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術聯考中色彩靜物怎樣做到畫面效果突出
一、領會試題
色彩靜物畫是由靜物的形體、色彩、明暗、材質、空間等諸元素在技巧運用下的綜合體現。因此,色彩靜物默寫就是在這些元素上做「文章」.因此,在拿到試卷後,不要急於動筆,要仔細審題,看清要求,先打打腹稿,在頭腦中構畫出幾張畫面,然後加以比較,有意識地取捨,最終留下自己設想的滿意畫面。
二、立意構圖
1.S字形:比斜線平行構圖法更具強力的動態構圖。
2.斜線平行構圖法:具有強烈動態感,對初學者而言比較有難度。
3.垂直平行線構圖法:畫面呈現穩重感,且具有幽靜典雅之美。
4.三角形構圖法:最常用的構圖形式之一,畫面具有安全感與崇高的氣氛。
5.倒置三角形構圖法:畫面有不安定感,為開朗、奔放的構圖形式。
6.十字形構圖法:由垂直線與平行線交叉構成,是極為平衡的構圖形式。
7.橢圓形構圖法:考試中比較實用的構圖形式,但畫面過於集中而顯得單調。
8.對角線構圖法:在西方繪畫上應用最廣,具有動態感。
9.菱形構圖法:予人以堅強的印象,具有安定感。
10.X字形構圖法:由兩條斜線交叉而成,有集中於畫面焦點的特色。
色彩靜物畫構圖的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花卉、器皿、襯布等幾大類。因此,考生在考試前就應對這些靜物的形狀、色彩、質感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並通過臨摹、寫生、默寫等一系列訓練,做到默記於心。
三、確定色調
構圖之後,可根據題意和靜物先確定畫面的幾個大的色塊,以便能否確定出整幅畫面的色彩基調。接下來應著重組織好亮部與暗部、靜物與背景之間的關系,畫時可採取快速薄畫平塗式,使畫面色調能較快的得到體現。
四、深入刻畫
深入刻畫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對象的形體結構、質感和空間。此時,應採取厚薄相結合的畫法,且注意運用筆觸對靜物的塑造和一些肌理效果的使用,一增強畫面的效果。塑造靜物時要從大局出發,突出主體,切勿面面俱到。畫局部時要不斷地把所描繪的局部和其他部位進行比較,使一切細節服從於整體。
五、調整
調整主要是讓畫面更加突出、響亮,使自己的畫面能在眾多試卷中「跳」出來。因此。調整中,要加強靜物的形體結構,空間層次和畫面上靜物色彩的空間對比。調整時通常要將後面的靜物與前面的靜物多作比較,增強層次感與空間感,後面物體的塑造要概括些,色彩也稍灰些,前面的物體塑造要結實些,色彩純度稍高些,主要物體要深入。
六、注意事項
1.各步驟要協調統一,合理統籌好作畫時間。
2.考試時要鎮靜,切勿急躁,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有條理的完成畫面。
3.盡力避免作畫時易出現的粉、灰、臟、火、碎、花等問題。
4.要見好就收,不能大面積地修改與重來,以致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局面。
色彩寫生的「條件三固定」是指一幅色彩靜物寫生必須在光源固定、靜物固定、環境固定這三個基本前提下才能進行,否則畫面的色彩關系將是雜亂無章的。
㈡ 靜物色彩畫面處理
那就用檯布襯托空間感,後面的檯布顏色要灰,而且要感覺突出來了,那後面的物體投影就要恰到好處的去處理,體現檯布的立體感,前面的檯布就要亮一些,就要感覺要和前面的東西融在一起一樣,不需要太多的手法去修飾。檯布下面要選熟褐再加一些物體的顏色,一點點就行,沿著檯布邊緣畫著,就能體現檯布的立體感,還有檯布上面要從擺放的物體四周做不規則的線條向四周擴散,不要太多,幾條就行。蘋果的高光不要直接用白顏料,有時要加柃檬黃,後有時候直接就用桃紅,這樣蘋果就顯得很粉。今年的畫畫風格是國美風,畫面就要亮就要灰中不失粉。整個畫面要舒服,一眼就跳出來,現在檯布搭配最多的屬於黃和藍。看你自己怎麼去設計空間感和顏色的處理了,希望你能考好
㈢ 色彩靜物的技巧
一、狠抓整體型
即狠抓整體基本形的觀察與把握,形準是首要的,形要穩要准,抓型要抓整體形,要抓外輪廓線。
形影相隨,明暗對立。除了畫面物體形體准確,也要穩、准光影形體。
二、固有顏色要保留
尊重固有色是色彩的必備要求,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稍調顏色,但是不可違背物體的基本元素。
固有色一般都是畫面物體的灰面部分,不能畫臟,純度也不能過高。
三、冷暖色調並行走
我們雖然強調固有色,但幾乎畫面每個色區都要表現冷暖關系,冷暖是色彩的獨特表現手法。
1、在畫面中,心中有大概的色調方向,在腦海中已經有畫面與色調的基礎,接下來就是大膽調色和上色就可以了。
2、在調色時可以大膽突破自己的色調,不要老是畫自己熟悉的那套色調,要多學習,多去看別人的最好色調,記住,把它學會變成自己的色調。
3、每次色調變化是好的畫法好的色彩一定要牢牢記住,不要放過任何改變自己的機會。
四、高長調
我們的色彩整體風格強調高長調的明度處理,高調是旨整個畫面以高明度即淺顏色為主,長調是指畫面色塊之間有很低明度(即重色),同時也有中明度和高明度,畫面主要色塊最多的是高明度,其次是低明度,最後是中明度。高長調給人以整體視覺明快響亮的效果。高長調畫法直接區別於傳統(以素描關系和燈光效果為主要依據)的畫法。
五、單個物體要精彩
1、把物體造型畫得非常清晰,外輪廓要虛實結合,掃出去的顏色要虛弱點,不要大面積。
2、鋪色的時候要畫好固有色和環境色,豐富其色調要在反光和輪廓添加少許的冷色調,掃上去。
3、該重的地方要卡重色調,要自然點,不要太跳出來,給人不好看的感覺。
六、枯筆技法不可少
枯筆實際上是干筆的一種形式,它特別適用於短期作業主物和襯布的外輪廓線、明暗交界線、結構線、褶皺的表現。枯筆可以遮掩和彌補畫面擺筆疊壓刻畫不夠充分的缺點,短短的幾分鍾或十幾分鍾豐富畫面層次。固有色,但幾乎畫面每個色區都要表現冷暖關系,冷暖是色彩的獨特表現手法
七、虛空間弱關照
虛空間不要搶畫面的風頭,明度和色彩與畫面的主體基調重和諧,並要弱處理:比其它主體即襯布要灰一些淡一些。
八、三種層次要拉開
1、布紋和環境偏白,水果偏純一點,不銹鋼和瓶子偏重,暗部和投影有顏色偏向。
2、背景偏向灰紫的和灰白藍色,讓背景拉開空間,形成畫面的進深感。
3、布紋和水果和瓶子形成三種層次,拉開每個物體的空間,畫面響亮,色調高級。
㈣ 色彩靜物調色規律
一色彩靜物調色方法:
1、 用群青或者熟褐或者深紅+黑畫出輪廓
2、 加水刷一遍明暗
3、 鋪大色調 用普蘭+深紅+物體固有色+環境色
4、 畫暗部:用普蘭+深紅+物體固有色+環境色
5、 畫中間色調:用普蘭+深紅+物體固有色(提高明度)+環境色
6、 畫亮部:用高純度的顏色+固有色「盡量少加白」
二色彩靜物調色規律
1、先畫重顏色, 由深畫到淺。 由開始到結束,都在固有色的基礎上畫。
2、畫單個物體的時候 ,物體是暖色物體,亮部則偏純偏暖。暗部則偏冷。
3、畫面的前後空間關系是靠 1:色彩純度2構圖 3 體積 4冷暖 5比例 才能表達出的。
4、冷色調的畫一般都是亮面偏冷暗面偏暖。
亮部是光源色,那麼暗部都是偏環境色。
(4)色彩靜物圖片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學習方法
1、正確的學習調色方法,首先是認真解讀有關色彩構成的理論,先把色彩構成的理論基礎打牢實了,再拿一些典型示範作練習,有了這個基礎後,就好辦了。
2、色彩既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但又是主觀世界的感受。某種色調一些人會棒為至尊寶典,另一些人可能則視為垃圾,這完全屬於「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問題,但也反映了色彩既是客觀存在又是主觀感受這個事實。
3、調色技術雖然紛繁復雜、令人眼花繚亂。但從哲學上講,任何事物都有規律性,關鍵是我們如何認識和掌握這種規律。
4、同樣,調色也有很強的規律性,這裡面最主要涉及色彩構成理論、顏色模式轉換理論、通道理論,使用工具主要涉及色階、曲線、色彩平衡、色相/飽和度、可選顏色、通道混合器、漸變映射、信息面板、拾色器等這樣一些最重要的基本調色工具。
調色技巧
1、調色時需小心謹慎,一般先試小樣,初步求得應配色塗料的數量,然後根據小樣結果再配製大樣。先在小容器中將副色和次色分別調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著色力小的顏色),再將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間斷地加入,並不斷攪拌,隨時觀察顏色的變化。
3、「由淺入深」,尤其是加入著色力強的顏料時,切忌過量。
4、在配色時,塗料和乾燥後的塗膜顏色會存在細微的差異。各種塗料顏色在濕膜時一般較淺,當塗料乾燥後,顏色加深。因此,如果來樣是干樣板,則配色漆需等乾燥後再進行測色比較;如果來樣是濕樣板,就可以把樣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觀察兩種顏色是否相同。
5、事先應了解原色在復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變化情況,特別是氨基塗料和過氯乙烯塗料,需更加註意。
6、調配復色塗料時,要選擇性質相同的塗料相互調配,溶劑系統也應互溶,否則由於塗料的混溶性不好,會影響質量,甚至發生分層、析出或膠化現象,無法使用。
7、由於顏色常帶有各種不同的色頭,如果配正綠時,一般採用帶綠頭的黃與帶黃頭的藍;配紫紅時,應採用帶紅頭的藍與帶藍頭的紅;配橙色時,應採用帶黃頭的紅與帶紅頭的黃。
8、要注意在調配顏色過程中,還要添加的哪些輔助材料,如催干劑、固化劑、稀釋劑等的顏色,以免影響色澤。
9、在調配灰色、綠色等復色漆時,由於多種顏料的配製,顏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發生「浮色」「發花」等現象,這時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劑或流平劑、防浮色劑來解決。如常加入0.1%的硅油來防治,國外公司生產的各種表面活性劑,需分清用在何種溶劑體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㈤ 色彩靜物怎麼構圖
1、三角形構圖
同形構圖就是讓靜物在畫面中圍成一個圓圈。圓形構圖在視覺上給人以旋轉、運動和收縮的審美效果。
當圓形被拉長時,就會變成橢圓形。橢圓形構圖大都採用寬大於高的橫幅形式,它不僅有靜態效果,也會產生動態效果,同時
還具有較為明顯的整體感。
㈥ 色彩靜物深入刻畫時如何處理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要找准明暗交界線,明暗拉開,注重細節的處理,高光、反光,灰面要過度自然,還有就是投影,根據環境色來修飾。
色調是一幅畫總的色彩傾向,構圖之後,可根據題意和物體,首先確定幾個大的色塊,以便能確定出整幅畫的色彩基調。
在此,應著重處理好亮部與暗部,物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畫時可採取快速薄畫平塗式,使畫面色調能較快地體現。鋪色時要膽大心細,從整體著眼,充分理解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的關系,以求大關系的准確性。
(6)色彩靜物圖片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深入刻畫是色彩靜物默寫的艱難時期。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對象的形體結構、質感和空間。此時,宜採取厚薄相結合的畫法,且注意運用筆觸對物體的塑造和一些肌理效果的使用,以增強畫面的效果。塑造物體要從大局出發,突出主體,切勿面面俱到。
畫局部時要不斷地把所描繪的局部和其他部分進行比較,要經常調整畫面不滿意的地方,使一切細節服從於整體。考生在考試時一定要充分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作畫原則,努力把靜物的形體、色彩、層次、空間、質感塑造到位。
㈦ 靜物色彩 如何處理襯布關系
第一,畫靜物中襯布的時候要記住,襯布就是起襯托作用,不要把它畫的太突出,導致喧賓奪主、畫蛇添足了,要有概括性的表現它,考慮到它與主圖物之間的關系(環境色、陰影等)。
第二,至於襯布遠近的純度亮度的變化,一般情況是遠處的襯布要畫的純度、亮度都低一點,要它會下去,近處的襯布要畫的純度、亮度都高一點,記住近實遠虛,拉開空間關系。 如果要求特殊的藝術效果可以打破常規,追求創新!如果為了應對考試還是打好基礎走尋常路!
第三,畫白襯布主要考慮它處在什麼環境,先定好冷暖調子,在觀察周圍環境色,記住它始終是白色但不要死白,巧妙的運用環境中的色彩會讓你的白色襯布顯得光輝十足!
第四,想讓畫面更亮就要想把發讓顏色純度高些,但不可以大面積運用,讓你的畫面中心突出就夠了,一般這些部分我們建議用兩種顏色調和出顏色,記住用越多顏色調和顏色會越灰!
㈧ 色彩靜物的各種襯布如何調色
襯布是為了襯托主體物,盡可能不要把襯布表現的過火或者過冷,即便是畫面中有藍色襯布或紅色襯布,也要考慮整體的色調關系進行降調處理
①白色的襯布:大量白色+少許赭石+少許普蘭+冷色或暖色(根據色調來定)
②紅色的襯布:固有色:正紅+牙黃(多)+土黃(少)+白(少),固有色60%以上環境色少,灰多些暗部少;環境色:亮,黃綠,赭石淺綠,紫灰 ;暗部:藍+深綠,橄欖綠;提亮:固有色+少量白、肉色、檸檬黃、米黃。物體前的布提亮光源統一,投影要重。
③藍色的襯布:固有色:純一點的藍+少量肉色,筆觸方向垂直布褶的走向;環境色:周圍物體上的顏色調入布的固有色時調生一些;
灰色:降低純度,藍布亮部的加肉色,中間加紫灰,遠處加綠紫灰,藍字紫灰;暗部:普藍+深紅,用小筆活一點,少加過度,前面對比實後面對比弱,暗部便赭石孰褐一些。
④黃色的襯布:亮部:黃+少量白/肉色;暗部:黃+紫羅蘭+少量藍;灰部:加紫灰,藍灰,綠灰 畫布。先畫固有色,然後提亮,加投影。
注意點
冷暖與明暗
1、注意襯布前後的對比:前淺後深,前邊的布紋多一些,後邊要模糊少一些!
要把布褶理清,每個布褶只要三個面過度就行,暗部一塊色,中間調子一塊色,亮部一塊色。
2、色彩的冷暖:如果光線是暖色,布的迎光面是暖色,發光是冷色。
3、色彩純度:布的迎光面是純度低,發光是純度高,應用補色拉開關系。
遠近的純度亮度變化
1、襯布遠近的純度亮度的變化,一般情況是遠處的襯布要畫的純度、亮度都低一點,近處的襯布要畫的純度、亮度都高一點,近實遠虛,拉開空間關系。
2、畫襯布主要考慮它處在什麼環境,先定好冷暖調子,在觀察周圍環境色,巧妙的運用環境中的色彩會讓你的襯布顯得光輝十足!
3、想讓畫面更亮就要想把發讓顏色純度高些,但不可以大面積運用,讓你的畫面中心突出就夠了,一般這些部分我們建議用兩種顏色調和出顏色,記住用越多顏色調和顏色會越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