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上立案起訴書怎麼上傳
法律分析:1. 登陸法院網 2. 注冊並登陸 3. 選擇創建網上立案 4. 選各區法院、民事、起訴、他人申請 5. 上傳本人正面照、身份證正反面 6. 添加原告、被告、證據信息 7. 上傳起訴狀、當事人身份信息、委託書、代理人執業證、證據材料 8. 最後提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② 微法院網上立案怎樣上傳文件
人民法院為了適應司法環境變化和審判業務發展的現實需要,人民法院開通了網上立案平台,適應「互聯網+司法便民」的新模式,滿足群眾司法需求的新舉措。
人民法院通過審查案件後,決定是否立案,在通知當事人、代理人、訴訟參與人到法院辦理正式手續,
法律依據:【法規標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頒布單位】最高人民法院【發文字號】法釋〔2015〕8號【頒布時間】2015-4-15、 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行使訴權,實現人民法院依法、及時受理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
網上立案:
(一)登記。
(二)准備材料。
(三)提交文件。
(四)法院的審查和回饋。
方法/步驟
當事人或者代理人、訴訟參與人、律師點擊「創建網上立案」,進入網上預約立案登錄界面。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登錄系統:證件號碼登錄。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可以通過「律師、訴訟參與人或者當事人」通道,以證件號碼和密碼的形式進行登錄。首次登錄的,需要先行注冊。當事人或者代理人登錄網上預約立案系統後,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選擇一審立案的管轄法院、案件類型和具體案由。確定後,點擊「創建」,進入網上預約立案系統的填寫頁面。當事人或者代理人預約一審民事類案件的,應准確填寫訴訟標的額;預約執行類案件的,應選擇執行類型,並准確填寫申請標的金額、執行依據及執行依據文書編號等內容。當事人或者代理人需准確填寫相關身份信息。依據當事人的性質正確選擇「添加自然人」、「添加法人」或者「添加非法人組織」,並根據下拉框進行填寫。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填寫完身份信息後,應按照要求上傳起訴狀(申請書)、身份證明及委託手續、必要證據材料等起訴(申請)材料。上傳文件的格式應為:圖片、word文檔,且單個文件大小不能超過10MB。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完成信息填寫與訴訟材料上傳工作後,可以點擊「提交」,網上預約立案完成。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可以在「網上立案列表」項下查詢預約立案案件的相關信息。網上預約申請需要補正材料的,當事人或者代理人應按照要求補正訴訟材料,並重新提交申請。網上預約申請審核通過後,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攜帶書面起訴(申請)材料前往預約立案法院辦理立案手續。
③ 網上立案怎麼到第三步就上傳訴訟材料未上傳是怎麼回事
網上立案第三步就上傳訴訟材料未上傳可能是因為資料照片不清晰導致的。拍攝是需要保持平穩拍攝材料全貌。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八條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④ 如何網上立案
網上立案操作方法如下:
1、網路搜索訴訟服務網,打開第一個網站。
⑤ 網上預立案流程有哪些
網上預立案流程有:
1、登陸北京法院網http://bjgy.chinacourt.org,進入案件流程查詢,點擊網上立案;
2、當事人或者代理人點擊「創建網上立案」,進入網上預約立案登錄界面;
3、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登錄系統:
(1)證件號碼登錄。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可以通過律師、參與人或者當事人通道,以證件號碼和密碼的形式進行登錄。首次登錄的,需要先行注冊;
(2)北京律協會員登錄。屬於北京律協會員的律師也可以通過北京律師協會服務系統中的登錄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
4、當事人或者代理人登錄網上預約立案系統後,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選擇一審立案的管轄法院、案件類型和具體案由。確定後,點擊「創建」,進入網上預約立案系統的填寫頁面;
5、當事人或者代理人預約一審民事類案件的,應准確填寫訴訟標的額;預約執行類案件的,應選擇執行類型,並准確填寫申請標的金額、執行依據及執行依據文書編號等內容。當事人或者代理人需准確填寫相關身份信息。依據當事人的性質正確選擇「添加自然人」、「添加法人」或者「添加非法人組織」,並根據下拉框進行填寫;
6、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填寫完身份信息後,應按照要求上傳起訴狀(申請書)、身份證明及委託手續、必要證據材料等起訴材料。上傳文件的格式應為:圖片、word文檔,且單個文件大小不能超過10MB;
7、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完成信息填寫與訴訟材料上傳工作後,可以點擊「提交」,網上預約立案完成。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可以在「網上立案列表」項下查詢預約立案案件的相關信息;
8、網上預約申請需要補正材料的,當事人或者代理人應按照要求補正訴訟材料,並重新提交申請;
9、網上預約申請審核通過後,當事人或者代理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攜帶書面起訴申請,材料前往預約立案法院辦理立案手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⑥ 網上立案怎麼上傳訴狀
法律分析:1. 登陸法院網 2. 注冊並登陸 3. 選擇創建網上立案 4. 選各區法院、民事、起訴、他人申請 5. 上傳本人正面照、身份證正反面 6. 添加原告、被告、證據信息 7. 上傳起訴狀、當事人身份信息、委託書、代理人執業證、證據材料 8. 最後提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⑦ 手機網上立案方法步驟
2017年12月25日,海淀法院召開微信立案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法院系統首個微信立案服務平台上線運行,並詳細介紹了微信全流程自主立案平台的開發和運行情況。
通過微信端就可以完成遞交訴訟材料、身份驗證、交納訴訟費用等全部立案流程,今後當事人不用到法院、不用遞交紙質材料,就可以實現全流程自主立案。
關於微信立案,你關心的和應該知道的,都在這里!
▌海淀法院為什麼要推出微信立案?
立案訴訟服務,是司法為民的一個重要窗口。立案登記制實施以來,海淀法院的年收案量已超過85000件,提高工作效率、整合司法資源、降低群眾訴訟成本,是人民法院和廣大群眾共同期待的目標。
海淀法院開發微信立案服務平台,就是立足工作實際,順應群眾需求,創新訴訟服務模式的一項具體舉措。藉助網路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新的技術,通過簡化立案環節,優化辦事流程,盡量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綜合性、低成本的立案訴訟服務,以更好的滿足群眾的司法需求,減輕群眾訴累。
▌如何進行微信立案?
以往的立案方式有現場立案、郵寄立案、網上預約立案等,但最終都需要當事人親自前來法院核實身份信息,遞交書面的起訴材料。而海淀法院此次推出的微信立案方式最大的優勢是真正實現了在微信端「全流程自主立案」,即不用當事人再前來法院當場核驗身份、遞交材料、以及去銀行交納訴訟費,當事人直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關注並登錄「海淀法院自主立案服務號」後,即可以開始在微信上完成提交立案材料、核驗身份、以及交納訴訟費等全部工作流程。
而且,對立案設備和場所也沒有特殊要求,當事人可以在家中或在其他場所通過手機微信就能完成微信立案。減少了當事人往返法院奔波之苦,尤其是為路途較遠、或偏遠地區的當事人提供了便利。
▌微信立案怎麼核實當事人的身份?
按照法律規定,立案時必須對當事人進行身份驗證,以往傳統的立案方式都要求當事人本人或代理人攜帶身份證前來法院核實身份,微信立案所採用的身份驗證程序,引入了「人臉核身」技術,並與公安部戶籍信息庫聯網,採取身份證查驗與人臉識別相結合的驗證方式,確保身份驗證過程准確、高效。
▌當事人身份信息太多,手機輸入不方便怎麼辦?
以往的網上立案方式,需要當事人在電腦終端自行輸入身份信息等內容,此次海淀法院推出的微信立案方式利用了OCR文字識別技術,可自動將當事人上傳的身份證或營業執照圖片中的有效信息轉化成相應的電子文檔,減少了當事人在上傳材料時的文字輸入工作,使操作更加簡便,同時也提高了上傳信息的准確度。
▌訴訟費還需要線下交納嗎,會額外收費嗎?
經過法院審核,只要材料內容齊全符合立案條件,當事人即可立刻接到立案成功的微信通知,當即可以通過微信支付直接交納訴訟費,並且微信交納訴訟費可以零手續費,包括交費在內的整個微信立案過程中,沒有任何額外的費用。
▌在享受微信立案的便捷前,您還需知道這些
1、微信立案應由起訴人本人或委託代理人親自操作
起訴是當事人行使訴權的一項嚴肅的法律行為,訴權的行使,起訴材料的提交必須由權利人本人或經過其授權的委託代理人親自實施,他人未經授權,不能代為提起訴訟。因此,微信立案平台首先會對申請立案人進行身份核驗和資格審查,以保障訴訟活動的嚴肅性。
2、操作者本人應先進行實名認證
為了確保上傳的起訴信息體現訴訟當事人本人的真實意願,在微信立案平台的操作者不論是起訴人本人還是委託代理人,在微信立案的開始,在准備提起訴訟的時候,都必須上傳身份證件進行實名認證。
3、應確保填寫的信息和上傳的材料真實有效,如上傳虛假材料,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這點在微信立案平台上都有所告知,同時,構成虛假訴訟,侵害國家、集體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權益的,對虛假訴訟參與人,法院將以妨礙民事訴訟強制措施給予處理,構成虛假訴訟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通過微信立案方式提起訴訟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受理條件
以微信立案方式提交的起訴材料,同樣應當遵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關於的起訴條件的相關規定,即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將依法登記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該起訴。
5、訴訟有風險,立案須謹慎
當事人在提交起訴材料前,應當充分考慮到訴訟成本和周期,訴訟並非解決糾紛的唯一方式。發生糾紛後,盡量在訴前選擇協商、調解和協調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解決矛盾,慎重選擇訴訟方式解決糾紛。不能因為微信立案方式簡便易行,就草率立案。同時,為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知情權及正確行使訴訟權利,提交立案信息之前,應仔細閱讀微信立案平台為您提供的《訴訟風險告知書》,以正當行使自己的權利。
⑧ 網站投訴平台,怎麼上傳照片
摘要 1.打開「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站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中輸入:http://net.china.com.cn/
⑨ 網上申請立案,請使用PDF格式逐項上傳是什麼意思 我需要怎麼弄
就是要把文件全部轉成pdf格式的 這個格式是不能更改的 對你有保障 然後根據要求一項一項的上傳
⑩ 網上立案起訴狀怎麼上傳
法律分析:1. 登陸法院網 2. 注冊並登陸 3. 選擇創建網上立案 4. 選各區法院、民事、起訴、他人申請 5. 上傳本人正面照、身份證正反面 6. 添加原告、被告、證據信息 7. 上傳起訴狀、當事人身份信息、委託書、代理人執業證、證據材料 8. 最後提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