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硬筆書法描紅作品字帖圖片
硬筆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一種字體,它對我國書法的影響甚大。現如今,一個精美的硬筆書法描紅作品得到人們的欣賞與喜愛。下面是我整理的硬筆書法描紅作品字帖圖片。
硬筆書法分硬筆書法藝術和實用硬筆書法,前者主要是強調藝術性,後者主要是強調實用性。硬筆書法的藝術性,主要是通過線條與結構的變化表現出書寫者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個性,等等;而實用硬筆書法,即日常寫字,主要是滿足實用,能做到易寫易認即可,關鍵是做到書寫快捷和規范,所以實用硬筆書法,是以行書為主的。
㈡ 有哪些好看的鋼筆字體
小的時候出了一個叫「字霸」的字帖,是鋼筆字帖。
每個字就像一個個的藝術品一樣美觀大方。我們老師很喜歡我的字。
龐中華字帖有行書、楷書、隸書也有草書。
龐中華的字,大方得體、遒勁有力,張弛有度。真的非常推薦!
㈢ 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
鋼筆下的楷書,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楷書之美呢?那麼怎麼去寫好一副漂亮的鋼筆楷書呢?多准備一些楷書字帖會不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希望對你有用!
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欣賞
鋼筆楷體書法字帖練字圖片4
鋼筆字的間架結構
第一節、重心平穩,蔬密勻稱
要練好間架結構,主要有兩點:重心平穩,蔬密勻稱
一、重心平穩:就是要掌握字的重心,使字站得穩。不管是什麼樣的字,只要把重心安在中心線上,字便平穩。
如:“中”字,豎畫必須占據中心線。
二、疏密勻稱:即每個字不管筆畫多少、結構繁簡,容納在同一方塊中後,看上去沒有過疏過密的感覺。這是因為在書寫時注意到了筆畫肥瘦、長短的變化、部位之間的呼應、照顧、各占適當的位置、認真講究搭配的緣故。
如:“個”和“緣”字,盡管筆畫的多少不同,但注意到了筆畫的粗細長短、部位的呼應,看起來就順眼。
第二節獨體字
獨體字一般筆畫較少,書寫時除了注重重心平穩外,更要注意字的長、寬、窄、大、小
一、長:長者,勿寬。如:“月、直”等字。
二、短:短者,勿長。如:“白、工”等字。
三、大:大者,勿出。如:“大、馬”等字。
四、小:小者,略小於其他字。如:“小、口、日”等字。
第三節合體字
一、左右結構
1、左右相等:如:比、那
2、左窄右寬:如:把、投
3、左寬右窄:如:能、期
二、左中右結構
1、左中右相等:如:鍛、撤
2、左窄中右寬:如:微、激
3、左中窄右寬:如:傾、慨
4、左右寬,中間窄:辯、翻
三、上下結構
1、上下相等:如:益、楚
2、上長下短:如:烈、思
3、上短下長:如:節、貢
4、上窄下寬,上短下長:如:花、呆
5、上窄下寬,上長下短:如:忠、集
6、上寬下窄:如:曹、育
四、上中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的字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部位縱向組合而成,較為復雜,各部分所佔比例隨字而定。如:等、崇、察等。
五、包圍結構
1、 左上包圍:如:厚、慶、屈
2、 左下包圍:如:道、通、建
3、 上三麵包圍::如:同、問、用
4、 全包圍:如:國、因、田
第四節向背法、呼應法
一、向背法
筆畫之間有相互抱持意義的稱為"向",也叫"相向"。
筆畫之間有相互背弛意義的稱為"背",也叫"向背"。
所謂的向背法,即指相向與向背的方法。相向和向背,不僅使筆畫產生了變化,更主要的是在字的結構中起到了楫讓顧盼的作用,使字型在平穩中能求得變化,又在變化中能獲得協調。
二、呼應法
呼應法,是指前筆畫的收尾與後筆畫的起筆之間連帶的方法。前者為呼,後者為應。它是以外在連貫形式和內在連貫意義兩種姿態存在的。所謂外在連貫形式,是筆畫間有形的連帶;而內在連貫意義,則是筆畫間無形的連帶。外在連貫是通過筆畫的直接連帶獲得的,內在連貫是通過筆畫的空間運筆而得到。楷書的呼應取決於內在連貫,行書的呼應多來自外在連貫。
㈣ 好看的硬筆書法草書作品圖片
草書是我國書法中的一種字體風格,這種字體風格有非常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人們的欣賞與喜愛。現如今,草書的硬筆書法得到人們的肯定。下面是我整理的好看的硬筆書法草書作品圖片。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任何書體在使用中都有簡便易寫的要求,發生省簡筆畫和潦草的趨勢。這種趨勢是文字演變的主要原因。每當社會變革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文字應用頻繁,個人隨手省簡, 異體字出現的速度加快,為了使文字更加利於應用,勢必要加以糾正。 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周宣王太史作籀書”、“ 李斯作 小篆”、“ 程邈作隸書”以及 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范化而頒定的標准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 正體字的開端。
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並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 金文里就有簡筆和潦草的字跡,史籍中“ 屈原屬草藁”、“ 董仲舒 藁書未上”,說明戰國古文和西漢隸書在急速書寫時也非 正體。據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 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 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章帝時,齊相 杜度善作習字的範本,章帝曾詔令杜度草書奏事。可見公元 1世紀中葉以來, 草字已經不盡是出於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從近世出土的 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簡就已經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莽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 書體。
《 說文解字》成書於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 許慎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一種書體之始。東漢末期, 張芝其同時以及稍晚的 鍾繇等名家輩出,各成流派。當時趙壹有《非草書》之文,蔡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隸書筆意的章草發展成韻秀宛轉的今草,以至 奔放不羈、氣勢萬千的狂草。
章草起於西漢,盛於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歷代對 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 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 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 章法之章與 章程書、 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
今草起於何時,又有漢末 張芝和東晉王羲之、 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 正體字的同時,已經出現近似 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於張芝的草書家崔瑗作《 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餘綖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於章法。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於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於 二王,是著眼於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
㈤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
在鋼筆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樣的楷書之美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鋼筆字楷書書法作品圖片4
鋼筆楷書特點
楷書是漢字的主要書體。楷,是楷模,就是標准字體。
鋼筆楷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講究用筆鋼筆楷書的筆畫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用筆方法。不同的用筆方法產生不同的形態、質感的線條,不同的線條需要不同的用筆方法去體現。鋼筆楷書字形較小,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如果書寫時用筆稍不注意,筆畫就達不到要求,筆畫就會出現軟弱無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用筆方法。
二、筆畫分明
鋼筆楷書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規范,干凈利落,不能潦草、粘連。但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又要有內在的呼應關系,使筆畫達到:既起收有序、筆筆分明、堅實有力,又停而不斷、直而不僵、彎而不弱、流暢自然。
三、結構方整
鋼筆楷書在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形端正、合乎規范。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雖然也有形態上的參差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仍是整齊工整的。
㈥ 求漂亮的鋼筆字圖片
鋼筆字圖片:
這些作品具有形態、神情、風韻、意境和氣勢之美,形成了結構嚴謹、筆畫呼應、骨力開張、筋脈相連之妙,增強了鋼筆書法藝術的感染力,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許,使鋼筆字由單純的實用型向藝術型邁進了一大步。
(6)可愛鋼筆字字體圖片擴展閱讀:
書寫工具
鋼筆字書寫工具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書寫時的效果,因此必須重視書寫工具的選擇與使用。書寫鋼筆字的工具有鋼筆、墨水和紙張。
1、鋼筆
鋼筆的種類和型號很多,其區別主要在於筆尖的用料上。根據鋼筆筆尖製作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金筆、銥金筆和普通鋼筆三種。
挑選鋼筆時,要看筆尖兩片是否粗細均勻對稱,頂端是否圓滑,書寫是否流暢。試筆時,可書寫「永」和「8」字多次。如筆尖不刮紙,出水均勻,書寫圓滑流暢,那麼筆尖就合乎使用要求。至於筆桿筆套是次要的。鋼筆的筆尖有粗細之分,練字適用筆尖稍粗一些的鋼筆。
2、墨水
練字宜用藍黑墨水和碳素墨水,尤以碳素墨水最佳。它有濃度,有光澤,寫在紙上黑白分明,十分醒目。一支鋼筆要使用同一顏色、同一牌號的墨水,不能混用。否則,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沉澱而影響書寫流暢。若要換一種墨水使用,應先將筆尖、筆膽洗凈、晾乾,再吸入新的墨水。
3、紙張
練習鋼筆字用紙一般以不洇不滑,略有澀感、吸墨性較強的60克至80克的書寫紙、有光紙、復印紙為好。練習楷書字體時,最好在印有方格的紙上書寫,以便安排字的大小、結構,增強練字的效果。
㈦ 最好看的十種硬筆書法字體
一、田英章
我個人非常推薦田英章的字,田英章的字非常工整和秀美,初學的話可以把結構掌握的很好。
田英章是學歐楷出身,基本功非常扎實。他的楷書最好,行書略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