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男生的發飾叫什麼
1、冕冠
冕冠是中華官場禮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於周代,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說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纊。」意思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纓、纊、紞等部分組成。周朝禮儀規定,戴冕冠者都要身著冕服,冕冠的基本樣式以及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後代所沿用。唐代進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明代滅亡以後,滿清剃發易服,冕冠也隨之被廢除,代之以朝冠。
2、幘
幘,又稱巾幘。古代中國男子包裹鬢發、遮掩發髻的巾帕。始見於漢代。
幘在古代,常在冠下,或單用。 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幘在我國古代是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可以戴的首服,只是為官的在商超行公時候要與冠配在一起用,單戴幘往往是家居時候。
先秦時幘只是武士的頭箍,系在前額防止頭發披散擋住視線妨礙戰事。之後演變為較寬並纏裹住頭。漢前稱幘,漢後由於種類增加而稱某某幘。照今看來,漢後的幘實為巾的一種特殊形式。
3、冠
冠是專門供貴族戴的帽子。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系在頭上的裝飾物稱為「頭衣」。漢代的時候,冠的種類非常多。
4、弁
弁是古時的一種官帽,通常配禮服用(吉禮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後泛指帽子 。
5、簪
古代發飾,簪是由笄發展而來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
簪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多加以珠寶裝飾。
㈡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帶圖片)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出門。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
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㈢ 求幾張好看的古裝動漫男子的圖片有沒有
俺木有很多古裝的。
㈣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最好帶圖)
第十位――彌子瑕
曹先生非常地有姿色,魏明帝十分寵愛他,睡覺休息都與他在一起。曹先生曾經與魏明帝打賭玩游戲,贏了的可以得到新衣物,魏明帝輸了,但曹先生沒有得到新衣物,曹先生就自己進入魏明帝的寢宮穿上魏明帝的衣服直接出門,可見其寵愛程度不同一般了。
評價:嗚呼!此君在帝王面前已經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其嬌縱程度比起彌子瑕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絕代美少年,縱是楊玉環與其爭寵,恐怕也要落在下風。
㈤ 求古風男男或者男女共乘一匹馬的圖,要求唯美,最好是紅衣謝謝
哎翻了下藏圖,不是沒有上馬就是單槍匹馬或者一人一騎,就翻到兩張同騎的,前面兩張不符合,但我覺得很美,就一並附上來了
㈥ 中國古代的美男子有哪些圖片和資料
潘安
真正的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之孫。北朝時期的蘭陵王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既顯赫又神秘的出生,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據說因為他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他的畫像流傳下來,這倒也給了我們更多想像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1個,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在他眼中19個都是恐龍,就1個勉強算是美女。
不過還有其他版本的中國古代四大美男。
有人說這四大美男是:潘安、衛玠、曹植、沈約;
有人說是:潘安、衛玠、宋玉、蘭陵王。
潘安、衛玠是可以確定在內的。
㈦ 尋找一張卡通圖片的原圖,一個古裝帥哥,閉著一隻眼睛,嘴上還含著一根草
這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