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蘇軾可愛漫畫圖片簡筆畫

蘇軾可愛漫畫圖片簡筆畫

發布時間:2022-09-09 05:37:07

『壹』 蘇軾全部作品及簡單介紹

你好,這個是沒有統一的價格標準的,每個地區的花生油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你可到你所在地的花生油銷售處咨詢。

『貳』 蘇軾簡筆畫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上面兩幅人物畫(宋蘇軾),來自網路,僅供參考。

『叄』 蘇軾怎麼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也系他的作品。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肆』 蘇軾簡筆畫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上面兩幅人物畫(宋蘇軾),來自網路,僅供參考。

『伍』 蘇軾為什麼叫蘇東坡 蘇軾的畫有什麼特色

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據載,蘇軾也擅畫人物、佛像。他畫的蟹,瑣屑毛介,曲隈芒縷,無不具備,顯示了較高的寫實能力。所以,對於造型難度較高的物象,蘇軾非不能也,乃不為也。蘇軾選取松木竹石入畫,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他尚簡、尚寫及審丑的文人畫美學趣味。
尚簡,歷來被認為是文人畫最突出的審美趣味,最能代表這一趣味的言論不外是倪瓚所謂的「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毛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②。文人畫意義上的「簡」,實際上是從蘇軾開始的。蘇軾不但在理論上倡導「簡」,所謂「發纖?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而且還在自己的創作中親自進行實踐,他的畫作,是體現文人畫尚簡趣味最好的範本。
松木竹石,就其構形來講,是畫家極易掌握的。這些構形簡單的事物,使畫家即使有高超的寫實功夫,也無多少用武之地,遠不像人物、花鳥、山水、樓閣、宮苑那樣,能為畫家充分展示自己的寫實還原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然而,就是這些構形簡單的物象,在蘇軾那裡也仍然不是一成不變地進入畫面。從蘇軾常畫的木、竹、石這三種形象來看,木在蘇軾畫面上並非枝繁葉茂、鬱郁蔥蔥的樹木,而是只存軀乾和枝條的枯木;竹也並非常見的青青翠竹,而是墨竹;石也並非繁多重疊的山石,常見的往往是形態丑怪的一塊奇石在《古木怪石圖》中,畫面僅存寥寥的幾個形象,怪石、枯木、三兩撮細竹和衰草。怪石、枯木佔去畫面絕大部分空間,成為主要形象,除去三兩撮細竹和衰草外空無一物。這種極端簡化的處理,使蘇軾的繪畫一開始就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物象的「物質性」之外,去關注它們所蘊涵的生命意味。難怪黃山谷題蘇軾所作《墨竹》時要贊嘆道:「因知幻化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斫輪。

『陸』 誰知蘇軾的《枯木怪石圖》

《枯木怪石圖》簡潔明了的畫面上,怪石盤踞左下角,石狀尖峻硬實,石皴卻盤旋如渦,方圓相兼,即怪又丑,似快速旋轉,造成畫面的運動感,更能顯出此石頑強的生存力。石後冒出幾枝竹葉,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盤折,氣勢雄強, 「怪怪奇奇」,於筆意盤旋之中,凝聚成一團耿耿不平之氣,更有一股浩然氣脈,由石而樹、由樹干而樹梢,扭曲盤結。直沖昊天。枯木用筆迅疾、取勢不惑,畫心枯淡盤旋,墨色變化多端。運用書法之筆法,飛白為石,楷行為竹,隨手拈來,自成一格。作為藝術家,蘇軾在繪畫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繩墨,強調表現自我,有所創新。倡導「士夫畫」,批評院體之匠氣。強調神韻,不拘形似,真誠抒發胸中意趣。再觀共文、其書、其人,誠然如是。

『柒』 誰蘇軾的資料!!急!急!```````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進士。歷任福昌縣主簿、文理評事、殿中丞等。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杭州通判。轉知密、徐、湖三州,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出獄後被貶黃州,再徙常州。哲守即位,舊黨執政,蘇軾被召還朝,起為翰林學士。蘇軾在新法推行時雖上書神宗表示反對,但對「裁減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條式,修完器械,閱飛旗鼓」等裁抑貴族特權、增強國防力量的措施,卻表示贊同。多年來作地方官的經歷,使他對社會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處有進一步了解。這時司馬光要廢除一切新法,他則主張:「較量利害,參用所長。」反對執政大臣一意孤行。又因此受到舊黨程頤的攻擊。元祜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徙穎州、揚州、定州。八年,復行新法,時新黨已變質,他又被貶至南疆的惠州、瓊州、昌化等地。徽宗即位、遇赦北還,次年卒於常州。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巨匠,所謂「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藝才華頗高,散文、詩、詞、書、畫等,成就都很高。其詞作多為懷古傷今,詠史詠物,說理談禪,書懷言志,農村風光,抒情敘事等等,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艷科」的舊框框,而容納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擴大了詞的領域。形式上力圖不受音律約束,使詞離開音樂而獨立存在。許多詞作豪邁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棄疾繼承並發展了蘇詞風格,形成了「蘇辛」豪放詞派。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散文。

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鍾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謚文忠公。

在任地方長官期間,蘇軾關心民眾疾苦,做了許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眾擁戴。蘇軾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蘇軾是著名詩人,他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為傑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他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軾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還是著名的畫家。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葯、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捌』 蘇軾的資料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學傳統,祖父蘇序好讀書,善作詩。父親蘇洵是古文名家,曾對蘇軾和其弟蘇轍悉心指導。母親程氏有知識且深明大義,曾為幼年的蘇軾講述《後漢書·范滂傳》,以古代志士的事跡勉勵兒子砥礪名節。當蘇軾21歲出蜀進京時,他的學識修養已經相當成熟了。

蘇軾學識淵博,思想通達,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圍中如魚得水。蘇轍記述蘇軾的讀書過程是:「初好賈誼、陸贄書,論古今治亂,不為空言。既而讀《莊子》,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後讀釋氏書,深悟實相,參之孔、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蘇軾不僅對儒、道、釋三種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認為它們本來就是相通的。他曾說「莊子蓋助孔子者」,莊子對孔學的態度是「陽擠而陰助之」(《莊子祠堂記》)。他又認為「儒釋不謀而同」、「相反而相為用」(《南華長老題名記》)。這種以儒學體系為根本而浸染釋、道的思想是蘇軾人生觀的哲學基礎。

蘇軾服膺儒家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他22歲中進士,26歲又中制科優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後奮厲有用世之志。他為人坦盪,講究風節,有志於改革朝政且勇於進言。由於注重政策的實際效果,他在王安石厲行新法時持反對態度,當司馬光廢除新法時又持不同意見,結果多次受到排斥打擊。他在外任時勤於政事,盡力為地方上多做實事。他先後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滅蝗救災,抗洪築堤,政績卓著。甚至在貶到惠州後,他還捐助修橋二座。只要環境允許,蘇軾總是盡力有所作為。然而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幹。他44歲時遭遇「烏台詩案」,險遭不測。晚年更被一貶再貶,直到荒遠的海南,食芋飲水,與黎族人民一起過著艱苦的生活。蘇軾對苦難並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痛苦。這種執著於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範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台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後在貶所六年。蘇軾去世前自題畫像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就其政治事業而言,這話當然是自嘲。但對文學家的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後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後《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作於此時。蘇軾被貶至惠州、儋州時,已是飽經憂患的垂暮之人,但創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藝術上進入了精深華妙的新境界。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波瀾。在宋代就有人認為貶至海南並不是蘇軾的不幸,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
自然與雄放 兼收並蓄的藝術氣魄 善於翻新出奇的議論文 敘事、抒情、說理三種功能的完美結合 辭賦和四六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認為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潮州韓文公廟碑》),又認為歐陽修 「論大道似韓愈」、「記事似司馬遷」(《六一居士集敘》),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首先,蘇軾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文章並不僅僅是載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現功能便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高級形態:「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達之於口與手。」(《答虔倅俞括》)其次,蘇軾心目中的 「道」不限於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律,例如「日與水居」的人「有得於水之道」(《日喻》)。所以蘇軾主張文章應像客觀世界一樣,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一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

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學思想指導下,蘇軾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採的藝術風貌。他廣泛地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其中最重要的淵源是孟子和戰國縱橫家的雄放氣勢、莊子的豐富聯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風格。蘇軾自謂:「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自評文》)他的自我評價與讀者的感受是相吻合的,蘇軾確實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在他筆下幾乎沒有不能表現的客觀事物或內心情思。蘇文的風格則隨著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自如,像行雲流水一樣的自然、暢達。韓愈的古文依靠雄辯和布局、蓄勢等手段來取得氣勢的雄放,而蘇文卻依靠揮灑如意、思緒泉涌的方式達到了同樣的目的。蘇文氣勢雄放,語言卻平易自然,這正是宋文異於唐文的特徵之一。

蘇軾擅長寫議論文。他早年寫的史論有較濃的縱橫家習氣,有時故作驚人之論而不合義理,如《賈誼論》責備賈誼不知結交大臣以圖見信於朝廷,《范增論》提出范增應為義帝誅殺項羽。但也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如《留侯論》謂圯上老人是秦時的隱君子,折辱張良是為了培育其堅忍之性;《平王論》批評周平王避寇遷都之失策,見解新穎而深刻,富有啟發性。這些史論在寫作上善於隨機生發,翻空出奇,表現出高度的論說技巧,成為當時士子參加科場考試的範文,所以流傳極廣。蘇軾早年的政論文也有類似的風格特點,但隨著閱歷的加深,縱橫家的習氣遂逐漸減弱,例如元佑以後所寫的一些奏議,內容上有的放矢,言詞則剴切沉著,接近於賈誼、陸贄的文風。

史論和政論雖然表現出蘇軾非凡的才華,但雜說、書札、序跋等議論文,更能體現蘇軾的文學成就。這些文章同樣善於翻新出奇,但形式更為活潑,議論更為生動,而且往往是夾敘夾議,兼帶抒情。它們以藝術感染力來加強邏輯說服力,所以比史論和政論更加具備美文的性質。例如《日喻》中的兩段比喻: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日之與鍾、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此文論證了對事物的認識不能依賴片面的見聞,必須經過實踐才能掌握事物規律的道理,說理十分透闢,但它的說理是藉助生動的事例,或者說是通過形象來展現的,所以它給讀者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生動鮮明,既能使人得到知性的認識,又能帶來審美的愉悅。

又如《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一方面記述文與可畫竹的情形,另一方面以充滿感情的筆觸回憶自己與文與可親密無間的交往,以及文與可死後自己的悲慨,具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又從文與可的創作經驗中總結出藝術創作應胸有成竹的規律,也是夾敘夾議的範例。

蘇軾的敘事記游之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功能更是結合得水乳交融。《石鍾山記》是一篇以論說為主的游記,它圍繞石鍾山得名的由來,根據實地考察的見聞,糾正了前人的說法,並引伸出對沒有「目見耳聞」的事物不能「臆斷其有無」的哲理,思路清晰,論證透闢。尤其可貴的是此文的議論是在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中逐步展開的,例如寫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

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仞,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

寥寥幾筆即畫出一個幽美而又陰森的境界,讀之恍如身臨其境,作者賞幽探險、務實求真的情懷也隨之展現無遺。而情景交融的描寫又是直接配合議論的,堪稱敘事、抒情、說理三種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

由於蘇軾作文以「辭達」為准則,所以當行即行,當止就止,很少有蕪詞累句,這在他的筆記小品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如《記承天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全文僅八十餘字,但意境超然,韻味雋永,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蘇軾的辭賦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辭賦繼承了歐陽修的傳統,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蕭散之氣,吸收了詩歌的抒情意味,從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作了《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這樣的名篇。《赤壁賦》沿用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格局,抒寫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駢散並用,情景兼備,堪稱優美的散文詩。如寫景的一段: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幽美、澄澈的景色與輕松愉悅的心情構成開闊明朗的藝術境界,而那種渺茫茫、若有若無的虛幻感覺,又直接為後文寫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作了鋪墊,體現出作者高超的表達能力和語言技巧。

蘇軾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樣體現出行雲流水的風格,他在翰林院任職時所擬的制誥曲贍高華,渾厚雄大,為台閣文字中所罕見。他遭受貶謫後寫的表啟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體中難得的性情之作。如《謝量移汝州表》:

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林游縲紲之中。憔悴非人,章狂失志。妻孥之所竊笑,親友至於絕交。疾病連年,人皆相傳為已死;飢寒並日,臣亦自厭其餘生。

蘇軾的散文在宋代與歐陽修、王安石齊名,但如果單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則蘇文無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對社會的干預和對人生的思考 樂觀曠達的精神 對藝術技巧的嫻熟運用和超越 有必達之隱而無難顯之情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 宋詩最高成就的代表

蘇軾秉性正直,為人坦率,曾自稱:「言發於心而沖於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余。以為寧逆人也,故卒吐之。」(《思堂記》)所以蘇軾對社會現實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他在許多州郡做過地方官,了解民情,常把耳聞目見的民間疾苦寫進詩中,如寫北方遭受蝗旱之災的農民:「三年東方旱,逃戶連欹棟。老農釋耒嘆,淚入飢腸痛。」(《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雪復作》)又寫南方水災侵襲下的百姓:「哀哉吳越人,久為江湖吞。官自倒帑廩,飽不及黎元。」(《送黃師是赴兩浙憲》)當時賦稅沉重,谷賤傷農,對外歲幣的負擔也都壓在農民身上,他們千辛萬苦收獲了糧食,也難以對付官府的征斂:「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羌兒。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吳中田婦嘆》)

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局限於新政,也未局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如晚年所作的《荔支嘆》: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游。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從唐代的進貢荔枝寫到宋代的貢茶獻花,對官吏的媚上取寵、宮廷的窮奢極欲予以尖銳的譏刺。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然如此敢怒敢罵,可見他的批判精神是何等執著!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璧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騫驢嘶。

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如在黃州作的《寒食雨二首》,寫「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的生活困境和「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的心態,語極沉痛。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黃州這座山環水繞的荒城在他筆下是「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多石崎嶇的坡路則被寫成「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東坡》)。嶺南荒遠,古人莫不視為畏途。韓愈貶潮州,柳宗元貶柳州,作詩多為凄苦之音。然而當蘇軾被貶至惠州時,卻作詩說:「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之二)及貶儋州,又說:「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里真吾鄉。」(《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這種樂觀曠達的核心是堅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運屈服的斗爭精神,所以蘇軾在逆境中的詩作依然是筆勢飛騰,辭采壯麗,並無衰疲頹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這是蘇軾從儋州遇赦北歸時所作,流露出戰勝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寵辱不驚的闊懷,氣勢雄放。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范,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蘇詩中的比喻生動新奇,層出不窮,例如「春畦雨過羅紈膩」(《南園》)、「相排競進頭如黿」(《王維吳道子畫》)、「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守歲》),都膾炙人口。又如《百步洪》中連用七喻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真正做到了妙喻連生。蘇軾讀書破萬卷,用典時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因用典過多,他有時也遭致後人的批評,但在多數情況下,蘇詩的用典穩妥精當,且渾然天成,達到了如水中著鹽的妙境。例如他作詩安慰落第的李廌說:「平生謾說古戰場,過眼終迷日五色。」 就堪稱用典精妙的範例。蘇詩中的對仗則既精工又活潑流動,構思打破常規。例如:「山憶喜歡勞遠夢,地名惶恐泣孤臣」(《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過永樂文長老已卒》),對法生新,不落俗套。正因為蘇軾對比喻、用典、對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所以他能夠超越技巧,作詩揮灑如意,絲毫看不出鍛煉之痕。如《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看似平淡實則奇警,看似鬆散實則精練,詩中幾乎不復可睹具體的技巧,因為它的藝術追求是從整體上著眼的。

清人趙翼評蘇詩說:「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如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甌北詩話》)的確,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首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臨流照影,汲水煎茶,都是極其平常之事,但蘇軾寫成「忽然生鱗甲,亂我須與眉。散為百東坡,頃刻復在茲」(《泛潁》);「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汲江煎茶》),就格外生動有趣。又如他只用「三尺長脛閣瘦軀」一句,便活畫出病鶴無精打採的清癯之態。他敘寫「惠州有潭,潭有潛蛟……虎飲水其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的傳說,也只用「潛鱗有飢蛟,掉尾取渴虎」十字即寫盡其情狀。即使是十分難於處理的題材,在蘇軾筆下往往能化難為易,舉重若輕。比如《續麗人行》詠唐代畫家周昉的一幅「背面欠伸內人」,對一個背面的美人如何描寫?蘇軾先從虛處落筆,推想畫中人之美貌:「若教回首卻嫣然」,再把此美人想像為杜甫當年在曲江頭遠遠望見的一個背影,最後又以民間夫妻相敬如賓的故事作為反襯,慨嘆美人深閉宮內的不幸。想落天外,卻又非常切題,顯示出駕馭題材的非凡能力。

就像其文論一樣,蘇軾對詩歌風格也主張兼收並蓄。他曾模仿過陶淵明、李白、杜甫、韓愈、孟郊乃至同時詩友黃庭堅的詩風,無不維妙維肖。「短長肥瘦各有志,玉環飛燕誰敢僧」(《孫莘老求墨妙亭詩》)的多元化審美情趣使他能欣賞各種不同的風格傾向。蘇軾尤其重視兩種互相對立的風格的融合,所以在評論他人詩文時提出了「清遠雄麗」、「清雄絕俗」的術語。蘇軾在創作中十分注意使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互相滲透,互相調節。毫無疑問,蘇詩的主導風格是雄放,有些作品甚至有粗豪而缺少餘蘊的缺點。然而蘇詩中許多佳作已經做到了剛柔相濟,從而呈現出「清雄」的風格,例如《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卧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描寫細致,層次分明,但又筆勢騫騰,興象超妙。惆悵的心情與瀟灑的風度融於一體,且流露出豪邁之氣,典型地體現出蘇詩的風格特徵。

以「元佑」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後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於一尊的地位。這樣,蘇軾雖然在創造宋詩生新面貌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躁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
詩詞一體的詞學觀 對詞境的開拓 以詩為詞的手法 蘇詞風格的多樣性

蘇詩在詞的創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詩人墨客只是以寫詩的餘力和游戲態度來填詞,寫成之後「隨亦自掃其跡,曰謔浪遊戲而已」(胡寅《酒邊集序》,見向子諲《酒邊集》卷首)。詞在宋初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方之曲藝,猶不逮焉」(同上),不能與「載道」、「言志」的詩歌等量齊觀。雖然柳永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這個任務有待於蘇軾來完成。

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 「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說柳永《八聲甘州》中的名句: 「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見趙令畦《侯鯖錄》卷七),稱道蔡景繁的「新詞,此古人長短句詩也」(《與蔡景繁書》)。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 的創作主張。他在《與鮮於子駿》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頗為壯觀也。」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宋楊湜《古今詞話》即說蘇軾「凡賦詩綴,必寫其所懷」,金人元好問更認為東坡詞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軒樂府引》)。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寫的《沁園春·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游卒歲,且斗尊前。

既表現了他「致君堯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時代意氣風發、豪邁自信的精神風貌,也流露出中年經歷仕途挫折之後復雜的人生感慨。稍後在密州寫的《江神子·密州出獵》,則表現了他希望馳騁疆場、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現實中的「射虎」太守和理想中「挽雕弓」、「射天狼」的壯士形象,繼范仲淹《漁家傲》詞後進一步改變了以紅粉佳人、綺筳公子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詞壇格局。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蘇軾在徐州時就感悟到「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永遇樂》「明月如霜」)。「烏台詩案」 以後,人生命運的倏然變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體會到人生的艱難和命運的變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嘆「人生如夢」(《念奴嬌·赤壁懷古》)、「笑勞生一夢」 (《醉蓬萊》)、「萬事到頭都是夢」(《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世事一場大夢」(《西江月》)。所謂「人生如夢」,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暫和命運的虛幻易變,也指命運如夢般地難以自我把握,即《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詞所說的「長恨此身非我有」。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

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

『玖』 關於蘇軾!!!

蘇軾(1037~1101)

中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 ,一字和仲 ,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生平與思想 蘇軾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既長,「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嘉佑元年(1056) ,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佑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其父於汴京病故,他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因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 ,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的罪行下獄。僥幸被釋後,謫貶黃州。
元佑元年(1086) ,舊黨執政 。蘇軾被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後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 。這期間,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斷進行某些興革。
紹聖元年(1094)哲宗親政 ,新黨得勢 ,貶斥元佑舊臣,蘇軾被一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屬海南)。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卒於常州 。
蘇軾在儒學體系的基礎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學結合起來,各家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後,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又有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作用。這種人生思想和生活態度,在他的創作中都有明顯的反映。蘇軾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於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既與變法派發生矛盾,又同維持現狀的保守派有所琲牾。再加上蘇軾為人表裡澄澈,講究風節操守,這就使他既不見容於元豐,又不得志於元佑,更受摧折於紹聖。然而這正好有利於他加深閱歷,擴大視野,使他在文學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文學成就 蘇軾對文藝創作傾注了畢生精力 。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他認為為文應「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要敢於革新獨創。蘇軾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探討,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進一步「瞭然於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已經觸及了文藝創作的特殊規律。蘇軾的創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
詩 蘇軾今存詩2700多首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 。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詩的一個突出內容。這類詩表現了人民的痛苦,針砭了時弊,情真語摯,朴實無華,對前人很少涉及的社會題材,多所開發,取材廣泛,命意新穎。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樓晚景》、《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等詩,描繪了長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勝景;《登常山絕頂廣麗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詩,則逼真地描繪了江北的地方風物和名勝。蘇軾不但善於觀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點,而且以欣喜愛悅的感情描繪了農村環境的清新樸厚。在嶺南所寫的農村景物詩,體現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關系。蘇軾善於從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發人所未發,寫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詩。如《題西林壁》、《琴詩》、《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餘味不盡。還有些詩常常滿涵著爽朗樂觀的情趣,體現出不畏逆境、傲視磨難的精神。此外 ,蘇軾還寫過不少品詩、題畫、鑒賞書法的詩歌,如《讀孟郊詩》、《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石蒼舒醉墨堂》等。
詞 在北宋詞壇上 ,蘇軾突破詞必香軟的樊籬 ,創作了一批風貌一新的詞章,為詞體的長足發展開拓了道路。從今存三百四、五十首東坡詞來看,蘇軾對詞體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蘇軾擴大了詞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蘇軾不僅用詞寫愛情、離別、旅況等傳統題材,而且還用詞抒寫報國壯志、農村生活、貶居生涯等,擴大了詞境。他以健筆刻畫英氣勃勃的人物形象 ,來寄託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 ,如〔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等篇。在詞中,他更多地傾入自我,表現個性。〔滿江紅〕「江漢西來」即景懷古,用禰衡的遭遇暗寓憤懣不平的感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處的生活態度。而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則以清新雋秀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農村生產和生活小景,描繪了黃童、白叟、採桑姑、繅絲娘、賣瓜人等各式各樣的農村人物。可以說,凡能寫進詩文中的生活內容,蘇軾都可以用詞來表達。
蘇詞在筆力和體制上有所創變。他以寫詩的豪邁氣勢和勁拔筆力來寫詞,格調大都雄健頓挫、激昂排宕。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筆勢如突兀雪山,卷地而來。元佑詞人以詩文句法入詞,始於蘇軾。蘇軾把陶淵明《歸去來辭》改寫成〔哨遍〕,將韓愈《 聽穎師琴詩 》,�括成〔水調歌頭〕,在詞體上也堪稱創制。以前詞家於調名外極少立題,蘇軾不少詞作不但始用標題,有的還系以小序,小序長者達數百字,文采斐然,頗能引人入勝。蘇軾以詩為詞,擴大了詞體的表現力。
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聯翩,逸興遄飛。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憑高眺遠」、〔滿庭芳〕「歸去來兮」等,這類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開辛棄疾的某些清曠奇逸之作。在語言和音律上,也體現了蘇軾的創新精神。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詞彙,兼采史傳、口語,以清雄見稱,對以前詞人鏤金錯採的風尚有所改變。他重視音律,但不拘泥於音律。蘇軾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除了「大江東去」一類壯麗詞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曠奇逸,或清新雋秀,或婉媚纏綿,都各具風韻 。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龍吟〕詠唱楊花 ,幽怨纏綿;〔蝶戀花〕寫佳人的歡笑攪動了牆外行人的春愁,風情嫵媚動人。

文 蘇軾對散文用力很勤 ,他以扎實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為散文創作開拓了新天地。
談史議政的論文,包括奏議、進策、史論等,大都是同蘇軾政治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無當帶有濃厚的制科氣外,確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頗具識見的優秀篇章。如《進策》、《思治論》、《留侯論》等,見解新穎,不落窠臼,雄辯滔滔,筆勢縱橫,善於騰挪變化,體現出《孟子》、《戰國策》等散文的影響。
敘事紀游的散文在蘇文中藝術價值最高,有不少廣為傳誦的名作。記人物的碑傳文,如《潮州韓文公廟碑》,記樓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記》。其寫景的游記,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見長 ,如《石鍾山記》 、前後《赤壁賦》,即地興感,借景寓理,達到詩情畫意和理趣的和諧統一。蘇軾的記敘體散文,常常熔議論、描寫和抒情於一爐 ,在文體上,不拘常格,勇於創新;在風格上,因物賦形,汪洋恣肆;更能體現出《莊子》和禪宗文字的影響。
書札、題記、敘跋等雜文,在東坡集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所寫書札尺牘如《上梅直講書》、《與李公擇書》等,大都隨筆揮灑,不假雕飾,使人洞見肺腑,最能顯現出作者坦率、開朗、風趣的個性。蘇軾寫了不少題記、序跋、雜著,品詩評畫,談論書法,總結創作經驗。如《南行前集敘》、《書吳道子畫後》、《文與可篔鱓谷偃竹記》等。此外,蘇軾還有一些記述治學心得的雜文,如《日喻》、《稼說》等,寫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淺出,內容上也有不少獨得之見。
蘇軾還有流傳較廣的筆記文《東坡志林》,此書東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傳本實後人編輯。《稗海》所收《志林》,內容較多,史論而外,還有不少隨筆、雜感、瑣記,寫人記事,言簡而明,信筆揮灑,頗饒情致,隨手拈來,即有意境和性情。
蘇軾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他熱心獎掖後進,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廣為流傳,對宋代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蘇詩、蘇文、蘇詞等大量作品,是他留給後人的珍貴遺產。
書畫及學術著作 蘇軾對書畫也很擅長 。他於書法遍覽晉唐諸家,轉益多師,自成一家,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傳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等。蘇軾論畫卓有所見,主張「神似」、「傳神」,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畫史上很有影響。他善畫竹石,學文同而又自具風格。蘇軾畫真跡,今僅存《古木怪石圖》等。蘇軾在學術上的著作有《易傳》、《書傳》等。
作品版本及注本 蘇軾詩文集合刻本有明成化程宗《東坡七集》本。包括附錄的《年譜》,共112卷 。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備要》鉛印本。
從宋代開始,蘇軾作品的注本不斷出現,較著名的詩注有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王文誥的《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的由孔凡禮點校的《 蘇軾詩集 》。文注有南宋邱曄編注的選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明末茅維的《東坡先生全集》,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孔凡禮點校的《蘇軾文集》。詞注有近人朱祖謀的編年本《 東坡樂府 》和今人龍榆生的《 東坡樂府箋》。

『拾』 蘇東坡長的帥不帥,

蘇軾長得比較漫畫化,這從他與妹妹蘇小妹的以詩互嘲就可以看出。蘇東坡的額頭高達,臉長,有點像人們常說的「馬臉」,眉毛和眼睛也搭配得比例不當。蘇小妹打趣他:「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蘇東坡長著一部絡腮胡,茂密、蓬亂,遮住了嘴巴、耳朵。蘇小妹這么嘲笑他:「一叢衰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杳然;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蘇小妹像個漫畫大師,將蘇東坡臉上有特徵的部位肆意渲染,似乎蘇東坡都抽象得可以去說相聲、演小品了。蘇東坡不帥,但長得有個性,有個性就顯得酷。他在《傳神記》中說他的顴骨與眾不同:「吾嘗於燈下顧自見頰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吾也。」光是看畫在牆壁上的顴骨和臉頰的形狀,別人都能看出是他,真是很別具一格的。他的高顴骨一直延伸到耳朵,他稱為「壽骨貫耳」, 表弟程德孺跟他相似,他們在朝廷中,旁人不用問也知道兩人是表兄弟。他在給表弟生日寫的詩中就這么說:「長身自昔傳甥舅,壽骨遙知是弟兄。」
蘇東坡高顱巨顴,按相書上的說法應該是大富大貴的「異相」,但他一生坎坷,多次遭貶謫。晚年時蘇東坡曾自嘲地說:他骨相不好,所以命途坎坷。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蘇軾可愛漫畫圖片簡筆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橙色衣服風景圖片 瀏覽:620
摩托車如何騎簡單介紹圖片 瀏覽:865
word轉excel圖片對不齊 瀏覽:918
美麗的圖片萌女孩 瀏覽:716
女生小格式圖片 瀏覽:792
微信朋友如何拆分圖片 瀏覽:127
特字書法圖片大全 瀏覽:775
表格怎麼畫的圖片大全 瀏覽:830
簡單的發型圖片小孩子 瀏覽:873
男生互吃對方基巴圖片 瀏覽:597
女孩耍酷的卡通圖片 瀏覽:335
怎麼在手機上自製圖片 瀏覽:319
時裝鞋陳列圖片大全 瀏覽:458
word圖片放進去只有一條 瀏覽:274
手機如何把一張圖片鏡像 瀏覽:119
男生早點發一碗粥的圖片是啥意思 瀏覽:368
藍色衣服戴墨鏡的圖片 瀏覽:145
可愛美食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838
吃飯簡單圖片大全 瀏覽:308
ps怎麼把圖片變成白色 瀏覽:531