉風格,從楊冪娃娃的身上就足以體現出來。不得不說,國外的動漫行業和卡通表現形式也是世界僅有,這種風格早已融入了全國外各行各業,也許在他們看來,沒有這些特點的產品根本沒有靈魂。
一個楊冪娃娃在國外售價十分昂貴,標記17000日元,摺合網民幣大概1041元。盡管如此,楊冪娃娃依然風靡全國外,深受國外宅男喜愛。這在一些國人看來實在不可思議,這么雷人的娃娃竟然有這么高的市場價值,只能說,楊冪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