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圖是啥動漫圖片
你好,這個動漫女孩好像是全職高手裡面的蘇沐橙。
電子競技成為全國第78個體育賽事,「榮耀」將首次舉辦職業聯賽。18歲的葉秋(本名葉修)與好友蘇沐秋,在網吧老闆陶軒的協助下,開始組建草根電競戰隊「嘉世 」。同時,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背景的隊友們也因為夢想齊聚一堂,為著電競舞台的最高榮耀而刻苦訓練。 嘉世一路過關斬將,即將沖進決賽之際,團隊卻遭遇危機。面對勁敵皇風戰隊來勢洶洶,作為隊長的葉秋要如何解決眼前的困境?這樣一群懷揣夢想的少年,是否能夠登上榮耀的巔峰?
如滿意,望採納。
下面圖片是她的小時候。
② 學習電子競技專業,未來可以做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馬驍
來源/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
2017年2月的冬天,黃獃獃帶著改變電競行業的滿腔熱血,從900個報考中國傳媒大學「電競專業」(藝術與科技專業數字娛樂方向)的同學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第一屆「電競學子」。
從那年冬天開始,電競方向成為考生們的熱門選擇。
報考中傳南廣學院電競學院的考生從2017年的6000人增加到2018年的8000人,招生計劃也從80人擴大到180人。上海體育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也於今年招收了電競方向的學生。
考生們報考時的熱情,在現實中變得迷茫。
「電競課教什麼?誰來教?」這兩個問題,已經大二的黃獃獃每次都是開學了才能確定。
在摸索中,校企合作成為本科電競教育的未來。
不過,聚光燈之外的專科院校,才是電競教育的主力軍。
申報電競專業的院校,從2017年的17所增長至2018年的51所。據預言家不完全統計,今年開設電競專業和方向的院校及社會機構共有27家,其中專科院校有19家佔了一半以上,兩年來專科院校的電競專業陸續招生上千人。
圖片來源:娛樂資本論
表面上看,專科做電競教育,既提供文憑又能賺錢。但未來,這些畢業生學歷處於劣勢,實習資源又不夠強,就業出路令人擔憂。
與專科院校合作一年後,因為「行業跑不通崗位少,能做的事有限」,前網競教育校長林凱威只好離職,重返傳統教育。
被迫更換賽道的,還有電競教育的先行者——社會機構。
七煌電競、網競教育、恆一文化等第一批早先開設電競教育的社會機構,都設有選手培訓業務。但隨著俱樂部的強勢,社會機構的業務模式被迫從電競青訓,轉變成防沉迷的電競體驗營。
在2014年就招生6000人,累計輸送80個職業選手的七煌電競學院也不例外。電競科普與職業體驗,心理疏導與防沉迷,成了當年這些電競「拉瑪西亞」青訓營如今的側重點。讓電競追夢者劉澤宇,用幾個月時間認清與職業的差距後,重返校園。
本科設計不夠好,專科就業不夠好,社會機構轉型作防沉迷——處在初級階段的電競教育,現狀並不盡如人意。但在迷茫和重壓下,電競行業依然期待著本科培養出電競高管,專科挖掘興趣培育人才,社會機構輸送主播、科普電競。
本科院校:電競高管「救場」,連接頭部企業
2017年2月,中傳動畫學院的教學樓門前排起長隊,900個考生想要報考「電競專業」。
黃獃獃就是其中一員,高二成為電競戰隊RNG粉絲的她,聽到這個消息便專程從湖北前來考試。通過語數英的基礎測試,和考察電競與游戲理解的筆試後。小紅如願成為「電競專業」的一員。
圖片來源:娛樂資本論
2016年9月,教育部發文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放入13個增補專業後,電競專業和方向隨即成為熱門。申報電競專業的院校,2017年有18所,到今年是51所。
這其中,中國傳媒大學本部和南廣學院是最先響應號召的本科院校。
2017年,中傳本部將電競加入到藝術與科技專業的數字娛樂方向中,這門專業主要以游戲策劃為主,電競為輔。中傳南廣學院則直接開設了電競學院,增設藝術與科技(電子競技分析、用戶體驗分析)兩個專業。
去年中傳南廣學院80人的電競學院招生計劃吸引了6000人報考,今年則是8000人競爭180個席位。中傳本部的招錄比是45:1,南廣學院則是百里挑一。
圖片來源:娛樂資本論
明年,四川傳媒學院也將招收電競專業學生,天津體育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同樣傳出過試水電競專業的消息。
不過,本科院校對電競的熱情之下也存在隱憂。不僅對於怎麼教、教什麼的問題,本科院校還在尋找答案,在課程設計和培養方向上也值得商榷。
黃獃獃的第一年課程中既包括游戲策劃、美術設計,游戲編程,也包含高數,現代史等基礎課。與游戲占同樣比重的電競領域課程則多是邀請業內人士分享經驗。
該專業的同學上課時,有AG戰隊創始人馬天元講電競生涯,和俱樂部運營,有賽事方會分享直轉播的體驗。在實習小學期,學校也提供了前往VSPN量子體育,了解電競賽事直轉播技術的機會。
業內分享雖然足夠接地氣,但缺乏理論支持和行業分析。
黃獃獃表示,「上了一年課後,認為電競是朝陽產業」,但對於行業里上下游的分部,變現模式如何解決還不清楚。
而在大二上學期前,黃獃獃還只知道會有電競方向專業課,授課內容和方式均不知情。不過,課前的擔憂,在開課後得到了化解。
圖片來源:娛樂資本論
中傳還特別邀請到了VSPN量子體育的COO鄭奪授課,業內高管的授課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黃同學還略顯遺憾的說道,「講轉播那次我因為實在沒法回學校就錯過了,挺可惜的。」
本科院校教電競仍在「摸著石頭過河」。作為風向標的一本、二本批次院校遇到的困難,也讓其他本科院校對電競方向變得謹慎。
上海戲劇學院曾在2017年公開招生簡章,計劃在繼續教育學院招收電競方向學生,但據預言家了解,校方已經停止該專業的招生工作。
中國傳媒大學游戲設計系主任陳京煒也曾在采訪中表示,「電競課程的開展目前缺乏一手資料和經驗,需要與企業合作。」
這也是本科院校做電競教育未來的方向。
英雄互娛不僅與中傳數娛專業合作授課、提供就業機會,還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共建游戲專業。
上海戲劇學院也與騰訊電競開設了短期的主播訓練營,騰訊電競與中傳簽訂了電競解說合作培養協議,中傳的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可以在騰訊互娛實習,出色可以留用。
不過除了校企合作,學者和業內還認為,本科院校在培養方向上應該多些嘗試。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徐力認為,「高校可以對電子競技開展研究」
他對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游報(ID:yuyanjiayoubao)表示,「對於新現象和新的崗位需求,高校率先做出解釋、搭建模型,使得現象便於理解。所以高校開設電競課程是可行的,但目前電競行業發展較短,所以高校需要首先對該事物進行詳盡的研究,對電競行業給出合理分析。這樣才能為授課提供素材。」
專科院校:就業前景堪憂的電競教育主力軍
3個月前,時任網競教育總經理林凱威還對預言家游報(ID:yuyanjiayoubao)講述著網競在電競領域的突破與暢想。
「我們的合作院校從2017年4家擴大到2018年12家。目前優化師資管理體系、搭建電競人才網平台是我們的重點,接下來請期待我們與一所本科院校的合作。」
但入職一年後,林凱威逐漸發現,整個電競行業崗位需求並不大,「行業跑不通,能做的事情不多」因為這些原因,林凱威急流勇退,在這個冬天重回傳統教育行業。
對於電競專業,社會的關注度多在本科院校中。但實際上,專科院校才是電競專業的主力軍。
據預言家游報不完全統計,今年開設電競方向和電競專業的27所院校中,有19所是專科院校,占據絕大多數。
「從去年開始,專科院校就大規模招生了,某個學校的電競專業最多一次招了300人。」
林凱威坦言,這是因為本科院校在專業申請上比較謹慎,而且由於各地政策不同,可能會遇到麻煩,有些院校甚至需要省教育廳的批准。
但專科院校申請手續就方便得多,合作方式更靈活。
專科學校提供學歷負責招生,企業提供師資和教材,電競專業正對學生興趣,是一門好生意。
基本上只要校長支持,招生就可以順利推進。所以成為了電競教育的主力軍。
圖片來源:娛樂資本論
雖然專科教育增速快,教材、師資、課程也都有所匹配,但林凱威對於專科做電競教育的隱憂也一直存在。
無論對行業還是學生的未來,專科教電競的意義都不大。
而像分析師、媒介這些崗位的壁壘較低,專科學生在與本科學生競爭上肯定沒有優勢。電競用人的現狀就是,專科比不過本科,本科比不過「業內老炮」。「電競專業」四個字不如985和211有吸引力。
「我認識一對,211碩士學歷和清華本科畢業的情侶,都在俱樂部和電競公司擔任基礎運營崗位。這讓專科畢業的學生怎麼競爭?」Susie如是說。
離開電競教育的林凱威也提出了一些建議。
他說,雖然專科學生與教師能力有不足,但「該補的還是要補」。之前網競就在優化師資力量,根據學生和院校情況因材施教。專科應屆生要學會做差異化競爭,把學歷劣勢變成優勢,比如在陪玩、代練方面。
除此之外,加強垂直領域的技能教學也會提升專科學生的競爭力。
社會培訓機構:青訓轉型防沉迷,有資源才有未來
說到電競教育,七煌、恆一文化、網競教育等社會機構其實是「最先吃螃蟹的人」。
但電競教育「先行者們」這幾年路卻越走越難,被逼從電競的「拉瑪西亞」青訓營變成將學生拉出「德瑪西亞」的防沉迷電競體驗營。
七煌原初電競學院是最早期投身電競培訓的社會機構之一。從2014年3月開始,七煌第一期選手青訓營從6000人篩選出15人,送往俱樂部。到今年,累積輸出一線職業選手超過 80 名。
圖片來源:娛樂資本論
2014年底,意識到危機的七煌電競學院便從職業電競青訓改成面向所有電競愛好者的體驗營。
被逼之下的轉型,卻成為了新機遇。防沉迷的電競體驗營既能疏導問題,又能科普電競,收到廣泛好評。
七煌電競總經理葉靖波表示,「報名電競青訓班的學生,年齡在14-18歲為主。大部分都不了解成為職業選手的條件與天賦。」
七煌提供的是體驗職業生活的環境,基本在一段時間後,學生就會意識到打職業不是玩游戲,並正視自己與職業的差距。
圖片來源:娛樂資本論
去年,17歲的劉澤宇就成為了其中一員。他本人是《英雄聯盟》網一鑽石3段位的玩家。提到提到報名的原因,他對預言家游報(ID:yuyanjiayoubao)說:「雖然知道離職業選手還有不小距離,但還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
劉澤宇只上了一個月課,就發現自己做不了選手。
「沒意思,沒前景,沒機會。真正有能力打職業的早就被發現了。」他對預言家表示:「現在我遇到想打職業的人,都會勸他們放棄,因為這條路比想像中要艱難得多。」
目前,劉澤宇已經復學,他對預言家說,「比起打職業,現在還是好好讀書考個大學更重要。」
網競教育也逐漸重視起電競科普與體驗,心理疏導與防沉迷,並積極與一些學校和機構合作開展防沉迷講座。
林凱威認為,通過電競職業環境模擬來科普電競,進行防沉迷的引導是健康且有效的。而且,這件事高校沒有精力做,社會機構應該去做。除此之外,電競俱樂部RNG也免費開設了電競體驗營,為正視電競貢獻力量。
葉靖波表示,「只有1%的人能走到職業這一步。」所以七煌開設了主播培訓和短視頻製作課程。實際上,技能培訓也是在選手培訓之外,社會機構做電競教學的又一個發力點。
但林凱威認為,目前社會機構做電競教育已經過了技能培訓的時代。接下來拼的是手中資源的穩定性,並用這些去合作賦能。
比如在短視頻製作,游戲編程的技能培訓上,傳統機構顯然更有競爭力,而且不少傳統培訓學校正在對電競技能培訓虎視眈眈。這就需要,做電競教育的學校利用資源開展合作。
誰的資源更穩定,誰的話語權就更大,林凱威說:「像網競教育因為資源較為穩定,與兄弟連的合作中分成和話語權就比其他家要大一些。」
除了連接資源,利用自我資源造血也是社會機構做電競教育的未來趨勢。
同樣有著優質資源的,還有超競教育。由於背靠EDG和騰訊電競,去年超競集團發起的電競講師培養計劃,就培養出了一名英雄聯盟官方賽事解說,並有一半以上的學員進入了電競一線企業。
雖然培養選手與技能培訓的兩條路越來越窄,但做好防沉迷的電競體驗營,連接更多業內資源的社會機構仍然可以對電競行業起到貢獻。
不過,千家機構,幾十所院校做電競教育的意義和含金量如何?行業的成熟度是否能讓近兩年,滿懷熱血投入電競專業的近千名學生不虛此行?
「這些答案,可能要等我們畢業後給出」,黃獃獃如是說。
轉自界面
③ LOL伊芙蕾雅cos綱手照片流出,如何評價伊芙蕾雅身材
在LOL上有個女主播她就是伊芙蕾雅,在不久之前她cos火影里的綱手,在網路上已經傳出,對於這位LOL的電競美女主播,我們如何評價她的身材呢?
婚後的伊芙蕾雅一改以往的清純可愛路線,如今這身打扮,怎麼看都有點少婦的味道,讓感覺就像在看動漫一樣,動漫里的妹子沒有不可愛的嘛,所以伊芙蕾雅,這身材,簡直美若天仙了,根本無人能駕馭,連自己的老公天蠶土豆都無法駕馭的身材。
伊芙蕾雅的身材大家覺得如何?有沒有給大家一種回到青春的感覺?是那麼的高挑美麗。
④ 女生學電競怎麼樣
方法/步驟
女孩子學電競專業的話是真的不能和男生學電競比,首先女生的思維就和男生的思維不一樣,而且男生的頭腦能靈活的去運用,在不經意間能得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⑤ 十大直播平台排行榜是怎麼樣的
直播平台有很多如斗魚、熊貓TV、虎牙直播、企鵝電競等,如下:
1、斗魚
武漢斗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十大游戲直播平台,前身為生放送直播,以游戲直播為主,涵蓋體育/綜藝/娛樂等多種直播內容,致力於為所有人帶來歡樂的彈幕式直播分享網站。
武漢斗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斗魚是一家致力於為所有人帶來歡樂的彈幕式直播分享網站,是國內直播分享網站中的佼佼者。
2、熊貓TV
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熊貓直播,擁有強大明星主播陣容的熱門直播平台,專業提供高清、流暢的視頻、活動、賽事直播等服務。熊貓直播是由上海熊貓互娛文化有限公司創辦的一家彈幕式視頻直播網站,創始人為王思聰。
10、觸手
專注手機游戲的彈幕式手機游戲直播平台,無需電腦,即可讓玩家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直播來實時分享自己的手游樂趣。觸手於2015年7月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0萬名手遊玩家主播和超過1000萬手游觀眾。觸手為廣大手游熱愛者提供交流互動的場所,聚集手游同好共建虛擬世界。
⑥ 誰有與這種圖片類型相同關於電競的動漫圖片。
⑦ 這個是哪個動漫 我截圖下來忘了名字了
這是中國動漫《全職高手 第二季》,圖片出自其第10集10:50秒處
網路動畫片《全職高手2》改編自蝴蝶藍創作的電競小說作品《全職高手》,是《全職高手》系列動畫片的第2期。該片由彩色鉛筆負責製作,於2020年9月25日起每周五在騰訊視頻獨家網路發布,全12集
類型:熱血、競技
劇情簡介:
陳果已退出嘉王朝公會,與葉修在第十區成立興欣公會,與之對抗。在看完全明星賽後,葉修繼續去打榮耀,陳果立志要幫葉修重返職業圈。榮耀里,第十區新人們議論吹噓著飛速崛起的新勢力興欣公會,而他的會長君莫笑隱隱蟄伏,在默默的集結一批重返賽場的王者之師。
製作人員:
原著:蝴蝶藍
出品方:閱文集團、企鵝影視
出品人:程武、孫忠懷
總策劃:金文君、韓志傑
總監制:金文君、王娟
總製片人:高麗華、佘媛媛
製片人:錢倪成、周望、唐朝
監制:高麗華、周嘉偉、賈磊
編劇:白熊
導演:史涓生、張盈盈
總作畫監督:史涓生、劉柯利
配音導演:阿傑
音樂導演:陳雨佳
音樂製作:TRI Studio、Cheeka Sound(良風、徐梓獻、蛋喜)、喜寶萬事屋
動畫製作:重慶彩色鉛筆動漫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人物設計:蔡文婕、鄧志巍、曹倩雯、郭苗、史涓生、李翔、黃洋、徐維納
角色配音:
葉修:阿傑
蘇沐橙:C小調
包子:藤新
唐柔:喬詩語
昧光:張博恆
方銳:趙路
莫凡:歪歪
陳果:季冠霖
如果能幫到您,請點一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