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早教經典讀物
1.《托馬斯和朋友幼兒情緒管理互動讀本1-8(套裝共8冊)》
全八冊包括《托比不要哭鼻子》、《托比有顆善良的心》、《托馬斯不要心慌慌》、《托馬斯不要壞脾氣》、《托馬斯不怕黑洞洞》、《愛德華真是頂呱呱》、《羅斯提喜歡笑哈哈》、《詹姆士不要酸溜溜》,通過親子互動,讀玩結合,培養寶寶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打敗壞情緒,擁抱好心情!
2.《暖房子經典繪本系列美好篇》
這本繪本特別適合為孩子作睡前閱讀用。畫面上的巴尼有著毛茸茸的身子和淘氣的笑容,與現實中的孩子非常相像;而找來各種理由拖延睡覺的舉動,也與日常生活中的孩子較為貼切。
孩子在聽這個故事的同時,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中的「爺爺」也像個大孩子一般,總是用微笑去面對巴尼惹的禍,且與巴尼一起在床上無拘無束地跳舞。
3.《寶寶黑白卡》
黑白卡是寶寶的第一本書,對比強烈的黑白圖案,可以調動寶寶情緒和注意力,刺激視覺發展。
「寶寶黑白卡」系列選取緊貼幼兒生活的事物和情節,採用清晰柔和的輪廓,平衡規律的構圖,形成一種鮮明的趣味,生機勃勃、熱情洋溢,帶領孩子認識世界。
黑白卡系列包含6冊紙板書,配有簡潔有力的兒歌式短句,視覺、語言同步啟蒙。
4.《小熊寶寶繪本》
主人公是小熊,講了他和他的朋友小兔子、小老鼠、小豬、小象、小河馬、小狸貓,一起吃飯、睡覺、洗澡、拉粑粑、散步、玩玩具等日常生活的故事。畫風很可愛。
5.《抱抱》
《抱抱》是一本幾近無字的圖畫書。小猩猩Bobo一路上看到相親相愛的各種動物,大家熱切地抱在一起,表達對彼此無盡濃烈的愛。
簡單的故事內容,抓住了吸引幼兒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親情關懷(抱抱)與對動物的好奇。小朋友知道沒有手的長頸鹿、河馬是怎麼抱抱嗎?書中將可找到有趣的答案。硬頁書的設計,特別適合小讀者的小手來翻閱哦!
② 小班社會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會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公共汽車的主要部分,知道公共汽車的作用。
2、教育幼兒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活動准備
1、有關公共汽車工作情形的錄像片段。
片段(一):公共汽車在馬路上行駛接送乘客,乘客在車站有秩序地上下車。
片段(二):有些人在上下車時擁擠,乘車時頭和手伸出窗戶等不好行為。
2、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有一定看過或乘坐過公共汽車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了解公共汽車的主要作用。
1、觀看錄像片段(一),了解公共汽車的主要部分和名稱。
提問:這是什麼?你在哪裡見過嗎?它有幾個部分?
2、引導幼兒講述公共汽車的作用和類型。
(1)提問:公共汽車有什麼用?在什麼地方可以乘坐公共汽車?(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講述)小結:公共汽車能接送乘客,又快又方便,人們可以在車站乘到公共汽車。
(2)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公共汽車,它們各有什麼優點?(雙層公共汽車、小公共汽車、無人售票車)小結:現在有了各種各樣的公共汽車,如雙層公共汽車,它載客很多;小公共汽車,它很靈活,隨叫隨停;無人售票車,只需一個人在車上工作。以後人們還會製造出更多更方便的公共汽車。
二、觀看錄像片段(二)使幼兒了解乘車規則,並進行安全教育。
提問:他們在干什麼?這樣做對嗎?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小結:我們應遵守秩序,乘車時要排隊,買票先下車後上車,乘車時頭和手不能伸出窗戶,要注意安全。
三、討論:如果沒有公共汽車將會怎樣?
(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講述)小結:公共汽車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它。
四、延伸活動:角色游戲《乘車》,通過游戲使幼兒進一步了解公共汽車,熟悉乘車規則。教育幼兒遵守秩序,注意安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基本學會穿脫鞋襪。
2.培養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手眼協調性。
活動准備
場地布置:石頭路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兩只小口袋,天天隨身帶, 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
(襪子)
二、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
1.小鞋子在哪裡?
引導幼兒做各種動作:搖搖鞋,踏踏腳等。
2.觀察鞋尖、鞋後跟、鞋底、鞋面。
三、教師示範講解脫鞋
1.手放在鞋後跟向下脫。
幼兒練習脫鞋。
2.脫鞋後,讓幼兒摸摸襪尖、襪後跟、襪筒。
3.指導幼兒脫襪:
手放在襪筒,向下脫。
四、游戲:小腳丫
師生共同光著腳丫去,手拉手,走在石頭路上,體驗光著腳踩石頭的感覺。
五、學習穿鞋襪。
1.請幼兒談談光著腳丫踩石頭的感受。
2.習穿襪:先把襪子放平,手拿襪筒,套在腳尖上,向上拉。
3.學習穿鞋:手拿鞋底,腳伸在鞋中,提上後腳跟。
4.幼兒穿上鞋後,體驗穿上鞋踩石頭的感受。
(新年教案)我們長大了
設計思路:新年快要到了,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放了焰火,認識品嘗了過年時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對過了年要長大一歲有了他們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搞不清什麼叫「長大」?人為什麼要長大,為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們來共同探討有關「人長大」的事情。 幼兒在關注周圍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長過程。。對幼兒來說,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怎麼慢慢長大的是他們心中最想了解的一個迷。教師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小時候的服裝」等感性操作活動,來幫助幼兒從多方面的比較中了解和感受自己在身體、能力上的成長,體驗長大的快樂。 又希望通過新年的主題,讓幼兒體驗到「過年了,大家長大一歲了「,從情感上感到自豪與自信,進而喚起他們懂得既然長大一歲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乾的道理。 內容:語常活動:我長大 要求:
1 幼兒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2 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准備:
1 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 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活動難點:激發幼兒為自己的長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動設計:
(一)情境感知:
1 教師創設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請你找找哪張是你自己的?去認認還有照片上的朋友會是班中的誰呢?
2出示個別幼兒的照片讓大家認一認:這是誰呢?,怎麼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
3小結:我們長大了,所以和現在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過渡: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3 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
4 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 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干什麼?為什麼要媽媽幫忙?
2 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 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引導討論:(1) 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兩樣?你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 (2) 你們跟爸爸、媽媽、老師比呢?
5 小結: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長大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你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體驗小猩猩的心情變化,感受愛的抱抱。
2.回憶和自己喜歡的人抱抱的愉悅感受,體驗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回憶和自己喜歡的人抱抱的親密感。
活動難點:體驗、分享並交流與與人擁抱的感受。
活動准備:
1.手偶
2.課件
3.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導入活動。
1.師:寶寶們,看看誰來了?它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啵啵。你們願意和啵啵打招呼嗎?(問好交流)
2.可是這只叫啵啵的'小猴子有點調皮,有一次它悄悄地離開了媽媽,一個人跑到大森林裡去玩了。
二、播放課件,講述繪本內容。
1.圖一:短短的小尾巴、粗粗的腿,還有長長的鼻子會是誰呢?它們是怎麼抱抱的?「頭靠著頭、鼻子鉤鼻子」真是有趣的抱抱,好親熱呀!
2.圖二:走到前面的時候,啵啵又驚喜的大叫起來:「抱抱!」它看到了誰在抱抱?它們是怎麼抱抱的?它們還會說什麼呢?真是溫暖的抱抱呀!還有誰也在說呢?仔細聽!它們是怎麼抱抱的?
3.圖三:啵啵看到了小象、小河馬、小變色龍,這么多小動物都在和自己的媽媽抱抱,可是它卻沒有,你們覺得這時候的啵啵心情怎麼樣?
4.圖四:大象媽媽正好看到了難過的啵啵,就給了它一個大大的擁抱。它們就一起往前走小長頸鹿和他的媽媽是怎麼抱抱的?好甜蜜呀,這是一種甜蜜的抱抱!你們想和邊上的好朋友抱一抱嗎?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抱一抱哦!
5.圖五:啵啵沒有找到媽媽繼續往前走,這一次它又會看見誰呢?獅子媽媽抱著寶寶,許多小獅子都趴在了媽媽的身上看看小獅子臉上的表情怎麼樣?是呀,大家抱在一起真幸福呀,這是幸福的抱抱!我們也一起來一個大大的擁抱吧!
6.圖六:可是啵啵沒有媽媽的抱抱,啵啵再也忍不住了,它怎麼了?我們也來一起幫啵啵找媽媽吧!
7.圖七:啵啵終於找到了媽媽,和媽媽抱在一起,可開心了。你們看後面那些小動物怎麼樣?啵啵趴在媽媽的懷里,媽媽的懷抱真溫暖呀!它還悄悄地對媽媽說了一句話。
8.圖八:最後呀,啵啵、媽媽還有好多小動物們都抱在了一起,你看到了誰和誰抱在一起了呢?好高興呀,他們都成為了好朋友,這是一種互相關愛的抱抱。
三、看圖片,分享交流關於「抱抱」的各種感受。
1.師:看了小動物們的抱抱,你們想和誰抱一抱?為什麼呀?
2.師:對呀,可以和我們喜歡的、喜歡我們的人抱一抱。瞧,我把你們的抱抱都拍下來了呢!有很多很多的抱抱,不管在開心、難過還是害怕的時候都可以抱一抱,抱抱是我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抱抱永遠不嫌多!
延伸環節:
師:今天我們回到家呀就可以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個大大的擁抱,相信他們收到這個禮物一定很開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採用的繪本《抱抱》是以幼兒喜歡的小猩猩波波為主線,跟隨它的腳步見到了幾種動物間溫暖擁抱的畫面,繪本中充滿著暖暖的親情。繪本全篇只有「抱抱」 和「媽媽」這幾個詞語,畫面溫馨感人,易於小班幼兒閱讀與欣賞。活動開展較為順利,但我發現了活動中存在著幾個問題。在請孩子們觀察動物之間是怎麼擁抱時,孩子們都在說動物的特徵,有可能是因為我提問的方式不太合適,沒能提醒孩子注意問題的重點。另外,在請孩子們與我擁抱時,大部分孩子們一哄而上,有幾個坐在椅子上不為所動。如果我在請孩子們模仿時有序地進行組織,那麼場面應當會有所改善。同時作為社會課,對於繪本情感的挖掘也要更深一些,通過細化繪本中的情節,從而讓幼兒在繪本中體驗抱抱的一些感受,豐富幼兒對於抱抱的不同感受,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說一說,在下次的活動中我會多加註意,豐富整堂課的教學元素。
活動目標:
1、知道做事情要堅持到底。
2、在觀看故事表演和參與游戲的活動中,能夠堅持完成任務。
3、樂意參與表演活動,並堅持到底。
活動准備:
配班老師扮演飢餓的小貓,排練情景劇表演《小貓釣魚》,並布置好場景。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表演《小貓釣魚》,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它是一支很餓的小貓,小貓為什麼會餓肚子呢?大,考吧.幼,師,網它為什麼釣不到一條魚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欣賞故事表演《小貓釣魚》
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小貓釣不到魚和釣到魚的原因。
教師:第一次小貓釣到大魚了嗎?這次它為什麼沒有釣到魚?
教師:第二次小貓釣到大魚了嗎?這次它為什麼沒有釣到魚?
教師:最後,小貓釣到大魚了嗎?這次它為什麼能釣到大魚?
三、師生共同小結:小貓不專心、三心二意就釣不到魚,後來小貓一心一意就掉到了大魚,我們做事也要像小貓後來一樣,要有耐心,堅持到底。
四、分組游戲"小貓釣魚",鼓勵幼兒能堅持完成任務。
教師交代游戲的方法:請幼兒學做小貓,一起到魚塘釣小魚,並將釣到的魚放在自己的小桶里。
鼓勵幼兒在表演活動中大膽、細心地釣魚,不要急躁,一定要有耐心,堅持到底。
五、比一比看誰釣得魚最多。教師給有耐心、能堅持到最後的孩子發五角星。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們大多玩的很開心,但是仍有兩個小朋友哭鼻子,因為他倆沒有釣到魚。看到他倆哭,好幾個小朋友圍上去有的為他們擦眼淚,有的為他們擦鼻涕,還有小朋友掏出了兜里的糖果給他們,得到最多紅花的那組小朋友還要把劃給他們---那會兒我都看的感動了。總之,活動是成功的,孩子們不僅體驗到了動手做游戲的樂趣,懂得了分享與合作的重要性,還懂得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在上班,能高興地等待媽媽來。
2、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准備: 毛絨玩具小猴子若干、籃子、音樂磁帶、FLASH「猴媽媽上班」、錄像「我的媽媽在上班」
活動過程: 感知體驗
通過「猴寶寶哭了」的情境創設,引導幼兒幫助猴寶寶,讓幼兒感知寶寶上幼兒園,媽媽要上班。
1、是誰在哭呀?(猴寶寶)它為什麼哭?(幼兒泛議)
小結:猴寶寶在幼兒園想媽媽了。
2、那麼猴媽媽送好寶寶上幼兒園,又到那裡去了呀?它在干什麼呢?(觀看FLASH)
小結:猴媽媽去上班了。它在果園里忙著摘果子、分果子,還要賣果子賺錢,很辛苦的。它也很想寶寶的,下班就來接寶寶。
3、(出示許多猴寶寶)哎呀,這么多猴寶寶都在哭,我們來抱抱它們吧!(發現、引導幼兒的動作與語言)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漱口的方法,並知道飯後,睡前要漱口。
2、學習"漱口"的正確發音。
二、活動准備:
漱口的溫開水,杯子。
三、活動過程:
(一)向幼兒解釋什麼是漱口?為什麼要漱口?
1、師:我們出東西時,有一些很小的東西躺在牙縫里,這些小東西會生出很多小蟲子,躲在牙縫里,這樣牙齒便蛀掉了,牙齒就很疼,東西也不能吃。要是把躺在牙縫里的小東西趕走,就不會生出蛀牙齒的小蟲子,怎麼樣才能把這些小東西趕走呢?我們有一個好辦法:吃完東西以後,睡覺前要漱口,嘴裡的小東西就會被趕走,牙齒就不會蛀掉。
2、幼兒學說:吃飯後睡覺前,要漱口。
(二)教幼兒正確漱口的方法:
1、念兒歌:含口水,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水,牙齒干凈白又白。
2、師示範:先喝口水,然後閉上嘴,兩腮鼓動,最後輕輕地把水吐出來。共三次。
3、幼兒臨空練習:老師邊念兒歌邊指導幼兒練習,重點檢查幼兒兩腮鼓動的聲音,最後念兒歌一遍。
4、幼兒操作練習:(在盥洗室)手拿杯子,先含口水,再閉上眼,接著,兩腮鼓動,提醒幼兒不能把水咽下去,也不能噴出來。最近後把帶有飯屑的水輕輕地吐出來(幼兒反復練習3—4次)5、復習兒歌1—2遍。
活動反思:
飯後漱口雖是生活小事,但它關繫到孩子今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立,一旦養成將終身受用。因此,設計今天的活動是有價值的,體現了健康教育活動回歸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