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始數據的熒光圖解析度一樣嗎
不一樣
熒光光譜不同的X射線管所發生的X射線能量分布是不一樣的。熒光X射線的激發效率取決於各元素吸收端的能量和照射的X射線能量。
㈡ 光學解析度是指什麼
光學解析度是用來描述光學成像系統解析物體細節的能力。當兩個等強度且不相乾的光狹縫亮紋互相靠近而快要重疊時,兩者的光強度疊加之後,中心處亮暗紋的光強度比最亮處的光強度小一些,減小成為約 81%,恰好可以判斷出來是來自於兩個不同的光狹縫。
最為世人所接受的解析度准則是由英國瑞利爵士所提出的瑞利判別准則(Rayleigh criterion)。
(2)怎麼看熒光圖片的解析度擴展閱讀
1、光學解析度中的像素密度
單位面積內的像素數量除以單位面積,單位為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越高,說明像素越密集,5PPI表示每平方英寸有5*5個像素,500PPI表示每平方英寸有500*500個像素,PPI的數值高,圖片和視頻的清晰度就更高。
2、光學解析度中的像素總數
圖片、影像的單獨一幀圖所含像素的數量,單位為像素,計算方式為長邊的像素個數乘以短邊的像素個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光學解析度
㈢ 熒光顯微鏡的解析度
熒光顯微鏡的解析度計算公式為:λ / NA
NA為物鏡的數值孔徑,
λ代表的是熒光波長,也就是之後的銀光波長
㈣ 像素,解析度,單位解析度,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怎麼理解
圖象解析度(PPI)
掃描解析度(DPI)
網屏解析度(LPI)
設備解析度(DPI)
詳細介紹:
編輯本段解析度簡介
解析度(resolution)就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點數的多少。由於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是由點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點數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屏幕區域內能顯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解析度是個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可以把整個圖像想像成是一個大型的棋盤,而解析度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經線和緯線交叉點的數目。
以解析度為1024×768的屏幕來說,即每一條水平線上包含有1024個像素點,共有768條線,即掃描列數為1024列,行數為768行。解析度不僅與顯示尺寸有關,還受顯像管點距、視頻帶寬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它和刷新頻率的關系比較密切,嚴格地說,只有當刷新頻率為「無閃爍刷新頻率」,顯示器能達到最高多少解析度,才能稱這個顯示器的最高解析度為多少。
測量方面的解析度
解析度是和圖像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衡量圖像細節表現力的技術參數。但解析度的種類有很多,其含義也各不相同。正確理解解析度在各種情況下的具體含義,弄清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一些用戶往往把解析度和點距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點距是指象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象素數越多,其解析度就越高,因此,解析度通常是以象素數來計量的,如:640×480,其象素數為307200。
註:640為水平象素數,480為垂直象素數。
由於在圖形環境中,高解析度能有效地收縮屏幕圖象,因此,在屏幕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其解析度不能越過它的最大合理限度,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顯示器大小 最大解析度
14英寸 1024×768
15英寸 1280×1024
17英寸 1600×1280
21英寸 1600×1280
買顯示器或液晶電視應該怎麼看解析度:
編輯本段解析度解析
解析度高解析度是保證彩色顯示器清晰度的重要前提。顯示器的點距是高解析度的基礎之一,大屏幕彩色顯示器的點距一般為0.28,0.26,0.25。高解析度的另一方面是指顯示器在水平和垂直顯示方面能夠達到的最大象素點,一般有320×240,640×480,1024×768,1280×1024等幾種,好的大屏幕彩顯通常能夠達到1600×1280的解析度。較高的解析度不僅意味著較高的清晰度,也意味著在同樣的顯示區域內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比如在640×480解析度下只能顯示一頁的內容,在1600×1280解析度下則能夠同時顯示兩頁。
解析度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 ppi)和每英寸點(Dot per inch, dpi)。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但更大的文件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計算機資源,更多的內存,更大的硬碟空間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圖像包含的數據不夠充分(圖形解析度較低),就會顯得相當粗糙,特別是把圖像放大為一個較大尺寸觀看的時候。所以在圖片創建期間,我們必須根據圖像最終的用途決定正確的解析度。這里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證圖像包含足夠多的數據,能滿足最終輸出的需要。同時也要適量,盡量少佔用一些計算機的資源。
通常,「解析度」被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像素數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可以同時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pi)以及圖形的長度和寬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ppi和dpi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像素」(P)只存在於計算機顯示領域,而「點」(d)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
解析度和圖象的像素有直接的關系,我們來算一算,一張解析度為640 x 480的圖片,那它的解析度就達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0萬像素,而一張解析度為1600 x 1200的圖片,它的像素就是200萬。這樣,我們就知道,解析度的兩個數字表示的是圖片在長和寬上占的點數的單位。一張數碼圖片的長寬比通常是4:3。 LCD液晶顯示器和傳統的CRT顯示器,解析度都是重要的參數之一。傳統CRT顯示器所支持的解析度較有彈性,而LCD的像素間距已經固定,所以支持的顯示模式不像CRT那麼多。LCD的最佳解析度,也叫最大解析度,在該解析度下,液晶顯示器才能顯現最佳影像。
目前15英寸LCD的最佳解析度為1024×768,17~19英寸的最佳解析度通常為1280×1024,更大尺寸擁有更大的最佳解析度。
LCD顯示器呈現解析度較低的顯示模式時,有兩種方式進行顯示。第一種為居中顯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顯示SVGA 800×600的畫面時,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個像素被呈現出來,其它沒有被呈現出來的像素則維持黑暗,目前該方法較少採用。另一種稱為擴展顯示:在顯示低於最佳解析度的畫面時,各像素點通過差動演算法擴充到相鄰像素點顯示,從而使整個畫面被充滿。這樣也使畫面失去原來的清晰度和真實的色彩。
由於現在相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的最大解析度通常是一致的,所以對於同尺寸的LCD的價格一般與解析度基本沒有關系。
編輯本段最高解析度
數碼相機能夠拍攝最大圖片的面積,就是這台數碼相機的最高解析度,通常以像素為單位。在相同尺寸的照片下,解析度越大,圖片的面積越大,文件(容量)也越大。 通常,解析度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像素數量,比如640×480等。
圖像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但更大的文件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計算機資源,更多的內存,更大的硬碟空間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圖像包含的數據不夠充分(圖形解析度較低),就會顯得相當粗糙,特別是把圖像放大為一個較大尺寸觀看的時候。所以在圖片創建期間,我們必須根據圖像最終的用途決定正確的解析度。這里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證圖像包含足夠多的數據,能滿足最終輸出的需要。同時也要適量,盡量少佔用一些計算機的資源。
解析度和圖象的像素有直接的關系,我們來算一算,一張解析度為640×480像素的圖片,那它的解析度就達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0萬像素,而一張解析度為1600×1200的圖片,它的像素就是200萬。這樣,我們就知道,解析度的兩個數字表示的是圖片在長和寬上占的點數的單位。一張數碼圖片的長寬比通常是4:3。
附:解析度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點)。 Ppi和dpi(每英寸點數)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像素」(P)只存在於計算機顯示領域,而「點」(d)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
編輯本段圖象解析度(PPI)
圖象解析度(ImageResolution):指圖象中存儲的信息量。這種解析度有多種衡量方法,典型的是以每英寸的像素數(PPI)來衡量。圖象解析度和圖象尺寸(高寬)的值一起決定文件的大小及輸出的質量,該值越大圖形文件所佔用的磁碟空間也就越多。圖象解析度以比例關系影響著文件的大小, 即文件大小與其圖象解析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保持圖象尺寸不變,將圖象解析度提高一倍,則其文件大小增大為原來的四倍。
編輯本段掃描解析度(DPI)
掃描解析度:指在掃描一幅圖象之前所設定的解析度,它將影響所生成的圖象文件的質量和使用性能,它決定圖象將以何種方式顯示或列印。如果掃描圖象用於640×480像素的屏幕顯示,則掃描解析度不必大於一般顯示器屏幕的設備解析度,即一般不超過120DPI。
但大多數情況下,掃描圖象是為了在高解析度的設備中輸出。如果圖象掃描解析度過低,會導致輸出的效果非常粗糙。反之,如果掃描解析度過高,則數字圖象中會產生超過列印所需要的信息,不但減慢列印速度,而且在列印輸出時會使圖象色調的細微過渡丟失。一般情況下,圖象解析度應該是網屏解析度的2倍,這是目前中國大多數輸出中心和印刷廠都採用的標准。然而實際上,圖象解析度應該是網幕頻率的1.5 倍,關於這個問題,恐怕會有爭議,而具體到不同的圖象本身,情況也確實各不相同。要了解詳細內容,請看《網屏角度及輸出解析度》。
編輯本段網屏解析度(LPI)
網屏解析度(ScreenResolution):又稱網幕頻率(是印刷術語),指的是印刷圖象所用的網屏的每英寸的網線數(即掛網網線數),以(LPI)來表示。例如,150LPI是指每英寸加有150條網線。
編輯本段設備解析度(DPI)
設備解析度(DeviceResolution):又稱輸出解析度,指的是各類輸出設備每英寸上可產生的點數,如顯示器、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繪圖儀的解析度。這種解析度通過DPI來衡量,目前,PC顯示器的設備解析度在60至120DPI之間。而列印設備的解析度則在360至1440DPI之間。
編輯本段圖象的位解析度
圖象的位解析度(BitResolution):又稱位深,是用來衡量每個像素儲存信息的位數。這種解析度決定可以標記為多少種色彩等級的可能性。一般常見的有8位、16位、24位或32位色彩。有時我們也將位解析度稱為顏色深度。所謂「位」,實際上是指「2」的平方次數,8位即是2的八次方,也就是8個2相乘,等於256。所以,一幅8位色彩深度的圖象,所能表現的色彩等級是256級。
編輯本段列印機的解析度
某台為360DPI,是指在用該列印機輸出圖像時,在每英寸列印紙上可以列印出360個表徵圖像輸出效果的色點。表示列印機解析度的這個數越大,表明圖像輸出的色點就越小,輸出的圖像效果就越精細。列印機色點的大小隻同列印機的硬體工藝有關,而與要輸出圖像的解析度無關。
編輯本段掃描儀的解析度
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光學部分、硬體部分和軟體部分。也就是說,掃描儀的解析度等於其光學部件的解析度加上其自身通過硬體及軟體進行處理分析所得到的解析度。光學解析度是掃描儀的光學部件在每平方英寸面積內所能捕捉到的實際的光點數,是指掃描儀CCD 的物理解析度,也是掃描儀的真實解析度,它的數值是由CCD的像素點除以掃描儀水平最大可掃尺寸得到的數值。解析度為1200DPI的掃描儀,其光學部分的解析度只佔400~600DPI。擴充部分的解析度,是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對空白部分進行科學填充所產生的(由硬體和軟體所生成,這一過程也叫「插值」處理)。光學掃描與輸出是一對一的,掃描到什麼,輸出的就是什麼。經過計算機軟硬體處理之後,輸出的圖像就會變得更逼真,解析度會更高。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掃描儀大都具有對解析度的軟、硬體擴充功能。有的掃描儀廣告上寫9600×9600DPI,這只是通過軟體"插值"所得到的最大解析度,並不是掃描儀真正光學解析度。所以對掃描儀來講,其解析度有光學解析度(或稱光學解析度)和最大解析度之說。我們說某台掃描儀的解析度高達4800DPI(這個4800DPI 是光學解析度和軟體差值處理的總和),是指用掃描儀輸入圖像時,在1平方英寸的掃描幅面上,可採集到4800×4800個像素點(Pixel)。1英寸見方的掃描區域,用4800DPI的解析度掃描後生成的圖像大小是800Pixel×4800Pixel。在掃描圖像時,掃描解析度設得越高,生成的圖像的效果就越精細,生成的圖像文件也就越大,但插值成分也越多關於掃描儀、列印機、顯示器的解析度對掃描儀、列印機及顯示器等硬體設備來說,其解析度用每英寸上可產生的點數即DPI(Dots Per Inch)來度量 。
編輯本段顯示器的解析度
為80DPI,是指在顯示器的有效顯示範圍內,顯示器的顯像設備可以在每英寸熒光屏上產生80個光點。舉個例子來說,一台14英寸的顯示器(熒光屏對角線長度為14英寸),其點距為0.28mm,那麼:顯示器解析度=25.3995mm/inch÷.28mm/Dot≈90DPI(1inch=25.3995mm)。顯示器出廠時一般並不標出表徵顯示器解析度的DPI值,只給出點距,我們根據上述公式即可算出顯示器的解析度。根據我們算出的DPI值,我們進而可以推算出顯示器可支持的最高顯示模式。假設該14英寸顯示器熒光屏有效顯示範圍的對角線長度為11.5英寸,因顯示器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顯示比例為4:3,故可設有效顯示範圍水平寬度為4x 英寸,垂直高度為3x 英寸,根據數學上的勾股定理,可得x=11.5÷5=2.3英寸。所以有效顯示範圍寬度為2.3×4=9.2英寸,垂直高度為2.3×3=6.8英寸。最高顯示模式約為:800(9.2×90)×600(6.8×90),這時是用一個點(Dot)表示一個像素(pixel)。
上面主要講述了掃描儀、列印機和顯示器的設備解析度。
特別提醒:設備解析度與用該設備處理的圖像的解析度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
測量儀器方面的解析度。
編輯本段數碼相機的解析度
數碼相機解析度的高低決定了所拍攝的影像最終能夠列印出高質量畫面的大小,或在計算機顯示器上所能夠顯示畫面的大小。數碼相機解析度的高低,取決於相機中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晶元上像素的多少,像素越多,解析度越高。由此可見,數碼相機的最大解析度也是由其生產工藝決定的,但用戶可以調整到更低解析度以減少照片佔用的空間。就同類數碼相機而言,最大解析度越高,相機檔次越高。但高解析度的相機生成的數據文件很大,對加工、處理的計算機的速度、內存和硬碟的容量以及相應軟體都有較高的要求。
數碼相機像素水平的高低與最終所能列印一定解析度照片的尺寸,可用以下方法簡單計算:假如彩色列印機的解析度為N DPI,數碼相機水平像素為M,最大可列印出的照片為M÷N英寸。比如,列印機的解析度為300DPI,那麼水平像素為3600的數碼相機,其所攝的影像文件不作插值處理能夠列印出的最大照片尺寸為12英寸(3600÷300)。很顯然,要列印出尺寸越大的數碼照片,就需要越高像素水平的數碼相機。計算顯示尺寸的方法與列印尺寸的方法相同。
編輯本段投影機的解析度
投影機的解析度有兩種常見的表示方式,一種是以電視線(TV線)的方式表示,另一種是以像素的方式表示。以電視線表示時,其解析度的含義與電視相似,這種解析度表示方式主要是為了匹配接入投影機的電視信號而提供的。以像素方式表示時通常表示為1024×768等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解析度的限制是對輸入投影機的VGA信號的行頻及場頻作一定要求。當VGA信號的行頻或場頻超過這個限制後,投影機就不能正常投顯了。
編輯本段商業印刷領域的解析度
在商業印刷領域,解析度以每英寸上等距離排列多少條網線即LPI(Lines Per Inch)表示。在傳統商業印刷製版過程中,製版時要在原始圖像前加一個網屏,這一網屏由呈方格狀的透明與不透明部分相等的網線構成。這些網線也就是光柵,其作用是切割光線解剖圖像。由於光線具有衍射的物理特性,因此光線通過網線後,形成了反映原始圖像影像變化的大小不同的點,這些點就是半色調點。一個半色調點最大不會超過一個網格的面積,網線越多,表現圖像的層次越多,圖像質量也就越好。因此商業印刷行業中採用了LPI表示解析度。
編輯本段電視的解析度
在電視工業中,解析度指的是在熒光屏等於像高的距離內人眼所能分辨的黑白條紋數,單位是電視線(TV線)。
我們國家採用的電視標準是PAL制式,它規定每秒25幀,每幀625掃描行。由於採用了隔行掃描方式,625行掃描線分為奇數行和偶數行,這分別構成了每一幀的奇、偶兩場,由於在每一幀中電子束都要從上面開始掃描,因此存在著電子束從終點回到起點的掃描逆程期,在這期間被消隱的掃描行是不可能分解圖像的。掃描逆程期約占整個掃描時間的8%,因此625行中用於掃描圖像的有效行數只有576行,由此推導出圖像在垂直方向上的解析度為576點。按現行4∶3寬高比的電視標准,圖像在水平方向上的解析度應為576×4/3=768點,這就得到了768×576這一常見的圖像大小。另外,在計算機視頻捕捉時,我們還會遇到遵循CCIR601標準的PAL制式圖像尺寸,其大小為720×576。對於我們還能接觸到的NTSC制式來講,它規定每秒30幀,每幀525行,同樣採用了隔行掃描方式,每一幀由兩場組成,其圖像大小是720×486。
編輯本段滑鼠的解析度
滑鼠的解析度是指每移動一英寸能檢測出的點數,解析度越高,質量也就越高。以前滑鼠的解析度通常為100DPI,現在的滑鼠解析度從200DPI到400DPI不等。高解析度的滑鼠通常用於制圖和精確計算機繪圖等。
編輯本段觸摸屏的解析度
觸摸屏的解析度是指將屏幕分割成可識別的觸點數目。通常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觸點數目來表示,如32×32。有的人認為觸摸屏的解析度越高越好,其實並非如此,在選用觸摸屏時應根據具體用途加以考慮。採用模擬量技術的觸摸屏解析度很高,可達到1024×1024,能勝任一些類似屏幕繪畫和寫字(手寫識別)的工作。而在多數場合下,觸摸技術的應用只是讓人們用手觸摸來選擇軟體設計的「按鈕」,沒有必要使用非常高的解析度。例如在14英寸顯示器上使用觸摸屏時,顯示區域的實際大小一般是25cm×18.5cm,一個解析度為32×32的觸摸屏就能把屏幕分割成1024個0.78cm×0.58cm(比一支香煙還細小)的觸點。人的手指按壓觸摸屏的觸點比香煙的直徑大多了,所以這樣一個觸點就已經足夠了。
㈤ 如何看熒光光譜線
對於某一元素來說,原子吸收了光輻射之後,根據躍遷過程中所涉及的能級不同,將發射出一組特徵熒光譜線。由於在原子熒光光譜分析的實驗條件下,大部分原子處於基態,而且能夠激發的能級又取決於光源所發射的譜線,因而各元素的原子熒光譜線十分簡單。根據所記錄的熒光譜線的波長即可判斷有哪些元素存在,這是定性分析的基礎。技術應用熒光譜線分布對共焦熒光顯微鏡解析度的影響研究了熒光譜線分布對共焦熒光顯微鏡中解析度的影響,導出了熒光譜線分布的熒光功率傳輸函數、三維脈沖響應函數.數值計算了熒光譜線均勻分布的情況,結果表明與採用單一中心熒光波長的解析度比較,共焦熒光顯微鏡的橫向解析度、縱向解析度隨著熒光譜線范圍和色散的增大而下降;譜線響應范圍小的探測器有利於解析度.
㈥ 熒光顯微鏡的解析度計算
熒光波長,激發光的作用僅僅是使物質發光,其作用與銀光物質後波長會改變,也就是之後的銀光波長
㈦ 怎麼用PS軟體看圖片熒光強度
看不了。用PS軟體查看不了看圖片的熒光強度,PS軟體是一種能夠隨意修改圖片的強大軟體,它可以將圖片修改為熒光效果,但是目前PS無法查看圖片的熒光強度。
㈧ 像素是怎麼計算的
像素和厘米是不能直接轉換的,只有分辯率(dpi)下才能進行轉換。例如說明如下:
平時經常使用72和300dpi,電腦顯示器用72dpi,照片用300dpi那麼像素和厘米的轉換為:72dpi 1厘米=28.346像素,300dpi 1厘米=118.11像素。
像素是指由圖像的小方格組成的,這些小方塊都有一個明確的位置和被分配的色彩數值,小方格顏色和位置就決定該圖像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厘米是一個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米的百分之一。
(8)怎麼看熒光圖片的解析度擴展閱讀:
原始像素因為多數計算機顯示器的解析度可以通過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來調節,顯示器的像素解析度可能不是一個絕對的衡量標准。 現代液晶顯示器按設計有一個原始解析度,它代表像素和三元素組之間的完美匹配。(陰極射線管也是用紅—綠—藍熒光三元素組,但是它們和圖像像素並不重合,無法和像素比較。)
對於該顯示器,原始解析度能夠產生最精細的圖像。但是因為用戶可以調整解析度,顯示器必須能夠顯示其它解析度。非原始解析度必須通過在液晶屏幕上擬合重新采樣來實現,要使用插值演算法。這經常會使屏幕看起來破碎或模糊。
例如,原始解析度為1280×1024的顯示器在解析度為1280×1024時看起來最好,也可以通過用幾個物理三元素組來表示一個像素以顯示800×600,但可能無法完全顯示1600×1200的解析度,因為物理三元素組不夠。
像素可以是長方形的或者方形的。有一個數稱為長寬比,用於表述像素有多方。
㈨ 解析度和像素分別指的是什麼
解析度(resolution)就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點數的多少。由於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是由點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點數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屏幕區域內能顯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解析度是個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可以把整個圖像想像成是一個大型的棋盤,而解析度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經線和緯線交叉點的數目。
以解析度為1024×768的屏幕來說,即每一條水平線上包含有1024個像素點,共有768條線,即掃描列數為1024列,行數為768行。解析度不僅與顯示尺寸有關,還受顯像管點距、視頻帶寬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它和刷新頻率的關系比較密切,嚴格地說,只有當刷新頻率為「無閃爍刷新頻率」,顯示器能達到最高多少解析度,才能稱這個顯示器的最高解析度為多少。
解析度是和圖像相關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衡量圖像細節表現力的技術參數。但解析度的種類有很多,其含義也各不相同。正確理解解析度在各種情況下的具體含義,弄清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一些用戶往往把解析度和點距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解析度是指象素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象素數越多,其解析度就越高,因此,解析度通常是以象素數來計量的,如:640×480,其象素數為307200。
註:640為水平象素數,480為垂直象素數。
由於在圖形環境中,高解析度能有效地收縮屏幕圖象,因此,在屏幕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其解析度不能越過它的最大合理限度,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顯示器大小最大解析度
14英寸1024×768
15英寸1280×1024
17英寸1600×1280
21英寸1600×1280
解析度解析
解析度高解析度是保證彩色顯示器清晰度的重要前提。顯示器的點距是高解析度的基礎之一,大屏幕彩色顯示器的點距一般為0.28,0.26,0.25。高解析度的另一方面是指顯示器在水平和垂直顯示方面能夠達到的最大象素點,一般有320×240,640×480,1024×768,1280×1024等幾種,好的大屏幕彩顯通常能夠達到1600×1280的解析度。較高的解析度不僅意味著較高的清晰度,也意味著在同樣的顯示區域內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比如在640×480解析度下只能顯示一頁的內容,在1600×1280解析度下則能夠同時顯示兩頁。
解析度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 ppi)和每英寸點(Dot per inch, dpi)。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但更大的文件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計算機資源,更多的內存,更大的硬碟空間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圖像包含的數據不夠充分(圖形解析度較低),就會顯得相當粗糙,特別是把圖像放大為一個較大尺寸觀看的時候。所以在圖片創建期間,我們必須根據圖像最終的用途決定正確的解析度。這里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證圖像包含足夠多的數據,能滿足最終輸出的需要。同時也要適量,盡量少佔用一些計算機的資源。
通常,「解析度」被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像素數量,比如640X480等。而在某些情況下,它也可以同時表示成「每英寸像素」(ppi)以及圖形的長度和寬度。比如72ppi,和8X6英寸。
ppi和dpi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像素」(P)只存在於計算機顯示領域,而「點」(d)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請讀者注意分辨。
解析度和圖象的像素有直接的關系,我們來算一算,一張解析度為640 x 480的圖片,那它的解析度就達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0萬像素,而一張解析度為1600 x 1200的圖片,它的像素就是200萬。這樣,我們就知道,解析度的兩個數字表示的是圖片在長和寬上占的點數的單位。一張數碼圖片的長寬比通常是4:3。 LCD液晶顯示器和傳統的CRT顯示器,解析度都是重要的參數之一。傳統CRT顯示器所支持的解析度較有彈性,而LCD的像素間距已經固定,所以支持的顯示模式不像CRT那麼多。LCD的最佳解析度,也叫最大解析度,在該解析度下,液晶顯示器才能顯現最佳影像。
目前15英寸LCD的最佳解析度為1024×768,17~19英寸的最佳解析度通常為1280×1024,更大尺寸擁有更大的最佳解析度。
LCD顯示器呈現解析度較低的顯示模式時,有兩種方式進行顯示。第一種為居中顯示:例如在XGA 1024×768的屏幕上顯示SVGA 800×600的畫面時,只有屏幕居中的800×600個像素被呈現出來,其它沒有被呈現出來的像素則維持黑暗,目前該方法較少採用。另一種稱為擴展顯示:在顯示低於最佳解析度的畫面時,各像素點通過差動演算法擴充到相鄰像素點顯示,從而使整個畫面被充滿。這樣也使畫面失去原來的清晰度和真實的色彩。
由於現在相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的最大解析度通常是一致的,所以對於同尺寸的LCD的價格一般與解析度基本沒有關系。
最高解析度
數碼相機能夠拍攝最大圖片的面積,就是這台數碼相機的最高解析度,通常以像素為單位。在相同尺寸的照片下,解析度越大,圖片的面積越大,文件(容量)也越大。 通常,解析度表示成每一個方向上的像素數量,比如640×480等。
圖像包含的數據越多,圖形文件的長度就越大,也能表現更豐富的細節。但更大的文件也需要耗用更多的計算機資源,更多的內存,更大的硬碟空間等等。在另一方面,假如圖像包含的數據不夠充分(圖形解析度較低),就會顯得相當粗糙,特別是把圖像放大為一個較大尺寸觀看的時候。所以在圖片創建期間,我們必須根據圖像最終的用途決定正確的解析度。這里的技巧是要首先保證圖像包含足夠多的數據,能滿足最終輸出的需要。同時也要適量,盡量少佔用一些計算機的資源。
解析度和圖象的像素有直接的關系,我們來算一算,一張解析度為640×480像素的圖片,那它的解析度就達到了307,200像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0萬像素,而一張解析度為1600×1200的圖片,它的像素就是200萬。這樣,我們就知道,解析度的兩個數字表示的是圖片在長和寬上占的點數的單位。一張數碼圖片的長寬比通常是4:3。
附:解析度是用於度量點陣圖圖像內數據量多少的一個參數。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和dpi(每英寸點)。 Ppi和dpi(每英寸點數)經常都會出現混用現象。從技術角度說,「像素」(P)只存在於計算機顯示領域,而「點」(d)只出現於列印或印刷領域,請讀者注意分辨。
圖象解析度(PPI)
圖象解析度(ImageResolution):指圖象中存儲的信息量。這種解析度有多種衡量方法,典型的是以每英寸的像素數(PPI)來衡量。圖象解析度和圖象尺寸(高寬)的值一起決定文件的大小及輸出的質量,該值越大圖形文件所佔用的磁碟空間也就越多。圖象解析度以比例關系影響著文件的大小, 即文件大小與其圖象解析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保持圖象尺寸不變,將圖象解析度提高一倍,則其文件大小增大為原來的四倍。
掃描解析度(DPI)
掃描解析度:指在掃描一幅圖象之前所設定的解析度,它將影響所生成的圖象文件的質量和使用性能,它決定圖象將以何種方式顯示或列印。如果掃描圖象用於640×480像素的屏幕顯示,則掃描解析度不必大於一般顯示器屏幕的設備解析度,即一般不超過120DPI。
但大多數情況下,掃描圖象是為了在高解析度的設備中輸出。如果圖象掃描解析度過低,會導致輸出的效果非常粗糙。反之,如果掃描解析度過高,則數字圖象中會產生超過列印所需要的信息,不但減慢列印速度,而且在列印輸出時會使圖象色調的細微過渡丟失。一般情況下,圖象解析度應該是網屏解析度的2倍,這是目前中國大多數輸出中心和印刷廠都採用的標准。然而實際上,圖象解析度應該是網幕頻率的1.5 倍,關於這個問題,恐怕會有爭議,而具體到不同的圖象本身,情況也確實各不相同。要了解詳細內容,請看《網屏角度及輸出解析度》。
網屏解析度(LPI)
網屏解析度(ScreenResolution):又稱網幕頻率(是印刷術語),指的是印刷圖象所用的網屏的每英寸的網線數(即掛網網線數),以(LPI)來表示。例如,150LPI是指每英寸加有150條網線。
設備解析度(DPI)
設備解析度(DeviceResolution):又稱輸出解析度,指的是各類輸出設備每英寸上可產生的點數,如顯示器、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繪圖儀的解析度。這種解析度通過DPI來衡量,目前,PC顯示器的設備解析度在60至120DPI之間。而列印設備的解析度則在360至1440DPI之間。
圖象的位解析度
圖象的位解析度(BitResolution):又稱位深,是用來衡量每個像素儲存信息的位數。這種解析度決定可以標記為多少種色彩等級的可能性。一般常見的有8位、16位、24位或32位色彩。有時我們也將位解析度稱為顏色深度。所謂「位」,實際上是指「2」的平方次數,8位即是2的八次方,也就是8個2相乘,等於256。所以,一幅8位色彩深度的圖象,所能表現的色彩等級是256級。
列印機的解析度
某台為360DPI,是指在用該列印機輸出圖像時,在每英寸列印紙上可以列印出360個表徵圖像輸出效果的色點。表示列印機解析度的這個數越大,表明圖像輸出的色點就越小,輸出的圖像效果就越精細。列印機色點的大小隻同列印機的硬體工藝有關,而與要輸出圖像的解析度無關。
掃描儀的解析度
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光學部分、硬體部分和軟體部分。也就是說,掃描儀的解析度等於其光學部件的解析度加上其自身通過硬體及軟體進行處理分析所得到的解析度。光學解析度是掃描儀的光學部件在每平方英寸面積內所能捕捉到的實際的光點數,是指掃描儀CCD 的物理解析度,也是掃描儀的真實解析度,它的數值是由CCD的像素點除以掃描儀水平最大可掃尺寸得到的數值。解析度為1200DPI的掃描儀,其光學部分的解析度只佔400~600DPI。擴充部分的解析度,是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對空白部分進行科學填充所產生的(由硬體和軟體所生成,這一過程也叫「插值」處理)。光學掃描與輸出是一對一的,掃描到什麼,輸出的就是什麼。經過計算機軟硬體處理之後,輸出的圖像就會變得更逼真,解析度會更高。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掃描儀大都具有對解析度的軟、硬體擴充功能。有的掃描儀廣告上寫9600×9600DPI,這只是通過軟體"插值"所得到的最大解析度,並不是掃描儀真正光學解析度。所以對掃描儀來講,其解析度有光學解析度(或稱光學解析度)和最大解析度之說。我們說某台掃描儀的解析度高達4800DPI(這個4800DPI 是光學解析度和軟體差值處理的總和),是指用掃描儀輸入圖像時,在1平方英寸的掃描幅面上,可採集到4800×4800個像素點(Pixel)。1英寸見方的掃描區域,用4800DPI的解析度掃描後生成的圖像大小是800Pixel×4800Pixel。在掃描圖像時,掃描解析度設得越高,生成的圖像的效果就越精細,生成的圖像文件也就越大,但插值成分也越多關於掃描儀、列印機、顯示器的解析度對掃描儀、列印機及顯示器等硬體設備來說,其解析度用每英寸上可產生的點數即DPI(Dots Per Inch)來度量 。
顯示器的解析度
為80DPI,是指在顯示器的有效顯示範圍內,顯示器的顯像設備可以在每英寸熒光屏上產生80個光點。舉個例子來說,一台14英寸的顯示器(熒光屏對角線長度為14英寸),其點距為0.28mm,那麼:顯示器解析度=25.3995mm/inch÷.28mm/Dot≈90DPI(1inch=25.3995mm)。顯示器出廠時一般並不標出表徵顯示器解析度的DPI值,只給出點距,我們根據上述公式即可算出顯示器的解析度。根據我們算出的DPI值,我們進而可以推算出顯示器可支持的最高顯示模式。假設該14英寸顯示器熒光屏有效顯示範圍的對角線長度為11.5英寸,因顯示器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顯示比例為4:3,故可設有效顯示範圍水平寬度為4x 英寸,垂直高度為3x 英寸,根據數學上的勾股定理,可得x=11.5÷5=2.3英寸。所以有效顯示範圍寬度為2.3×4=9.2英寸,垂直高度為2.3×3=6.8英寸。最高顯示模式約為:800(9.2×90)×600(6.8×90),這時是用一個點(Dot)表示一個像素(pixel)。
上面主要講述了掃描儀、列印機和顯示器的設備解析度。
特別提醒:設備解析度與用該設備處理的圖像的解析度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
㈩ 解析度怎麼一回事啊如何知道解析度呢
比如800*600,就是你的屏幕分成寬800,高600的點陣,每個點有一個顏色值.數值越大,代表屏幕上的象素點越多,同樣一個物體會被更多的點來表示,則圖像越細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