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宋體怎麼寫好看
想要寫出漂亮的字,首先要有一定的審美觀,能辨別出一個字到底是不是真的好看。有些字乍一看下是不錯,但如果仔細研究起來,就美那麼好看了。選好要寫的內容,開始臨摹。
臨摹是練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很多人在臨摹字帖或者別人寫的字的時候,總是寫得不像,其實這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寫太快了。寫得快了,就臨摹不出字里行間的那種軌跡,也就不能把字寫的像了。當然,每個人剛開始寫的時候肯定是寫不像的,這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往往一個字就要重復的寫上幾十次,直到像了為止。拿筆者為例,當初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是臨摹別人寫的字的,經常是一個字就臨摹了滿滿的一頁紙
在臨摹了一段時候後,基本上就能學會一些字的寫法了,這個時候,我們不光光在紙上練習了,更要開始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運用起來。每當寫到自己練習過的字的時候,就要用那種方式去寫,遇到類似的字,也要想辦法從學過的字里找出組合的筆畫。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能帶動別的字,也就開始漸漸有所進步了。最後,要脫離字帖,開始逐漸的再工作生活中使用自己學習的字體,並慢慢的根據自己的字體特點,寫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字體。
打方格。我原先練的時候,打的是3:2長方格,可以更狹長,不宜太方正。自己用word做,網上也有模版。先試著把格子寫滿,不出格,也不欠。練的字形比例和齊整的功夫。調整字體重心稍偏上,上部緊湊,下部舒展。調整筆畫的長短比例,使字看起來跟協調。強調筆畫的起始頓筆,使之更明顯,避免出現懸針之類的筆畫。
Ⅱ 仿宋體八個基本筆畫怎麼寫
1、橫
橫畫要寫平穩,因為橫在一個字中起平衡作用,橫不平,則字不穩。橫有長橫,長橫的寫法,下筆稍重、行筆向右較輕,收筆略向右按一下,整個筆畫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勢的形態。
由於人的視覺的錯覺,橫畫不能寫成水平,而應寫成左低右高,收筆時稍按一下筆,使筆畫變重些,這樣,看起來才顯得平穩。所以,人們常說的「橫平豎直」,不是指橫水平書寫,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穩的意思。
2、豎
豎畫要寫垂直,因為豎畫在一個字中往往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豎不垂直,則字不正。豎有垂露、懸針和短豎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下筆稍重,行筆垂直向下較輕,收筆稍重。
懸針豎的寫法同垂露,只是收筆時由重到輕,出鋒馬上收筆,筆畫出的
短豎,寫法同垂露豎,只是筆畫較短,短豎要寫得短粗有力。
3、撇
撇畫在一個字中很有裝飾性,如能寫得自然舒展,會增加字的美感,有時還與按畫相對稱起著平衡和穩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豎撇、短撇,平撇之分。斜撇的寫法是,下筆稍重,由重到輕向左下行筆,收筆時出尖。
豎撇,收筆時出尖豎撇,收筆時出尖尖。
短撇,寫法同斜撇,只是筆畫較短。短撇在字頭出現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干、反、禾、後、丟」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現時,筆畫形態較斜,如「生、失、朱」等字。
平撇,把短撇寫平,就是平撇。如:千,升,生等字
4、捺
捺畫粗細分明,書寫難度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筆較輕,向右下由輕到重行筆,行至捺腳處重按筆,然後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輕提筆拖出,收筆要出尖。
平捺,寫法同斜捺,但下筆時先要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筆。
5、點
點,畫在—個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樣重要,是一個字的精神體現。點畫有短點、右點、左點、和長點之分。右點,輕下筆,由輕到重向右下行筆,稍按後即收筆,不能重描,一次成畫。寫點關鍵要有行筆過程,萬不可筆尖一著紙就收筆。
左點,寫法基本同有點,但行筆方嚮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筆時要頓筆。
豎點,實際上是有點的變形,當點在字頭居中出現時,人們習慣將點的收筆處與下面筆畫連接起來,因此,這種點形態比較直。
長點,是在右點的基礎上變長,行筆應慢一些。
6、提
提畫寫法是,下筆較重,由重到輕向右上行筆,收筆要出尖。提畫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長短略有不同。書寫時應該注意區別。
7、鉤
下筆寫豎,到起鉤處,稍停向左上鉤出,出尖收筆,鉤的尖角約為45度,出鉤的部分要短一些。
8、折
下筆從左到右寫橫,到折處稍頓筆再折筆向下寫豎。注意橫要平,豎要直,折要一筆寫成,中間不可間斷。折處不能寫成「尖角」,也不能頓筆過大,形成「兩個角」。
Ⅲ 宋體字怎麼寫
宋體字的特點是橫細豎粗,筆畫方正平直。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erif),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興盛,印刷業有了巨大發展,從南宋時期,在臨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里就開始出現了類似印刷體的字體,後世稱之為仿宋體。明朝時期,文人追捧宋刻本書籍,於是刻匠們加粗仿宋體的豎線和筆畫的端點以抵抗刻版磨損,卻依舊稱之「宋體」。現代的所謂宋體基本上就是這樣成型的。
拓展資料:
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明朝文人特別是書籍的收藏者,極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但為求便捷,也為了降低成本,明朝的這些仿宋刊本經常只刻出「膚廓字樣」,而非原來楷味濃厚的宋字。最終形成了一種專門用於印刷的字體。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補刊經庵《文獻通考》的序文中,規定:「此後刻書,凡方體稱宋體字,楷書均稱軟字」。「宋體」之名由此而來。
但由於此字體盛行於明朝,並在明朝時期傳入日本,因此日本於19世紀製造鉛字字模時,稱此字體為「明朝體」,及至20世紀中葉,從鉛字凸字排版過渡到照相排版時,台灣從日本引進照相排版及相關字模,連帶引進「明體」一詞,台灣華康科技於八十年代製作電腦字型時,也以「明體」作稱呼,但在台灣教育部官方則稱為「宋體」,因此台灣教育部所編定的字體稱為「教育部標准宋體」。故雖然香港稱之為「明體」,在中國大陸、台灣教育部稱為「宋體」,但兩者只是名稱上的不同。
宋體字名為宋體,其實誕生在明朝,而其根本原因是明清兩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追捧宋刻本所致。
宋體字始於明弘治年間蘇州地區 後曾通行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
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久負盛名。在天一閣建閣450周年之際,天一閣博物館與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了「芸香四溢——明代書籍文化的世界影響」特展。展覽展出近50種富有代表性的明代書籍,以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為主,同時展出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所藏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書籍。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以實物呈現了宋體字的演變及世界影響。宋體字是明代中期刻書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種新字體。宋代刻書以浙江為最盛最佳,其官刻經史、私刻文集,皆負盛名,為士大夫收藏賞鑒,並在刻書中被模仿,形成了宋體字。12月3日,早報記者走進天一閣博物館,並聽陳正宏教授和天一閣博物館李開升博士講解宋體字的歷史與奧秘。
在宋體字出現之前,印本的字體都是手書的楷體。明初內府刻本中的楷書字體還曾傳入朝鮮半島,成為其官方鑄造金屬活字的字體。
後來,宋體字開始出現於弘治年間的蘇州地區,並於正德時期發展到蘇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區,於嘉靖年間初步成型,分布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展覽展出了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兩種刻本,但兩者字體迥然不同。如《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為宋體字刻本,《嘉靖隆慶志》十卷為楷體字刻本。自嘉靖時期後,中國古籍印本的字體有了楷體和宋體分庭抗禮的兩途。
有心人不難發現,宋體字「橫細豎粗」。根據現存的中國古籍雕版形式,陳正宏推測這與書版從樹干切取的方向有關:「古籍的書版通常沿著樹乾的縱向切開,也就是文字的橫劃與雕版木材纖維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斷。而文字的豎畫與雕版木材纖維成直角方向,比較容易刻斷,所以萬曆前後明刻本的字體 『橫細豎粗』。」 萬曆時期的宋體字主要有兩類,其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字形較長,「橫細豎粗」更明顯,如萬曆北監本《十三經註疏》。另一類宋體字仍然延續嘉靖時期蘇州地區刻本的特徵,橫平豎直,字體方正,如萬曆本《禮記集注》。
明末宋體字依然是兩類。比較多的一類形體也比較長,比萬曆時期的一類宋體字更狹長一些,如後來的崇禎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錄》。另一類字比較扁,如毛氏汲古閣刻本《南史》。
到了清代,宋體字進一步發展,康熙中期以後逐漸形成清代的風格。最明顯的特徵在於此時的宋體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於後來我們熟悉的印刷體。到乾隆時期,宋體字已大體定型,其橫畫收筆的三角、豎畫起筆的三角等,與現代宋體字基本相同。
參考資料:網路-宋體
Ⅳ 宋體字小怎麼寫
你要的「小」是要求字體形狀嗎?如果是的話,我可以為你解答一二:
請看圖片,「小」字的演變。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中國大陸宋體、台灣細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體。
希望以上對你有用。
Ⅳ 閑人免進宋體字怎麼寫
閑人免進宋體字怎麼寫?
您可以在網上輸入「宋體字」就能找到有關網頁,然後輸入姓名就能在線生成
請看下面的圖片
Ⅵ 一去二三里宋體美術字怎麼寫
宋體美術字的書寫方法如下:
Ⅶ 宋體字和黑體字要怎麼寫
宋體字的寫法
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黑體字的寫法
黑體字方方正正,橫畫豎畫粗細一致無變化。
主要筆畫粗壯,帶有纖細筆觸,字形緊聚,不用弧線。
(7)宋體字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在宋體字出現之前,印本的字體都是手書的楷體。明初內府刻本中的楷書字體還曾傳入朝鮮半島,成為其官方鑄造金屬活字的字體。
後來,宋體字開始出現於弘治年間的蘇州地區,並於正德時期發展到蘇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區,於嘉靖年間初步成型,分布到全國大部分地區。
展覽展出了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兩種刻本,但兩者字體迥然不同。如《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為宋體字刻本,《嘉靖隆慶志》十卷為楷體字刻本。自嘉靖時期後,中國古籍印本的字體有了楷體和宋體分庭抗禮的兩途。
Ⅷ 「藝術」兩個字用宋體怎麼寫
[藝術]的宋體字寫法。
Ⅸ 宋體字的市字怎麼寫圖片
宋體字的市字,如下圖圖片所示:
補充:
市的基本字義:
集中買賣貨物的固定場所;市場:米~,菜~,夜~,上~。
<書>買賣貨物:~惠。
城市:~容,~民,~區,都~。
行政區劃單位,分直轄市和市。設市的地方都是工商業集中處或政治、文化的中心。
屬於市制的(度量衡單位):~尺,~升,~斤。
Ⅹ 宋體字是怎麼寫的呢
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erif),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興盛,印刷業有了巨大發展,從南宋時期,在臨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里就開始出現了類似印刷體的字體,後世稱之為仿宋體。明朝時期,文人追捧宋刻本書籍,於是刻匠們加粗仿宋體的豎線和筆畫的端點以抵抗刻版磨損,卻依舊稱之「宋體」。現代的所謂宋體基本上就是這樣成型的。
宋體字名為宋體,其實誕生在明朝,而其根本原因是明清兩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追捧宋刻本所致。
宋體字始於明弘治年間蘇州地區 後曾通行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
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久負盛名。在天一閣建閣450周年之際,天一閣博物館與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了「芸香四溢——明代書籍文化的世界影響」特展。
展覽展出近50種富有代表性的明代書籍,以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為主,同時展出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所藏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