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尋一幅油畫,小女孩和燈籠
題目:Carnation,Lily,Lily,Rose《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
作者:薩金特(JohnSingerSargent,1856-1925)(美國畫家)
圖片鏈接:
http://www.artunframed.com/images/artmis62/sargent45.jpg
❷ 一幅著名油畫的名字是畫的是一對白人夫婦 男的拿著叉子
著名油畫的名字是:《美國哥特式》。
一個黑人女子表情嚴肅的拿著一個掃把,背靠拖把和美國國旗站在白宮某處。這是這幅作品的一句話說明。這幅照片是美國著名黑人攝影家、著名電影導演戈登·帕克斯在1942年拍攝的,模特艾拉·沃特森是當時在白宮的清潔女工。
油畫《美國哥特式》畫面上男人的眼睛直直地向前平視,雙唇緊閉,黃瘦的臉上表情十分嚴肅,鼻樑上一絲不苟地架著圓圓的眼鏡。他沾滿泥巴的手裡拿著一個叉。從構圖上來看,這個叉與人物橢圓形的臉和人物身後哥特式窗戶的線條相呼應。
(2)美國可愛油畫圖片擴展閱讀:
繪畫背景:
這幅作品完成於1930年的大蕭條時期。當時的美國藝術家們拒絕歐洲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深入鄉村地區創作現實主義作品,強調一種樸素的真實。這種風格後來被稱為地方主義。在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在展,蕭條之後,美國20世紀30年代繪畫」上即展出了大量美國地方主義藝術家的作品。
實際上在帕克斯拍攝這張照片的12年前,一個叫做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的畫家用了兩個月畫了一幅油畫,就叫做《美國哥特式》。巧的是1942年是這幅照片的誕生之年,也是畫了《美國哥特式》油畫的伍德去世之年。
作者:
格蘭特·伍德在20多歲時曾經在當時的前衛藝術中心巴黎和慕尼黑學習繪畫。他對現代主義繪畫十分熟悉,也曾經以印象派的風格創作。但當伍德回到了美國之後,他很快地拋棄了在歐洲所得的現代主義繪畫技巧和手段。他的創作受到了15世紀佛蘭德畫家凡·戴克那細致的寫實繪畫的影響。
又加入了個人的性格與色彩,從而投入到美國地方主義繪畫的潮流之中。盡管伍德藝術的本源仍然是歐洲傳統繪畫,但他和其他地方主義藝術家所做的,是盡可能從歐洲文化殖民主義中把美國的本土藝術解放出來。
在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出現之前,這是美國爭取藝術獨立的一次重要的嘗試。而盡管《美國哥特式》已經成為一個美國文化符號,地方主義繪畫卻未在美國藝術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❸ 這幅油畫是那位大師的傑作;畫名是什麼
梵高《鳶尾花》,但你的這幅貌似是網友自己臨摹的,不是原作,原作如下
《鳶尾花》,荷蘭,梵高,1889年,畫布油畫,71x93cm,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藏
作品簡介
《鳶尾花》是梵高到聖雷米精神病院之後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畫中色彩豐富,線條細致而多變,左邊的白花與最右方的淺藍花相呼應。畫家細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導觀者視線。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1988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0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有人在報上呼籲:「文化和商業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 《鳶尾花》是梵高於1889年5月完成的一幅作品,鳶尾花很平凡,同向日葵一樣。梵高畫她,是在期許生命的粲然。用心向花敘述衷腸,把血給予了花的根,把眼睛給了花的掰,把自己也期許了花。如同詩人林莆筆下的「梅妻」。《鳶尾花》,是梵高靈魂的天堂鳥。
1892年,唐基(梵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他是梵高作品最早的賞識者之一,這幅畫像和許多其他的梵高的畫一樣,在他死後不斷地買賣,1988年在拍賣會上,有人叫出了5300萬美元的天價。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價值」的認識及衡量。梵高就是梵高,他的畫,也對經濟規律的現象作了詮釋。
創作思路
《鳶尾花》,插在花瓶里,但見她孤單的綻放。充滿古怪般灼眼的熱情,透出很是奪人眼目的精巧,還有那誘惑人心搶眼色彩,這就是梵高自己。一遍、二遍 …… 遠遠近近、上上下下 …… 盡管我們只看見花的局部,也許梵高所要表現的思想,就是要她沉埋在水底,不見真灼、不見水。 …… 像人?像心靈?像生命?被藏在瓶子里的是粗壯的根,被藏在歲月里的是叵測的人心?梵高要在畫面下藏住什麼?
《鳶尾花》,畫面上的花依稀是模樣怪異狀,但細細品味中,鼻間處飄過那濃烈的氣味,淡淡地、陣陣地、傳說中的「味」,好似刻在你的畫盤上、你的心上,繼而翩躚飛舞著。宛如我們心靈,不語的期盼和那藍紫色的淺淺的回憶。也極像我們將要綻放的青春一樣,飛揚與燃燒在火紅的歲月,盡管也要殆盡。但那美麗、那光芒、那生機,就在你注視瞬間的鮮活中像火山樣噴薄。是炫耀與歡樂,是宣洩與任性,那樣的記憶,那樣的刻骨銘心。也許人們在歷史的回放片段中,在生物進化鏈上,似乎早已遺忘了過去那寂寞的衣角、陰郁的閣樓、深邃的世界。而只用贊嘆的目光,感受梵高,感受他寂寞、孤獨與死亡。只憑這一紙畫作的定格,拋棄梵高藍紫色的憂郁和灰褐色的悲傷,也拋棄了人們對自己心痛的靈魂與愧疚,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永永遠遠。
作品賞析
《鳶尾花>為草本植物,五月開花,法國人視它為國花,認定它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徵。圖中的油畫《鳶尾花》價值5390萬美元,被視為全世界最昂貴的十幅畫之一,作者文森特·梵谷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畫家,而當他在世的37年間,窮困潦倒,一共只賣出過1幅畫。
但「藝術的價值與金錢毫不相干」,這是一幅很美的作品,梵谷似乎也如同喜歡向日葵一樣喜歡畫這種植物,畫面中燦爛的藍紫色鳶尾花十分突出,它的花形恰似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作者巧妙地將它那鬱郁蔥蔥的粉綠色葉子作了低調的處理與遠處的花草一同襯托出了鳶尾花的生動與靈性;再有地上紅赤泥土的陪襯打破了畫面冷色的調子,使得色彩對比強烈且和諧,並富有律動,色調也極其明亮,這正好體現出他「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的口號,整幅畫面富有活力,洋溢著清新的氣息。
鳶尾花本是一種很平凡的植物,但梵谷賦予它精彩的形象與色彩以及永恆的生命力,這是一生浸在痛苦與無奈中度過的畫家對大自然的贊美,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畫的鳶尾花是那麼的可愛,甚至有人認為它們比真正的花還美,還真實。
作品評價
梵谷的《鳶尾花》這幅畫,整個空間幾乎都被鳶尾花所覆蓋,只有左下角的一小部分可以看到棕紅色的土地;而整個畫面上的鳶尾花大部分是藍色的,其吸引人的視點又著重在鳶尾花的葉子上,似乎這些大量的葉子是主角,而這些葉子的顏色是藍色的,如大海一樣普遍普通的藍色,是否象徵著那些平凡的百姓,葉子的顏色在光的作用下,有點蒼白,是否預示著他們生活的艱難;他們所烘托出的美麗,又是那麼的驕傲,這種驕傲騎在他們頭上,把他們的痛苦,都明朗地畫在哪裡,確實是值得人們深思的。而她們彷彿一點兒感覺都沒有。
由此,而這些葉子們的身體都開始扭曲著,但不失其本來的一股劍氣。而畫的左上角是紅色的鳶尾花星星點點的比較多,其底色稍為暗些,是否預示著高處也有暗淡的地方,正如與畫的左下角的土地的顏色可以形成上下呼應的構圖。同時,這幾種顏色的運用,又使整個畫面在色彩上層次很分明。而畫的靈魂之處,就在於光的運用,使整幅畫的生命充滿了蓬勃的生機。梵谷在畫中還畫了一朵白色的鳶尾花,在整幅畫中顯得高貴而十分突兀,有點鶴立雞群的味道。再加上由於將鳶尾花的葉子畫得很柔軟開來。
這是一種用波動的方法去畫的結果,就是突出強調了色彩所賦予的動感,給人以眼目一新的感受。但是,其本質性格的特徵又是劍拔弩張的,這種變態的形象,是不是象徵著某種美好的東西,要破土而出並且在人間長出精神之美來,是要歷經千辛萬苦之曲折的?不過,這幅畫好象世上的一個世界,這世界中的美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