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插艾草可愛圖片大全

插艾草可愛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2-09-26 19:11:21

A. 端午節插艾有什麼講究 插多少合適

一般是大門一邊掛一根或幾根,這個沒有硬性的規定,隨性就好。艾草要插在家庭中各個門把手、門楣處。插艾草的時候家中的大門門把手以及卧室門把手都需要插上艾草。這是因為門把手這些位置經常觸摸,細菌病毒比較多,這時候需要艾草氣味熏過,以此來消毒防病。

插艾草時 ,不要把艾蒿插得三長兩短 。艾草里的「艾」和「愛」同音,如果農民在家門前插艾草是「三長兩短 」的形狀,看起來不雅觀 ,更有一種不吉祥的寓意 。

插艾草要在端午節當天插,而且要在太陽沒有出來之前插。在農村人們認為插艾草要在太陽沒有出來之前插,這時候艾草本身之精氣開始得到很好的發揮,以此達到趨利避害、驅逐牛鬼蛇神的效果。

插艾注意事項

1、插艾草需要即摘即插,不適宜用曬乾的艾草插門楣。端午插艾草有講究,在端午節到來的早上,人們早早的就外出尋找艾草,艾草可以長得比較高,高的可以有2-3米高。而新鮮艾草插於門楣是端午節插艾草的要求。這時候的艾草氣味更濃,更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2、端午節出去採摘艾草時,要挑選一些植株高大茁壯艾草 。這樣的艾草才有「勁道」,有濃郁的艾草氣味,在農民看來 ,這樣的艾草才能起到「預期」的作用。

B. 端午插艾的艾是什麼 端午插艾的艾簡單介紹

1、端午插艾的艾是艾草。端午節插艾草,是民間多年留下來的習俗,大致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保佑安康,是民間祈福的一種形式。

2、艾,是菊科、蒿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3.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

3、全草可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原產中國、蒙古、俄羅斯,中亞、西亞多國和日本均有栽培。

C. 端午節掛艾草由來傳說大全

端午節 與 春節 、 清明 節、 中秋節 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劃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下面是我推薦的端午節掛艾草由來 傳說 大全_端午節由來習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目錄

端午節掛艾草傳說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名字介紹

端午節掛艾草傳說

據傳說,黃巢造反的時候,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屠城。

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的時候,看見一位婦人和兩個小孩子,婦人身上背著大的孩子,小的孩子跟著走。黃巢覺得奇怪,經詢問知道:背的是丈夫的前妻所生,路上走的是自己親生。

黃巢深受感動,於是告訴婦人,決定不殺這一家人。讓她在端午節的早晨在家裡屋檐下掛上艾草和桃枝。於是,婦人把消息告訴了大家。

隨後黃巢把這一命令通知了手下所有人。沒想到第二天一進城,士兵們發現城內所有人家都高懸桃枝和艾草。城內所有人躲過一劫。

黃巢率兵經過,發現每位人家門前都掛著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婦人所為。黃巢遵守了諾言,軍隊沒有殺這個城一個人。

後來端午節清晨掛艾草和桃枝這一 典故 就做為一種保平安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投江的 故事 。當年,屈原參政時主張:對內舉賢授能,修明法度,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堅持合縱聯盟。這一主張遭到貴族的反對與陷害,導致屈原被流放。

公元前277年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屈原痛感國家的敗亡,而自己又不能力挽狂瀾,於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悲憤地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愛國主義者,每年都要到江邊祭奠屈原,表達哀思!後來,農歷五月初五逐漸演變成為端午節。每到節日,人們包粽子、賽龍舟。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 夏至 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 廣告 ,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 兒童 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

端午節名字介紹

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地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龍舟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 出國 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天中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



端午節掛艾草由來傳說大全相關 文章 :

★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 端午節由來簡介

★ 端午節插菖蒲艾草的習俗傳說

★ 端午節的五個相關傳說

★ 端午節的習俗及傳說故事

★ 端午節有趣的歷史典故有哪些

★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經典故事大全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 端午節有哪些經典傳說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D. 端午艾草掛在哪裡比較好 端午掛艾草可以掛哪些地方

導讀:尤其隨著歷史的發展,端午節在傳承中不少習俗也被後世賦予了不同的含義,甚至更是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形式,就拿端午插艾這一習俗來說,民間關於端午節懸掛艾草的講究頗多,在農村有更是有端午艾草「兩不掛」的說法。那麼,大家知道端午掛艾草可以掛哪些地方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端午艾草掛在哪裡比較好。

端午艾草掛在門楣或者是房屋邊緣比較好,掛艾草主要是因為很多的蟲子不喜歡艾草的味道,因為掛艾草可以有防蚊蟲的作用另外艾草一般來說都是倒過來掛著的,倒掛在門楣上,掛艾草也是有一定的寓意的,它表示著驅鬼除魔。此外,對於艾草的棵樹沒有什麼講究,根據自己採挖的數量,以及房門的大小,適量捆綁即可。

為何要插艾草

在農村人看來,端午節是一年最毒的時候,不僅陽光比較毒辣,就連「五毒」也會出來四處活動,比如毒蛇、蟾蜍、蠍子、蜈蚣等,農民在農忙時很容易就會被咬到。為了能夠驅趕這些毒蟲,因此才有了端午節插艾草的習慣。

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農村人都會在門口插上艾草,不過今天插艾草已經是吉祥的象徵。也有人會將「艾草」製作成香囊,並將其掛在身上,其濃郁的味道讓人很是喜愛,人們希望能借著它驅趕那些污穢之氣。

艾草「2不掛」

1、矮小、不完整的艾草

艾草是懸掛在大門兩側的,是一個家庭的門面,如果隨意找一些艾草懸掛,選擇那些比較矮小且不怎麼完整的艾草,那就不能展現一個家庭的氣派了。就算是驅毒的功效,也沒有大型艾草效果好,因此這樣的「殘次品」是不能懸掛的。

2、被太陽暴曬的艾草

通常來說,每年的端午節氣到來之際,也是艾草葯性最好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用它去驅逐身體內的寒氣。不過如果是被暴曬的艾草,那是無法進行懸掛的,畢竟在陽光的照射後,葯性減弱,艾草的活性不是太大,可以很好的驅逐蚊蠅。

艾草採挖時間:

農村老人認為採挖艾草,早上進行最佳,太陽還沒有真正開始暴曬的時候,進行採挖,艾草沒有經過陽光的炙熱照射,艾草的香味最濃,效果也最佳,有條件的會在端午節當天的早晨,早早的去農村野外採挖艾草,新鮮的艾草味道相當濃郁的,也可以按照農村的老方法,叫做:前三後四進行採挖,意思是端午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都是採挖艾草的最好季節,時間過早艾草沒有生長成熟,味道不濃烈,採挖過晚,艾草也會由於變老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作用。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採挖。

艾草懸掛時間:

懸掛艾草選擇在上午進行,太陽沒有真正直射之前,將艾草懸掛在家門口左右,新鮮的艾草味道濃郁,能夠很好地將一些毒蟲驅除,艾草隨著懸掛時間變久,會慢慢的變的乾燥起來,當味道越來越淡,葉莖充分的乾燥之後,村民還會將乾燥的艾草點燃,利於艾草燃放的煙霧,起到驅除蚊蟲的效果。同樣也有很好的避穢作用。

艾草的個數:

門口掛艾草的個數並沒有具體個數,有的家庭會在門口兩側各擺一根,而有的家庭則是會在門口兩側放上兩大捆。由於現在大多數人們都會直接在大集上購買,所以一般都是買一塊、兩塊錢的,大概有十來根左右。新鮮的艾草味道比較大,熏蚊蟲的效果比較好,當艾草慢慢乾枯後,味道也會變得越來越淡,這個時候人們可以將艾草從門口取下後在合適的地方點燃,也同樣有驅邪避凶的效果。

端午節掛的艾葉什麼時候取下

沒有時間限制的,多掛幾天少掛幾天無所謂,但是根據我小時候家裡掛艾草的經驗看基本上是等它自己幹了沒有味道了就扔掉了,大概一個月左右。

據了解,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葯功能而來。

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葯,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可以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床上多數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成葯方子較少,如傷寒論中的「膠艾湯」等用到了艾葉。

E. 在端午節掛艾草這種植物有什麼用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1、養生科學意義

端午節門口掛艾草可以治病防病。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古人插艾有一定防病作用。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

F. 為什麼會有插艾葉這種風俗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自古就有的習俗,至今在全國各地扔保持著,而為什麼要插艾草呢,至今人們認為的無外乎是「辟邪」、「驅瘴」、「防蚊蟲」等功效上去解說。可這只是一種時令植物自由的功效價值,其中還有一些文化內涵並不為人所知。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娛樂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6)插艾草可愛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古人插艾和曹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在門上、室內懸艾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在疾病流行的時候,在室內點燃艾絨,用煙熏,不失為一種簡便、有效的消毒方法。

實際上早在戰國時代,人們就已認識到艾的葯用價值,《孟子·離婁上》說:「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生不得。」這個比喻告訴我們,艾是可以治病的。用艾治病的方法是把艾葉製成艾絨灼燒以灸病。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這一天人們都灑掃庭院,除了在家裡掛艾枝、懸菖蒲,還要在院子裡面灑上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也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G. 東北人在端午節插艾蒿是為了什麼

民間習俗中,東北人在端午節插艾蒿是為了辟邪防瘟疫疾病。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

(7)插艾草可愛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H. 插艾草的習俗

艾葉插於門庭、懸於堂中,用以驅瘴避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袪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針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

起源:
相傳很久以前,按常規瘟神在端午節要降災,天帝產生惻隱之心,便派人下凡體察民情。五月五日,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吆喝道:「一葫蘆二斤,二葫蘆三斤。」大家爭先搶購,只有一個老頭不僅不買,還告訴老翁賬算錯了。等油賣完,老翁尾隨那個不買油的老頭,說:「你是天下的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災,你在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就可以躲過瘟災。」老頭聽說後就挨家挨戶告訴了所有的人,於是,家家插上艾蒿、菖蒲,瘟神無法降瘟災,人們都平安得救了。後來世代相傳,習以為俗。關於菖蒲艾葉的避邪之說,這里有一段具有人文意義的傳說。

閱讀全文

與插艾草可愛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fate169高清圖片 瀏覽:971
東莞城市圖片大全 瀏覽:115
圖片刪除手機怎麼恢復軟體 瀏覽:600
怎麼知道一張圖片的出處 瀏覽:657
男生奶白色頭發圖片 瀏覽:304
圖片青春女孩背影圖片 瀏覽:667
星空女生頭像帶字圖片大全 瀏覽:528
禮盒玫瑰花束圖片大全 瀏覽:202
微信保存的圖片怎麼刪除 瀏覽:628
word表格外面插入圖片 瀏覽:213
pdf怎麼合並圖片 瀏覽:427
圖片文字如何更加清楚 瀏覽:617
華為雜志鎖屏圖片如何自動保存 瀏覽:770
回歸家庭文字圖片卡通 瀏覽:878
女孩床圖片大全 瀏覽:30
權志龍穿紫色衣服圖片 瀏覽:965
捧女孩子圖片 瀏覽:127
魚餅的做法大全圖片 瀏覽:275
劉海動漫女孩圖片 瀏覽:922
異域美女真實圖片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