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拉什麼樣
樹袋熊又叫考拉、無尾熊,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生活在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乾旱森林中。
考拉非常適於樹棲生活。盡管不象其它諸如樹袋鼠之類的樹棲有袋動物一樣,考拉並沒有明顯的尾巴,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它出色的平衡感。考拉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持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
考拉的爪尤其適應於抓握物體和攀爬。粗糙的掌墊和趾墊可以幫助考拉緊抱樹枝,四肢均具尖銳的長爪。前掌具5個手指,其中2個手指與其它3指相對,就象人類的拇指,因而可與其它指對握,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緊握物體。腳掌上,除大腳趾沒有長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銳長爪,且第二趾與第三趾相連。
當接近樹木准備攀登時,考拉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它的前爪緊抓住樹皮,然後再向上跳躍攀登。所以,當一棵樹成為考拉的家域樹而被經常攀爬的時候,考拉的爪在樹皮上留下的刮痕就非常明顯。另一個證明某棵樹被考拉所使用的標記就是,在樹基部會有考拉小球狀的排泄物。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當處於安全的家域樹上的時候,考拉會自然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時也會因為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向而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天氣炎熱時,考拉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
考拉下樹的姿勢是屁股向下地往下退。考拉經常下到地面並爬到另一棵樹上去,這時,它們常遭到家狗、狐狸、澳洲野狗的攻擊,或是被過往的車輛撞死撞傷。考拉能游泳,但只是偶爾為之。
考拉身上長有厚厚的皮毛,這對它們保持溫度的恆定很有利,而且,下雨時還可以當雨衣使用,以免身體遭受潮氣和雨水的侵擾。考拉的皮毛呈現出淡灰色到褐色等多種顏色,其中胸部、頸部、四肢和耳朵內側具白色斑塊。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
考拉尾部的皮毛特別豐厚,這是因為考拉經常將它作為坐墊來使用的緣故,而且常常被污染,以致考拉下到地面上屁股朝向你時,一時會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成年雄性考拉體重一般在8-14公斤之間,而雌性則為6-11公斤,分布在南部的考拉,因為需要適應較寒冷的氣候而擁有較大的體重和較厚的皮毛。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時的時間來睡覺和休息,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過去,因為考拉幾乎整天都在睡覺,所以,人們以為考拉是採食了桉樹葉而中毒的緣故。考拉這種幾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狀態,實際上是它們在長期進化進程中形成的適應低營養的食物、同時節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陳代謝適應機制。
考拉最明顯的特徵是鼻子特別發達,它讓考拉擁有高度發達的嗅覺能力,能輕易地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桉樹葉,並發覺哪些可以採食,哪些有毒而不能採食。當然,也能嗅出別的考拉所遺留標記的警告性氣味。
考拉會發出多種聲音與其它考拉進行聯系和溝通,雄性考拉主要通過吼叫來表明它的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而盡量避免打鬥消耗能量,並向其它動物表明它的位置。
雌性考拉不象雄性那樣經常吼叫,但也不一定,例如交配時,雌性會發出急促的尖叫聲,給人以正在相互打鬥的印象。母考拉與小考拉之間也會發出輕柔的滴答聲、嘯叫聲、溫和的嗡嗡聲和咕噥聲,溫和的呼嚕聲則表示對對方的不滿。但是,當考拉感到害怕時,都會發出一種類似嬰兒哭叫的聲音,同時伴隨著顫抖和搖晃。考拉也會用它們的腺體產生的氣味在樹上進行標記。
四千五百萬年以前,在澳洲大陸脫離南極板塊,逐漸向北漂移的時候,考拉或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首先開始進化了。目前的化石證明,二千五百萬年前,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存在於澳洲大陸上。在漂移的過程中,氣候開始劇烈變化,澳洲大陸變得越來越乾燥,桉樹、橡膠樹等植物也開始改變並進化,而考拉則開始變得依賴於這些植物。
一般認為,土著居民於6萬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來到了澳洲大陸。如同其它澳洲動物一樣,考拉,也成為土著文化與文明中許多神話與傳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百年來,考拉雖然一直是土著居民的一項重要食物來源,可是,這並不妨礙它們繁榮昌盛。1788年,歐洲人第一次登上澳洲大陸以後,John Price成為第一個記錄考拉這種動物的歐洲人。他在進入悉尼附近的Blue Mountains時詳細地描述了考拉。1816年,考拉第一次有了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為「灰袋熊」。後來,人們發現,考拉根本就不是熊,於是,一個哺乳動物研究小組的成員將考拉叫做「marsupials」(意為「有袋類動物」),即剛出生的幼獸發育並不完全且需要在育兒袋中繼續發育的動物。現在,諸如考拉之類的大多數有袋類動物均分布於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在澳洲的土著語言中,考拉意即為「不喝水」,盡管澳洲的方言多種多樣。在不同版本的殖民資料中,考拉曾被記錄為多個不同的格式,如cullewine, koolewong, colo, colah, koolah, kaola, koala, karbor, boorabee, 和 goribun等等。
2. 考拉(樹袋熊)的全面介紹
無尾熊的平均壽命,約在十二、三歲左右,小時被媽媽養、長大後被人類養。小無尾熊囝仔出生後,會先窩在媽媽溫暖的懷中袋子里喝奶、撒嬌,半年後才探出頭來,攀在媽媽的身上,像只可愛的跟屁蟲。
無尾熊簡介
姓名:無尾熊
拉丁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
英文俗名:Koala
外號:考拉、可拉熊、樹袋熊
學校:哺乳綱
班級:有袋目〈同班同學有袋鼠、袋熊、袋鼯等〉
座號:結趾科
住址:澳洲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體重:約15公斤
身高:60~80公分
無尾熊的生活
食
無尾熊不吃尤加利樹以外的葉子。而且在約六百種的尤加利樹里,只挑約三十五種來吃。每日大約要吃一公斤半的樹葉,為了便於消化,盲腸約有兩公尺半的長度。尤加利樹葉里含有帶毒性的尤加利油,但是無尾熊的肝臟卻能加以化解。
無尾熊(koala)這個名稱,在澳洲原住民的土話中,是「不喝水」的意思。但是,所有的動物都需攝取水分才能生存,那麼住在高樹上的無尾熊,究竟是如何攝取水分的呢?其實尤加利樹葉里含有很多水分,所以,只要吃尤加利樹葉,就能獲得無尾熊身體所需的足夠水分。
無尾熊的大便和小便都在樹上排放,所以尤加利樹的周圍經常會看到無尾熊的大便。無尾熊的大便含有尤加利樹的臭味,小便的氣味也非常難聞。
住
無尾熊居住的尤加利樹林,一到晚上就熱鬧起來。因為他們會為了尋找尤加利樹葉而四處活動。白天在尤加利樹上睡覺的無尾熊,到傍晚就開始活動了深夜稍事休息,到黎明前又再度開始活動。由此可知,無尾熊是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
對野生的無尾熊而言,最可怕的是山林火災。來不及逃走的無尾熊常與尤加利樹一起藏身火海。另外,據說無尾熊還怕大鷹鷲和土狼等兇猛動物的追捕。但是。最近在尤加利樹林內的道路上,被汽車撞死的無尾熊數量也不少。
行
無尾熊的一天有一半以上時間躲在尤加利樹上睡覺。他們坐在尤加利樹的樹枝,以四肢環抱樹枝乾的姿勢睡覺。睡覺時用前腳和後腳緊緊地抓著樹枝,所以不會從樹上掉下來。當無尾熊要遷移到另一棵樹時,就會爬下樹來,慢慢走或是快步跑過去。
無尾熊的全身長滿了絨毛,與身體比較起來,頭、耳朵和黑色的鼻子顯然大了很多。接著,我們就來仔細地看看無尾熊的身體。無尾熊的耳朵很大,所以細小的聲音也可以聽得到。無尾熊的眼睛能和貓的眼睛一樣調節光線。夜裡張開瞳孔就能視物,白天合上瞳孔即能遮光。無尾熊擁有非常靈敏的鼻子。能聞到自己愛吃的尤加利樹葉的香氣,或同伴的氣味。
無尾熊有可咬斷尤加利樹葉的前齒〔門齒〕和在口腔深處,能磨碎葉子的臼齒,上下頷合計共是三十顆。
無尾熊的前腳和後腳的趾尖,長有尖銳的趾甲,可用來抓著樹枝或樹干。另外,兩腳的背面均有細紋,可確保在樹上不至於滑落。公熊的胸部,有一塊毛色特別不同的地方。那裡有會發出氣味的臭腺。而且,公熊從外表即可看到生殖器。
母熊的腹部有護育小嬰兒的囊袋。熊寶寶就在此囊袋中吸食母熊的乳汁而長大。在澳洲,除了無尾熊之外,在雌性的腹部有囊袋的動物還有很多,像是袋鼠、鼬鼠等等。這些動物都會產下體型極小的幼兒,放進囊袋裡面扶養長大。囊袋既是寶寶的睡床,又是保護它的安全場所。
無尾熊Koala的種類
澳洲有三種無尾熊。這三種無尾熊不單外形不同,所吃的尤加利樹種類也有異。下面來比較看看它們的毛色與體型的差別吧。
維多利亞無尾熊〔南方的無尾熊〕
住在最寒冷的地方。濃厚的體毛呈現容易吸收陽光熱量的焦褐色。耳朵和身體都很大,公熊的體重可達7~13.5公斤
新南威爾斯無尾熊〔中部的無尾熊〕
是最早發現的無尾熊,也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毛色深灰,是南方無尾熊和北方無尾熊的中間型。
昆士蘭無尾熊〔北方的無尾熊〕
居住在北部溫暖地方的無尾熊。毛色呈既淺且柔的灰白色。體型嬌小,體重約4.1~9.1公斤之間。
3. 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排名
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前十名:白鯨、考拉、龍貓、羊駝、大熊貓、豎琴海豹、耳廓狐、河豚、企鵝、墨西哥蠑螈。以上這10種動物是公認比較呆萌可愛的動物,大家可以看看。
世界上10大最可愛的動物
1、耳廓狐:耳廓狐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擁有不成比例的大耳朵和小小的身體,毛茸茸的外形,讓人忍不住要把這可愛動物擁入懷中。
2、小熊貓:它們看起來很像是一隻貓、一隻熊和浣熊的合體,不過想要看到這么可愛的動物並不容易,因為目前估計只有10000隻小熊貓了。
3、大熊貓:說到可愛的動物,中國獨有的大熊貓自然是不能不提的,肥嘟嘟的樣子,簡直就是萌萌噠的代名詞。
4、格陵蘭海豹:每年都有大量的格陵蘭海豹被獵殺,導致數量極速下降。在中國也已經處於保護動物,受到不少網友的喜愛。
5、海獺:海獺不僅萌態十足,還非常聰明。
6、吸蜜蜂鳥:它不僅體型嬌小,體重甚至都比一美分輕。
7、羊駝:雖然它還有一個不好聽的名字叫草泥馬,但是不得不否認,這廝摸起來很舒服,還有它的臉,咋看到總想笑呢?
8、膽鼻海豚:被馴養的膽鼻海豚一向以智慧和治癒能力而聞名。
9、狍:狍全身棕栗色,個頭同山羊差不多大。
10、龍貓:龍貓是土生土長的南美洲嚙齒動物。別看它長相萌人,其實也不是個好惹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