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尋找板報資料
把2005年的工作搞得更好——記南洋初級中學工會學習教育工會三屆二次會議精神
2005-01-12 作者(來源):南洋初級中學工會 董其慶
1月11日下午,南洋初級中學工會召開工會積極分子會議,學校黨政領導和工會委員、工會小組長、退管會專職幹部、工會財務等17人出席。
工會主席傳達了1月6日區教育工會三屆二次會議的主要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國工會十四大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工會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履職、突出維護的原則,重點抓好素質工程與校務公開工作,提升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大家回顧了2004年的一些工作,展望了2005年的工作意向。今年的重點是深化校務公開和教職工素質工程。工會工作要配合黨政,溶入學校的中心工作,提升我們學校教育教學水平,使學校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最近的教代會提出「提高專業素養,做減負增效的好教師」,二線人員也要提高專業素養。工會在學校黨政的支持下,寒假中將人手一冊《細節決定成敗》,組織全體教職工參加讀書活動,把開展讀書活動同刻苦鑽研業務、提高教學水平結合起來,同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結合起來。
黨支部魏俊江書記稱贊工會積極分子在平時動作迅速,做了不少工作。他鼓勵大家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各項工作積極帶頭,把2005年的工作搞得更好。
第一版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
培養基地隆重舉行揭牌儀式
本報訊 11月12日上午,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隆重舉行揭牌儀式。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公共衛生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等領導、張金哲院士、我校黨政領導、各附屬醫院院長、各學院與職能部處負責人參加了揭牌儀式。儀式由副校長王玉慧主持。原副校長陳嬿宣讀《教育部、國家計委關於批准有關高校建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通知》,黨委書記呂兆豐教授宣讀《首都醫科大學關於建立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決定》(詳見一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杜金香教授、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梁萬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委員孫善存、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先後發表重要講話。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教育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共同研究決定批準的全國36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之一(以下簡稱「人才基地」)。我校是北京市屬院校中唯一的中選單位,同時又是36個獲批項目中唯一的「臨床醫學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它是以首都醫科大學系統內的國家和北京市重點學科為基礎建立的學科資源整合的綜合平台。人才基地在首都醫科大學的統一領導下,以專科學院和專科學系的組織形式,開展臨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和追求學術目標的學科建設工作。根據學校目前的發展情況,人才基地首先建立「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神經外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眼科學院」和「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耳鼻喉科學院」 三個專科學院和「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口腔科學系」和「首都醫科大學呼吸病學系」 四個專科學系。各專科學院和學系負責人全部由本學科著名專家擔任。
校長杜金香教授在揭牌儀式上作重要講話(詳見講話全文)。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梁萬年講話指出,健康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動力和保障。今後的醫院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成為科學研究、知識創新的基地和高新人才的孵化器、追求健康的場所。首醫大人才基地的建立對北京醫療服務產業具有巨大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北京市教委委員孫善學在講話中對人才基地的建設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切實加強對基地建設的領導,領導責任到位,基地組織到位、政策到位,配套的資金、人才到位;二是要在基地的組織工作中不斷創新,在課程、培養方案、醫教研的結合等方面要有首醫的特色;三是要通過基地建設積累經驗,起到示範帶動作用,為市屬市管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很好的經驗。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在講話中指出,人才基地建設方案很有新意,在專業醫院的基礎上創建專業的醫學院的新模式,可以把學歷學位教育和繼續教育結合起來,對加強醫學教育中的繼續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首都醫科大學人才基地越辦越好。
(黨委宣傳部)
校黨委對學習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出部署
本報訊 日前,校黨委制定下發《關於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通知》,對學習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出具體安排。通知要求要認真學習文件,深刻領會精神;緊密結合實際,切實推動發展;加強組織領導,形成良好氛圍。號召全校師生以出色的工作成績、強大的凝聚力來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推動學校在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醫科大學的道路上加速前進。
據悉,10月31日,校黨委理論中心組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交流了學習體會。
(宣傳部)
首都醫科大學關於建立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決定
為適應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和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實現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跨越式發展,積極發揮高等醫學教育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根據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有關通知精神,我校決定建立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1、 性質與任務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是以首都醫科大學系統內的國家和北京市重點學科為基礎建立的學科資源整合的綜合平台,在首都醫科大學統一領導下,以專科學院和專科學系的組織形式,開展臨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和追求學術目標的學科建設工作。
2、 管理機構
為切實加強此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學校成立「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與管理委員會」,負責領導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其組成人員如下:
名譽主任: 王忠誠
顧 問: 吳英愷 胡亞美 張金哲
翁心植
主 任 委員:杜金香
副主任委員:張國華 梁萬年 呂兆豐
陳 嬿 王玉慧 齊 昉 張 建
王 辰 韓德民 戴建平 李仲智
孫 正
委員:(以姓氏筆劃為序)
馬 莘 王寧利 尤 紅 毛 羽 王松靈
王莒生 申昆玲 李義庭 仲生海 劉 建
張兆光 陳改清 張茂先 陳寶英 張 健
陳鐵軍 線福華 趙春慧 趙繼宗 賈建平
賈建國 席修明 高曉蘭 崔樹起
3、 院系設置
根據學校目前實際情況,基地首先建立「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神經外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眼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耳鼻喉科學院」三個專科學院和「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口腔科學系」和「首都醫科大學呼吸病學系」四個專科學系。由王忠誠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神經外科學院院長,王寧利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眼科學院院長,韓德民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耳鼻喉科學院院長,賈建平擔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主任,王辰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呼吸病學系主任,李仲智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學系主任,孫正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口腔科學系主任。
(2003年10月24日)
在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
人才培養基地揭牌儀式上的講話
校長杜金香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同志們:
經教育部、原國家計委批准,我校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6所高校首批成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學校。今天,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正式啟動,在這里舉行隆重的揭牌儀式。我代表學校黨政領導對到會的各位領導、專家表示誠摯的歡迎!對給予這個基地極大支持與關心的領導、專家、師生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建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是首都醫科大學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我校是北京市屬院校中唯一的中選單位,同時又是36個獲批項目中唯一的「臨床醫學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基地」。這充分體現了各級領導對北京醫葯衛生教育事業的支持和關心,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多年來北京市醫學教育取得的成績,展示了首都醫科大學的整體實力。它有利於首都醫科大學醫學教育資源和學科的進一步整合,有利於北京市醫葯衛生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我校來說,這個「基地」的建立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21世紀中國要在知識經濟佔主導地位、科技競爭十分激烈的世界上爭取得到飛速的發展。在這一發展中,正在深刻影響著全世界知識經濟格局的生命科學高新技術和新的醫療與衛生運行模式都將起著重要的支柱和推動作用。醫學科學的發展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將更加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因此,能不能站在生命科學高新技術革命和醫療衛生模式轉換的最前沿是醫學院校能不能生存發展、能不能在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中完成自己應該承擔的使命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要求。北京是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又是國際交往的中心,這種地位決定了對各項事業發展的很高的要求,要求北京市要達到國內一流的醫葯教育水平、預防保健水平、生物醫學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這對首都醫科大學的發展和建設提出了很高的標准。努力達到和保持北京市醫葯教育和衛生事業的一流水平,是我校在新世紀的重要歷史使命。我校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市屬重點醫學院校,是北京高等醫學教育的龍頭和主體,承擔著為首都醫葯衛生事業培養輸送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健康衛士的搖籃,也是醫學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目前有13所各具特色和優勢的臨床醫學院;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有39個博士點,55個碩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有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130人,碩士生導師600人,副教授及相當職稱以上人員2500多人。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廣大的醫學專家和醫務人員的努力,我們各個附屬醫院不斷地發展壯大,並且各具有特色學科,學術水平高,在全國乃至於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醫學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隨著事業的發展,我們深深感到加強學科建設的整合、培養高水平的醫學專門人才、向更高的水平邁進是當務之急。今天,被批準的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建立給了我們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抓住基地建立的有利契機,發揮醫學教育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為21世紀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但是,建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我校組織力量經過多次論證,決定把這個基地構建成為以首都醫科大學系統內的國家和北京市重點學科為基礎的學科資源整合的綜合平台。基地在首都醫科大學的統一領導下,以專科學院和專科學系的組織形式,開展臨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和追求學術目標的學科建設工作。學校成立了基地建設與管理委員會,由著名專家王忠誠、吳英愷、胡亞美、張金哲、翁心植等5位院士及市教委、市衛生局、我校校領導、各專科學院和學系主要負責人、臨床醫學院負責人、學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根據學校目前的發展情況,在基地中首先建立了「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神經外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眼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耳鼻喉科學院」 三個專科學院和「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口腔科學系」、「首都醫科大學呼吸病學系」 四個專科學系。各專科學院和學系負責人全部由本學科著名專家擔任。學校還認真制定了基地建設與管理章程,明確了基地的性質、組織機構、功能、任務及運行機制。
這三個學院、四個學系是在各級領導、專家的重視與支持下,在學校基礎與臨床的共同努力下建立的,是首都醫科大學的新生事物。我們希望今後能有更多新的學科成為國家和北京市重點學科,進入到這個「基地」來。學校將不斷努力為各專科學院和學系的發展創造條件,希望各專科學院和學系嚴格遵守《首都醫科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與管理章程》,大力加強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大力加強首都醫科大學系統內相同學科資源的整合,高度重視面向北京和全國的臨床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同時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有效的發展模式。也希望各專科學院和學系注重學科團隊建設,明確本學科的建設目標,加強溝通與協作,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相信在各級領導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指導下,通過全體首醫人的齊心協力、拼搏努力,首都醫科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一定能夠建設成為集醫學教學、科研與產業化為一體的醫葯衛生事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為實現學校「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奮斗目標、為首都經濟的發展,為人民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豐台區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工作開始
我校被確定為右安門分會第一選區
本報訊 按照市、區兩級人大常委會區人民代表大會換屆的決定精神,豐台區人民代表大會換屆工作於2003年9月15日開始。我校被確定為右安門分會第一選區,選區還包括玉林西里、玉林東里三區兩個社區,北京市殘聯、右安門環衛所和西南郊所三個單位。根據右安門分會的安排,我校成立了首都醫科大學選舉工作組,林瑞海同志任組長,任世和同志任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
目前,選舉工作組已完成選民登記工作,截止11月11日共登記選民7988人,已於近日張榜公布。(選舉工作組)
呂兆豐教授為學生開辦「我們vsSARS」講座
本報訊 11月13日下午,階梯教室座無虛席。黨委書記呂兆豐教授的講座「我們與SARS」吸引了全校的學生幹部。
呂教授的講座,不僅是一堂精彩的醫學專業課,還是一次生動的醫德教育課。它使同學們懂得了醫學生、醫生的責任,加深了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為全校學生防SARS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學生們堅信,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務實的精神和樂觀的心情與SARS斗爭,一定會打一場更漂亮的勝仗! �付麗
市委教育工委檢查組來我校檢查
《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基本標准(試行)》貫徹落實情況
本報訊 11月3日,由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李明、組織處處長高喜軍和副處長錢衛等組成的檢查組來我校檢查《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標准(試行)》貫徹落實情況,並就相關問題和學校部分黨務部門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黨委副書記管仲軍代表校黨委匯報了我校貫徹落實《基本標准》的情況。黨委書記呂兆豐、黨委副書記馬誼平參加了匯報和座談會。 (黨委組織部)
返回頁首
第二版
名校名院聯手
清華同仁共建MBA實習基地
本報訊 (通訊員 程莉)「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學生實習基地」近日在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掛牌。在國內率先規模招聘MBA、組建職業化管理隊伍的北京同仁醫院,繼去年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姻」後,又與清華大學攜手共建MBA實習基地,成為目前國內最早涉足MBA培訓的醫療機構。
同仁醫院院長韓德民教授認為,適應逐漸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將醫院管理模式與市場接軌,實現職業化、專業化管理,是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發展的方向。實習是學生將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也是學生選擇職業和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相互了解與適應的過程。實習基地作為連接培訓單位和用人單位的橋梁與窗口,具有人才培養和人才發掘的雙重功能。同仁醫院將根據學生特點和醫院管理的需求,選擇、接收和使用實習生,制訂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和實習生管理計劃,對實習生的能力進行評估,並向學校反饋信息。在對學員進行指導和培養的同時,醫院也將從中發現和儲備人才,充實醫院職業化管理隊伍。
孩子痴笑性癲癇持續發作病情嚴重
羅世祺「仁心聖手」小患者「起死回生」
本報訊 (通訊員 朱麗麗)來自廈門的小雅因患罕見的痴笑性癲癇持續發作,病情十分嚴重,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羅世祺教授主刀採用國際先進的經胼胝體--透明隔--穹隆間入路,成功切除小雅的下丘腦錯構瘤,再創神經外科領域奇跡。
小雅五個月前,在獨自玩耍時突然尖叫,且莫名其妙地呲牙咧嘴傻笑一陣後戛然而止,笑時發出「咯咯」的聲音,樣子十分可怕,像一隻活脫脫的猴子,孩子發病時目瞪口呆,口唇青紫、面色蒼白、頸部強直,每天發作3-5次,每次持續3-5分鍾,隨後發作頻繁,持續時間延長,且伴隨呼吸困難。
經過縝密的術前准備,10月22日,羅世祺教授在助手馬振宇主任醫師的密切配合下,採用經胼胝體--透明隔--穹隆間入路的顯微手術方式,成功地切除了小雅的下丘腦錯構瘤。術後小雅不僅痴笑和癲癇的症狀完全消失了,而且變得比以前還聰明伶俐了,望著術後天真活潑可愛的小雅,孩子的父母和親朋好友都難以置信這親眼目睹的現實。
小雅的媽媽流著熱淚說:「小雅已經在死亡的邊緣兜了幾個圈,是羅教授仁心聖手讓孩子起死回生,我們真不知該怎麼感謝羅教授啊!」
搭建血管橋 治好「噴血病」
本報訊 11月4日,家住通州區的馬大爺督促女兒帶她去看一位在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的親人,更確切的說是恩人,一個給了他生命的救命恩人--該院血管外科的苑超主任。
一年前,馬大爺因為吐血,在朝陽醫院診斷為門靜脈海綿樣變合並上消化道大出血,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噴血病」。當時醫生勸他手術治療,因為害怕,馬大爺拒絕了。出院以後,馬大爺經常覺得食慾下降,上腹脹滿,人也一天天消瘦起來。今年下半年的一天,馬大爺再次出現惡心嘔吐,又吐出了大量鮮血,同時覺得頭暈心慌,眼前發黑。孩子們馬上把他送到了朝陽醫院,在消化內科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出血暫時止住了,病情也逐漸平穩,但不知如何面對隨時可能再次出現的「噴血」。當聽說該院血管外科苑超主任治療「噴血病」有豐富的經驗時,馬大爺終於同意手術治療。經過積極細致的術前准備,在苑超主任的帶領下,血管外科的醫生為馬大爺做了腸系膜上靜脈---下腔靜脈人造血管轉流術,通過人造血管在病變的靜脈兩端架了一座橋,降低了「噴血」血管的壓力,使「噴血」現象不會再輕易出現了。因患者既往有開腹手術史,術中發現腹腔內粘連嚴重,增加了手術的難度 ,但苑主任利用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順利完成了手術。
術後患者恢復順利,彩超復查轉流血管血流通暢,食道胃底靜脈曲張明顯緩解。現在,馬大爺已經出院兩個月了,再也沒有出現過惡心嘔吐,食慾也比以前增強了,整個人也變得神采奕奕。 (李談 張望德)
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隆重紀念建院二十周年
本報訊 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自1983年建院至今已經整整二十周年了。10月18-19日醫院在多功能廳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應邀出席這次活動的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常委兼秘書長王宋大、市政協原副主席陳大白、王澍寰、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史炳忠、市衛生局副局長韓德民、梁萬年及首都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呂兆豐、校長杜金香、原副校長陳嬿、臨床處線福華處長及首都醫科大學多所臨床醫學院的院長等,應邀出席大會的還有全國著名的口腔醫學界專家,如院士邱蔚六、口腔醫學會會長張震康、副會長馬軒祥、上海政協主席石四箴及各大口腔醫學院的院長、書記、口腔醫學教育專家等,我院在職及離退休高級職稱為主的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等共計二百多人參加了大會。 教辦
戴建平院長榮獲醫院管理突出貢獻獎
本報訊 2003年10月28日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學術年會暨表彰頒獎會在山東煙台舉行。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著名影像學家、醫院管理學家戴建平教授等八人被授予醫院管理貢獻獎,以表彰他們在加強醫院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現代化建設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戴建平院長作為北京地區唯一入選者,為首都衛生系統爭得了榮譽。 (胡金龍 霍增輝)
附屬北京中醫院獲首都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好新聞一等獎
本報訊 日前在首都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宣傳工作總結表彰會上中醫醫院報送的《非典日誌--見證2003年戴口罩的春天》獲抗擊非典衛生好新聞文字類評比一等獎;《非典時期的眼睛》榮獲北京衛生系統第十二屆「杏林杯」暨抗擊非典電視專題片匯映二等獎;《北京中醫醫院抗非典紀念冊(文獻篇、紀實篇)》榮獲首都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優秀宣傳品評比二等獎;《非典時期的眼睛》(照片)榮獲首都衛生系統抗擊非典衛生好新聞圖片類評比二等獎。此次共有97家單位470餘件作品參加了抗擊非典宣傳品評選,其中35件作品獲一等獎,95件作品獲二等獎,75件作品獲三等獎。 (信息中心)
市衛生工委書記尤蘭田、副書記閔克到天壇醫院視察工作
本報訊 (通訊員 朱麗麗)瑞雪過後,京城陽光明媚。11月7日一大早,北京市衛生工委書記尤蘭田、副書記閔克就來到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參觀調研。
尤蘭田書記、閔克副書記在天壇醫院高曉蘭書記、戴建平院長等院領導的陪同下,視察了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和院所領導一同參加匯報會。高曉蘭書記代表院所領導詳細匯報了院所概況和醫院在領導班子建設、黨的建設、隊伍建設、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預案》防非典准備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向來院檢查工作的領導請示和匯報了院所其他一些工作情況。
尤蘭田書記、閔克副書記高度評價了天壇醫院黨政領導團結協作、默契配合的工作格局。肯定了黨政領導班子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她特別肯定了天壇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現代化的辦院管理理念和醫院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績。
戴建平院長代表院領導表示,院所領導一定會繼續努力工作,按照北京市衛生工委的要求,進一步抓好醫院的改革和建設工作。
北京市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項目第三期結業
本報訊 由國際精神分析協會資深精神分析訓練師和來自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等6家單位,具有豐富教學及臨床經驗的專家加盟的授課隊伍,目前已經完成了在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技術支持下,由安定醫院、國家科委國際合作處以及北京市衛生局外事處聯合承辦的項目「北京市精神分析取向培訓班」 第三期的培訓工作,7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衛生工作者參加了培訓,他們大多是有博士、碩士學位,在專業領域中擁有豐富經驗的中青年專家。連續三年的培訓班,深受廣大心理衛生工作者的歡迎,並為培養臨床心理人才,增進這門學科的國內外交流,縮短與國外的差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安定醫院)
友誼醫院堅持服務創新院內急救「120」受歡迎
本報訊 (通訊員 蔣月榮)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以病人為中心,堅持服務創新,推出院內「120」急救新舉措,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受到廣泛好評。
院內「120」急救小組配有專用的外出急救包。平常每周檢查並進行除顫器充電,使急救包始終處於應急搶救狀態。
開展「120」急救工作兩年來,急診科搶救了131名患者。其中猝死19例,佔14.5%;過敏性休克18例,佔13.7%;各種原因暈厥61例,佔46.6%;心律失常21例,佔16.0%;急性腦血管意外12例,佔9.2%。猝死的患者中有15名復甦成功,成功率80%,其餘患者無一例死亡。總搶救成功率達96.9%。
一次看病多位專家會診
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成立神經心身疾病會診中心
本報訊 (通訊員 吳玉華)10月29日,來自懷柔的45歲的張女士有幸成為剛剛成立的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心身疾病會診中心的第一位患者。張女士9月27日曾經出現發熱,在當地醫院按風濕病治療未見效果,繼而又出現四肢無力,隨來朝陽醫院診治。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初步診斷為「急性多發性感染性神經根神經炎」,但實驗室檢查卻不支持醫生的臨床診斷。此次經會診中心的幾位知名的專家共同討論、論證,考慮仍為「急性多發性感染性神經根神經炎」,並提出治療修改方案。醫生根據專家們的建議,馬上調整了葯物。這一天,幾位專家共為5位診斷不明確的病人進行了會診。
在朝陽醫院每天看急診的病人中,大約就有30%的病人是神經科的病人。這些患者往往就診於綜合醫院,以軀體症狀為主訴,不願主動訴說心理症狀及致病的心理社會因素,更不願意去精神專科就診,使得病情復雜化,病程延長,到處求醫,花錢又浪費時間。朝陽醫院繼宣武、天壇醫院之後第三家成立神經、心身疾病會診中心,誠邀協和、解放軍301、北醫、安定、宣武、天壇等10多家醫院資深神經科專家輪流坐堂,定期出診,方便了北京東部患者就醫,也為全國各地神經、心身疾病疑難雜病患者就醫提供便利條件。
返回頁首
第三版
「三個代表」與青年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黨委副書記馬誼平在學生黨員培訓班上的講座摘錄
黨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先進性、純潔性的集中體現。黨性修養是黨員的自我完善和對黨的本質屬性的強化。黨員是黨的機體的細胞,黨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