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腳上起水泡怎麼辦腳趾,腳後跟,腳底等都有,有較大的,也有一大片較小的,還有褪皮。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情況可能是足癬,是由於真菌引起的皮膚病,有瘙癢蛻皮起水泡糜爛,甚至有滲出的表現,<br/>意見建議:可以局部用抗真菌的葯膏塗擦比如特比萘芬軟膏,達克寧軟膏等,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時間比較長,反復發作的話,最好服用抗真菌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片等,平時要清淡飲食不吃辛辣不喝酒,僅供參考,祝你健康!
2. 腳上有水泡 有圖
將少量明礬(估計多少沒有限制)用布包起來敲碎放到桶里,倒入開水融化,溫度合適的時候用明礬水泡腳,泡5-10分鍾即可,最好是睡前泡,一是有利於睡眠,另外,不會因為要穿鞋而出汗。這樣堅持2個星期左右,腳氣便可治癒。
將削下的冬瓜皮熬水,水熬好後先熏,待水晾溫時把腳放在冬瓜皮水裡泡15分鍾。每天泡一次,連續泡上一段時間,腳氣病就會有好轉。
根據冬瓜皮的葯理,這種泡腳方法簡便易行。「腳氣」即西醫所稱的足癬,產生機理是濕熱下注,正虛邪襲;或接觸病者鞋襪感染致病。夏季是本病易發季節。而冬瓜皮性味甘寒,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所以能收到較好的療效。患有本病的患者夏季最好不要穿塑料涼鞋,要保持足部乾燥,防止復發。
腳氣是致病性皮膚絲狀真菌引起的常見皮膚病。而風油精中含有的薄荷腦、樟腦、桉葉油、丁香酚、水楊酸甲酯等正好能夠清涼、止癢、殺菌、抗菌,對腳氣能起到針對性作用。
桉葉油和丁香酚目前已經成為許多外用皮膚消毒劑的主要成分,殺菌作用尤其明顯;薄荷腦、樟腦可加快皮膚葯物穿透速度,而不會對皮膚造成嚴重刺激和損傷,非常有利於風油精在皮膚局部發揮療效。因此,風油精還可廣泛應用於因真菌感染而發生的其他皮膚病。
具體使用方法是每天睡前用溫水洗腳後,用棉簽蘸適量風油精塗於患處,一般連續使用5天,就能基本達到止痛、止癢的作用。如果伴有水皰,應先用針將水皰挑破,再用風油精。
腳氣的反復發生與密切接觸感染源有關,徹底消滅感染源(如鞋、襪、拖鞋等)是根本。所以,風油精雖然能治療腳氣,但不能從根本上達到防止腳氣復發的目的。
另外,風油精成分中樟腦、桉葉油可經皮膚吸收,然後經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生長,有致畸和引起血膽紅素升高,引致核黃疸的副作用,所以孕產婦、嬰幼兒不宜使用。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3. 腳趾頭長水泡怎麼辦
應該屬於腳癬,水泡型。
治療推薦,僅供參考:
1 復方酮康唑軟膏和聯苯苄唑乳膏,交替使用,一周可以緩解症狀,堅持一月,效果理想
2 花椒+醋,每晚睡前泡腳20分鍾,一周起效,長期堅持,治療腳氣的同時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 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常引起手癬和甲癬等,抓破後會繼發細菌感染,引起嚴重的並發症。洗腳盆及擦腳毛 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
8回答者: 華都皮
4. 腳上長水泡怎麼辦
腳氣是由皮膚癬菌(真菌或稱黴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濕或鞋襪不通氣等都可誘發本病。皮膚癬菌常通過污染的澡堂、游泳池邊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腳盆而傳染。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
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
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
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推薦你用【
聯邦百癬清】植物活性成分迅速滲透,疏通皮膚靜脈毛細血管微循環、清除各種真菌、細菌,拔出瘀毒,使皮膚瘙癢、脫皮、潰爛等症狀在10分鍾內迅速緩解,止癢率達100%,輕松一整天,皮膚不痛不癢,晚上睡個安穩覺。
5. 腳上磨起泡怎麼處理好的快啊
不要輕易弄破或剪破,如這樣處理受傷的嫩傷口會很疼嚴重的還會發炎呢。先把針消毒,起泡的地方也用酒精消毒,用針把泡傳破,如圖位置,扎過的泡雖然水流出來了,但後來流出來的水還會積成水泡。我們要多扎幾次,切記消毒消炎。
(5)腳趾起水泡怎麼辦圖片擴展閱讀:
預防
1、要預防腳打水泡,首先要減少腳部摩擦的機會。腳起水泡跟鞋有直接關系,鞋過緊的擠壓和過於松曠的摩擦,都可能導致腳上水泡的發生。購鞋應當購買適宜運動的鞋。鞋的尺碼要合適。穿上後長度方面最好仍然有一個大姆指寬的虛位。
2、新鞋買回家,應穿上試走甚至試跑一會,一至二小時後找出感到不舒服適的部位後,在此位置加上軟墊。記住出行一定不穿著未經「磨合」好的新鞋。如果新鞋第一次就穿著進行遠程徒步,處理不當那你就很可能獲得了92%的腳打泡的機會。不想腳打泡,最好免穿新鞋。
3、襪子能夠減少腳與鞋之間的摩擦,怕腳打泡,你不妨穿上兩雙襪子試試。襪子最好不選用純棉質製品,純棉的襪子比尼龍的更容易形成血泡。襪子的質料以聚丙烯(polypropylene)或其它新的合成纖維為佳,這類質料比羊毛或棉的製品更能保持腳部的乾爽,從而降低起水泡的機會。要記住,徒步走長線切不可不穿襪子。
4、使用滑石粉、痱子粉或防汗噴霧劑,也可在腳上薄薄地塗上一層凡士林(petroleum jelly)等,這些東西都有助於保持腳部的乾爽、減少摩擦,起到防止打水泡的作用。
5、如果你的腳常打水泡,那麼可以考慮在經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貼上膠布或墊上軟墊。臨睡前最好用溫水泡腳,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並可自我按摩足掌部位,再用潤膚露在足底突出部位搽抹。不穿鞋的時候時,注意保持鞋的乾燥與通風。
6、當您徒步行走時,只要發現腳有任何不適或疼痛,就該停下檢查。如果還沒有長出水泡,那就趕緊將疼痛的部位貼上創可貼、透氣膠布,及時進行處置。
7、平時少乘車多走路,可以避免戶外徒步出行腳打水泡。久不走長路,忽然走得超了時間、距離,運動強度增加過大,也是腳起泡的原因之一。循序漸進地延長活動的時間,可以讓皮膚慢慢適應活動時產生的摩擦力,並有足夠時間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胼胝(calluses),這都有助預防水泡的發生。
8、還有一些方法,比如有人出招說最好准備兩雙合腳的鞋,在一天之內互相替換.因為不同的鞋穿在腳上,接觸部位和壓力總是不同的,這樣能降低感到不舒適、腫脹、生水泡的機會。願意的朋友也可試上一試。
摩擦性水泡護理
腳打水泡雖然是小事一樁,但苦是要受的。真要是起了水泡怎麼辦?一旦起了水泡,重要的是降低其引發的痛楚、避免患處的面積擴大及預防感染。
1、這時最重要的是不要弄破水泡的表皮,弄破不但會使痛疼加重,而且易感染。這里介紹一個種處置方式:在創可貼的中央剪出一個和水泡大小及形狀相同的洞,套貼在水泡上,如此墊平水泡四周,然後再在水泡及剪孔的創可貼面上再封上一層創可貼,這樣就能讓水泡不再受摩擦了。
2、較大的水泡痛楚令你忍無可忍,那就把積聚於患處的液體排出來,以緩解水泡所構成的壓力。標準的做法是:首先用消毒酒精洗凈患處,再用一根燒紅後冷卻的鋼針在水泡的邊緣位置刺一小孔,輕輕把水泡內的液體擠出。然後塗上消毒葯水或軟膏。最後用膠布或敷料把傷口遮蓋起來。要注意的是,切忌剪去泡皮。
3、如果水泡已經弄破,形成開放性創傷,那就要進行消毒、包紮,並墊上清潔的軟布。
4、時間長水泡中的液體會被肌膚慢慢吸干。大部分的水泡會在一到二星期內被完全吸收。新的皮膚長出後,舊的皮膚會自動脫落。一般無需特別的護理就能自行痊癒
6. 腳磨出水泡怎麼辦
腳磨出水泡,首先要用酒精消毒,然後把消毒過的針把水泡挑開,挑完之後,再塗上一些葯膏,最後用紗布把腳包起來。這種方法能夠使得自己的腳快速癒合,具體的內容如下:
1、酒精消毒
首先要准備醫用棉棒和75%的醫用酒精,取兩根棉棒,一根沾酒精,輕輕擦洗水泡四周,另一根把擦洗過的水泡四周再擦一遍,吸收掉多餘的酒精,讓水泡四周能看清楚。這時候水泡的消毒工作就完成了。
2、用針把水泡挑破
拿一根針,家用的縫衣針就可以了,把針尖一端放在打火機上方,用火烤一下,然後用醫用紗布擦一下針,這樣針就消毒好了。
這時,再用清好毒的針在水泡的一個邊緣扎一個小孔。一定要在最邊緣的地方扎才可以,如果扎在水泡正中間,水泡里的液體只能擠出很少一部分,其它的會在扎的孔四周遊走,根本無法擠出來了。
3、擠壓水泡,塗葯膏
輕輕的從水泡扎孔的另一側邊緣開始擠壓,水泡內的液體從小孔流出,這時要用醫用棉花把流出來的液體擦乾凈。
等水泡里的液體都擠出來後,用消毒水或者是消炎軟膏等均勻地塗在水泡處,這時候要小心塗抹,因為擠掉液體的水泡處皮膚很脆弱,很容易撕裂的。
4、用醫用紗布把腳包起來
最後,用醫用紗布把水泡處包紮起來,在最外層輕輕的系住。要經常把紗布放來看看,如果水泡中還在積蓄液體,那就要繼續把液體擠出。再就是讓傷口處通通風,讓傷口乾燥,這樣恢復起來快些。
注意事項:
1、水泡擠過液體後,那裡的皮膚一定不要撕掉或者再給弄一個大口,否則會使得傷口受到感染,從而造成更大的創傷。
2、如果沒有感到不舒服並且水泡比較小,比如水泡直徑在5毫米左右或更小,不用特殊處理,這樣的水泡不會自行破裂,身體會吸收它,直至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