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端午節創意可愛圖片

端午節創意可愛圖片

發布時間:2022-01-18 21:00:37

㈠ 端午節好看的圖片和好詞語

好詞:艾葉飄香、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雄黃酒、賽龍舟、人聲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從俗、闔家團圓、歡歌笑語、粽葉飄香、香嫩糯米、鮮美夾心。

㈡ 校園端午節手抄報圖案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9%D8%D3%DA%B6%CB%CE%E7%BD%DA%B5%C4%CA%D6%B3%AD%B1%A8 這是圖片地址
資料
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的傳統節日習俗。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因此被稱為端午祭。端午祭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 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 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

——宋 蘇軾《少年游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發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制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說與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駱虎狀,婦人皆戴之,」似此則當有驅邪辟疫之作用;一說即古時的步搖,純為婦女裝飾品(蔡雲《吳獻》注)。兒童頭上還會用雄黃酒畫上一個「王」

豆娘,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艾虎,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長命縷,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衛生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①采葯。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蘭湯,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③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④採茶、制涼茶。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掛草葯

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

掛艾草、菖蒲、榕枝
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望採納

㈢ 端午節艾葉圖片

艾葉品相: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民間有家家戶戶掛上艾葉的習俗。

這一習俗源於民間流傳的避災說。傳說古時候,一位神仙巡察人間,見浪費糧食嚴重,決定降災人類,後見一婦人愛孤兒勝過親生兒子,為之感動,告訴她門前掛艾可以免災。後來這婦女將這一方法告訴了所有的人,使人們避免了一場災難。這種說法在東北以及河北唐山等地廣為流傳。



(3)端午節創意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民諺所謂:「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從古至今,艾葉用於預防瘟疫的記載很多: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明確提到了用中葯加熱煎煮後產生的熱氣,可用來熏蒸治療疾病。

端午節期間,古代的勞動人民就開始運用艾葉焚燒或煎煮來驅除瘟疫,實際上是一種熏蒸療法在生活中的運用。現代研究證實:艾葉煙熏患處除了有抗菌作用外,還可以在室內空氣中形成葯分子膜層,而懸掛的艾葉其揮發性物質的揮發,在人體周圍空氣中也能形成天然消毒氣幕。

經呼吸系統侵犯人體的細菌、病毒最易蓄於鼻腔與咽喉,艾葉中大量滅菌、抗病毒成分可於鼻腔、喉頭與氣管中形成「葯膜」,達到抗菌、殺毒、防病的效果,故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有預防瘟疫病流行的作用。

由此可見,在蚊蠅孳生、百蟲活躍的仲夏疫病流行季節,民間流傳的「端午插艾」這一習俗是有科學依據的。

㈣ 端午節的賀卡圖片大全10歲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劃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㈤ 關於端午節的動漫圖片

端午節的動漫圖片:

相關介紹: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5)端午節創意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習俗:

端午節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

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

㈥ 端午節圖畫

端午節的元素一般都是龍舟粽子,這些圖片,然後結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㈦ 有關於端午節的圖片

到網路或goole上搜吧,可能你也是搜不到才問的,如果可以的話,就自己偽造些嘛!

㈧ 端午節的圖片

端午節的圖片,如果要製作賀卡的話。可以直接在網頁上面搜索端午節就可以出現很多類似的卡片封面。點擊下載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端午節創意可愛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羊發型圖片 瀏覽:481
豐田尺rav4圖片價格 瀏覽:929
怎樣在word中插入圖片列印不黑 瀏覽:704
非主流美女高清圖片 瀏覽:487
美女用膠片換天空圖片 瀏覽:140
女生特曼的圖片 瀏覽:611
女生左手受傷圖片真實圖片指甲 瀏覽:970
單位車輛如何看見違章圖片 瀏覽:434
男生帥氣干凈的圖片 瀏覽:16
芭比可愛圖片大全 瀏覽:783
黃山紅方印價格圖片 瀏覽:937
牛年可愛圖片男生 瀏覽:778
穿三角褲頭的女生圖片 瀏覽:966
懷孕美女睡覺圖片 瀏覽:825
簡單少女心圖片 瀏覽:564
腳氣是怎麼引起的圖片 瀏覽:165
衣服上印圖片用哪些列印機 瀏覽:465
小女孩芭蕾舞圖片大全 瀏覽:113
簡單手工紙船圖片大全 瀏覽:11
動物圖片可愛呆萌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