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元宵節花燈仙子長什麼樣子要圖!!!!!
花燈仙子給人間帶來光明,是人間的天使。
怪獸「夕」在大年三十晚上被人們用爆竹趕跑後懷恨在心,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抓走了給人間帶來光明的花燈仙子.元宵仙子是花燈仙子的好朋友,她向人們大聲疾呼營救花燈仙子,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少男少女們加入了營救花燈仙子的隊伍,營救活動開始......
少男少女們跟著元宵仙子來到了 怪獸「夕」的藏身地。元宵仙子用魔法將厚重的大門打開了。少男們用准備好的爆竹轟炸 怪獸「夕」,「夕」嚇得連忙抱住頭,少女們趁機解開花燈仙子身上的繩子。花燈仙子十分氣憤,用魔法將怪獸「夕」變成了一頭小豬。
⑵ 元宵節的代表顏色是什麼顏色元宵節的手抄報的圖片。
元宵節的代表顏色如果是紅色和白色的花,元宵節的手抄報也是紅色和白色,所以元宵節的代表顏色是五顏六色
⑶ 這個白白圓圓像元宵的卡通人物叫什麼
頭上長草的顏文字君
網路一下,套圖很多
滿意望及時採納,謝謝
⑷ 請各位大俠給我找找這個圖片 要176*220 大小的
(176*220)手機圖片目錄
- 元宵節手機動態閃圖
- 新年祝福動態閃圖手機圖片
- (176x220)漂亮動人手機動態閃圖
- (176x220)新年新出的手機動態動畫圖片
- 可愛聖誕節手機動態動畫圖片
- 可愛漂亮的手機動態動畫圖片
- 韓國卡通黑色系列手機動畫
- (176*220)極品汽車手機圖片
- (176x220)哼哼唧唧手機動態圖片
- 齙牙狗手機圖片
- 體育世界的精彩瞬間
- (176*220)另類的非主流手機圖片
- 雜七雜八的手機動態圖片
- 韓國美女韓彩英手機桌面
- 漂亮可愛的手機動態圖片
- 財源滾滾手機圖片
- 韓國時尚卡通手機動態圖片
- 時尚可愛的Hello Kitty貓手機動態圖片
- 漂亮的hello kitty卡通圖片
- 時尚另類的日本SD娃娃
- (176*220)漂亮時尚的windows XP手機桌面
- 非主流待機圖片大全集
- 韓國爆炸頭JaJa娃娃動態圖片
- 非常稀有的手機動態圖片
- 超美的(176x220)黑色奇酷圖片
- 卡通心型圖案動態圖片
- 非主流物語手機圖片
- 繽紛的蝴蝶世界-(176*220)動物手機圖片系列
- 非主流手機圖片
- JAY周傑倫待機圖
- 個性心形圖片
- 變形金剛待機圖片
- 廣告精選手機待機圖片下載
- 黑色個性唯美動畫動態圖片
- 精品個性手機圖片壁紙下載
- 176 220精品手機圖片桌面壁紙
- (176 220)黑色奇幻手機待機酷圖
- 摩托羅拉L7手機圖片
- 港台當紅偶像明星動態動畫圖片
- 港台偶像明星手機待機圖片
- 日韓當紅偶像明星手機待機圖片
- 日韓當紅偶像明星動畫動感屏保圖片
- 國內大腕和明星手機待機圖片
- 明星手機圖片桌面壁紙
- 明星手機待機屏保
- (176*220)精品畫廊手機待機屏保
- 手繪之美手機圖片壁紙下載
- 水墨彩繪手機圖片桌面壁紙
- 國畫書法手機圖片桌面壁紙
- 水果部落手機動感圖片
- 動漫卡通CG手機圖片桌面壁紙
- 動漫卡通CG手機待機屏保
- 卡通動漫美女手機待機屏保
- (176x220)韓國漫畫系列手機動態圖片
- 綠豆蛙手機待機圖片
- 海盜豬手機動畫圖片
- 趴趴熊手機動態圖片
- 胖胖豬手機待機屏保
- (176 220)火影忍者手機圖片桌面壁紙
- (176*220)灌籃高手手機圖片
- Q版卡通手機圖片下載
- 美女手機圖片桌面壁紙
- 手機桌面壁紙圖片(176×220)
- 美女手機待機屏保
- 【福壽喜財系列】動畫動態圖片
⑸ 以元宵節為主題的繪畫是什麼
1、先畫出一個大橢圓,這是一隻碗的邊沿,碗里畫出幾只湯圓,碗上面畫出一隻勺子,勺子里有一隻湯圓。
⑹ 元宵節簡筆畫怎麼畫,最好在給一張圖!十萬火急!!!!!!!!!!!!!!!!!!!!!
這個挺好的
⑺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快點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游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復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⑻ 萬家燈火元宵鬧丨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過元宵節的嗎
時間從不停歇,元宵節的到來,則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春節的收尾。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有一個必做的事情,那就是賞花燈。現代社會的元宵節習俗想必你也是非常了解了,那麼 古人的元宵節是怎麼過的呢? 想知道嗎?快來隨我一同去了解一下吧~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東漢:燃燈表佛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這個習俗經官方的倡導而開始流行,並在這一夜取消宵禁制度。
據《事物紀原》記載:漢代西都長安城有執金吾負責宵禁,「曉瞑傳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晚,皇帝特許執金吾馳禁,前後各一日,允許士民踏月觀燈。
隋唐:特許馳禁 放三夜花燈
南北朝時,元宵節燃燈已成氣候, 而真正讓元宵節燃燈之俗發揚光大的則是隋唐 。隋朝時,正月十五元宵節已盛況空前。《隋書·柳彧傳》記載:「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當時的長安城居民都會出來觀燈看戲,街頭表演也豐富有趣,「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伎,詭狀異形。」
同西周兩漢一樣,唐代都城長安也有宵禁制度。但是元宵節前後幾日內,卻特許馳禁,放三夜花燈,稱之為「放夜」。 據《太平御覽》引唐人韋述《兩京新記》:「惟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馳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當此之時,「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崔液《上元夜六首》),於是「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無不走出坊門,夜遊觀賞那爭奇斗艷的各式花燈,以致車不能掉頭,人難以轉身。甚至有的人被擠得懸空而起,「有足不躡地浮行數十步者」。那時不僅在花燈的製作上推陳出新,燈下的歌舞百戲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宮中選出的歌女,頭戴花冠,身穿霞帔。每一名歌女的服裝就要花費三百貫,整個元宵慶典的豪奢也就不難想像了。
宋:燈市如晝 熱鬧非凡
元宵節於宋人,更被慣呼為元夕、上元,是一年中極其重要的節日,持續的時間很長。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 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圖像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復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
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明:賜宴歡愉 通宵達旦
唐代時元宵節已有賞燈習俗,當時張燈三夜,已是盛況。到了宋代,增加到五夜,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甚至出現了燈謎游戲。 明代將其延長到了十夜,成為歷代之最 。百官皆有假期,賜宴歡愉,通宵達旦。「永樂間。文皇帝賜燈節假十日。蓋以上元游樂。為太平盛事。故假期反優於元旦(當時的元旦即現在的春節)。至今循以為例。」——《萬曆野獲編》
民間更是會搭起燈樓,彩燈如市集,熱鬧足十日夜,可謂空前輝煌。由於持續的時間極長,所以明代的元宵燈市,花樣繁多——如《西遊記》中有「雪花燈,梅花燈,春冰剪碎」、「核桃燈,荷花燈,燈樓高掛」、「蝦兒燈,鱉兒燈,棚前高弄」、「鷹兒燈,鳳兒燈,相連相並」;又如《金瓶梅》里有「秀才燈,揖讓進止,存孔孟之遺風;媳婦燈,容德溫柔,效孟姜之節操;和尚燈,月明與柳翠相連;通判燈,鍾馗與小妹並坐」等,還多了許多寓意和說法。
很多人將「元宵節」稱作「中國情人節」,雖然不算十分確切,卻也點出了「元宵節」相比其他節日彷彿更多了許多風花雪月的故事,在夜晚輝煌的燈光下,將一對對的人兒映照得恨不能共許白頭。在明朝,元宵節是極為受重視的節日,也是普通人民最喜愛的節日……「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寅《元宵》
還有一幅大體展現古代明清兩朝民間如何過元宵節的畫卷——《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大臣們為了討好皇帝,費盡腦細胞終於想出個辦法,讓皇帝過一個不一樣的元宵節,大臣們直接將民間的街市場景,全部照搬到了宮中。憲宗皇帝見到民間的街頭場景,覺得新奇好玩,於是封賞了大臣們,並下令宮廷畫師將這個場景畫了下來。這畫卷也反映出了當時明代過元宵節的民俗。
《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清:製冰燈品元宵
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對漢族的元宵節活動也全盤接收了。但是,清代放燈時間已沒有明代十日之久。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清代是「自十三至十七均謂燈節,惟十五日謂之正燈耳」。也就是說清代放燈時間只有五夜,只有十五夜才算正節放燈。
「每至燈節,內廷筵宴,放煙火,市肆張燈。而大街之燈,以東四牌樓及地安門為最盛」。各式各樣的彩燈,多用紗絹、玻璃、明角做成,上面繪有古今人物故事。在清代令人眼花繚亂的花燈中,最值得一提的是 冰燈 。因為滿族原居東北黑龍江一帶,氣候寒冷而冰多,因此有冰燈之俗。滿族入主中原後,冰燈也傳入中原。北京當時有能工巧匠製作冰燈,「結冰為器,裁麥苗為人物,華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觀也」。正月元宵,中原草木萌春,南方已花枝待發,而東北仍處於一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世界。
當然,品元宵也得安排上,比如乾隆三十年元宵節,按《膳底檔》記載,皇帝與太後及嬪妃於晚間酉初二刻,在行宮觀煙火,共用元宵二十八盒、每盒八碗,果盒十六副,攢盤餑餑果子六十盤。
清代元宵節,民間的娛樂活動增添了大量的新內容。從元旦到元宵節,舞獅子、舞龍、鬧社火、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活動都涌到節日期間,每日社火不斷,鑼鼓喧天。像《清嘉錄》描寫燈節的詩中就有:「看殘燭火鬧元宵,劃出旱船忙打招,不放月華侵下界,煙竿火塔又是橋。」
《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局部 清代,畫面左邊有賽過一層樓高的「鰲山」燈
元宵節發展至今,大家對中國的傳統節日也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參與,樂在其中。
最後,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END-
⑼ 以「元宵節」為題,製作一張手抄報。急用!!
版面:先畫一碗小小的元宵(在左拐角畫),再寫元宵節快樂,畫幾個圓可以寫內容,再寫名字。
內容:寫元宵節的來歷,寫祝福語,還有各地的習俗。
我就是這樣寫的,供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