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毛紡織品圖片大全可愛

毛紡織品圖片大全可愛

發布時間:2022-05-10 17:38:44

❶ 第二次工業革命

珍妮機的問世——工業革命的開始

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採用,並不是在英國傳統的工業中,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這是因為棉紡織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工業部門,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同時,棉紡織品的價格比毛紡織品便宜,市場需求量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

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明成就,初中已有介紹,因此建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及【歷史縱橫】,觀察圖片《飛梭》、《早期紡車》和《珍妮機》,結合表格《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織業的主要發明》,掌握棉紡織業的發明成就。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第二目「蒸汽時代」的來臨。本目介紹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尤其強調蒸汽機廣泛運用之後,運輸工具的改造,以及工廠制度的出現。

(1)蒸汽機的廣泛運用及現代工廠的出現

英國棉紡織業的巨大進步,是機械科學原理普遍運用的結果。在機械化裝置使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動力成為制約機器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嚴重問題。要發展工業,就必須有新的動力。瓦特經過多年的鑽研,廣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製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機,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並將其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蒸汽機為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解決了至關重要的動力問題,還為機器大工廠的建立開拓了極其廣闊的地理空間。此後,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興建工廠。英國的工廠可以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帶,以便招募人員;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工業城市。工業革命還創造了新的工業制度——工廠制度。在工廠中,由於成套的機器設備的使用,工人的任務被降到簡單操作的水平,婦女、兒童可以很快地掌握,於是他們作為廉價勞動力被工廠大量僱傭。

(2)交通運輸革命

進入19世紀後,隨著蒸汽機技術的不斷完善,它成為車輛、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動力機器,促成了以鐵路建設為代表的交通運輸業的繁榮。1800年後,人們開始研究用蒸汽機作為牽引動力。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製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試運行成功。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史蒂芬孫的火車頭拖著一長列客車和貨車前進,時速達25公里。此舉開拓了陸地交通運輸的新紀元,人類進入了所謂「鐵路時代」。鐵路運輸的優越性一經確認,英國迅速掀起一股鐵路建築的狂熱。1840年以後,歐洲大陸和美國也相繼開始了大力興建鐵路的時期。

人類水上交通技術的變革,同樣始自蒸汽機的使用。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蒸汽汽船。他使用從英國進口的萬能蒸汽機,驅動客輪在哈得孫河航行,揭開了蒸汽輪船時代的序幕。1811年,英國人利用這項發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這樣英國擔任遠洋航運的商船隊力量大大加強了。遠洋貨輪把英國的消費商品運銷到世界每個角落,又把英國所需要的各種工業原料、生活用品運回。交通運輸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上各地區彼此隔絕的狀態。它迅速地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並加強各地之間的交往,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條件。火車出現以後,英國掀起修建鐵路的熱潮,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修建了近萬千米的鐵路,把各個城市都連接起來。

(2)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3)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應用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後,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肯杼煒盞拿蝸耄�じ媼私煌ㄔ聳湫錄馱�牡嚼礎A硪環矯媯�諶薊�姆⒚魍貧�聳�塗�梢檔姆⒄購褪�突�Чひ檔牟��J�鴕蠶竦緦σ謊�晌�恢旨��匾�男履茉礎?870年,全世界開採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 000萬噸。

(4)化學工業的建立

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在無機化學工業方面,19世紀60~70年代發明了以氨為媒介生產純鹼和利用氧化氮為催化劑生產硫酸的新方法,使這兩種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有機化學工業也隨著煤焦油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焦油中提煉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學合成方法,美國人發明了塑料,法國人發明了人造纖維。化學工業的發展,極大地改變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5)「鋼鐵時代」

伴隨「電氣時代」而來的是「鋼鐵時代」。新的技術革命也推動了老工業部門的發展,最突出的是鋼鐵工業。19世紀上半葉,由於房屋結構和鐵路的需要,熟鐵和鑄鐵的產量提高極快,但鋼的產量裹足不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鋼產量最多的國家,1850年年產量不過6萬噸,同年它的鐵產量卻達到250萬噸。由於冶煉工藝的限制,鋼產量不高,價格昂貴,其用途局限於工具和儀表。19世紀下半葉,由於西門子、托馬斯等人在鋼鐵冶煉技術方面的貢獻,鋼得以大量生產且質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漸代替熟鐵,作為機械製造、鐵路建設、房屋橋梁建築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風行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如日中天,導致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直線上升,史稱「鋼鐵時代」。

教學建議:初中教材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介紹僅限於「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高中教學需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較全面的認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回顧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第五目壟斷組織的出現。教材從主要介紹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以及壟斷的影響。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點。關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教材並未直接說明,可以請學生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中「本課測評」的問題,引導學生從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程度、產業結構側重以及廣度及深度等角度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對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這些工匠並不具備科學理論知識,因此,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比如,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是個織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個鍾表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業革命揭開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將工業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主要任務是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部門中,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實現了手工工場制度向工廠制的過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以重工業為重點的新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改造、擴大和創新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第三,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在英國的帶動下,其他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但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時期,英國雖然仍有一些重要發明,但是,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2)壟斷的產生

19世紀晚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集中的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發展,使大量的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3)「壟斷」的影響

19世紀晚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壟斷組織的出現正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自然會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它也使技術發明和改進的過程社會化了。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能夠提供條件,使科學技術研究能夠更大規模和更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夠較快地運用於生產。托拉斯等高級形式壟斷組織的出現,更有利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切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壟斷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增強,資本主義各國的壟斷資本家從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進而控制國家政權,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以賺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潤。隨著各國壟斷組織的出現,國內市場也相對狹小,壟斷資本家極力到全球各地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形成了國際壟斷集團。代表壟斷組織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已被瓜分完畢。

❷ 羊毛大衣和呢子大衣的區別是什麼

主要成分不同

羊毛大衣主要成分是羊絨,羊呢大衣主要成分是毛,本質上無大的區別,絨細小輕巧,羊毛相對要粗要沉。呢子,一種較厚較密的毛織品,多用來做制服、大衣等。

手感不同

毛呢大衣在手感上不如羊絨大衣手感舒適柔軟,稍顯硬質。呢子面料挺括滑爽有彈性,適合高檔外衣服飾。羊呢大衣質地挺括,垂順,有版型,顏色質回朴。羊毛纖維外表鱗片小而光滑,纖維中間有一空氣層,因而其重量輕,手感滑糯。羊毛大衣質地柔軟,貼身,有動感。光澤明亮,色調鮮明。穿起來舒適自然。

洗滌影響不同

羊呢大衣最好不要水洗,水洗容易掉毛掉色、縮水和變形,以乾洗佳。羊毛大衣有良好的還原特性,尤其表現在洗滌後不縮水,保型性好等方面。

❸ 紡織品圖案設計的內容簡介

紡織品圖案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折射出一方地域的民族文化,更傳遞著一種生活的時尚信息。自古以來,紡織品與人類有著悠久的親密關系。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的紡織生產進程中,創造了無數具有不同時代風貌的紡織品圖案,這些圖案既代代相傳又不斷創新,最終融匯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紡織品圖案風格。在現代世界紡織品圖案設計領域中,中國元素的圖案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隨著國際化貿易的日益擴大,中國紡織品圖案的不斷創新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譽,同時也對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紡織行業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紡織品圖案設計的內涵更應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它在日益發展的高科技作用下,更緊密地維系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與時尚審美,體現著科學與美學、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不同地域消費群體的需求直接促進了紡織品
圖案的不斷創新,因此需要設計者在掌握人文、美學、心理學等較寬的知識層面上,對紡織品圖案的造型、色彩、構成等設計語言做全面的研究。
由於社會的需求以及藝術院校染織設計專業尚缺少系統的專業教材,我們編著了《紡織品圖案設計》一書。本書在紡織品圖案與設計的基本工藝特點、基本理論知識、基本表現技法上做了全面、系統的闡述,既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對學生藝術實踐與設計思維的開發。

❹ 工業革命和瓦特蒸汽機、蒸汽機車的聯系

教材·教輔資源 教學資源 教學園地 學術動態 學生之友 歷史萬花筒

您的位置:首頁>>教材與教學>>高中>>高中歷史>>教材·教輔資源>>教師教學用書>>課標>>《歷史》必修(2)>>本頁

3 工業革命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珍妮機的問世
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工業革命的進程;「飛梭」;「珍妮機」
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與英國工業革命之間的關系;工業革命各項發明成就之間的關系
探討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獨立思考,概括、闡釋

問題探究
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和國家對人類社會經濟所做的貢獻,進一步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蒸汽時代」的來臨
瓦特改良蒸汽機;輪船與蒸汽機車的發明,工場向工廠轉變

世界市場的形成
工業革命完成的時間;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說明工業革命怎樣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問題探究

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原因;電氣時代的含義

歷史比較

壟斷組織的出現
產業結構的變化;壟斷組織的出現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社會後果
探討壟斷的影響
問題探究

世界連成一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
兩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體系形成過程的關系
探究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的影響
合作學習

二、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建議

重點

工業革命的發生的原因、進程及影響。

難點

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對壟斷的評價

教材內容分析與建議

本課主要包括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和重大發明,以及工業革命的影響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初中分別在兩章中介紹過兩次工業革命,高中教材將兩次工業革命放在一起,便於讓學生形成整體認識,體會人類歷史上的技術革命對世界市場的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本課引言主要說明了本學習專題三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工業革命的特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工業革命都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工業革命首先開始於英國,與殖民擴張相比,沒有刀光劍影,其在改變世界面貌方面影響更大更深刻。

第一目「珍妮機的問世」,介紹英國工業革命的背景以及棉紡織工業領域里首先出現的技術發明和革新創造。

(1)工業革命前的英國

工業革命為什麼首先發生在英國?建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已有知識進行探究,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在當時的世界各國中,只有英國具備了進行工業革命的各種條件和因素。英國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在爭奪殖民霸權戰爭中取得勝利,成為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的需求,需要在工業生產領域里進行革命。英國資產階級政權通過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擴大了資本積累,增加了僱傭勞動力;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這些都為工業革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2)珍妮機的問世——工業革命的開始

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採用,並不是在英國傳統的工業中,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這是因為棉紡織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工業部門,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同時,棉紡織品的價格比毛紡織品便宜,市場需求量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

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明成就,初中已有介紹,因此建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及【歷史縱橫】,觀察圖片《飛梭》、《早期紡車》和《珍妮機》,結合表格《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織業的主要發明》,掌握棉紡織業的發明成就。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第二目「蒸汽時代」的來臨。本目介紹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尤其強調蒸汽機廣泛運用之後,運輸工具的改造,以及工廠制度的出現。

(1)蒸汽機的廣泛運用及現代工廠的出現

英國棉紡織業的巨大進步,是機械科學原理普遍運用的結果。在機械化裝置使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動力成為制約機器生產進一步發展的嚴重問題。要發展工業,就必須有新的動力。瓦特經過多年的鑽研,廣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製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機,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並將其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蒸汽機為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解決了至關重要的動力問題,還為機器大工廠的建立開拓了極其廣闊的地理空間。此後,凡是有燃料(煤炭)的地方,就能興建工廠。英國的工廠可以開設在市場繁榮、交通發達之處,以便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它可以移近人口密集地帶,以便招募人員;許多工廠可以匯集在一起,進而形成工業城市。工業革命還創造了新的工業制度——工廠制度。在工廠中,由於成套的機器設備的使用,工人的任務被降到簡單操作的水平,婦女、兒童可以很快地掌握,於是他們作為廉價勞動力被工廠大量僱傭。

(2)交通運輸革命

進入19世紀後,隨著蒸汽機技術的不斷完善,它成為車輛、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動力機器,促成了以鐵路建設為代表的交通運輸業的繁榮。1800年後,人們開始研究用蒸汽機作為牽引動力。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研製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試運行成功。1825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史蒂芬孫的火車頭拖著一長列客車和貨車前進,時速達25公里。此舉開拓了陸地交通運輸的新紀元,人類進入了所謂「鐵路時代」。鐵路運輸的優越性一經確認,英國迅速掀起一股鐵路建築的狂熱。1840年以後,歐洲大陸和美國也相繼開始了大力興建鐵路的時期。

人類水上交通技術的變革,同樣始自蒸汽機的使用。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蒸汽汽船。他使用從英國進口的萬能蒸汽機,驅動客輪在哈得孫河航行,揭開了蒸汽輪船時代的序幕。1811年,英國人利用這項發明也很快造出了自己的汽船。這樣英國擔任遠洋航運的商船隊力量大大加強了。遠洋貨輪把英國的消費商品運銷到世界每個角落,又把英國所需要的各種工業原料、生活用品運回。交通運輸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上各地區彼此隔絕的狀態。它迅速地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並加強各地之間的交往,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條件。火車出現以後,英國掀起修建鐵路的熱潮,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就修建了近萬千米的鐵路,把各個城市都連接起來。

第三目「世界市場的形成」。教材簡單地介紹了工業革命從英國拓展至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概況,重點介紹了工業革命對於世界市場形成的推動作用。本目結論性的東西較多,建議教師適當補充相關材料,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解讀來獲得信息,得出結論。

(1)工業革命的拓展

1840年前後,英國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工業革命也越過了英國的國界,擴展到西歐和北美的一些國家。關於法國、美國和德國工業革命的起止時間,史學界有不同說法。教材採用比較折中的說法,以19世紀中期為法、美兩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間。

(2)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由於採用機器生產,工廠越來越多,手工工場逐漸被擠垮。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與此同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也猛烈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資本家大量增加並逐漸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成為資產階級的主導部分。在英國,工業無產階級的歷史是從18世紀後半期蒸汽機和棉花加工機的發明開始的,到19世紀20年代,英國已有200萬工廠工人和運輸工人。無產階級也正式形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為了獲取利潤,無情地剝削無產階級,尤其是對於童工和女工的殘酷壓榨,成為工廠出現初期的普遍現象。因此,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無產階級一出現就開始了。此外,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

更重要的是,工業革命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它所帶來的機器大工業為把國際間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為全球各地區、各國和各民族的溝通和未來全球一體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蒸汽機的發明,汽船的航運、鐵路的暢通,是國家間、民族間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術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它為國際交流提供了經濟前提。隨著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獲得迅猛發展,廉價的、新奇的、優質的商品成為打開別國門戶、換回工業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場,並為最終形成世界經濟打下了基礎。建議以《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圖》為素材,可以與《黑奴貿易圖》對比,以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形成所起的推動作用。問題:與黑奴貿易相比,19世紀晚期英國的海外貿易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說明了什麼?還可以以【學思之窗】的問題為素材,引導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學建議:教材從第一目到第三目全面介紹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主要發明成就和歷史進程以及工業革命的影響。由於初中教材已經對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就有了介紹,因此高中教學重點宜落在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和影響上。建議以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問題:工業革命的發生需要哪些條件?(市場的需求量、技術積累、自由勞動力等等)當時的世界上有哪些國傢具備這些條件?

第四目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介紹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和主要成就。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

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呈現空前活躍的局面,並取得許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學同技術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19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突破,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所要求的新技術革命創造了條件。這些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廣泛地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即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2)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建議以【歷史縱橫】《印度工人正在鋪設電纜》為素材,引導學生了解近代電訊業的發生:在這一時期,電訊事業廣泛地發展起來。1876年,定居美國波士頓的蘇格蘭人貝爾試通電話成功,愛迪生等人在貝爾發明的基礎上作了重要改進,使電話通訊很快風行全球的許多國家。1877年,美國建成第一座電話交換台。隨後,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華沙等地相繼成立了電話局。無線電的發明是19世紀末最為重要的技術成就之一。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利用這種電磁波,義大利人馬可尼制出了無線電通訊設備。1899年,馬可尼在英法之間發報成功;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成功。近代電訊事業的發展,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3)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應用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戴姆勒和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了一種效率較高的內燃發動機,因它可以使用柴油作燃料,又名柴油機。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製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後,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製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另一方面,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開採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 000萬噸。

(4)化學工業的建立

化學工業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在無機化學工業方面,19世紀60~70年代發明了以氨為媒介生產純鹼和利用氧化氮為催化劑生產硫酸的新方法,使這兩種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有機化學工業也隨著煤焦油的綜合利用得到迅速發展。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焦油中提煉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學合成方法,美國人發明了塑料,法國人發明了人造纖維。化學工業的發展,極大地改變和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5)「鋼鐵時代」

伴隨「電氣時代」而來的是「鋼鐵時代」。新的技術革命也推動了老工業部門的發展,最突出的是鋼鐵工業。19世紀上半葉,由於房屋結構和鐵路的需要,熟鐵和鑄鐵的產量提高極快,但鋼的產量裹足不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鋼產量最多的國家,1850年年產量不過6萬噸,同年它的鐵產量卻達到250萬噸。由於冶煉工藝的限制,鋼產量不高,價格昂貴,其用途局限於工具和儀表。19世紀下半葉,由於西門子、托馬斯等人在鋼鐵冶煉技術方面的貢獻,鋼得以大量生產且質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漸代替熟鐵,作為機械製造、鐵路建設、房屋橋梁建築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風行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如日中天,導致重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直線上升,史稱「鋼鐵時代」。

教學建議:初中教材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介紹僅限於「電力的廣泛應用」和「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高中教學需使學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較全面的認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回顧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閱讀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第五目壟斷組織的出現。教材從主要介紹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以及壟斷的影響。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點。關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教材並未直接說明,可以請學生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中「本課測評」的問題,引導學生從與科學技術結合的程度、產業結構側重以及廣度及深度等角度對兩次工業革命進行對比,由此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這些工匠並不具備科學理論知識,因此,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比如,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是個織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個鍾表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業革命揭開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將工業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主要任務是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部門中,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實現了手工工場制度向工廠制的過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以重工業為重點的新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改造、擴大和創新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第三,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在英國的帶動下,其他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但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時期,英國雖然仍有一些重要發明,但是,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2)壟斷的產生

19世紀晚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科學技術的新成果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使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集中的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發展,使大量的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3)「壟斷」的影響

19世紀晚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壟斷組織的出現正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產生後,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自然會有利於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它也使技術發明和改進的過程社會化了。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能夠提供條件,使科學技術研究能夠更大規模和更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夠較快地運用於生產。托拉斯等高級形式壟斷組織的出現,更有利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這一切都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壟斷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增強,資本主義各國的壟斷資本家從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進而控制國家政權,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以賺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潤。隨著各國壟斷組織的出現,國內市場也相對狹小,壟斷資本家極力到全球各地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形成了國際壟斷集團。代表壟斷組織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外侵略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紀末,整個世界已被瓜分完畢。

教學建議:關於「壟斷組織的出現」,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回答【探究學習總結】的問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學習。教學時可以首先讓學生結合初中所學知識,思考什麼叫壟斷?什麼是壟斷組織?壟斷組織——大企業之間為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取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合體。這種控制是通過訂立各種協議規定價格、劃分市場、分配產量來達到目的的。然後再問壟斷是怎樣出現的?有何作用與影響?引入學習內容。教學建議,可指導學生從壟斷組織的出現原因來分析壟斷組織的影響。最好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壟斷組織的出現有何影響?有人說壟斷加劇了競爭,是資本主義走向衰亡的表現,對此你有何評價?評價歷史事件的標准應當是什麼?」這些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和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

第六目世界連成一體。教材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度、廣度、提供的技術進步和物質手段等角度闡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形成所起的推動作用。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帶來各國民眾社會生活新變化的同時,也影響到全球人類共同體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第二次工業革命為資產階級「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物質手段,成為將局部性的國際交流推進到全球性的溝通,將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變成互動的、聯成一體的整體性世界的根本動力。19世紀最後30年間,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世界工業總產量增長了兩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貿易增長了3倍多。在生產力大發展的基礎上,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獲得極大提高,國際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國際間的聯系更趨密切。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壟斷資本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資本輸出成為金融資本向全球擴張的主要經濟手段。相應地,資本主義列強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後將世界瓜分完畢。此時,國際分工達到「世界城市」和「世界農村」的分離與對立的完成階段,形成日漸明朗的分工格局:糧食和原料的生產越來越集中於發展相對滯後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工業生產則集中於工業化程度高、科技先進的歐美和日本諸國。於是,由少數金融寡頭壟斷的統一的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最終形成,並且形成「中心一邊緣」的世界經濟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建議組織學生討論「第二次工業革命」與「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之間的關系。請學生思考:所謂「世界市場」的概念是什麼?它需要什麼條件?(世界市場在廣義上指的是國際間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合,它的出現,需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從而引導學生明確兩次工業革命對於世界市場的形成、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本課內容豐富,現實意義極大,實施教學時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組織討論,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更加深入。

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西歐的殖民擴張,指出世界在15、16世紀時進入了歷史的轉折時期。到18世紀中葉,這個變化更加明顯。讓學生觀察《手工工場》、《蒸汽工廠》和《普魯士紡織工廠》,提取有效信息,以提問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

第一目「珍妮機的問世」與第二目「『蒸汽時代』的來臨」構成了完整的英國工業革命歷史進程。首先向學生介紹工業革命前英國的基本概況,重點說明圈地運動、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以及海外市場的需求,引導學生歸納出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接著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討論,自行歸納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就和歷史進程。要求學生回答【學思之窗】的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廠制的重要意義。

第三目「世界市場的形成」,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教師可以提出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探討歷史問題過程中,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於什麼事件後?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形成起了什麼作用?怎樣促成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市場的形成有何表現?如何分工?指導學生看教科書中《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圖》,回答圖中內容反映了什麼現象?說明的本質問題是什麼?英國為什麼能夠成為貿易的中心?圖中反映了英國海外貿易范圍廣,說明英國已成為世界工廠。因為英國較早開始工業革命,最先成為工業國,是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指導學生思考【學思之窗】的問題,通過回答這個問題,深刻理解本目內容。

第四目「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介紹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以及主要成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以及觀察關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發明的插圖,歸納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時間以及各項成就。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沒有關系?」的問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生產之間的關系:技術的進步帶動了生產的發展,從而促進了科學的繁榮;科學的繁榮又促進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關於第五目「壟斷組織的出現」,可以先向學生解釋「壟斷」的概念,再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解答【探究學習總結】中「本課測評」的第3題。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認識壟斷組織出現的原因和影響。

關於第六目「世界連成一體」。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教科書,師生共同解決。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世界市場有何新發展?為什麼?讓學生了解世界市場有了進一步發展。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工業的發展與交通通訊手段使之然。最後請學生思考世界怎樣從分散、孤立狀態連成一體的?大體經過了哪幾個階段?在世界連成一體的過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了關鍵作用?以此作為本課的小結,也是對本單元的總結。

2.教學案例

案例一 在學習「棉紡織業中的機器發明」時,可以這樣導入:

歷時將近100年的英國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棉紡織工業首先實現機械化進程中的突破,然後帶動其他密切相關行業、部門緊跟而上。技術革新連鎖反應的圈子不斷擴大,環環相扣,每個環節的進

❺ 紡織品圖案設計的介紹

紡織品圖案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普及的實用美術。這種通過印染、織造工藝及手工染繪、編織、刺綉等手法呈現於紡織品上的圖案,通稱為紡織品圖案。用印花工藝製成的紡織品圖案稱為印花圖案;採用織花工藝製成的紡織品圖案稱為織花圖案。它們以其獨特的生產與工藝製作特點,形成了紡織品圖案的風格。由於紡織品圖案的使用對象、生產過程和表現方法與其他圖案有所不同,因而成為圖案設計中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

❻ 英國工業革命首先開始於哪個行業

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採用,並不是在英國傳統的工業中,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這是因為棉紡織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工業部門,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同時,棉紡織品的價格比毛紡織品便宜,市場需求量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

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明成就,初中已有介紹,因此建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及【歷史縱橫】,觀察圖片《飛梭》、《早期紡車》和《珍妮機》,結合表格《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紡織業的主要發明》,掌握棉紡織業的發明成就。

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❼ 紡織品美術設計的圖案紋樣

圖案紋樣的來源不外乎自然形象和幾何原理紋樣。紡織品圖案內容主要有:①花、草、葉、果紋樣,特別是花,從古到今應用最多。花的形美、色美、姿態美,一向被人們作為幸福的象徵,因此牡丹、月季、菊花、蓮花常被作為紡織品的圖案,最富於裝飾性。此外,用紡織品製做衣服須經裁剪,因而對圖案造型又有倒和順的要求,用花卉作題材影響尚小。②動物紋樣,如龍鳳、麒麟、獅、虎、孔雀、鳥類、家禽等紋樣在古代織物上作為主題最為常見。龍鳳圖案應用在絲織被面上較多,以之作為吉慶的象徵。現代的印花布也常用鳳凰、孔雀、鶴、鹿等作為主題;兒童花布常以小狗、小貓、小鳥等作題材。這些動物圖案多數與花、草、果、葉配合使用。③天文現象,如日、月、星、雲紋、水紋、雪花等也是紋樣的題材。雲錦上採用大量的雲紋,蜀錦上大量採用水紋,在印花布上採用雪花紋,且往往與其他紋樣相配合。④吉祥寓意的傳統紋樣,是以某些自然物象的寓意、諧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來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吉祥如意的憧憬和追求。如以青松配仙鶴稱為「松鶴長春」,表示延年益壽。以喜鵲立於梅花枝上稱為「喜鵲登梅」,寓有喜上眉梢的意思。又如以兩條鯉魚連結在一隻磬上,稱為「雙魚吉慶」。蜜蜂與竹配合稱為「豐衣足食」,等等。還有一種以蓮花與枝葉連接,可以上下左右伸延組成圖案,叫纏枝蓮,也稱寶相花,是傳統的紋樣。這些紋樣應用在民間織物上較多。⑤以文物、生活用品、建築物等組成的器物紋樣,如花瓶、花籃、景泰藍、扇子和亭台樓閣、車船飛機等都能作為圖案題材。有一種傳統的「暗八仙」圖案,是用神話中「八仙」手中所執的寶物:扇子、寶劍、漁鼓、玉板、葫蘆、洞簫、花籃、荷花代表「八仙」,在古代織錦中常常採用。⑥幾何紋樣,幾何圖案的變化豐富多彩,用途也很廣泛,在紡織品上大量用作裝飾。如中國傳統的織錦圖案中有不少是六角形、菱形、壽字形、回紋形等。一般運用點、線、面單獨地或交叉地組成變化無窮的幾何形狀。有的以幾何形作為地紋,中間輔以各種自然紋樣,使幾何圖案更為變化多樣。

❽ 毛呢大衣,日語標簽上寫的「毛」,真的是羊毛的意思嗎還是毛紡織品的意思也就是說不清楚羊毛含量比

寫羊毛的必然是羊毛。寫毛的可以包括羊毛、馬海毛、羊絨、羊駝毛、駝毛或是以上的混紡,通常指羊毛,因為後邊的價格都比羊毛貴.....不是羊毛的不如直接標榜名字了.... 還有種情況則是不清楚混紡比例或是具體其中那種材質的可以直接標示毛。

❾ 衣服面料的種類

服裝面料就是用來製作服裝的材料。作為服裝三要素之一,面料不僅可以詮釋服裝的風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著服裝的色彩、造型的表現效果。在服裝大世界裡,服裝的面料五花八門,日新月異。但是從總體上來講,優質、高檔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適、吸汗透氣、懸垂挺括、視覺高貴、觸覺柔美等幾個方面的特點。製作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所穿著的服裝,宜選純棉、純毛、純絲、純麻製品。以這四種純天然質地面料製作的服裝,大都檔次較高。有時,穿著純皮革製作的服裝,也是允許的。
我們將不同材質面料的造型特點以及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簡單介紹如下。
1. 柔軟型面料 柔軟型面料一般較為輕薄、懸垂感好,造型線條光滑,服裝輪廓自然舒展。柔軟型面料主要包括織物結構疏散的針織面料和絲綢面料以及軟薄的麻紗面料等。柔軟的針織面料在服裝設計中常採用直線型簡練造型體現人體優美曲線;絲綢、麻紗等面料則多見鬆散型和有褶襇效果的造型,表現面料線條的流動感。
2.挺爽型面料 挺爽型面料線條清晰有體量感,能形成豐滿的服裝輪廓。常見有棉布、滌棉布、燈芯絨、亞麻布和各種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纖織物等,該類面料可用於突出服裝造型精確性的設計中,例如西服、套裝的設計。
3.光澤型面料 光澤型面料表面光滑並能反射出亮光,有熠熠生輝之感。這類面料包括緞紋結構的織物。最常用於夜禮服或舞台表演服中,產生一種華麗耀眼的強烈視覺效果。光澤型面料在禮服的表演中造型自由度很廣,可有簡潔的設計或較為誇張的造型方式。
4.厚重型面料 厚重型面料厚實挺刮,能產生穩定的造型效果,包括各類厚型呢絨和絎縫織物。其面料具有形體擴張感,不宜過多採用褶襇和堆積,設計中以A型和H型造型最為恰當。
5.透明型面料 透明型面料質地輕薄而通透,具有優雅而神秘的藝術效果。包括棉、絲、化纖織物等,例如喬其紗、緞條絹、化纖的蕾絲等。為了表達面料的透明度,常用線條自然豐滿,富於變化的H型和圓台型設計造型。
下面,對常見的服裝面料的特性分別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1、棉布 是各類棉紡織品的總稱。它多用來製作時裝、休閑裝、內衣和襯衫。它的優點是輕松保暖,柔和貼身、吸濕性、透氣性甚佳。它的缺點則是易縮、易皺,外觀上不大挺括美觀,在穿著時必須時常熨燙。
2、麻布 是以大麻、亞麻、薴麻、黃麻、劍麻、蕉麻等各種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一種布料。一般被用來製作休閑裝、工作裝,目前也多以其製作普通的夏裝。它的優點是強度極高、吸濕、導熱、透氣性甚佳。它的缺點則是穿著不甚舒適,外觀較為粗糙,生硬。
3、絲綢 是以蠶絲為原料紡織而成的各種絲織物的統稱。與棉布一樣,它的品種很多,個性各異。它可被用來製作各種服裝,尤其適合用來製作女士服裝。它的長處是輕薄、合身、柔軟、滑爽、透氣、色彩絢麗,富有光澤,高貴典雅,穿著舒適。它的不足則是易生折皺,容易吸身、不夠結實、褪色較快。
4、呢絨 又叫毛料,它是對用各類羊毛、羊絨織成的織物的泛稱。它通常適用以製作禮服、西裝、大衣等正規、高檔的服裝。它的優點是防皺耐磨,手感柔軟,高雅挺括,富有彈性,保暖性強。它的缺點主要是洗滌較為困難,不大適用於製作夏裝。
5、皮革 是經過鞣製而成的動物毛皮面料。它多用以製作時裝、冬裝。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革皮,即經過去毛處理的皮革。二是裘皮,即處理過的連皮帶毛的皮革。它的優點是輕盈保暖,雍容華貴。它的缺點則是價格昂貴,貯藏、護理方面要求較高,故不宜普及。
6、化纖 是化學纖維的簡稱。它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製作而成的纖維的紡織品。通常它分為人工纖維與合成纖維兩大門類。它們共同的優點是色彩鮮艷、質地柔軟、懸垂挺括、滑爽舒適。它們的缺點則是耐磨性、耐熱性、吸濕性、透氣性較差,遇熱容易變形,容易產生靜電。它雖可用以製作各類服裝,但總體檔次不高,難登大雅之堂。
7、混紡 是將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紡織而成的織物,可用來製作各種服裝。它的長處,是既吸收了棉、麻、絲、毛和化纖各自的優點,又盡可能地避免了它們各自的缺點,而且在價值上相對較為低廉,所以大受歡迎。
本章主要介紹這幾大類服裝面料的性質、特點和鑒別方法等知識。
第一節服裝面料成分的鑒別
鑒別服裝面料成分的簡易方法是燃燒法。做法是在服裝的縫邊處抽下一縷包含經紗和緯紗的布紗,用火將其點燃,觀察燃燒火焰的狀態,聞布紗燃燒後發出的氣味,看燃燒後的剩餘物,從而判斷與服裝耐久性標簽上標注的面料成分是否相符,以辨別面料成分的真偽。
一、棉纖維與麻纖維
棉纖維與麻纖維都是剛近火焰即燃,燃燒迅速,火焰呈黃色,冒藍煙。二者在燃燒散發的氣味及燒後灰燼的區別是,棉燃燒發出紙氣味,麻燃燒發出草木灰氣味;燃燒後,棉有極少粉末灰燼,呈黑或灰色,麻則產生少量灰白色粉末灰燼。
二、毛纖維與真絲
毛遇火冒煙,燃燒時起泡,燃燒速度較慢,散發出燒頭發的焦臭味,燒後灰燼多為有光澤的黑色球狀顆粒,手指一壓即碎。真絲遇火縮成團狀,燃燒速度較慢,伴有噝噝聲,散發出毛發燒焦味,燒後結成黑褐色小球狀灰燼,手捻即碎。
三、錦綸與滌綸
錦綸學名聚醯胺纖維,近火焰即迅速卷縮熔成白色膠狀,在火焰中熔燃滴落並起泡,燃燒時沒有火焰,離開火焰難繼續燃燒,散發出芹菜味,冷卻後淺褐色熔融物不易研碎。滌綸學名聚酯纖維,易點燃,近火焰即熔縮,燃燒時邊熔化邊冒黑煙,呈黃色火焰,散發芳香氣味,燒後灰燼為黑褐色硬塊,用手指可捻碎。
四、腈綸與丙綸
腈綸學名聚丙烯腈纖維,近火軟化熔縮,著火後冒黑煙,火焰呈白色,離火焰後迅速燃燒,散發出火燒肉的辛酸氣味,燒後灰燼為不規則黑色硬塊,手捻易碎。丙綸學名聚丙烯纖維,近火焰即熔縮,易燃,離火燃燒緩慢並冒黑煙,火焰上端黃色,下端藍色,散發出石油味,燒後灰燼為硬圓淺黃褐色顆粒,手捻易碎。
五、維綸與氯綸
維綸學名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不易點燃,近焰熔融收縮,燃燒時頂端有一點火焰,待纖維都融成膠狀火焰變大,有濃黑煙,散發苦香氣味,燃燒後剩下黑色小珠狀顆粒,可用手指壓碎。氯綸學名聚氯乙烯纖維,難燃燒,離火即熄,火焰呈黃色,下端綠色白煙,散發刺激性刺鼻辛辣酸味,燃燒後灰燼為黑褐色不規則硬塊,手指不易捻碎。
六、氨綸與氟綸
氨綸學名聚氨基甲酸酯纖維,近火邊熔邊燃,燃燒時火焰呈藍色,離開火繼續熔燃,散發出特殊刺激性臭味,燃燒後灰燼為軟蓬鬆黑灰。氟綸學名聚四氟乙烯纖維,ISO組織稱其為螢石纖維,近火焰只熔化,難引燃,不燃燒,邊緣火焰呈藍綠碳化,熔而分解,氣體有毒,熔化物為硬圓黑珠。氟綸纖維在紡織行業常用於製造高性能縫紉線。
七、粘膠纖維與銅銨纖維
粘膠纖維易燃,燃燒速度很快,火焰呈黃色,散發燒紙氣味,燒後灰燼少,呈光滑扭曲帶狀淺灰或灰白色細粉末。銅銨纖維俗名虎木棉,近火焰即燃燒,燃燒速度快,火焰呈黃色,散發酯酸味,燒後灰燼極少,僅有少量灰黑色灰。
第二節純毛面料的鑒別
純毛面料色澤自然柔和、保暖效果好、是製作高檔西服和大衣的首選面料。但現在仿毛織品越來越多,隨著紡織工藝的提高,已達到了大多數顧客難以鑒別的水平,但色澤、保暖性、手感等還遠遠不及純毛面料。下面介紹幾種鑒別純毛面料的方法,供您在挑選服裝和面料時參考。
一、手摸感。純毛面料通常手感柔滑,長毛的面料順毛摸手感柔滑,逆 毛有刺痛感。而混紡或純化纖品,有的欠柔軟,有的過於柔軟鬆散,並有發粘感。
二、看色澤。純毛面料的色澤自然柔和,鮮艷而無陳舊感。相比之下,混紡或純化纖面料,或光澤較暗,或有閃色感。
三、看彈性。用手將物捍緊,然後馬上放開,看織物彈性。純毛面料回彈率高,能迅速恢復原狀,而混紡或化纖產品,則抗皺性較差,大多留有較明顯的褶皺痕跡,或是復原緩慢。
四、燃燒法鑒別。取一束紗線,用火燒,純毛纖維氣味象燒頭發,化纖面料的氣味象燒塑料。燃燒後的顆粒越硬說明化纖成分越多。
五、單根鑒別。所有動物的毛在顯微鏡下看是有鱗片的,如果是長毛面料的話只要取一根毛象上圖一樣搓幾下就會向上或向下移動(為了掌握這一技巧可先拿一根頭發做試驗),如果是普通織物,抽取一根紗線,剪2厘米的兩段拆成一根一根的纖維放在手心裡搓四五下,看它們會不會移動。
第三節毛紡原料
目前,市場上的毛織物所採用的動物毛纖維,大致有綿羊毛、山羊毛、駝羊毛和兔毛幾種。
一、綿羊毛
人們日常用量最大的毛衫、呢絨、毛氈等主要是綿羊身上密生著的綿羊毛。在編織工業中,由於綿羊毛用量最大,所以"羊毛"便成了綿羊毛的簡稱。
世界上綿羊毛產量較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獨聯體、紐西蘭、阿根廷和中國。羊毛的支數和級數是評定羊毛等級和品質的依據,支數越高,品質越好,級數越高,品質越差。
綿羊毛中一直為人們所傾慕的"澳毛",屬於美利奴種綿羊,產於澳大利亞,因而得名。其毛纖維細而長,是綿毛羊中最優質的品種。其它如紐西蘭、南美、歐洲各國、南阿爾卑斯山脈等都有飼養,並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雪蘭毛也是常見的品種。雪蘭毛原稱雪特蘭羊毛,因產於英國蘇格蘭的雪特蘭群島而得名。由於雪蘭毛以絨毛為主體並夾雜較多的粗毛和戧毛,這種天然的粗細混雜,形成了雪蘭毛織物特有的豐滿而蓬鬆,柔軟而不細膩,光澤和彈性較好的特點,具有粗獷的風格。但是,由於雪蘭毛的產量少,供不應求,市場上銷售的所謂"雪蘭毛衫"多是以紐西蘭的半細羊毛為原料。更有些名為"雪蘭毛"毛衣,賣價每件不足百元甚至僅幾十元,實際上是仿雪蘭毛風格的產品,有的"雪蘭毛"則是由多種雜毛紡成,只能做粗毛線,價格也較便宜。
還有以價格低廉、受消費者歡迎的羊仔毛,其實是羊羔毛,其手感較粗,多做成毛線使用。
二、山羊毛
山羊毛是指山羊毛身上剪取的粗毛和死毛。一般山羊毛身上的細毛很短,不能紡紗,粗毛也只能造毛筆,刷子之類,只有馬海毛例外。馬海毛即安哥拉山羊毛,產於土耳其的安哥拉省,北美和南亞等地,是一種優質毛纖維,表面光滑,極少捲曲,長而且粗,具有蠶絲般的柔和很強的光澤,優良的回彈性,耐磨性和高強度,是織制提花毛毯、長毛絨、順毛大衣呢、人造毛皮等高級織物的理想原料。粗棒針手織的馬海毛衫,披掛著柔軟的如絲如霧般的纖維,構成高貴、活潑而又粗獷的服裝風格,深受人們喜愛。我國西北的中衛山羊毛也屬於馬海毛類。但在市場上,有人把蓬鬆風格的腈綸膨體紗稱為"馬海毛"出售,造成誤解,那樣的腈綸膨體紗,充其量只能叫做「仿馬海毛」。
三、羊駝毛
羊駝毛(ALPACA),又稱"駝羊毛",纖維長達20-40厘米,又白、褐、灰、黑等顏色,因90%產於秘魯,又稱為"秘魯羊毛"。它的兩個品種,一種是纖維捲曲,具有銀色光澤,另一種是纖維平直,捲曲少,具有近似馬海毛的光澤,常與其它纖維混紡,作為製作高檔服裝的優質材料。目前市場上的駝羊毛,大多是東歐的產品。
四、兔毛
兔毛以輕、細、軟、保暖性強、價格便宜的特點而受人們喜愛。它是由細軟的絨毛和粗毛組成的,主要有普通家兔和安哥拉兔毛,且以後者質量為優。兔毛與羊毛區別在於纖維細長,表面特別光滑,容易辨認。由於兔毛強度低,不易單獨紡紗,因此多與羊毛或其它纖維混紡,製造成針織品和女士呢、大衣呢等服裝面料。
純毛的概念和標識
在市場上,人們常可看到羊毛產品有「純羊毛」或「100%」羊毛兩種標志,有人以為「純毛」就等於「100%羊毛」,其實不然。從字面上說「純毛」應當是100%羊毛。但實際上,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改善纖維的紡織性能,使織物更加耐用,有的產品常常要加入一些滌綸或錦綸的非毛纖維。對於加入量的多少,國家標准中有明確規定。這樣,我們就明白了。純毛產品並非是100%羊毛,標明純毛產品的,則是已按規定范圍加入非毛纖維,因而應比100%羊毛產品價格低。
總之,要在日益繁榮的市場上買到稱心如意的毛紡織品,我們除了運用看、摸、問、比較等辦法努力識別外,可以從價位上進行分析。當然,最安全的還是要不斷增加對產品知識的了解。
識別羊絨、羊駝毛、馬海毛
一、羊絨
羊絨是來自山羊身上的底層細絨毛,山羊生長在高寒的草原上,例如我國的內蒙、新疆、青海、遼寧等地。我國是世界上的羊絨生產大國,羊絨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2以上,其中又以內蒙的羊絨為上品。羊絨纖維的特點是纖細、柔軟。其面料手感柔軟、滑糯,光澤柔和,較同樣厚度的羊毛面料相比重量輕很多,且多為絨面風格。一般來說,淺色的羊絨大衣多源自白絨,品質較好;而深色的大都取自紫絨或青絨,質量稍遜。
二、羊駝毛
羊駝毛來自一種叫「羊駝」(亦稱「阿爾巴卡」)的動物,這種動物主要生長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海拔4500米,晝夜溫差極大,夜間-20~-18℃,而白天15~18℃,陽光輻射強烈、大氣稀薄、寒風凜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活的羊駝,其毛發當然能夠抵禦極端的溫度變化。羊駝毛不僅能夠保濕,還能有效地抵禦日光輻射,羊駝毛纖維含有顯微鏡下可視的髓腔,因此它的保暖性能優於羊毛、羊絨和馬海毛。
另外,羊駝毛纖維具有17餘種天然色澤:從白到黑,及一系列不同深淺的棕色、灰色,是特種動物纖維中天然色彩最豐富的纖維。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阿爾巴卡」即是指羊駝毛;而「蘇力」則是羊駝毛中的一種且多指成年羊駝毛,纖維較長,色澤靚麗;常說的「貝貝」為羊駝幼仔毛,相對纖維較細、較軟。羊駝毛面料手感滑,保暖性極佳。
三、馬海毛
馬海毛則是指安哥拉山羊毛,主要產於南非,其特點是纖維較粗,捲曲小,光澤好。馬海毛面料手感滑挺,呢面光澤足。馬海毛和羊駝毛面料一樣多為短順毛風格。
第四節絲綢的介紹
絲綢織品一般分真絲和模擬絲面料兩大類,在絲綢織品上都帶有標簽,那麼怎樣識別標簽上數字代號呢?這些數字共有5位。第一位數字代表商品所用的原料; 第二位數字代表商品 的織物組織,後面則是商品的序號.在這個數字前, 還用大寫的英文字母代表商品的產地,從絲綢產品的編號上,可以認定產品的原料及產地。
絲綢原料的代號:「1」代表真絲,包括桑絲及桑絲佔50%以上的桑柞交織品種、雙宮絲、桑絹絲綢;「2」代表合成纖維;「3」代表天然纖維與短纖維混紡;「4」 代表柞絲;「5」代表人造絲;「6」代表兩種原料以上的長絲交織,或長絲與短絲維交織;「7」 代表被面類。
絲綢產品產地代號:B為北京、C為四川、D為遼寧、E為湖北、G為廣東、H 為浙江、J為江西、K為江蘇、M為福建、N為廣西、Q為陝西、S為上海、T為天津、V為河南、W為安徽、X為湖南。
第五節西裝面料知識
一、純化纖織品
1、純滌綸花呢。表面平滑細潔,條型清晰,手 感挺、爽,易洗快乾,穿久後易起毛。宜做男女春 秋裝。
2、滌粘花呢(快巴)。滌綸50~65%、粘膠絲 50~35%,毛型感強,手感豐滿厚實,彈性較好,價廉。宜做男女春秋服裝。
3、針織純滌綸。質地柔軟,彈性好,外觀豐滿 、挺括,易洗快乾。宜做男女春秋服裝。
4、粗紡呢絨俗稱「粗料子」,由於原料品質差 異較大,所以織品優劣懸殊亦大。
5、大衣呢。有平厚、立絨、順毛、拷花等花色品種。質地豐厚,保暖性強。用進口羊毛和一、二級國產羊毛紡制的質量較好,呢面平整,手感順滑,彈性好。用國產三、四級羊毛紡制的手感粗硬,呢面有搶毛。宜做男女長短大衣。
6、麥爾登。用進口羊毛或國產一級羊毛,混以少量精紡短毛織成。呢面豐滿,細潔平整,身骨緊密而挺實,富有彈性,不起球,不露底。宜做男女服裝和女式大衣。
7、海軍呢。用一、二級國產羊毛和少量精紡短 毛織成。呢面細整柔軟,手感挺實有彈性。有的產品有起毛現象。用途同麥爾登。
8、制服呢。用三、四級國產羊毛混合少量精紡回毛、短毛織成。呢面平整,手感略粗糙,有搶毛,久穿後明顯露底,但堅牢耐穿。宜做制服。
9、法蘭絨。呢面混色灰白均勻,絨面略有露紋,手感豐滿,細潔平整,美觀大方。宜做男女春秋服裝。
10、粗花呢。用1-3級國產羊毛混以部分粘纖而成。呢面粗厚,堅牢耐穿,花色繁多。宜做男女春秋兩用衫及高檔童裝。
二、混紡織品
1、滌毛花呢。其中滌綸55%,羊毛45%,質地較厚實,手感豐滿,強力高,牢度好,挺括、抗皺性好。宜做秋冬服裝。
2、涼爽呢。其中滌綸55%、羊毛45%,料薄, 但堅牢耐穿,具有爽、滑、挺、防皺、防縮、易洗快乾等特點。宜做春夏服裝,不宜做冬季服裝。
3、滌毛粘花呢。滌綸40%、羊毛30%、粘膠絲 30%,呢面細潔,毛型感強,條紋清晰,挺括,牢度較好,價廉,經濟實
三、全毛織品
1、華達呢。紗支細,呢面乎整光潔,手感滑潤,豐厚而有彈性,紋路挺直飽滿。宜縫制西服、中山服,女上裝。缺點是經常摩擦的部位膝蓋、後臀部極易起光。
2、嗶嘰。紋路較寬,表面比華達呢平坦,手感軟,彈性好,不及華達呢厚實、堅牢,用途同華達呢。
3、花呢。按重量可分為薄花呢(300克以下/米)和中厚花呢(300~400克/米)。呢面光潔平整,色澤勻稱,彈性好,花型清晰,變化繁多。宜做男女各種外套、西服上裝。
4、啥味呢。光澤自然柔和,呢面平整,表面有短細毛絨,毛感柔軟。宜做春秋兩用衫及西服。
5、凡立丁。毛紗細,原料好,但密度稀,呢面光潔輕薄。手感挺滑,彈性好,色澤鮮艷耐洗。宜作夏令服裝和冬季棉襖料
6、派立司。光澤柔合,彈性好,手感爽滑,輕薄風涼,牢度不及凡立丁。最適合做夏季男女各式服裝。
7、女衣呢。紗支較細,結構較疏鬆,手感柔軟,而富有彈性,花色多,色艷麗。常用作女春秋兩用衫和棉襖面子。
8、直貢呢。密度大,手感厚重、柔軟,表面平滑,光澤明亮,富於彈性。宜做大衣、中山服。

❿ 紡織品圖案(花樣)的類型有哪些

主要分為:動物印花、人物印花、植物印花、幾何印花、卡通印花、抽象印花、漸變印花、黑白印花、模糊印花、精細印花

閱讀全文

與毛紡織品圖片大全可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s文字如何加入圖片 瀏覽:129
最可愛的小娃娃的圖片 瀏覽:72
淘寶圖片空間怎麼搬家 瀏覽:575
簡單國畫石頭圖片 瀏覽:503
高燃男生動漫圖片 瀏覽:631
在網上搜一些些動漫簡單圖片 瀏覽:538
男士假發發型圖片中年型 瀏覽:307
冬天搭配衣服好看圖片趙露思 瀏覽:17
戴手錶的衣服圖片 瀏覽:136
心心相印圖片文字 瀏覽:712
貓的圖片可愛卡通 瀏覽:77
情侶圖片簡單一對動漫 瀏覽:976
ppt如何在視頻上添加圖片 瀏覽:41
戶外圍牆燈圖片及價格 瀏覽:582
用word表格圖片列印清晰 瀏覽:93
長發動漫少女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663
以色列的祭司衣服圖片 瀏覽:635
大配色衣服圖片 瀏覽:282
女生穿涼鞋適合的圖片 瀏覽:868
qq怎麼用圖片留言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