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動物的圖片及介紹
生物特性和生理特點1.地鼠屬哺乳綱、嚙齒目、鼠科、帛鼠亞科動物。它是由野生動物訓養後進入實驗室的動物。
2.地鼠是晝伏夜行動物,一般在夜晚8~11點最為活躍,運動時腹部著地,行動不敏捷,巧手營巢,牙齒十分堅硬,可咬斷細鐵絲,有很強的貯食習性,興奮時發出強烈的金屬性音響。雌鼠比雄鼠強壯,除發情期外,雌鼠不易與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傷。
3.尾短,有頰囊。地鼠頰囊是缺少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免疫學特殊區,是進行組織培養,人類腫瘤移植和觀察微循環改變的良好區域。4.生殖周期短。妊娠為16(14~17)天,為嚙齒類動物中妊娠期最短者。地鼠成熟期快。雌鼠一個月已性成熟,之後即可進行繁殖,雄鼠2.5月可交配。哺乳期20~25天,離乳後雄鼠2月齡,雌鼠1.5月齡可配種。雄鼠成熟時體重為100克左右,雌鼠120克左右。成熟期時除發情期以外雌鼠不許雄鼠靠近。
5.生產能力旺盛,生長發育快。每年每隻雌鼠可產7~8胎,每胎產仔5~10隻,平均7隻左右。幼仔出生後生長發育很快,出生時全身裸露。3~4日耳殼開始突出體外,以後張開,4日長毛,12日可爬出窩外覓食,14日眼睜開,一邊覓食一邊靠母鼠汁哺育,生長很快。
6.有嗜睡習慣,睡眠很深時,全身肌肉鬆弛,且不易弄醒,有時誤認為死亡。室溫低時出現冬眠,一般於8~9℃時可出現冬眠,此時體溫、心跳、呼吸頻率、基礎代謝率均降低。室溫低於13℃則幼仔易於凍死,室溫最好保持20~25℃,相對濕度40~70%。
7.好鬥為其行為特徵,難於成群飼養。金黃地鼠初胎時有食仔的惡習。
8.中國地鼠易產生真性糖尿病,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島退化,β細胞呈退行性變,易培育成糖尿病株。
9.具有貯藏食物習性。其頰囊可充分擴張,貯藏能力極大,便於冬眠時食用。地鼠口腔內兩側各有一個很深的頰囊,一般深度為3.5~4.5厘米,直徑為2~3厘米,一直延續到耳後頸部。通過頰囊將大量食物搬於巢中。
10.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反應很特別,在通常情況下,非近交系的封閉群豚鼠個體之間皮膚相互移植均可存活,並能長期成活下來,而不同種群動物之間的皮膚相互移植,則100%不能存活,並被排斥。
11.金地鼠體溫的高低與季節有關,夏天一般為38.7±0.3℃,一天內也有變化,晚上9~10點體溫最高,從中午到傍晚較低,上午3~5小時和10時,其體溫上升。頰囊內的溫度為37±1℃,雄鼠直腸溫度和頰囊溫度大體一致,雌鼠直腸溫度比頰囊低1~2℃。
12.金地鼠心率為400次/分,呼吸頻率73.6(33~127)次/分,呼吸量60(33.3~82.8)ml/分,在20~21℃血液量為體重的5%,壽命為的條件下,每小時每克體重要消耗氧2.3ml。頸動脈血壓,8~12周齡時為78.7~101.3mmHg,12~17月齡為64.3~88.3mmgHg,17~24月齡為65.5~92.5mmHg,24月齡以上為62.0~91.8mmHg,紅細胞總數5.9~8.3百萬/mm3,血紅蛋白14.85~16.20g/100ml血,白細胞總數7.200~8.480/mm3,成年地鼠2.5~3.0年。
13.中國地鼠(黑線倉鼠)與金黃地鼠解剖生理特點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如中國地鼠的染色體少而大,二倍體細胞2n=22,大多數能相互簽別,定位明確,尤其Y染色體在形態上是獨特的,極易識別。無膽囊,大腸長度比金地鼠短一倍,但腦重、睾丸大均比金地鼠重近一倍。
2. 鼴鼠和地鼠有什麼區別
在生物科目、外觀與食物上有所不同
一、生物科目不同
1、鼴鼠:鼴鼠亞科
2、地鼠:帛鼠亞科
二、外觀不同
1、鼴鼠:體矮胖,長10餘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掘土;後肢細小。眼小,隱藏在毛中。
三、食物不同
1、鼴鼠:以昆蟲為食,也食蚯蚓、蛞蝓、兩棲類、爬行類、小鳥等動物。
2、地鼠:地鼠的食性很雜,多汁植物,早熟禾的地莖、委陵菜、酸摸、狗蛙花等,也有少量昆蟲的殘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鼴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鼠
3. 一種民間的的叫法:地老鼠,是一種蟲子,查它的資料
應該是地老虎
地老虎
【概述】
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昆蟲幼蟲部分種類的俗稱。夜蛾科(Noctuidae)昆蟲全世界約2萬種,中國約1600種。成蟲口器發達,多為局敬拍植食性害蟲。夜蛾科許多種類在大量發生時,會給農作物造成大害,粘蟲、小地老虎、黃地老虎、棉鈴蟲等都是著名的作物害蟲。
【形態特徵】
成蟲:小地老虎較大,體長約16-32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內橫線、外橫線將全翅分為3段,具有顯著的腎狀斑、環形紋、棒狀紋和2個黑色劍狀紋;後翅灰色無斑紋。黃地老虎較小,體長14-19毫米,體色較鮮艷,呈黃褐色,前翅黃褐色,全面散布小褐點,腎紋、環紋和劍紋明顯,且圍有黑褐色細邊,其餘部分為黃褐色;後翅灰白色,半透明。
卵:半球形,乳白色變暗灰色。
幼蟲:小地老虎老熟幼蟲體長41-50毫米,灰黑色,體表布滿大小不等的顆粒,臀板黃褐色,具2條深褐色縱帶。黃地老虎較短,體長約為33-43毫米,頭部黃褐色,體淡黃褐色,體表顆粒不明顯,體多皺紋而淡,臀板上有兩塊黃褐色大斑,中央斷開,有較多分散的小黑點。
蛹:赤褐色,有光澤。
【生活習性】
小地老虎山東一年發生4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3-4月化蛹,4-5月羽化,第一代幼蟲是稿飢危害的嚴重期,也是防治的重點期。成蟲白天棲息在雜草、土堆等蔭蔽處,夜間活動,趨化性強,喜食甜酸味汁液,對黑光燈也有明顯趨性,在葉背、土塊、草棒上產卵,在草類多、溫暖、潮濕、雜草叢生的地方,蟲頭基數多。幼蟲夜間危害,白天棲在幼苗桐羨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
黃地老虎一年發生3-4代,成蟲發生期比小地老虎晚20-30天。一年中春秋兩季危害,但春季危害重於秋季。成蟲晝伏夜出,具較強趨光性和趨化性。習性與小地老虎相似,幼蟲以3齡以後危害最重。
[編輯本段]【危害特點】
主要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危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分布最廣、危害嚴重的是小地老虎。多食性害蟲,主要以幼蟲危害幼苗。幼蟲將幼苗近地面的莖部咬斷,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
【防治措施】
(1)配製糖醋液誘殺成蟲。糖醋液配製方法: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萬靈可濕性粉劑1份調勻,在成蟲發生期設置。某些發酵變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蘿卜、爛水果等加入適量葯劑,也可誘殺成蟲。
(2)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在菜苗定植前,選擇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兒菜、若賣菜、小旋花、百稽、艾篙、青篙、白茅、鵝兒草等雜草堆放誘集地老虎幼蟲,然後人工捕捉,或拌入葯劑毒殺。
(4)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圍雜草,防止地老虎成蟲產卵。
(5)清晨在被害苗株的周圍,找到潛伏的幼蟲,每天捉拿,堅持10-15天。
(6)配製毒餌,播種後即在行間或株間進行撒施。毒餌配製方法:①豆餅(麥麩)毒餌:豆餅(麥麩)20-25公斤,壓碎、過篩成粉狀,炒香後均勻拌入40%辛硫磷乳油0.5公斤,農葯可用清水稀釋後噴入攪拌,以豆餅(麥麩)粉濕潤為好,然後按每畝用量4-5公斤撒入幼苗周圍。②青草毒餌:青草切碎,每50公斤加入農葯0.3-0.5公斤,拌勻後成小堆狀撒在幼苗周圍,每畝用毒草20公斤。
(7)化學防治:在地老虎1-3齡幼蟲期,採用48%地蛆靈乳油1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或48%天達毒死蜱2000倍液、2.5%勁彪乳油2000倍液、10%高效滅百可乳油1500倍液、21%增效氰•馬乳油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20%菊•馬乳油1500倍液、10%溴•馬乳油2000倍液等地表噴霧。
4. 地鼠像什麼水果
地鼠像什麼水果?我想起了一態和擾種叫做蘋果的水果,因為它們都有著紅色的皮,而且地鼠也有著紅色的皮。此外,蘋果也和地鼠一棚或樣,都有著帆旦圓潤的外形,而且它們都有著綠色的葉子,這也和地鼠的尾巴有點像。另外,蘋果和地鼠都有著可愛的外表,它們都可以讓人覺得很有趣。總之,我覺得地鼠像蘋果這種水果。
5. 地鼠怎麼畫
首先在紙上寫上一個「5」字,如圖所示。
6. 地鼠是什麼樣的動物
讀音:qú jīng
7. 田鼠跟地鼠的分別
好像田鼠體態臃腫點,有點李沒像地鼠的肥胖版,外形也比較「可愛」點,地鼠源擾備身體顯得狹長,腿也比雹毀較長,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好看,據我觀察就這么多了,其他不是很了解
8. 《精靈寶可夢》展開你的想像,地面以下的三地鼠是怎樣的
我覺得在《精靈寶可夢》中,一直幾個未解之謎困擾著大家,直到現在還沒有解答。今天來說說地面以下的三地鼠到底是怎麼樣的。
說實話,這三隻地鼠的表現如此之低,以至於難以想像它們能與無可爭議的英雄肖智分享精靈寶夢的三個未解之謎。有時候現實是這樣的,每個大神的老虎穴都來讓人無法阻止。
以上就是我關於三地鼠在地面以下的猜想。
9. 倉鼠品種大全及圖片
倉鼠品種大全及圖片如下:
5、黑腹倉鼠,也叫歐洲倉鼠、歐洲黃金鼠。
顧名思義,這種倉鼠腹部的毛是黑色的。黑腹倉鼠是目前為止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倉鼠種類,體長20-34厘米,尾長4-6厘米,體重能達到400-900克。乍看上去,這體型都趕上豚鼠(荷蘭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