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字的甲骨文,小篆,隸書字體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章草)—楷書——行書的演變順序。
1、甲骨文
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邊刻有一些符號,可以看成是早期(約公元前4300年)的雛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備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並把這種文字叫作甲骨文。
2、金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字體也不斷地在演變。從殷商到秦統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金文是銅器銘文的通稱,古代的銅器多為鍾鼎,所以也叫鍾鼎文。金文筆畫也比甲骨文豐富多了,大小勻稱,也有了行款,並有了一定的裝飾性。
3、大小篆
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諸侯爭戰,你爭我奪,也造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將文字統一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呢,就稱為大篆,傳世的《琅邪台刻石》《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代表作。
4、隸書
小篆雖然規范,看起來也漂亮,但寫起來並不容易,應用時不能令人滿意。人們對文字這一傳播思想記錄語言的工具的希望,是越方便越好,於是在小篆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字體——隸書。
到了漢代,隸書逐漸成熟,占據了主要地位,這時由於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隸書已寫得相當美觀,留下了許多名碑,如《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等風格各異的傑作,至今仍是學習隸書的最好範本。
5、楷書
隸書進一步演化而成為楷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字體,它比隸書更豐富而完備。三國時期的鍾繇是在楷書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貢獻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發展,書法也發展到了頂峰,出現了一大批擅長寫楷書的名家.像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
6、草書
草書並不是在楷書出現以後才有的。「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無論哪種字體寫得潦草,都算草書。作為一種專門的字體,是漢代才有的。到漢末,草書才大為風行,先為章草,又為今草,最後發展為狂草,還有小草。草書種類繁多,初學者不宜學,所以在這兒也不多說了。
7、行書
行書,這是介乎楷、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東漢之末。真正繁榮時期是東晉,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就是行書。由於行書比較實用,書寫比楷書更為便利,又不像草書那樣難認,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體。
B. 隸書的識字怎麼寫
隸書「識」字的寫法是
隸書的主要代表作品
隸書的代表作品分別是,唐代隸書歷來有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韓擇木列四家之首,其隸書代表作是《祭西嶽神告文碑》。史惟則,人稱「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禪師碑》。而蔡有鄰、李潮鮮有作品傳世。此外,唐代隸書作品,著名的還有徐誥的《嵩陽觀記》,唐玄宗的《石台孝經》,李白的《上陽台》,杜牧的《張好好詩》等。
C. 學的隸書怎麼寫
學的隸書如下圖:
D. 隸書字體怎麼寫
隸書點畫的寫法於篆書有明顯的不同,篆書的點畫可概括為點、直、弧3種,而發展到隸書已經具備了永字八法中的8種筆畫。在用筆上,篆書多為圓筆,而隸書已有方圓並用之筆,並且筆畫有了粗細變化。
隸書的點有中點、上點、左點、右點和橫點的不同。中點的寫法是落筆後,提筆逆鋒向上,轉筆回鋒向右,頓筆向下,繼回筆收鋒於點內。
隸書的點與篆書的點不同的是,已有倚側的變化。上點的寫法略同中點,只是末筆不向點內回筆收鋒,而想向下漸提出鋒。左點和右點及橫點的寫法與上點的寫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鋒的方向各不相同。
隸書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寫法與左點、右點寫法相似,不同處是末筆出鋒較長。
(4)識字的隸書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一、創作要點
1、要取法漢碑和秦漢竹木簡。所謂取法,就是認真刻苦地解讀、體會,而不是浮光掠影。少看當代人的作品,看當代人的作品要看出其缺點和不足。
2、恰當把握主體的創作狀態。「書寫性」其實就是將書寫過程和創作情緒紙面化。行筆重復,會形成慣性。由生到熟,要避熟趨生。
3、正確對待風格問題。風格是自然生成的,不能一概而論。風格面貌不強,不必耿耿於懷;已經形成風格面貌的,也不必沾沾自喜或故意迴避。
二、結構特點
1、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2、化圓為方化弧為直
這是隸書簡化篆書的兩條基本路子。不過如果不了解篆書的圓,就不易掌握好隸書的方。因為隸筆中的直畫或方折,還無不包藏著篆字的弧勢,所以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3、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隸字一反篆字縱向取勢的常態,而改以橫向(左右)取勢,造成字形尚扁方,筆畫收縮縱向筆勢而強化橫向分展。
E. 春 字用隸書怎麼寫 圖片
春字的隸書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春的釋義
1、春季。
2、指一年的時間。
3、指男女情慾。
4、比喻生機。
二、字源解說
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後延伸至以「春」作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
三、組詞
陽春、春天、春色、新春、春風等。
(5)識字的隸書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一、陽春 [ yáng chūn ]
指春天。
二、春天 [ chūn tiān ]
春季。
三、春色[ chūn sè ]
1、春天的景色。
2、指臉上呈現的喜色或酒後臉上泛起的紅色。
四、新春 [ xīn chūn ]
指春節和春節以後的一二十天。
五、春風 [ chūn fēng ]
比喻和悅的神色。
F. 書的隸書寫法是什麼
書的隸書寫法如下圖所示:
一、書的釋義
1、寫字;記錄;書寫。
2、字體。
3、裝訂成冊的著作。
二、組詞
書房、草書、藏書、書包、看書等。
組詞
一、書房[ shū fáng ]
讀書寫字用的房間。
二、草書[ cǎo shū ]
漢字字體之一。字形比隸、楷簡化,筆畫牽連曲折,便於迅速書寫。從漢代以來,體勢屢有變遷,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等。
三、藏書 [ cáng shū ]
1、收藏圖書。也指收藏的圖書。
2、書名。也叫《李氏藏書》。
四、書包 [ shū bāo ]
布或皮革等製成的袋子,主要供學生上學時裝書籍、文具用。
五、看書 [ kàn shū ]
讀書。
G.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怎麼寫
一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的書寫方式如下:
(7)識字的隸書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一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弌,古文一。
白話版《說文解字》:一,開天闢地之初、萬物形成之始,道立於一體化的渾沌,然後造化分出天地,化成萬物。所有與一相關的字,都採用「一」作邊旁。 弌,這是古文寫法的「一」。
二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二,地之數也。從偶一。凡二之屬皆從二。弍,古文。
白話版《說文解字》:二,表示地的數。由成雙的「一」構成。所有與二相關的字,都採用「二」作邊旁。「弍」,這是古文寫法的「二」。
三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弎,古文三從弋。
白話版《說文解字》:三,代表天、地、人之道。由三畫構成。所有與三相關的字,都採用「三」作邊旁。「弎」,這是古文寫法的「三」,採用「弋」作邊旁。
四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
白話版《說文解字》:四,陰數。像四分的形狀。所有與四相關的字,都採用「四」作邊旁。
五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閑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
白話版《說文解字》: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據「二」為字根,「二」表示天地兩極,「乂」代表陰氣和陽氣交錯,「五」表示陰陽兩氣在天地間交錯。所有與五相關的字,都採用「五」作邊旁。
六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六,《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從入,從八。凡六之屬皆從六。
白話版《說文解字》:六,《周易》常用的數,陰爻稱為六,即陰爻的變數為六,陽爻的變數為八。字形採用「入、八」會義。所有與六相關的字, 都採用「六」作邊旁。
七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從七。
白話版《說文解字》:七,陽的正數。字形採用「一」作字根,「一」表示陽氣,折筆表示微弱的陰氣從中斜斜冒出。所有與七相關的字,都採用「七」作邊旁。
八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凡八之屬皆從八。
白話版《說文解字》:八,劃分、區別。像一分為二、相別相背的形狀。所有與八相關的字,都採用「八」作邊旁。
九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從九。
白話版《說文解字》:九,陽的最大變數。位元組像事物曲折變化直至窮盡的樣子。所有與九相關的字,都採用「九」作邊旁。
十字的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十,數之具也。一為東西,丨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凡十之屬皆從十。
白話版《說文解字》:十,表示十進位所需數都已具備。「一」代表世界的東西,「丨」代表世界的南北,「一」和「|」相交成「十」,則表示東西南北中齊備。所有與十相關的字,都採用「十」作邊旁。
H. 字隸書寫法怎麼寫
12.14
I. 隸書一字怎麼寫
蠶頭雁尾。
寫法見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