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Steampunk是一個合成詞,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兩個片語成。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了。朋克則是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用街頭語對白書寫的文體,它的意義在於題材的風格獨立,而非反社會性。蒸汽朋克的作品往往依靠某種假設的新技術,如通過新能源、新機械、新材料、新交通工具等方式,展現一個平行於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努力營造它的虛構和懷舊等特點。
雖然蒸汽朋克具備一定的科學成分,但是並沒有拘泥於此。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而蒸汽朋克就是建立在工業科學革命的基礎上,展現在現實中不存在的空間,讓玩家看到不曾看到的事物,給他們帶來愉悅的題材。它的真正價值就在於給玩家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刺激他們的想像力,並給予他們在這方面的熏陶。
2. 什麼是"蒸氣朋克"
「蒸汽朋克」是一個合成詞,來自於蒸汽[steam]和朋克[punk,一種反社會的音樂風格]的合成。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了。朋克則是一種非主流的邊緣文化,用街頭語對白書寫的文體,它的意義在於題材的風格獨立,而非反社會性。
「蒸汽朋克」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威廉·福特·吉勃遜[William Ford Gibson]與其朋友布魯斯·史得靈[Bruce Sterling]於1991年合著的一本關於平行歷史的科幻小說《The Difference Engine》中,它根植於一個看似荒誕的簡單假設,作者假設「要是在後維多利亞時期,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計算機就已經被證實為可行的話……」展現一個平行於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努力營造它的虛構和懷舊等特點,從此而展開一段似虛似實的精彩故事。
其後的評論對這類小說的評價很高,認為這類作品開拓出了科幻文學中的另一塊領地,並授予它們的作者「勇敢的一代」的稱號。雖然取得了這樣的成功,但是「蒸汽朋克」文化仍然在繼續影響著創作界。
蒸汽朋克文化的巨大影響力
在電影方面,已經可以在多部作品中尋找到蒸汽朋克文化的影子,而其中最為廣大年輕朋友喜歡和熟悉的,恐怕還要數著名的《最終幻想》系列。在這一系列電影中,蒸汽機械有著極其全面的細致表現。
《最終幻想》系列電影中,蒸汽機械已經作為其世界觀的重要展現元素。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虛構的世界:2065年,地球上的人類正在被毀滅和混亂包圍著,城市荒蕪了,人口驟減,所剩無幾的一些地球人必須想盡各種辦法才能得以勉強生存……而與此同時,地球還在遭受著外星球武裝力量的入侵和大屠殺。在這一大背景之下,蒸汽機械類場景的廣泛運用便顯現出了這部作品的虛幻性和懷舊感。同時,《最終幻想》系列電影的主題——探討「愛」與「生命」的真正意義——也就在欣賞者的懷舊感中變得越發清晰起來,進而與創作者產生共鳴。
另外,該系列電影中某些建築的風格也同樣包含有蒸汽機械文化的色彩。由於其故事背景是設置在一個未來被毀壞世界的基礎上,因此裡面出現了很多以蒸汽為動力的移動建築。這些建築的風格具有相當的美學標准,引用一些知名電影評論家的描述就是:它們具有「機械美」——外型上的震撼,細節處的精緻細膩,這是它與美國式科幻電影中機械建築的龐大和粗糙最大的不同之處。所以,《最終幻想》系列電影的每一部面市之後,其機械建築美就往往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最終幻想》系列電影中也同樣包含有朋克文化。按照前文對朋克文化的解釋,我們將會很容易的聯想到《最終幻想》系列電影中表現朋克文化的諸多元素。這其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它獨特的劇情:在未來的受到侵略的地球上,一群年輕人為了拯救地球與全人類而與侵略者展開斗爭,並開始了一段發現並證明生命和愛的真義的旅程。在這一過程中,後者是他們的終極目的,也是影片要說明和論證的關鍵問題。然而,試問生命與愛的真義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終極的問題恐怕無人能答!但是影片恰恰就是要表達這樣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通過影片中一系列人物的激動、歡笑、義氣、勇敢等元素來構成這個讓所有人迷惑的問題的答案。他們用他們獨特的略帶朋克文化的方式發出了對生命和愛的真義的庄嚴拷問,由此,整個影片也就給人一種朋克意味了。
其次,在其建築風格的表現上,也多少有著一些朋克文化的影子。我們知道,影片中的很多建築給人感覺非常冰冷,不太適合人類居住,然而影片中卻將這類建築區作為主要場景加以表現,相信很多觀眾看到此種情景時,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心理反差,而這不正是朋克文化的精髓所在么——反社會主流文化。
事實上,蒸汽朋克文化不但在電影中有諸多體現,而且在一些游戲中也可以見到它的影子。韓國知名游戲研發商韓光軟體(HanbitSoft)便在最近推出了一款蒸汽朋克文化濃厚的網路游戲《蒸汽幻想》(Neo Steam)。這款游戲中的世界由三塊相鄰的大陸組成,分別代表著三個國家。游戲所設計的世界非常之大,絕不遜於「魔獸世界」和「天堂2」。三塊大陸各自擁有多變的地形環境以及建築物風格。同時擁有機械裝置、城堡碼頭、遺跡地牢、魔法森林等等各種豐富的游戲場景。而最為重要的便是這款游戲中的「新蒸汽」,因為所有的機械裝置都需要用它來作為動力運轉,因此,這種珍貴的能源就成為了各種族和國家爭奪的焦點。
從以上文字所談到的《蒸汽幻想》(Neo Steam)游戲世界觀中,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虛幻的游戲世界與「蒸汽朋克」文化創作家威廉·福特·吉勃遜[William Ford Gibson]與布魯斯·史得靈[Bruce Sterling]在科幻小說《The Difference Engine》中所描述的世界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同樣是以蒸汽為動力的機械裝置作為社會生產和生活的主要元素;同樣是一個大得形同我們的真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同樣是按照真實世界中的生存生活法則來推進故事的進程(《蒸汽幻想》中還包含有魔法,因此在這一點上不全是遵照真實世界中的法則)。
另外,《蒸汽幻想》(Neo Steam)這款游戲雖然主張的是一種朋克文化,但是依然切合了當前相當多玩家的喜好,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反潮流的回歸」現象吧。
蒸汽朋克文化表現方式比較談
關於蒸汽朋克文化的表現形式,上文之中已經談到了三種,雖然我們可能還有很多方式沒有涉及到,但是筆者很想就此三種中的後兩種作一下比較,談一談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最終幻想》系列電影中表現蒸汽朋克文化的要素有故事背景、建築、交通工具等,在這些元素中,故事背景為我們交代了整個故事發生的年代、地點、背景、關鍵人物等,這與即將要在大陸測試的網路游戲《蒸汽幻想》(Neo Steam)中的故事背景有著些許的相似。在年代上,兩者均平行於歷史時間,前者是將時間推進到未來,而後者則是將時間拉回到中世紀擁有魔法的年代;在地點上,兩者卻不近相同,前者的故事仍然發生在地球上,然而後者的故事卻發生在虛構出來的多個國家之中;在背景上,前者是領地遭到侵略,人類奮起反擊,後者是各國為爭奪新能源(新蒸汽 Neo Steam)而不斷發生戰爭;在關鍵人物上,前者是人類與侵略者,後者是人類、精靈、猿矮人、狼巨人四個種族。這些要素均表現出了蒸汽朋克文化的核心主旨——反主流與獨立。
再看建築,咋一看,《蒸汽幻想》與《最終幻想》在這個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蒸汽幻想》中雖然有部分建築的風格與《最終幻想》中的建築風格類似,但是給人的總體感覺還是以可愛型為主,而《最終幻想》中的建築風格則體現了家園遭到侵襲後的冷峻。不過,當我們將建築這一單獨的環節置入到故事的整體之中時,會發現它們其實是殊途同歸——可愛型的建築不正是其風格獨立及反主流的一種體現么?而冷俊型的建築也與正統建築的柔和大氣威嚴等特質相去甚遠,這其實也是一種反主流及追求風格獨立的體現。
而在交通工具上,兩者中最為接近的莫過於「飛空艇」了,飛空艇的作用在這兩部作品中非常相似,但是造型上可能不太一樣。《蒸汽幻想》不可變形,而《最終幻想》中的飛空艇不但可以變形而且還很龐大。而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兩者中的飛空艇均使用新蒸汽作為動力能源,且是人們常用的交通工具,這使它成為了兩部作品體現蒸汽朋克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這兩部作品中,體現蒸汽朋克文化的元素還有很多,很值得廣大蒸汽朋克文化fans去搜集整理,相信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在游戲中亦或在小說中,您都會發現更多有趣的設定和故事。
3. 動漫電影是蒸汽朋克風的,記得裡面的主角好像有一個叫小黑的,主角的口頭禪是安心安心 就是忘了叫什麼了
《惡 童》是由邁克爾·艾里亞斯執導,二宮和也、蒼井優、伊勢谷友介、宮藤官九郎配音的動畫電影。於2006年12月23日公映。
影片根據松本大洋的作品改編,講述的是相依為命的孤兒小黑和小白是附近聞名的不 良少年,當寶町在一群人的私 利下面臨巨大變動的時候,兩個少年採取了不同的行動的故事。
4. 找一部蒸汽朋克題材的動漫
不會是截圖的《屍者的帝國》吧?——將死去的摯友星期五做成了屍者。
5. 有哪些畫風精良的蒸汽朋克風的動畫和漫畫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天降奇兵》,《天空之城》,《飆風戰警》,《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 《時光機器》,《寶藏星球》,《最終流浪》,《天空上校與明日世界》,《變異編年史》。
6. 日本動畫片有很多機械齒輪的那種叫什麼風格
親,那是蒸汽朋克風格。由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兩個片語成。蒸汽自然是代表了以蒸汽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了。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位於上海地鐵4號線南浦大橋站附近新開的Pulupulu感受一下。
7. 有沒有蒸汽朋克風的動漫
最終流放、天空之城、蒸汽男孩 《哈爾的移動城堡》
《鋼之煉金術士》
《藍寶石之謎》
《亞特蘭蒂斯》 from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