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會怎麼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關於衰老和死亡,父母輩大多比較埋冊忌諱談這無力的話題,不會直接攤開說,偶爾一些碎片的念頭不穩定也不清晰,通過談論他人的死亡,間接表達自己的態度。
2.留下可傳承的財富。
(1)物質,留下盡可能多的優質資產,選擇好的平台和土壤,是對後代的支撐而非捆綁;
(2)精神,豐富的人生閱歷,豁達的生活態度,關於家族精神的凝練與升華,既要言傳身教,也要像洛克菲勒、曾國藩一類通過書信傳承下去;
(3)基金和圖書館,在照顧好小家的基礎上,盡可能造福大家,有理有效地捐贈。
3.減少不必要的牽絆。
(1)克勤克儉,前期擁有太多物質的負累了,消費主義下各類物品的堆砌,是對人生寶貴資源的浪費,以身作則,帶孩子過簡約的生活;
(2)葬禮不必鋪張,無需儀式,低調離開,該說想說的生前都說好了,把請客吃飯、金玉棺碑、風水墓地的敬老錢折算後,在雲南山村裡指定捐助罩嫌一位貧困女學生吧;
(3)植樹,後代遍布全球,不必每年飛來飛去走儀式掃墓,清明節在各自生活地種植或認養一棵樹,就好。
(已經開始忍不住想像後代里會有誰把它做成商業項目,好的商業模式才是最可持續的代代相傳)基本框架清晰穩定,每年根據具體情況細微調整,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自己不怕面對,也不怕跟子女聊起。
只是向上管理做得不好,無法跟父母很好地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