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隻貓能可愛到什麼程度
就拿我家的喵小姐來說,不理你的時候很傲嬌,但是理起來,那叫一個黏人,巴巴地在你身邊打轉,叫聲特別嗲,特別纏綿,有時候她會把叫聲拉長,微仰著頭,哎喲,那樣子,好好好可愛,我如果聽得懂貓語,肯定她要什麼我給什麼了。
貓咪跟小孩兒有共通之處,它們也是小小的,肉嘟嘟的,軟綿綿的,不管是它自嗨還是跟你玩,行為都不設防,這點很重要啊啊啊!不設防意味著你可以放鬆心情,不用擔心什麼有的沒的,特別心安有沒有,完全沒有被傷害的顧慮,可以放縱自我心情有沒有?!
冬天我跟喵小姐一起睡,早上她從我身上爬出去,我給按住,她就軟軟地趴我身上,一摸她腦袋,就咕嚕咕嚕了,那小肉墊就在我下巴上摸來摸去的,熱乎乎軟綿綿的,試試那滋味,脫離人間了。
② 有誰知道圖片里那個動物頭像叫什麼名字
小左小右裡面的小左,是一隻貓
具體看這個
http://ke..com/view/2275641.htm
小左
昵稱:小左
小左
身份:貓一隻
弱點:怕老鼠
性別:母的
特徵:閉著眼睛
喜好:欺負小右 睡覺 溜魚
身高:1.1
座右銘:走貓的路,讓人說去吧,喵~
(小左相信可以創造純真的童話,所以閉著眼睛,要世界做一個不醒的夢)
小右
昵稱:小右
小右
身份:黃狗狗
性別:公的
身高:1.5:1
喜好:跟小左玩 追骨頭
個性:單純 單細胞 活潑好動
座右銘:每天都要吃飯~~都要吃飯~~要吃飯~~要飯
③ 要飯的為什麼叫『叫花子』,這詞是怎麼來的
乞丐何以被稱為是「花子」?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乞丐俗稱叫花子,從元代的一些文學作品中就常常會見到這兩個字。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合汗衫》:「我繞著他後巷前街,叫化些剩湯和這殘菜。」這里,「叫化」是一個動詞,漸漸地,人們將叫化剩湯殘飯的人稱為是叫花子,再將「叫花子」通俗地稱為是「花子」,乞丐就變成花子了,這就是「謂乞兒為花子」的由來。
再一個原因,古時天津,職業乞丐,上街討飯,手中都拿著一隻花棍,一路乞討,一路舞動,這就是天津俗稱的打花棍。
有一出京劇,李逵回家,見到老母親時,老母親的眼睛已經瞎了,李逵為了引起他老娘的記憶,就給他老娘唱起了兒時的童謠:「打花棍兒嘿,正月正。」這就又是山東一帶地方的風俗了。中國鄉間,認為有乞丐來行乞,是一種吉象,因為這個地方的糧食多,乞丐才會找上門來行乞。所以,每到過年,為了祈求好年景,鄉間的孩子們就扮作乞丐,在村裡湊熱鬧。孩子們如何扮作乞丐呢?就是手拿花棍沿街表演,也就是李逵小時候常玩的一種游戲。再演變到最後,每逢過年,鄉間都有人表演打花棍,就和扭秧歌一樣,成為春節期間的一項娛樂活動了。
天津衛,直到50年代,每逢過年,天後宮還賣花棍,是一根小木棍,上面纏著花紙條,花棍上系著幾個小鈴鐺,耍起來鈴鈴作響,甚是好玩。這種花棍,乞丐們拿在手裡,既是行乞的象徵,有時候也用它打惡狗。狗這種動物欺侮人,還專門欺侮窮人,人家人窮志不窮地寧肯行乞也不偷不搶,干狗的屁事?
偏偏狗眼看人低,你行乞,狗先看你不起,惡凶凶地向你叫起來了。遇見惡犬怎麼辦?那隻花棍兒就有用處了。所以,天津人也把叫化子們手裡的花棍叫作打狗棍。「三十六行,打狗賣糖」,打狗,就是行乞。
天津人罵一個人是花子,並不等於說這個人是乞丐。天津人把那些作事不漂亮的人,通稱是花子。天津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下飯館,一定得點幾樣菜,看見有人只要一碗面湯,「花子」,太小氣了。而且,各行各業,還把那些技術不行的力巴兒,也稱作是「花子」。同行是冤家,向一個人問起誰誰誰的手藝怎麼樣?「別找他,花子。」表示這個人的手藝不行,作不出漂亮活兒來。
天津人罵一個人是「花子根兒」,那就更刻薄了。更為有趣,還是女性朋友之間,常常用「花子根兒」一語相互取笑,未必就是惡意:「小花子根兒,夜兒個你哪兒去了,打了半天傳呼也沒呼著你。」帶著三分的嬌氣。中國話的特點,一些貶意詞,有時會變得非常親昵,似《西廂記》,張君瑞看見崔鶯鶯,先說了一句「可憎模樣」,變成時下詞語,就是「瞧你那小可恨模樣」。這里,「可恨」就變成可愛了。天津姑娘之間相互說「小花子根兒」,是表示對於對方的欣賞,相貌俏,會撒嬌,讓人愛不夠,「小花子根兒」,罵一句,倒顯出心中的無限喜愛。
將「小花子根兒」變成「老花子根兒」,就沒有一點喜愛的意思了,常聽見老姐妹們罵「老花子根兒」,那是罵她們家的窮老頭子,捨不得吃、捨不得穿,逢年過節的兒女們來了,派他去買菜,只買了一堆臭帶魚回來,明擺著有活螃蟹,明擺著有大鯉魚,他就是捨不得買,「老花子根兒」,恨得咬牙切齒。
孩子在學校上半天學,中午母親把孩子接回來,頭一件事,先給孩子洗洗「小花子臉兒」,雖然花子就是乞丐,但這時,你不能說洗洗小乞丐臉兒。母親愛孩子,她可以罵小花子臉兒,你不能說她的孩子是乞丐,此中的含意,那可是太微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